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媒体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科技大学iTust学媒中心为例

2016-02-15 03:57高喜平
中国轻工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校园学生

高喜平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高校学生媒体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科技大学iTust学媒中心为例

高喜平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传播是当代世界高新技术运用于舆论引导领域的直接文化成果,高校学生媒体组织的逐步兴起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合力的成果。学生媒体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育人作用,已逐渐成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新平台和新阵地。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媒体在引导主流舆论方面的独特作用,将其作为新时期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抓手。

高校;学生媒体组织;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学生媒体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

从历史沿革的角度看,国内高校学生媒体组织的发展与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的变革与发展密不可分。本文所指的学生媒体组织是指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逐渐趋于融合的学生媒体组织,它包括纸媒、电视(视频)、广播(在线广播)、网络媒体(网站、新媒体)、通讯社(记者团、网通站)等五大类。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27个省市地区的230多家校园媒体所做的一项《2010中国高校媒体发展报告》显示,90%的高校有2家以上校级校园媒体,79.6%的高校有3-4家校级校园媒体,52.5%的高校有3-5家校级校园媒体。211高校中拥有5家以上校级校园媒体的甚至接近7成。设有新媒体业务的学媒组织,成员人数一般偏高,多数在50人以上。另据天津某高校一份《关于校园媒体影响力与关注度调查》的报告显示,在近500多名受访学生中,92%的学生每周都会接触学生新媒体(包括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大学生网络电视台、学生门户网站)。高校学生媒体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和尊重学生受众直观感受的同时,也提升了校园媒体的组织传播效能,客观上也为高校思政工作打开了新的空间。学生媒体组织者们在多元信息社会中按照现代传播规律掌握的传播技能、新闻素养和应变能力等都直接作用于核心价值观教育本身,为新时期思政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高校是知识传承与汇聚的场所,也是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合格公民的社会组织。学生媒体组织与校园环境密不可分,学生媒体传播的内容基本上来源于其所处的校园环境,且基本上只服务于所处的校园环境。学生媒体在推进校园文明建设、构建校园文化、引导校园舆论、加强师生沟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该承认,高校学生媒体虽然与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学生媒体已经朝着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方向努力靠近。

二、当前高校学生媒体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近几年来,受世界范围内的新兴媒体发展影响,高校的学生媒体组织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生媒体组织在校园内外呈现出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和媒介形态,其相应的活动范围随之扩展,组织化程度日益增强,但与高校学生媒体组织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高校的一些主管部门和领导对该群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略显不足,尚停留在将其视为一种校园文化或者社团活动,并未将其纳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体系中加以重视和发展。

1.成员流动性大与组织成熟稳定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高校学生媒体兼有学生组织和新闻媒体双重特点,其日常活动有一定的业务性,参与学生媒体工作的学生往往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个人特长与能力加入其中。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媒体组织的日常活动参照学生社团管理方式,进入学生媒体工作的门槛较低,且对于参加人的加入和退出都没有强制性要求,所以高校学生媒体组织的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学生媒体记者或者媒体编辑的身份与职责极不稳定。以某高校为例,一份面向全校三个年级(不含毕业班)近500多份抽样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在大学期间加入学生组织的并参加活动或任务的平均时间不足一个学年,学生从大一到大三,对于校园媒体投入的精力逐年降低。被调查的同学中,82%的同学参与学生组织的时间周期为1年,44.5%的同学参与时间周期为2年。加上指导老师工作岗位调整以及学生学习、就业、实习等实际情况,很多学生媒体每个学期都要面对成员成熟一批、流失一批,新的一批学生还没上手,老的一批已经离开的尴尬局面。然而,任何成熟的学生媒体需要得到正常的运营必须依赖一定的时间周期才能得以保障。大学生们短暂的学生媒体从业经历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组织内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难提高、骨干成员少、工作任务重且繁杂,这已经成为目前各高校学生媒体组织存在的普遍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校学生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调查报告显示,已建成校园传媒集团或媒体中心(统称学生媒体组织)的高校占20.5%。已成立融合型学生媒体组织(拥有包括纸媒、电视、广播、网站、通讯社全部类型)高校中,媒体成员人数在21—100之间占69.3%(近七成),100人以上的占23%。其中,90%的校园媒体负责人认为校媒有可能或者完全有可能成为稳定成熟的媒体。学生媒体朝组织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意愿的确存在,且人才梯队正逐步形成,学生媒体组织集团化逐渐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2.抢占新媒体阵地与传统宣传要求之间的矛盾

