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彬,靳小玲,南 海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胡莉彬,靳小玲,南 海
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已经成为中国衡量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整体却表现出明显的水平滞后,这种状况与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现实极不适应。实践表明,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上的盲目性迫切要求有合适的理论的指导。本文通过对实训基地建设内涵的分析,从实训基地功能角度出发,对实训基地进行了逻辑上的划分。较系统地分析了四种主要实训基地类型的价值,提出了提升实训基地价值的对策。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类型;价值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视,全国高职院校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经验和理论上的指导,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实践证明,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进行系统的研究非常重要和迫切。因此,也就必须弄清楚诸如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实训基地的类型及其存在的价值等关键问题。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所谓类型划分是指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即揭示概念的外延,是根据某一标准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个同级的种概念的逻辑方法。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划分的标准可以多种多样,相应的划分结果也就大不相同。只有在充分把握事物内涵的基础之上,以事物的本质特征为划分标准进行划分,才能实现事物的高度有序化,从而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认识效率和工作效率。因此,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有序划分的首要条件是辨明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关于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有多种说法,在众多的解释中,笔者同意如下观点:实训基地应该是具有多种功能并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综合建设,包括场所、师资、设备、制度等。而不能是单纯的模拟实验室建设,也不能是毕业实习场所的建设。因此,对实训基地进行全面合理的分类,理应从功能角度入手。
(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类型概述
笔者通过对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关键词搜索,有关“实训基地”的文献有15 723条,有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文献有363条,有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类型”文献却一条都没有。但是,笔者通过对363条“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学者们在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论述中常出现“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等词汇。也就是说,学者们没有系统地论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分类情况,最大的问题是划分的标准不一、外延相互交叉。经过梳理,笔者以为应做如下的划分。
1.按照实训基地位置分类。按照实训基地建设的位置分类,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得到学者们的广泛认可,并在多篇文章的论述中被引用。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根据实训基地的建设位置,可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1]按照实训基地的建设位置,将实训基地划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大类型的观点由来已久。这样的分类方法简单明了,便于学者们研究和交流。但是,随着实训基地建设形式的丰富化、类型的多样化,这种粗略的分类方式已经不能真实反应所有实训基地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对实训基地进行细致的划分。
2.按照实训基地建设主体分类。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分为校内自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院校联建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2]此外,共享型实训基地也是各位学者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也有人指出,共享性实训基地是指“校际共建,实现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3]按实训基地的建设主体进行划分,能够较为详尽的展示出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模式,但是,由于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参与和互相制约,使每个实训基地都很难界定到底是由哪一个或哪几个力量主导建设的,在概念界定上容易出现交叉和混乱。
3.按照实训基地功能分类。有学者将实训基地按照功能的不同科研分为教学型、生产型、教学生产型、生产教学型四个类别,并认为,教学型实训基地是指,主要用于本校学生实习实训、几乎没有生产或对外有偿服务的实训基地;生产型实训基地,是指主要用于生产或对外有偿服务的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是指,在满足本校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的前提下兼有一定量的生产或对外有偿服务的实训基地;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是指,在满足一定量的生产或对外服务的前提下兼有满足一定量的本校学生实习实训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4]理论与实践反复证明,依据实训基地所具有的功能,可以将所有实训基地从本质上进行毫无遗漏的类型划分,有利于理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便于科学研究、交流。
此外,还有很多实训基地的分类方法。如:按照运作效果分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消耗性实训基地;按照建设目标分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性实训基地和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按照服务专业的属性分为生物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护理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等等。由于这些分类结果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常被用到,没有起到分类的效果,所以,在此不做过多的阐述。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尽管关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有大量的研究,但对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分类的问题却是各执己见,并且,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为了能够穷尽所有实训基地,彻底理清实训基地的建设脉络,便于研究,本文从功能角度对实训基地进行划分。
实训基地具有教学和生产等多重功能。从功能角度来看,实训基地因其“教学性”和“生产性”的配合方式与所占权重不同而成为不同类别的实训基地:(1)凸显教学性,隐藏生产性——教学型实训基地;(2)凸显生产性,隐藏教学性——生产型实训基地;(3)教学性为主,生产性为辅——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4)生产性为主,教学性为辅——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
