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营分离出版模式的评价与分析

2016-02-15 06:21■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集群学术期刊

■李 航 张 宏

1)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编辑部,哈尔滨香坊区电碳路65号 150030

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哈尔滨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150001

编营分离作为一种出版理念和出版模式早在19世纪就被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采用。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出版业改革中,采编和经营活动相分离的思想有所萌芽,2002年林晖[1]的文章明确提出了编营分离的概念,但没有做详细论述。在国家倡导学术期刊体制改革前后,业界对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对编营分离出版模式的研究多是作为学术期刊集团化、集约化发展的基础或附属品进行的[2-6],只有少量文献对编营分离出版模式进行了论述[7-9],但也是建立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缺乏系统性。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纵向厘清我国编营分离出版模式从萌芽到发展的脉络,横向对国外知名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和国内知名数据信息平台进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编营分离出版模式,进而为我国实行编营分离出版模式提出启示和建议。

1 编营分离概念的提出

经营权和编辑权在西方被比作“国家”与“教堂”,是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政教分离)[10-11]在传播媒介的引申。编营分离是公认的媒介伦理,它是指在媒体中编辑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意味着编辑权的高度自治。事实上,编辑权是新闻自由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提出了自由主义报业的基本概念。日本新闻界较早提出了新闻自由问题,当时被称为“编辑权”。新闻自由运动主要目标就是将编辑管理从资本中分离和独立出来。编辑权从广义上来说是一个与经营权相对的概念,经营权关注媒体的广告收入、资本经营等方面,编辑权关注采编人员的管理和新闻报道的生产。编营分离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媒介运营中被当作“传统”和制度实行很多年。其中,尤以美国最为推崇。从19世纪美国完成产业化媒介的转型后,为保证媒介的客观、公正和独立,将编营分离作为“国家”(经营部)和“教堂”(编辑部)之间的一堵“墙”,保证二者之间互不干涉。

编营分离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新闻改革中被提及,较早提出这一理念的是林晖,但他并没有对编营分离进行详细阐述。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推进,学术期刊也被列为体制改革的范畴。在学术期刊体制改革浪潮中编营分离的模式再次被提及。2012年7月30日,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中提到:“要建立由科研部门分别编辑、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行模式”。2014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发布的《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也提出:“逐步探索建立分散编辑审稿,集中出版经营运行模式”的改革意见。2014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的《2014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八项工作要点》中提到:“探索重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组稿审稿、交由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营模式”。

政府提倡的分别编辑、统一出版的模式源于国外一些学者办刊。专家学者精于组织优秀的学术稿件,将编辑加工及出版经营委托于一些大型出版集团,这是一种编辑与经营相分离的出版模式,依然源于西方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的理念。在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编营分离的出版模式被政府所倡导,业界人士也是应者云集,认为这是“势在必行的改革、循序渐进的改革、阻力最小的改革、重在长远的改革”[12]、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出版模式[13]、是体制改革的可行性选择之一[14]、是学术期刊体制改革中具有突破意义的发展模式[15]、是上层与下层共同认可的改革方式[16]。业界几乎一面倒的态度令人担忧。在西方媒介和出版界中,编营分离的出版模式促成了大的传媒集团和出版集团,但传媒出版集团的快速发展又加剧了行业垄断,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我国新闻出版界实行编营分离出版模式应该引以为鉴也应引以为戒。

2 期刊集群化的作用及对技术平台的应用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全、散、小、弱”的局面和现状,业界不断关注集群化的出版模式。编营分离出版模式,能在保证原有编辑部编辑权的前提下,实现科技期刊的集群化。可以说,编营分离是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所谓的产业集群就是聚集相关联的产业和机构,构建出专业化的、生产要素优化的结构模式,从而形成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17-18]。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几点。第一,能够节约成本,整合资源,包括稿件资源、作者资源和读者资源。第二,能够将同类期刊整合,避免了恶性竞争。第三,有利于全面建设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出版平台。第四,能够为数字化出版和科技期刊数据库建设提供保障,从而拓展学术期刊的经营模式,比如出售知识产权、原始数据等,为读者和编辑部提供增值服务等等。第五,有利于技术平台的开发和利用。

