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学诊断及其改进

2016-02-15 05:20李晓燕
职教通讯 2016年25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评估院校

李晓燕

职业院校教学诊断及其改进

李晓燕

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教育工作者应了解当前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特点以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工作思路,切实加强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与工作机制建设,加强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设。

职业院校;教学诊断;改进;特点;关系;建议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简称《通知》),提出了“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从目的与意义、内涵与任务、实施工作要求等多个方面对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继2012年教育部提出“建立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的教学评估制度之后,对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出的最明确的要求。随后,《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进一步提出,“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至此,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当前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特点

从学校层面看,当前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突出了学校教育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

《通知》强调职业院校的“自我保证”作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指导,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从重视“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到强调学校教育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是理念上的一个提升,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上的一个大的转变,其核心是实现发展动力由政府主导向院校自主转变。[1]教育行政部门改进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方式,更要求职业院校切实履行好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提高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自觉性,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明确了重在改进的工作目标

区别于以往的合格评估、选优评估、分等评估,此次开展的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仅评估或诊断的主体不同,而且目标也不相同。其立足点不是评出等级、分出优劣、确定是否合格,而在于查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改进的办法,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这种教学诊断不同于过往的终结性评估,属于一种诊断性评估,或者称作过程性或发展型诊断。因此,在进行量化比较的同时,质性分析的内容对于诊断工作同样重要。

(三)强调了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等多方参与、多元诊断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职业院校由相对封闭管理转向开放管理,教学诊断与改进也同其它工作一样,不再是仅仅由学校自身去做的事情,需要建立和完善由政府、学校、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通知》特别提及了由行业牵头的专业诊改试点,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设计诊断项目,以院校自愿为原则,通过反馈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等方式,反映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倒逼专业改革与建设。

(四)凸显了数据系统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高职院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为院校自我诊断、量化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知》强调,要以现有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实施对教学基本状态的常态监测,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实现自我及时诊断与改进;并且依法依规发布社会关注的人才培养核心数据,使之成为对本校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诊断、提供预警以及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的手段和依据。

二、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职业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

《通知》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即由教育部制订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部总体指导方案制定本省(区、市)工作方案、细则和实施规划,组织实施行政区域内职业院校的诊断与改进工作,职业院校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自主进行诊断与改进,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进行抽样复核。也就是说,职业院校要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按照制订的总体指导方案和具体实施规划,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既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主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又要主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审核。

(二)职业院校与社会专业机构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社会专业机构是指麦可思等专门从事教育数据咨询和质量评估的社会机构,也包括能够承担教育评价工作的行业协会。基于“多元诊断”的原则,职业院校在做好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主动委托社会专业机构进行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教师发展等专项诊断。这些社会专业机构与学校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且有从事专业诊断的专家和相关经验,其诊断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聘请社会专业机构开展全面、深入、客观的评估有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形成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此外,根据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原则,今后教育行政部门也将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价,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

(三)职业院校内部诊改与外部评估的关系

加强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诊改与开展外部评估并不矛盾,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按照教育部制订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制度,除了已经开展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外,今后还会开展专业认证与评估工作。尽管内部诊改与外部评估实施的主体不同,诊断或评估的对象范围、指标体系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两者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相对于校内诊改,由社会专业机构主持开展的外部评估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校级之间以及同类专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评估工作可以做得更专业、更有深度。而校内的教学诊改可以开展得更及时,更容易激发内在的动力,也可以避免因接受外部评估而出现的一些消极因素。因此,较为适宜的是经常化的校内诊改与适度的外部评估相结合,以外促内,推进职业院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三、加强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工作思路

1.动员全校师生,全面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学校领导应组织和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投入到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来。有学者提出,高校教学自我评估(实际上也是教学诊断)是高校以师生为主体,以持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是主体对其活动或工作的自觉反思与省察。[2]作为与教学直接相关的教师、学生、以及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必须参与到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来,并从制度、行动和质量保证体系等三个层面把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2.要把握重点和大的方向,根据职业院校自身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对于需要提升办学基础的院校,可以选择以“三个基本”(即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为重点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对于已有较好办学基础的院校,可以开展以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为重点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对于已建成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或骨干院校,则可以选择以“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

3.聚焦人才培养工作要素,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依据国家教育基本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并对照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通过纵向趋势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改进的办法,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使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

(二)切实加强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与工作机制建设

教学诊断与改进既不是一项临时性工作,也不应该游离于其它教学管理工作之外。相反,应该成为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一环。应按《通知》要求,从制度、运行和质量保证体系等三个层面建立起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1)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把其纳入到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之中。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目标、原则、时间、路径和要求,明确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具体内容,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要素定期进行自我诊断,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订改进措施,以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3](2)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从机制上保证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的落实。多层面的教学诊断包括学校、系部、专业等不同层面,多维度则指从横向上围绕不同人才培养要素开展的各种教学诊断工作。要通过一定的工作流程把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3)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构建校内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全方位、多层面、多维度地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微观层面的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管理标准和岗位职责标准在内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包括组织管理在内的教学质量运行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多方参与的以学校内部教学诊断评估为主、外部评价为辅的包括教学投入质量评价、教学过程质量评价和教学产出质量评价在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具有持续改进功能的以关键环节和关键时点为监控重点的信息反馈系统,最终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三)切实加强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设

自2008年以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已经连续采集了8年,数据质量逐年提高,数据体系愈加完整,为高职院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职业院校进行横向比较提供了平台和参照。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存在的不足三个:(1)有些高职院校至今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填报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是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和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实施规范管理、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2)由于对部分数据的理解不够透彻,且采取人机交互、集中填报方式,导致一些数据填报不准确、不可靠,为后续数据分析和应用埋下了隐患;(3)院校层面的应用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院校只是从完成任务的角度进行数据采集,而对采集的数据如何进行分析,并应用到教学管理之中却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更缺少实际行动。

《通知》提出,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首先,还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在大数据的环境下要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提高我们对教学工作的诊断与改进能力,必须以信息化为核心,转变我们的管理模式、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建立用数据“说话”的理性决策思维,形成在全面而系统的数据基础上分析问题的习惯,对事物能有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高度重视数据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采集质量。要进一步优化“数据字典”,对数据内涵和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和规范,降低数据采集难度,确保重要数据源头唯一。要改变现有以人机交互、集中采集为主的方式,按照源头采集、实时采集、准确采集的要求,逐步过渡到从学校各业务系统自动采集数据,最终将统一从学校的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接口采集数据[4],这也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目的之一。此外,要把应用作为重点,努力建立以数据采集、管理为基础,以数据分析、决策支持为抓手,以具体应用为驱动的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为公共信息服务、培养工作动态分析、教育行政决策和社会舆论监督提供支撑的预期目标。为此,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应用其提供的案例分析和数字化校园(CRP)等各项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在完善人才培养核心数据发布制度的基础上,努力拓展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服务对象,既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要面向高职院校及校内的专业、教师和学生。要提升系统的分析、应用、服务功能,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方法,拓展在教学诊断、质量监控管理、科学决策等方面的应用。由职业院校自身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必须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这项任务的完成。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答记者问[EB/OL] [2015-11-03].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 id=20151103120305861&cata_id=N003.

[2]刘振天.高校教学自我评估的价值、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7):42-45.

[3]周俊.基于质量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35-38.

[4]赵鹏飞,许建.广东省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规范[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1.

[责任编辑 曹 稳]

2014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G68);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协同治理视角下广东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创新”(项目编号:20130101015)

李晓燕,女,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女性教育、高职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6)25-0013-04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评估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评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