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策略思考
——基于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2016-02-15 04:03吴霞飞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毕业生转型

吴霞飞,黎 雯

(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转型时期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策略思考
——基于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吴霞飞,黎雯

(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转型时期的地方师范院校,为了突出地方应用技术型特色,往往丢掉自身师范的优势和特色,出现定位不准,方向不明等问题。文章基于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情况,对于转型时期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策略就准确办学定位、突出传统特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转型时期;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以来,我国大学扩招后出现了600多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这些院校在完成升本之路后,有一部分又努力向综合性大学迈进。高等教育结构性问题导致出现了“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的反差格局。2014年5月,教育部酝酿启动高校转型改革,1999年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率先成为转型发展的学校,它们将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学校。而这些学校中绝大部分是地方师范院校,许多师范院校为此一度迷失了办学方向。转型之前,这些学校认为综合性大学是自己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在师范学院中出现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导致了“师范不师”的结果[1]。转型之后,为了突出地方应用技术型特色,一些学校丢掉了自身师范的优势和特色,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像扭秧歌一样扭来扭去。

那么,处于转型时期的地方师范院校路在何处,方向何在?笔者基于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情况,浅谈对其发展的策略思考。

二、调查情况

遵义师范学院属于600多所转型学校之一。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落实学院“立足地方、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提供依据,由学院招就处牵头,在2015年11月选取了生源比较多的毕节地区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研究。

1.范围:毕节市教育局,赫章县、威宁县、大方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赫章县、威宁县、大方县选取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学校:大方实验高级中学、威宁黑石头中学、威宁其他中小学、赫章县城中小学(包括一、二、三中和城关一小、二小)、赫章水塘乡初级中学;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

2.方法

在调查研究中,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座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三份问卷,分别是由用人单位填写的《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由毕业生填写的《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和调研员填写的《遵义师范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结果的反馈意见》。发放用人单位问卷7份,回收率100%;共发放57份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问卷,9份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问卷,问卷回收率100%。同时我们还与毕节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赫章县、威宁县、大方县三县教育局领导,毕业生所在单位的领导进行访谈;还跟毕业生本人见面座谈、了解情况,信息来源可靠。涉及到的专业有数学、历史学、生物科学、美术、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应用心理学、应用化学、英语、学前教育、中文、旅游与管理、音乐教育等专业,覆盖面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调查的66名毕业生工龄来看,工作1~3年的占49%,4~7年的占36%,8~10年的占15%,基本上是我院近10年毕业的学生,他们的工作状况和质量,应该能较好地反映我校的办学质量,调查的数据具有可利用性,其建言对在校的大学生能够起到指引帮助作用。

三、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策略思考

(一)准确办学定位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关键是要紧密联系本校的带有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而高校的发展规划关键在定位上。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发展起来难免扭秧歌[1]。

这次调研,我们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进行对口交流。在座谈会上,卢凤翔校长介绍其学院情况时说:“10年的本科路,转型是3年,感觉办学方向越来越明确。我校的定位就是培养卓越‘两师’,即卓越的教师和卓越的工程师”。我们参观了他们的信息计算机学院、学生事务中心,以及实训基地,确实感受到不一样的气息。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一行调研员普遍认为我校的毕业生之所以存在某些优势,得益于我校“扎根西部,服务山乡”的办学理念和“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办学定位。因此,地方师范院校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科学准确的定位,有利于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比较优势。无论怎样,都应把握住服务地方的根脉,然后与时俱进,发展地方师范院校的内涵。

(二)坚持地方师范院校的办校传统特色,突出师范性

地方师范悠久的办学历史,已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我国的教师培养渠道趋于多元化,一些综合性大学也兼顾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转型时期的地方师范院校要怎样保持自己在教师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特色?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调查数据看,62%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上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师范生,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学生立足之本。同时还要认真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在座谈时有的毕业生谈道:“心理学这一块的学习要加强,心理学学好了,书看多了,处理问题的方式就不一样了”。“知识面宽了,教师就可以旁征博引,给学生上课就更加生动些。”