期刊集群化建设对技术平台的应用更为广泛,例如可以借助语义出版、可视化出版等技术整合原有资源,便于大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关联性挖掘。未来的科技期刊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科技含量更高的,使用更加便捷的出版技术平台,根据信息检索和跟踪技术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同时,不再局限于数据库检索,更致力于提供权威的、及时的科技问题解决方案。集群化是科技期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3 编营分离:与体制机制改革的作用关系

编营分离将打破原有的传统出版模式,从管理、出版和资源利用上都更加集约化、有利于实现科技期刊出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地协调发展。此外,在管理机制上,编营分离的出版模式还能完善学术期刊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使出版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从编营分离与体制机制改革的作用关系上分析,二者在某种的程度上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体制改革能够促进编营分离出版模式的发展。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报刊的集中度。所以,期刊的集群发展是实现体制改革的途径之一,而编营分离的出版模式又符合我国科技期刊现阶段集群化发展要求。

反之,编营分离出版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编辑部体制,以最快的发展速度和最小的阻力促进期刊集群化发展,提高期刊的集中度,从而逐步推进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步伐。

4 编营分离:发展集约化亦要警惕垄断苗头

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集约化造成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走向垄断。

编营分离是科技期刊集约化、集群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19]。编营分离在能够实现编辑高度自治的前提下,实现经营管理的集约化。假设我国学术期刊完成集约化经营,在不断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形成了几个大的出版集团,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具有了垄断经营的资本。正如很多国外大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的发展历程所展现的,期刊集群化发展到最后必然走向垄断。例如爱思唯尔就是通过兼并重组完成的专业期刊集群化发展,并最终形成在STM期刊出版的垄断格局。我国的科技期刊的发展,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科技期刊业的垄断化完全不符合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目的。但是期刊集群化发展能够带来行业垄断的可能性,又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国在进行科技期刊集约化、集群化发展的同时,应该谨慎警惕垄断经营的苗头。

5 编营分离:解决属性之争的理论性与局限性

学术期刊体制改革带来了学术期刊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属性之争。我国学术期刊作为发布学术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无疑具有公益性,但它也可以融入盈利和商业的运作模式。狭义的经营除了扩大发行外,还包括举办会议、培训,发布专业广告或与行业内相关机构进行合作经营等模式。广义的经营可以通过提升刊物传播能力和影响力而获取附加升值空间。公益性、准公益性也好,商业性、准商业性也罢,业界的科技期刊的属性之争一直没有定论,但最终还是在两种属性协同发展的道路上和解。学术期刊的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协同发展必然是最好的良策。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是编营分离。编营分离在理论上是能让学术期刊公益性与商业性共同存在的出版模式。

所谓编营分离,就是由编辑部负责编辑工作,出版单位负责经营工作的分工出版模式[20]。尽管政府还没有对编营分离的具体分工细则进行阐述,但大体上还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编营分离模式,其重要的意义在于不因商业运作的经济利益驱使而影响编辑的客观判断,在适应市场机制的情况下保证学术期刊的质量。从理论上讲,编营分离是将原来的编辑部分成编辑权的公益性和经营权的商业性两部分,理论上解决了学术期刊的属性之争。而在实践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的发展,编营分离最终发展的结果并不是编辑与经营的齐头并进,在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编辑权逐渐被挤压和消解,这在西方媒介发展现状中已经初露端倪,在国外一些科技期刊出版集团中,编营分离又加剧了垄断,从而抬高了学术研究的成本,从小的方面说影响甚至阻碍了一部分科研人员进行学术研究,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了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甚至已经成为另一种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手段。编营分离在解决属性之争的问题上是暂时性的、局限性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还是要立足于学术期刊体系的学术意识的自觉和自律[21-22]。