(一)教学型实训基地
所谓教学型实训基地是“凸显教学性,隐藏生产性”的实训基地,也就是指专门用以学生学习或巩固未来职业中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场所。这种实训基地纯粹用于教学和实训,不产生劳动价值、没有盈利,也就是说,没有生产性。教学型实训基地主要表现为校内自建的实训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皆由学校全权掌控。但有时为了实现资源的共享,专业相关或相似的学校也可能共同建立教学型的实训基地。政府也可能为扶持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而牵头建立教学型的实训基地。教学型实训基地最大的特点是其模拟性,他即使没有生产性,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和练习实际劳动过程中的氛围和技能,必须模拟实际生产过程。例如北京商贸学校建立的财会实训基地,以一个企业真实完整的业务为实训项目,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掌握会计书写、建账、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和方法,但它却没有生产性。它最大的优点是受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少,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技能习得服务,最大的缺点是耗资巨大,可持续发展性不强。
(二)生产型实训基地
生产型实训基地,是指“凸显生产性,隐藏教学性”的实训基地。也就是说,生产型实训基地有两个特征:(1)在运作过程中发生作用时,没有显性的教学过程,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教师”。但值得一提的是,生产型实训基地虽然没有教学过程,但还是会促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思维和习惯等。所以,它不可避免的隐含了教学的作用;(2)运作结果是产品或盈利,并且,要以产品品质和盈利的多少来衡量实训的效果。生产型实训基地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由学校出资、学生主管的独立运作的经济实体。例如,广西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校办企业为载体,走专业发展公司化的道路,每个专业努力打造自办企业,已建成了柳州市益智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市益智大酒店、柳州市益龙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等8个经济实体,学生在生产价值的同时获得专业的成长。生产型实训是学生在获得一定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巩固和践行其理念的一种实训。它最大的优点是将实训基地从消耗型转为生产型。绝对真实的运营模式,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硬实力,而且,获得毅力、习惯、企业文化、团队合作等软实力。生产型实训基地最大的缺点是其不可掌控性。这种探索型的实训过程,无法预测结果,无法保证实训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个人资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生产型实训基地能够快速成长,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能一无所获。
(三)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
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是指“以教学性为主,生产性为辅”的实训基地。也就是说,这种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的实习和实训,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操技能。在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基础之上,如果还有余力,就对外进行生产活动或者服务。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1)学校学生以专业基础在实训基地研发某种技术、完成某种项目,从而与企业合作获取某种回报。当然,这种与对外合作的实训基地发展方式仍然是以学生实习、实训为首要目标。(2)学校以实训基地的设备、场地等资源为资本,对外开放,承担社会培训、资格证书考试等有偿服务。例如,河北省衡水卫生学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度,承担对外技术开发与推广、技能培训等任务,通过为企业、农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咨询和医疗技术,获得了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大力支持。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在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基础之上,对外开放,不仅获得了技术、资源、资金等多方面的回馈,而且使学生实习过程更加真实、具有挑战性,能够增强实训效果,使实训基地发展和社会支持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型实训基地可持续性发展性不强的难题。
(四)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
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是指“以生产性为主,教学性为辅”的实训基地。这种类型的实训基地在运行机制、管理体系和价值取向上都与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大不相同。它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管理体系也严格按照生产需要设置,只是在某种合作的情况下,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场地、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有些职业学校为了提高实训基地的真实性,创立独立经济实体,交予有能力的学生以及团体来经营,令其在生产经营之余为本校或者校外学生的实习实训给予方便和支持。有些职业学校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出具学校拥有的场地、设备或者资金与企业合作,把企业变成学生的实训基地或者利用企业专业人员作为实训基地的双师型教师。例如北京劲松职业高中,与其毕业生马玉的公司达成协议,由学校出场地、公司出资,将马玉的分公司引入校内,公司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学校聘请公司设计师、摄影师等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辅导,成功的整合了社会资源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的优点是有真实的实训场景,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专业环境,提高自身软实力。但其并不是以教学实训为主线,不能系统的向学生提供完整的专业实践技能服务,学生的实训效果靠机遇,因而不能作为实训基地的主要实训方式。
从价值的发生过程来看,是客体具有某种属性或功能,主体具有某种需求或需要,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使二者联结成为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其中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价值产生的关键性因素,当某种客体的属性或功能被主体注意到,并且,纳入实践活动范围内,那么这种客体就具有了潜在价值;当这种潜在价值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而满足了主体的需求时,潜在价值即转化为现实价值。
当实训基地作为价值客体时,它的价值主体主要有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者。学校有教学和生产的需求;学生有教学的需求;企业有生产的需求。而实训基地恰好具有教学和生产两方面的功能,也就是说实训基地有条件满足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需求,成为他们的潜在价值客体。按照理想状态来看,只要经过适当的实践活动,便能将实训基地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实际价值:教学型实训基地完全、充分、可持续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生产型实训基地为学校和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在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基础之上,对外开放,服务社会;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运营流畅可持续,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然而在实际运转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价值主体实践活动的不恰当,导致实训基地的应然价值不能得以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型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不能持久。尤其是一些特殊专业,需要高精尖的实训设备,后期保养费用也是学校所无法承担的,导致教学型实训基地的功能价值无法持续。例如,北京市怀柔区职业学校,由于资金不足,仅靠十几个台钳和两台旧车床支撑机械加工专业,后来好不容易解决了设备问题,又陷入设备后期保养资金、实训耗材缺乏的泥潭,实训基地无法心无旁骛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服务。
