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艳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抢救与护理
张艳艳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策略。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进行急诊护理。结果 本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上述急诊护理后,没有出现1例纠纷,患者满意率100%。结论 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临床症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发生,才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体会
1.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26~79岁,平均(37±1.3)岁。其中交通事故59例,打击伤13例,高空坠落伤9例,其他19例。所有患者伤后昏迷时间都比较长,GCS昏迷计分法:3~5分76例,6~8分24例。其中合并有内脏出血9例,胸部受伤10例,骨折22例,失血性休克19例。
1.2抢救与护理措施
1.2.1将患者送到急诊科后,接诊护士应马上组织常规抢救,并迅速通知值班医生。在值班医生到来之前,要快速准确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若确认患者的生命体征存在,要及时进行前期的抢救措施,如测量血压、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保持气道通畅等。值班医生到现场后,在听取护士病情汇报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患者如果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必须马上进行心肺复苏。若呼吸心跳存在,就要观察血压是否正常,有无多发伤、内出血,有无昏迷等情况,对患者病情做出一个初步判断[3]。根据病情特点给予妥善的处理。若患者出现颅压增高等情况,要立即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压[4]。休克患者应立即进行扩容治疗,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快速补液。
1.2.2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观察是必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般都有意识障碍,对患者病情轻重的判定使用GCS评分。颅脑损伤情况还可以根据瞳孔变化来判定[5]。开始阶段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会出现患侧瞳孔变小,对光线反射不敏感。后期由于患侧动眼神经麻痹会出现瞳孔放大,对光照反应减弱甚至消失,同时有眼球外斜、上眼睑下垂。若病情继续恶化,脑干供血受影响,脑干内动眼神经核功能丧失,瞳孔散大,光照反射消失,患者已处于极度危险,基本处于濒临死亡状态[6]。
1.2.3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绝大部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会发生昏迷情况,由于昏迷而引起舌根下坠、分泌物增加和呕吐等情况,导致吸入呕吐物及呼吸困难等。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工作至关重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具体措施包括:(1)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中的呕吐物、血块等,舌根下坠的患者放置口咽通气管。(2)及时进行吸痰,减轻呼吸道梗阻,同时要注意探及气管合适深度,快速充分。(3)对开放性骨折患者吸痰时,要尽可能从口腔操作,以防颅内感染[7]。
1.2.4严密监测瞳孔的变化。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是瞳孔的变化,要连续观察并详细记录。正常人瞳孔直径约为3~4 mm,两侧瞳孔一样大,对光照反应敏感。脑干损伤的特征是两侧瞳孔放大,大小变化多而且不等圆,对光照无反应,伴随有深度昏迷,预后不良。脑受压或脑疝的特征是双侧大小不相等,一侧进行性放大,对光照反应迟钝、甚至消失,同时有意识障碍。对于瞳孔出现的一切变化都要密切观注并予以详细记录。
1.2.5完善常规护理。在病情平稳情况下,医护人员可陪同患者及时进行头部CT检查,为下一步治疗做好资料准备,同时请CT室医师会诊。需要手术患者,认真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完成备皮、配血型、插尿管等术前准备。患者取头高脚低位,有利于静脉回流,减少脑水肿的发生。
1.2.6加强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常伴随有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手术以后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他们的信心,避免不良情绪对身体康复造成影响。
1.2.7适时适量进行康复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尽可能进行康复运动,越早越好。但必须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不可有急躁情绪。早期以被动训练为主,锻炼强度逐步增强,预防肌肉萎缩痉挛。随着身体情况的好转,逐步转向主动训练,以恢复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为主,特别是训练患者的坐、立、走、穿衣、脱衣等能力。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急救诊断率、急救好转率和急救成功率。
经过上述急诊抢救与护理后,本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没有出现一例纠纷,患者及家属满意率达到了100%,39例好转,61例治愈。
重型颅脑损伤是急危重症,患者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质量与治愈与否及其康复程度相关。护理人员在急诊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还要掌握精湛的护理技术,同时还要注意与患者沟通的艺术性,不仅要做好常规护理,还要做好心理护理,针对各种临床症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同时,严密监控患者术后体征,对病情进行动态监控,摆脱传统思维,调整护理方式,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8]。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降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各种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冉. 34例急性颅脑损伤急诊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2013,34 (21):4391.
[2]雷鹏,暴连喜,孙文海. 交通事故所致特重型和重型颅脑创伤的特点与救治[J]. 中华创伤杂志,1993,9(2):91-93.
[3]吴景文,章翔,费舟,等. 弥漫性脑损伤的诊断与救治[J]. 中华创伤杂志,2003,19(3):142-144.
[4]贾建芬.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体会[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331-2332.
[5]李秋平,李雪贞,潘美玉,等. 应用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救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09,30(14):1396-1398.
[6]陈文君. 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的效果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3):4596-4597.
[7]张帆,管玉梅,张庆. 不同吸痰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23):2106-2107.
[8]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 3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808-810.
Emergency Rescue an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Heavy Head Injury
ZHANG Yanyan Emergency Department, the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Kaifeng, Kaifeng He'nan 47500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asures of emergency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heavy head injury. Methods Selected 100 patients with heavy head injury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give them emergency treatments. Results 100 patients with heavy head injury, after the emergency nursing, none of the patients has appeared medical disputes, 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has arrived at 100%. Conclusion Take proper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clinical symptoms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avoid accidents, which is more benefcial for physical and mental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helps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s.
[Key words]Heavy head injury, Emergency care, Experience急性颅脑损伤发病突然,病情较严重,有易变、突变、多变的特点,病死率高[1]。根据国内外不完全统计,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65%以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而且都是在伤后2 d之内,而减少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在于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与护理[2]。根据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2月~2016 年2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总体情况,总结抢救与护理的策略和措施,具体如下。
【中图分类号】R473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13-0226-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3.154
作者单位: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急诊科,河南 开封 47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