6 编营分离:加剧了学术期刊发展中的矛盾

学术期刊发展中基本问题是如何吸引优秀稿源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学术期刊只有能够吸引优质稿源才能有效提升期刊影响力,而反之,学术期刊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稿源。在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实行编营分离的出版模式,会加剧学术期刊发展中的矛盾,除了学术期刊发展中的内部矛盾外,其外部矛盾会更加突出和深化。学术期刊除了要提升和维护自己的学术影响力,还需要解决自身的办刊经费来源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商业运作会逐渐渗透到学术期刊体系中。比如获取商业赞助,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提供商业冠名栏目、开辟地方经济专栏、集中发表与赞助商相关的主题文章等等。如何协调和处理好学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期刊与期刊,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属性之争的具体体现,又是体制改革所深化出的矛盾。

编营分离后,原本不善经营的编辑部可以把经营的部分移交出去,只考虑编辑的问题,这是编营分离出版模式的一个优势,但同时,原本编营一体的编辑部也将丧失经营权,意味着在期刊发展的道路上很多情况都不再受编辑部的控制。

7 编营分离:现实弊端的实证研究及案例分析

采用编营分离出版模式的西方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在不断的市场扩张中加剧了垄断,而垄断又致使科技期刊数据库价格连年攀升。我国图书馆用于采购国际在线数据库方面的花费已经连续多年大幅增长,而且仍有较大涨幅趋势。据有关数据显示,北京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用于购买国际在线数据库方面的花费分别从2007年的82148美元,78365美元和77134美元涨至2010年的116160美元,158075美元和157788美元,涨幅分别为41%,101%和104%[23-24]。国外大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垄断不断加剧,肆意涨价,设定多重价格标准,致使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无力负担如此庞大的开销,从而阻碍了科研人员获取国际科研资料和信息,妨碍了我国的科研事业发展。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比较分散,因资源受限、重视不够和自建网站缺少维护等多方原因,很多期刊都将期刊的数字、网络发行权甚至是独家发行权交给了第三方平台,造成了编辑部与数字网络经营相分离的情况。以中国知网为例,自2008年起开始进行学术资源争夺,目前收录的国内学术期刊有8149种,拥有独家期刊1698种,相比于万方和维普,知网在学术资源上占有绝对优势和垄断地位。中国知网的内容建设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负责,据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变更了注册资本和企业性质,由全民所有制变为有限责任公司[25]。在此前后,中国知网再三被爆出涨价幅度过高等负面新闻。2014年中国知网对云南大学的报价由原来的40万升至70万元。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称,中国知网从2010年至2016年的报价增幅为132.86%[25]。

从国外和国内的案例分析来看,编营分离确实容易造成行业垄断,对科技交流造成阻力。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留中小出版单位的发展空间,对学术期刊进行科学分类,多头发展。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外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这些国家在科技期刊出版模式上除了拥有大型出版企业(集团)或出版社以外,还同时存在学(协)会、期刊社或大学出版社、学术团体、大学图书馆等出版模式[26]。我国学术期刊出版模式也不必一刀切地选择集团化出版。

其次,加强股份制管理,保证国有资产控股。国外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具有强烈的国际经营意识,非常重视占领和巩固自己的国际市场地位。比如爱思唯尔出版集团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已经先后在24个国家设立了78家办事处。施普林格公司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出版学术期刊。Nature在全球采取各种形式创新营销和管理,不断占领世界科技期刊市场份额[27]。这些出版集团都在不断地与中国科技期刊市场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都意在不断占有更多的中国科技期刊出版市场份额。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团更应该具有版权意识,在加强与国外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合作和交流的同时,应该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保证国有资产控股,避免国外科技出版集团的恶意垄断。

最后,规范市场机制,加强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除了我国科技期刊出版集团自身加强管理的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给予一定市场保护,净化和营造好科技期刊出版业的市场环境,为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业向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科学出版社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案例。借鉴科学出版社的试点发展模式,笔者建议可以以学科为分类标准,在某些学科相近的科研机构或高校间,进行跨机构合作,着力进行专业化期刊共建,这不仅能够解决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同质化现象严重,分散优秀稿源的现象,还能集中资源,优化发展,同时可以集中吸纳科研机构或高校里相关学科和专业的优秀人才进行投稿,进行信息资源的积累。由于是跨机构合作,建议由政府主导,以非盈利性的专业学术组织或协会的名义牵头,由国家基金支持,以我国的优势学科为试点进行实验,如果效果良好再多学科同步发展。