2.生产型实训基地的规模萎缩。学校擅长的是教学和培训,缺乏维持生产型实训基地的能力,在经营方面比以利益为准绳的企业相距甚远。例如北京市怀柔区职业学校,在1998年开设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租赁了一个宾馆作为实训基地,学校选派人员对宾馆进行经营,结果不足一年便亏损倒闭。也因此,许多实训基地都是关门造车、纸上谈兵,拒绝与真实生产场景进行链接,导致生产型实训基地的萎缩。
3.学校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低下。学校普遍缺乏对外开放的主动性,很少积极主动的建设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据调查,某省校内实训基地近半数没有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没有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的高达75%。”[4]实际上,大多数成熟的实训基地都应具备生产功能,只要学校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整合,都能发挥其生产功能。但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仍然如此低下,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学校不愿意主动与外界产生联系;另一方面,实训基地本身发展不成熟,无暇顾及教学以外的功能。
4.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的教学性受到合作形式的压抑。也就是说,名义上是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运作过程中却只能体现其生产性,压抑了原本就微弱的教学性。例如浙江省富阳市城镇职业高级中学,与海正药业进行合作建立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虽然多年来合作愉快,但企业始终不能真正完全地把车间作为学生实训基地的工厂。迫使学校不得不另建教学型实训基地。[5]
各种实训基地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价值主体对各种实训基地价值的认识不够,忽略实训基地的潜在价值;(2)价值主体不恰当的实践活动不能够将实训基地的潜在价值充分转化为现实价值。针对上述原因,可以采取如下两方面应对策略。
(一)提高对各种类型实训基地特殊价值的认识,凸显其潜在价值
教学型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唯一一种完全服务于学生的实训基地,是立校之根本。而且它为生产型实训基地和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作用的发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经过教学型实训基地的培养,学生是难以完成生产型和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所要求的任务的。教学型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生产型实训基地以其运作的真实性和盈利的最大化吸引着高职院校,但其建立的机会性和运作效果的不可控性,决定了其地位,它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处于从属但不可替代的位置。适当的发展生产型实训基地,是学生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对外开放,创造利润,是实现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既不影响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能发挥实训基地的生产功能,是学校应该大力推进、着重发展的一种实训基地;生产教学型实训基地则能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发展延伸实训基地的触角,是联系企业与学校的重要纽带。基于以上分析,各专业、专业群、学校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发展相适应的实训基地。这是使实训基地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必要前提,也是将实训基地的应然价值变为实然价值的关键因素。
(二)采取有效手段,实现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充分转变
想要实训基地的潜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应然价值尽可能地转化为实然价值,价值主体必须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不同类型实训基地的价值得以体现的条件不同,要想选择适销对路的实训基地必须深化高职院校内部改革,尊重学生的需求;必须考虑当地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做到以产业结构定实训基地;必须进行合作办学,实现各种类型实训基地的优势互补。
1.深化高职院校内部改革。高职院校要转变以专业现状为基础建立实训基地的观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什么样的实训基地适合学生学习实训,就建立什么样的实训基地。对于学生对实训基地提出的建议要善于吸收和采纳。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训基地的建设中。
2.实训基地要与当地产业结构接轨。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机构培养的大量人才并不合乎本地的需求。不和本地区产业相结合的最大缺陷就是职业教育缺乏实训基地,而具有实训基地潜质的资源大量浪费。当职业教育与当地的产业结构接轨时,大量的优质实训基地资源便会支撑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也会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从而形成一个教育经济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3.进行合作办学。为了增强实训基地的稳定性、可持续性,提高实训资源的利用率,就要突破实训基地各自为政的局面。横向加强普职学校之间、职业学校之间、职校与企业之间、职校与社会组织或个人之间的合作办学;纵向加强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合作办学,允许学生通过职业院校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经历。
[1]高洁如.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发展与完善[J].职教论坛, 2014(2):16-18.
[2]沈华锦,蒋喜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J].教育学术月刊,2014(13):231-232.
[3]李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8.
[4]南海.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调查研究[J].职教论坛, 2013(33):80-84.
[5]贺士榕.中国职业教育名校/名校长创新管理评析——实训基地建设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17.
[责任编辑 金莲顺]
2013年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指令课题“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问题研究”(项目编号:ZL-13004)
胡莉彬,女,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靳小玲,女,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南海,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成人教育学。
G718
A
1674-7747(2016)25-00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