内容是校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出现导致了海量知识的不断涌现,新的传播手段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当前社交网络已逐渐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调查报告显示,影响学生媒体的经营与发展前三位的因素是:校媒影响力减弱占62%;成员专业水平不高占15%;做的新闻(节目)同学们不愿看占11%。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加速兴起不仅带动了信息的双向流动,丰富了公众表达,也极大地挤压了高校主流校园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众所周知,内容审查作为高校校园管理体制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学生媒体中普遍存在。调查报告指出,94.6%的校园媒体主管部门都会审查内容,58.8%的校园媒体主管部门审查全部内容,仅有5.4%的校园媒体主管部门不审查内容。涉及文字内容的媒体(纸媒、网站、通讯社),其审核比例远高于其他媒体。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媒体虽然具备一部分社会媒体的特征,但并不需要在国家相关新闻出版机构备案、获取传播资质,所以如果简单把高校学生媒体的工作要求和社会媒体等同起来,管得过严、过死,不仅会拉大学生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不利于传播目标的实现,也与高校学生媒体组织者、行为参与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和身份不相符,违背了学生媒体发展的规律,其直接后果是服务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落空。

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媒体的管理部门必须深刻理解高校宣传工作的内涵,准确把握学生媒体的功能定位,正确认识媒体演变和发展的规律,切实履行好经营和管理学生媒体的职责。既然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阵地之战”不可避免,在这个大环境里漠视甚至敌视新兴媒体及其营造的独特网络环境并非明智之举;重新定位学生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与传播价值才是应有的态度。身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的今天,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舆论场,站稳主流媒体的角色意识、稳定功能固然重要,但鼓励学生媒体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态度发现和传递新闻,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大学生的青春时尚,以更加自觉的新闻责任感,以更加积极的创新思维,更加及时地回应热点,更加平实地面貌报道信息来营造有利环境更加重要。

三、高校学生媒体组织建设工作的实践探索

天津科技大学在建设学生媒体组织的过程中,坚持“整合时间资源,发挥网络新媒体传播快捷优势,生动展现新闻事件”;“整合稿件资源,打造全媒体信息库,提高稿件利用率,调动成员参与积极性”;“整合人力资源,完善组织架构,理顺管理模式,促进团队健康发展”的原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天津科技大学iTust学媒中心是天津高校较早成立“集团化”运作的融合型全媒体学生组织,拥有报纸、网站、新媒体、网络电视电台、通讯社等全部类型。总结该校的学生媒体组织建设,注重以下几点。

1.加强媒体组织间融合,做到媒体平台的互联互通

学校党委将加快校园媒体融合,提升新闻宣传品质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指标,积极搭建大学生的校内实践平台,放手发动学生媒体组织建设了一大批宣传阵地和平台。在宣传部门的指导下,平台建设上:iTust学媒中心已形成了“五网(常春藤、薪火网、食文化、科大123导航网、学媒网)、一报(天津科技大学报)、两微(学校官方微信和微博)、两台(网络电视台和网络电台)、两屏(校园电子显示屏)的校园媒体矩阵式宣传格局。人才储备上:学媒中心现有在册成员总数350余人,人员涵盖全校15个学院66个专业方向;有记者团和网通站两支定位和分工不同的采编队伍;有负责收集整理网络舆情、网络评论的舆情工作室和对校内微信公众平台做综合影响力评估和排名的数据统计分析中心两支网络分析队伍。