2.突出师范技能的训练。我校毕业生基本功扎实、专业技能较强,工作适应能力强,成长较快。从收回的7所用人学校的问卷看,到这些学校工作的历届毕业生共计111人,现在职的有106人,占96%,业务骨干35人,占毕业生的33%,获得中级职称的17人,占16%。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各方面都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普遍认为我校的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及综合知识储备上是比较充足的,能很快地胜任工作岗位。如在黑石头中学任职的9人中,就有7人是中层及以上干部或业务骨干。王开剑才工作一年,就获得威宁县高中数学优质课比赛二等奖,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威宁三中的陈昌霞工作6年,5次获得威宁县优质课一等奖。毕业生的面试是强项,在走访的多个学校的许多毕业生都谈到我校毕业的学生只要进到面试环节,就心中有数,一点都不害怕。

毕业生认为我校的学生之所以面试能力强,得益于在校试讲、说课训练搞得好,建议学校不仅要继续搞,而且要搞得更扎实。鉴于此,地方师范院校要切实服务地方教育,服务好地方教育,必须抓好师范基本功的训练,比如学生的书写技能,不仅要考核,还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安排专职教师,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加强教学和指导;学生在课件制作方面存在不足,需加强训练。另外,各学科的专业技能也要强化训练。如基础教育对心理咨询的特别需要,但我们的毕业生缺乏对个体心理咨询的实践技能,因此对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训练;音乐学专业的要加强弹唱能力的训练;体育专业的学生要加强体育技能(包括裁判能力)的训练;英语专业的要加强口语训练;等等。

3.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课。在“对学校教学实践做出评价”这一项中,约60%的毕业生对学校的教学实践安排表示很满意,30%的表示比较满意,还有约10%的认为安排一般。座谈中,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强调在工作中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实践机会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课。首先,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增加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学时比重。其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增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尤其是教材教法和中小学教材过关方面,需要我们的老师认真研究,我们应该思考在实施这门课程时,怎样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基础教育的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发现学科知识教学规律,掌握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同时把基础教育教材过关作为重点。因为我们的学生一旦上岗,是没有过渡期的。由于我们这方面在教学上的欠缺,大学所学知识与高中、高考衔接太少,使我们的学生感觉到大学学的知识没有多大用处。

4.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在调查中,毕业生认为学校在教学中最有待改善的五个问题依次是:忽视个性培养、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机会、教学经费不足。可见,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传统的教授方法需要改进,因材施教、增加案例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应该大力推行,通过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5.加强师范实习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在与毕节教育局及县教育局、学校领导和毕业学生的座谈中,均谈到实习管理上存在不足,有的学生实习期间仅仅帮助实习学校的老师管管纪律、改改作业,实际站在讲台上课只有一两节课;自主实习的就更有问题,有的连学校都没有进,结束时找一所学校开一证明就了事,没有达到应有的实习目标。威宁黑石头中学的校长李德成对我校教学工作所提建议之一就是“强化实习生实习的过程管理”,毕节及县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也表示,愿意配合我校搞好实习工作。鉴于以上及更多的原因,学校应加强与各县(区、市)教育局的对接、沟通和协调,在生源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实习基地,派驻教师配合实习学校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管理;取消分散实习(自主实习),由学校通过完善实习基地的方式,集中安排实习,提高实习成效;安排学生面向薄弱学校顶岗实习,锻造自己,快速成长。受农村学校编制的限制,可安排音、体、美学生在实习期间以走教的方式到农村锻炼,弥补农村师资的不足,等等。

(三)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生师德师风、职业道德教育

从调研来看,用人单位非常注重选用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源于我院毕业的学生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较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工作态度端正,爱岗敬业。这方面我们可以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如大方县实验高中的谢启俊校长说,与其他高校的毕业生相比,我校的毕业生最大的优点是“工作服从分配,不抱怨、尽职、争先”。赫章教育局的领导说:“你们的学生,能吃苦,好学上进,打麻将、喝酒、玩乐的少”。赫章水塘镇中学的校长还特地带领我们参观了他们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他介绍说,这个留守儿童之家,是我校美术专业毕业生赵兴艳一手布置的,学校没有给她任何报酬,但她无怨无悔,把“留守儿童之家”布置得很好,里面有火炉、电视、电脑、图书、钢琴、游戏等玩具,有电话通话记录、老师的值班记录,还有一个捐款箱,总之她的付出得到了学校和教育局领导的好评。但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有的毕业生耐挫力低,甚至有体罚学生的行为出现。因此加强师德师风、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仍是我们教育的重点。