8 结论

编营分离出版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媒介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方私营新闻业的内在矛盾[28],促进了西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编营分离出版模式也开始越来越多地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编营分离促成了国外科技期刊的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科技期刊出版业的垄断,阻碍了很多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自由地科技研究和学术交流。编营分离在我国报刊界处于试水阶段。考虑到其诸多弊端,应避免一刀切地让全部学术期刊都走产业化的发展路线,应该在现有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改革方案。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国外出版好的模式可以借鉴,但也应该研究其普适性。学术期刊体制改革是关系着我国学术界、期刊界的大事,更要谨慎行之。编营分离尚未彻底解决学术期刊属性之争的根本问题。因此,业界人士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研究编营分离出版模式的利弊,以及其在我国体制改革中所应发挥的作用。

[1] 林晖.编营分离:媒介资本运营的前提[J].新闻大学,2002,18(1):13-16.

[2] 孙宪民,王又冬,武玉欣,等.高校科技期刊改革的难点与机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191-194.

[3] 杨霞.学术期刊的产品属性与学术期刊体制改革[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155-159.

[4] 黄小妹.高校学报在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2):261-265.

[5] 罗京华.关于我国科技期刊市场化经营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7):925-928.

[6] 赵大良,颜帅,张凌之.编辑部体制改革的政策辨析[J].编辑学报,2012,24(6):558-560.

[7] 梁艳玲.探索学术期刊集中运营新模式——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改革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5,31(1):5-8.

[8] 张嵘,李晶,娄嘉.高校期刊学术与出版分离的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8):1044-1047.

[9] 马锋,周东华.解析编辑权与经营权之盈虚消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1):157-161.

[10] J.Brady.CHURCH AND STATE[J].Folio the Magazine for MagazineManagement,2008, 37 (5):74-74.

[11] Marsh C, Wood Jr.Editorial: Fifty Years of Journal of Church and State in Retrospect[J].Journal of Church&State,2008, 50(4):637-643.

[12] 王玉梅.“两统一”引发的改革探索[EB/OL].[2016-05-21].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3-03/27/c_124505364_2.htm.

[13] 杨春兰.中国期刊业发展的特点和未来趋势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4,30(2):10-14.

[14] 王琳.科技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可行性选择之一:编营分离[J].编辑学报,2011,23(1):44-46.

[15] 李锋,赵惠祥,巩倩,等.科技期刊实施编营分离的可行性分析[J].编辑学报,2013,25(5):62-64.

[16] 洪峻峰.当前学术期刊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底层回应[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0(3):50-59.

[17] 胡俊健,张春强,张益坚.科技期刊集群式发展路径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5,34(4):86-91.

[18]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1:279-283.

[19] 孔爱英,王颖,张炯.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850-853.

[20] 孙宪民,王又冬,武玉欣,等.高校科技期刊改革的难点与机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191-194.

[21] 李航.浅谈高校学报编辑的学术素养及培养[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32(6):117-118.

[22] 李航.学报编辑的职业追求[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5,33(3):111-115.

[23] 张国.国际出版巨鳄大幅提价部分高校面临学术断粮[N].中国青年报,2008-06-04(7).

[24] 赵巍,韩锟,黄翊彬,等.我国科研工作者对国外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依赖现状及对策[J].编辑学报,2013,25(2):121-123.

[25] 中国知网,凭什么一直“涨涨涨”?[EB/OL].(2016-06-20)[2016-07-20].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6-20/doc-ifxtfmrp2406725.shtml.

[26] 李建忠.国外科技期刊运作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8(6):1007-1010.

[27] 李建忠.国外科技期刊出版运营管理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6):990-993.

[28] 张健.新闻自由与经济自由的和谐与悖谬一一美国新闻业编营分离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5.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集群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