在iTust学媒中心的示范带动下,天津科技大学的其他学生媒体也逐渐从探索阶段迈入了稳健发展阶段。全校成立两年以上的学生媒体或者学生宣传组织,绝大多数成员人数稳定,且基本上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内容审查、值班、总结和奖惩等工作制度,与招新、培训、换届等团队建设和人事管理制度。学校党委宣传部面向全校学生宣传工作者定期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活动。记者团、学通社、网通站等也都经常面向兄弟社团开展各类新闻及摄影业务交流与学习活动。各学生媒体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活动,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校的对外形象。社交媒体在高校学生媒体的助推下蓬勃发展,大部分学生媒体都建有微博、微信、公共主页等对外传播平台,并通过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实现组织内外的沟通交流。以天津科技大学官方微信为例,该平台经iTust学媒中心官微运营中心日常运营一年多,目前关注用户达2.7万余人,覆盖全校75%的学生,已成为校内最具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媒体。敏于学习,勤于分享,乐于表达已渐成为天津科技大学学生媒体间合作交流的共同目标。各媒体在学媒中心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既独立又配合,流水作业,相互融合,信息资源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整合与共享。

2.强化对学媒组织的指导工作,提升媒体建设水平和实效

天津科技大学高度重视网络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功能,成立了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办法,建立了校园网络媒体的登记备案制度,明确了从主管领导到责任老师再到学生团队的三级管理机制。为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努力提升全校学生媒体建设的整体水平,学校明确了“学生主体、校内联动、规律导向、矩阵模式”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将学生宣传工作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党委宣传部门依托学校官微,面向全校140余家二级单位微信和微博平台发起并成立了校园微信联盟和微博联盟,积极引导校园新媒体创新运营方式,合力打造集宣传推广、传播正能量于一体的宣传矩阵平台;依托记者团,面向全校各学院和校级社团下设的30余个新闻中心、记者站或宣传部建立的全校记者团(站)联盟;依托薪火网面向大学生科研会、延安精神研究会等全校16家红色理论社团建立的红色理论社团联盟,积极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红色文化活动;由宣传部门主动建立的三支矩阵式的学生媒体队伍,成为学校组织统一发声,形成宣传声势,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抓手。

为适应网络宣传和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实现大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自我教育,宣传部门在指导学生媒体建设的过程中,打通校报、广播台、网络电视台、通讯社及各类网站、新媒体阵地,努力搭建各种平台,邀请行业精英,面向全校各基层单位学生宣传工作者大力开展培训工作。通过“春藤课堂”、“学媒培训学校”等品牌活动,年均开展各类新闻培训活动30余场次,每年有3000余名大学生从中受益。几年来,从学媒中心毕业的同学遍布全球各地,在北美、日本、华东、华南还建立了若干个团友联谊会。毕业的同学中很大一部分结合自身专业,供职于各商业媒体,个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发展形势,天津科技大学iTust学媒始终秉承“变是永远的不变”这样的理念,不断突破原有的工作思路和眼界,最大程度地发挥工作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释放成员的活力,在努力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同时,找到学生媒体的真正价值。

[1]丁力.组织传播语境中的育人新阵地[J].兰州学刊,2008(11):215-218.

[2]郭晓桐.加强校园媒体创新提升新闻传播效果[J].新闻世界,2011(7):54-55.

[3]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0中国高校媒体发展报告[EB/ OL].http://www.xiaomei.cc/content/2010-12/15/content_ 4004839.htm.

(责任编辑:张华凡)

University Student Media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GAO Xip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The use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is a direct cultural achievement of applying high-tech to public opinion guidance.The gradual rise of media organizations set up by university students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work and new media technologies.Student media organization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are gradually becoming a new platform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aculties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unique role of these organizations in shaping the mainstream public opinion,and treat them as an innovative way to facilitate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media organization run by students;mor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7

高喜平(1982—),男,政工师,研究方向:新闻宣传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校园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赶不走的学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生写话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