在学校教育课程设置中,除了通过思想道德修养等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师言传身教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外,我们还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注重校园文化的的建设和校园风气的引领

有的学生很怀念栋青园校区半封闭的学生生活。毕业生对学校在校园文化和校园风气两个方面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崇尚学习、美好和谐的校园风气和氛围。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同学进行早锻炼、晨读等,对学生宿舍的环境卫生进行评比检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素养,为他们走上教师岗位做必要的准备。

2.实行导师制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2]。我校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受到毕业生的认可,他们觉得“大一、大二时,没有目标、彷徨、茫然,就只知道玩;大三、大四时找工作,感到了压力,大三时的考研动员已经晚了”。如果有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是非常好的。因此,建议学校继续加强实施导师制,在大一时就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鼓励学生多看书学习。作为导师,应该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以个人的研究方向和特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科学研究;对学生就业和考研进行辅导和引导。

另外还应加强学生班团活动的建设,增强其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以学生事务中心为杠杆,撬动学生的各项管理服务和创新工作。

(四)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践的教学体系

1.加强通识教育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说:“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3]

从我校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状况看:完全对口的占56%,比较对口的占24%,不对口和不太对口的主要集中在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结合工作实际,毕业生之所以能适应工作,35%的是因为边工作边学习,26%是因为勤奋刻苦,22%是由于专业实践技能过硬,14%的是因为组织管理能力较强,3%是其他原因。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是适应工作的基础,勤奋刻苦是成功的人格特征,最重要的是继续学习的能力。

从以上调查数据说明大学生毕业后不一定是从事他们所学专业。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既要考虑他们的专业知识,更应考虑其“通识”,考虑其一般生活的知识准备,考虑其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完善实践基地。

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我校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实践能力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您认为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上应做哪些改革?”方面,58%的认为应加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学校今后应突出实践教育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从思想观念、措施上重视学生实践体系的建设。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完善实践基地,增加学生对工作环境认识、从业认识和实践认识,使学生早日成为符合用人需求单位的“适岗人才”。例如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就与大唐移动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创办联合人才培训基地,培养面向市场需求的懂技术、会流程、知礼仪、能沟通、具备全员市场化意识的复合型合格人才。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转型时期的地方师范院校,要获得良好发展,华丽转型,必须要有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且又有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建设这样一支师资队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每一个处于转型中的地方师范院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岗位需求、教师职业规划为依据对现有教师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职业培训。根据学科发展规划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岗位实践锻炼,培养“双师型”的教师人才,或从其他高校有针对性地引进双师型教师,或地方政府给予特殊政策,从企业引进特殊技术人才。

[1]支希哲,罗向阳.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之检视[J].大学教育科学,2008,(3):28-31.

[2]顾卫俊,胡旭阳.新加坡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对我国大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10):142-143.

[3]恕堂.通识教育,如何突破资源瓶颈[N].光明日报,2007-11-20(12).

(责任编辑:徐国红)

A Study of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for Local Normal College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On the Basis of the Follow-up Survey of the Graduates from Zunyi Normal College

WU Xia-fei,LI We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the strong points about normal education can not be found or promoted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in order to cater to the needs of applied technology,resulting in some problems like no focus,unclear orientation in education,etc.On the basis of the follow-up survey of the graduates from Zunyi Normal College,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locate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normal college,highlight the traditional distinctive features,etc,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transitional period;local normal colleges;development;strategy

G658.3

A

1009-3583(2016)-0118-04

2015-12-23

2014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一般课题“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研究”(2014B182)

吴霞飞,女,湖南南县人,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毕业生转型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