傅 源,李 锋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宜兴 214206)
生活用水硬度的测定教学设计探析
傅 源,李 锋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宜兴 214206)
通过项目的实施帮助学生巩固滴定分析技术,理解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条件选择,促使学生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熟练进行水的硬度的测定及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动手技能、科学思维、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EDTA;教学实验;分析技术
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不断追求,建设有效的化工教学课堂是促进化工教学取得最大收益的有效途径之一。项目《生活用水硬度的测定》选用的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化工分析》(第三版)[1]。所选内容为第四章配位滴定法:实验10 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实验11工业用水中钙镁总量的测定。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对这两实验进行内容整合,把它们组合成一个项目:生活用水硬度的测定。测定同学们身边的水资源,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化工分析》是化工专业学生必不可缺的的一门专业课,根据 “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思想,以及课堂教学12字方针——“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来设计本项目的教学环节,具体来说,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有以下三点[2]:
1.1 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生活用水硬度测定,带领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工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分组实施,多元评价等方式,使学生明白了个人成绩和团队利益的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课程的教学效果。
1.2 贴近专业,服务工作
以职业活动情境为导向,将职业活动搬入课堂,依据企业实际操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以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为主线,知识准备、项目导入、点评总结和作业拓展为辅线,帮助学生感知产品含量检测的一般工作流程,为学生将来就业作好准备[3]。
1.3 享受快乐,体验成功
设计了一系列综艺性的环节让学生“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角色扮演,操作评价表填写,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提升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在教学环节中享受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该项目划分为四个篇章完成,第一篇章:探寻之旅,探寻水硬度相关知识与检测方法,由学生预习完成,课上展示,教师适当点拨;第二篇章:判定之旅,教师展示示例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组织学生讨论测定方案;通过视频《水的硬度测定》,再次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修改方案,提交审批;第三篇章:运用之旅,学生通过互动实践,进一步理解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条件选择,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完成河水、井水、自来水硬度的检测。第四篇章:回归之旅,分析讨论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具体情况进行自查与互查,完成自评与互评表的填写,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2.1 探寻之旅 —— 创设情境 启迪思维
课前,老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课前博客上传的预习任务,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完成相关预习PPT。
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简单小实验:如何快而迅速得检验硬水?在两份水样品中分别加入肥皂水,震荡,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接着,在这秀一秀环节中由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探寻成果,老师适当点评,完成探寻之旅。
在探寻之旅中,通过秀一秀,小试牛刀,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启发学生对水硬度的认知,通过学生上台展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2 判定之旅 —— 深入探究 方案设计
教师创设职业活动情境导入项目,超级联想:xx市xx小村庄目前主要生活用水采用河水,井水,自来水,现随机抽取了一批生活用水,能否直接饮用?如果你是水质检测单位的负责人,你会怎么办?以职业活动情境为导向,增强了实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角色置换,问题引导,确定检测项目,导入教学内容。
然后展示学生课前准备好的水样,用展示比较法明确本次任务——河水、井水、自来水的硬度检测。接下来是挑战自我这一环节,通过展示示例方案,视频引导,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集体讨论,进一步明确操作步骤,构建师生互动学习,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理想课堂。老师适时点评,形成最终测定方案。
2.3 实践之旅——实践操作 方案实施
由最终设计方案可知,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井水、河水、自来水硬度的测定是本项目的两个重点,在完成这两个子任务上我分别用了70分钟和65分钟。首先进入第一环节智勇闯关,完成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该任务分四步完成,首先根据前面实验方案的制定,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再次明确实验原理和方法,确定所需仪器和药品,然后仔细研读评价表,最后进行分角色动手实践,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结合技能竞赛要求,明确细则,规范行为,提升职业素养。学生在此实践操作中进一步明确EDTA的标定原理和操作步骤,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突出了重点。实验报告单和评价表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及时分析评价,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个出现的问题。
完成评价表和实验报告单,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终极挑战井水、河水、自来水硬度的测定。终极挑战同样分四步完成,明确实验原理和方法,确定所需仪器和药品,研读评价表,分角色动手实践。学生动手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水样中钙镁含量测定原理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老师深入学生中,巡视学生完成实验情况,及时进行评价,规范操作步骤。在过程分析、交流讨论、动手实践过程中突破了本项目的又一个难点——水的硬度测定原理的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展示仪器和药品清单,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实验进展,规范操作步骤,及时进行评价并组织学生讨论在本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分组实践操作(6人一大组,每大组完成一种水样测定;每2人一小组,一人扮演操作员,一人扮演监督员)。任务完成后进行角色互换,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要会做,自主探究,分组讨论,递交实验报告单和评价表。
让学生动手实践,是对理论的具体应用,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内容。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意识。通过角色扮演,评价表的填写,模拟企业生产实践,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4 回归之旅 —— 小结归纳 思维整合
及时总结评价促进发展,在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讨论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照任务完成评价表,让学生自查、小组互查,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及时点评,帮助每位学生调整和完善。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归纳延伸到思想方法的提炼,优化认知结构,同时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成表格的填写。再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具体情况进行自查与互查,完成自评与互评表的填写。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启发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整合能力。通过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1 亮点与特色:
河水、井水、自来水硬度的测定,带领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工分析,设计了一系列综艺性的环节让学生“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角色扮演,操作评价表填写,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提升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再通过分组实施,多元评价等方式,使学生明白了个人成绩和团队利益的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2 不足之处:
(1)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有依赖性与偷懒的坏习惯。
(2)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验准确性方面差异较大。
今后还要注重分层教学,加强“基础”部分的要求,加强对特殊学生的监督与检查。精研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收集生活实例,有效服务课堂,增加化工分析课的实用性,以项目为载体,融入企业元素,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化工分析。
[1]张振宇.化工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103-105.
[2]莉娟.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面面观——对新课程实施中一些现象的剖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5,(6):30-34.
[3]房改萍.中职化工分析教学中项目化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4,(12):125.
(编辑 赵欣宇)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Determination of Water Hardness
FU Yuan,LI Feng
(Yixing Secondary Vocation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e,Yixing 214206, China)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help students consolidate titration analysis technology,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conditions for selection, prompt students to master the prepar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EDTA standard solution, and measure water hardness and calculation expertly. Further improve the students’ experiment skills, scientific thinking, innov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so as to nurtur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TA; teaching experiment; technical analysis
2016-09-19
傅源(1979-),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化工教学。
G712
B
1672-0601(2016)12-00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