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吉瑞
打开学生阅读的“心窗”
——《天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杨吉瑞
【设计意图】
学语文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掌握规律,以求运用。本节课教学,力图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披文以入境,缘文来悟道,缘文来体验,既关注“意”的体悟,也关注“言”的探究,同时给予“法”的指导。紧扣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在朗读与交流中体会语言的情感及表达效果。以求在品味语言中让文本语言的张力之美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文本的结构之美和语言特色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藉、蝙”等生字,会写本文的生字,读准“藉”的字音,理解“慰藉”的意思。
2.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含义,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3.采用比较阅读的策略学习重点段落,合作发现“看见+想象”的写法,在语境中尝试仿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了解生活中的“天窗”
1.齐读课题。师:同学们见过的天窗是怎样的?
2.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文中直接介绍天窗的句子。
3.检查字词。重点教学“慰藉”,注意“藉”的读音及字形。
4.结合图片了解天窗。
课件出示: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二、紧扣“慰藉”,走进孩子心中的“天窗”
1.梳理脉络,体会“被关“”被逼”的心情。
(1)师:大人们开天窗,是为了采光。那么,在孩子们的眼中,这小小的天窗又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呢?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3)师:文中的“这时候”,分别是指什么时候?(预设:下雨被关在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里;夜晚被逼着上床“休息”)
(4)师:是呀,你顶喜欢在雨里跑跳,却被关在黑得像地洞似的屋里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夜晚,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却被逼着“休息”时,你又是怎样的心情?
(板书:孤独 难过 失落……)
2.品词酌句,体味“看见”“想象”的神奇。
(1)师:小小的天窗为什么会给这些失落的孩子以慰藉呢?找出相关段落。
(课件出示:第5、7自然段)
(2)师:透过天窗,孩子们能看见什么?
当孩子们孤独、失落、忧伤时,透过天窗他们可以看见——雨脚、闪电,也可以看见——一颗星、一朵云,还可以看见——一条黑影……
小小的天窗让黑暗的房间顿时有了色彩,所以说——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3)师:天窗,除了可以让孩子看见外面的世界,还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再次默读第5、7自然段,圈出相关词语。
预设:
“卜落卜落”:雨时缓时急,时大时小,雨点落在玻璃上的声音也会不同。当雨大时——雨小时——雨急时——雨缓时——(学生根据情境读词)此时,雨声在你们的心中仿佛成了什么?由此,你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
“猛厉地扫荡”:透过这个词语,你又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当你把这画面的威力放大十倍的时候,可以怎么读?把这威力想象得比真实感到的大百倍的时候——(学生根据语境读句子)读着读着,你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
“也许……也许……也许……”,你还会想象到,也许是——(学生想象说话)此时,你又会是怎样的感受?
(4)小结: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仿佛看到了广袤的世界,你想把它想象成什么,就想成什么。多么自由、多么惬意啊!因为有了天窗,失落的心灵得到了满足,让原本忧伤的心变得快乐。(板书:自由 快乐满足……)
三、探究仿写,追寻语言形式的奥秘
1.小组合作,发现文本语言特色。
(1)师:作者又是怎样把这种自由、快乐、满足感写出来的呢?
课件出示:
自主学习:比较第5、7自然段在表达形式上的相似之处。合作交流:记录员及时梳理归纳组员意见,并记录。小组展示: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
预设:
先写看见,再写想象;
字词、短语或句式的不断反复。(“看见……看见……这……这……这……这……你会从……想象到……无数……无数……也许……也许……也许……”)
(2)师生合作读第5、7自然段。
2.想象仿写,学习运用文章写法。
(1)师:像这样被关在黑暗的屋中,独自面对这小小的天窗的情景一定还会有很多。
课件出示:
有时候,屋外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你只能缩在屋子里;有时候,你感冒发烧,一个人呆呆地躺在床上;有时候,你做了错事,躲在房间里偷偷地哭泣……此时此刻,小小的天窗再一次成为你唯一的慰藉。请你学习这两个段落的写法,展开丰富的想象,也来写写你看到的和想到的。从那小小的玻璃,你_______。
(2)写后交流,评议。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下节课的学习
课堂小结:这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怎样快乐的享受啊!这小小的天窗,就是乡下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窗啊!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孩子心中的天窗。其实,对于作者茅盾来说,这天窗也有特殊的意义。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近作者,结合时代背景,来了解作者心中的天窗。(板书:心窗)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天窗”,紧扣“慰藉”,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品读透过“天窗”看见的和想象的语言,读懂“天窗”即孩子们放飞心灵的“心窗”。在重点段落比较阅读中发现语言表达的形式,探求作家语言的奥秘,在语境中仿写,达成“言意共得”的教学目标。
整节课的教学,以探究“天窗”的作用为主线,在情感体验中注重语言实践。教师成为学生和文本的桥梁,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习得语言的规律,学会阅读的方法。
一、紧扣文本特点,设计教学
散文,形散神聚。“天窗”既是封闭环境中孩子通往外界的视觉通道,更是孩子寻求“慰藉”的精神通道。从孩子的角度观察这扇天窗,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的想象,体会作者的心境,达成文字与情感共振。
紧扣“慰藉”展开探究学习,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体现散文教学的特点。“小小的天窗为什么会给这些失落的孩子以慰藉呢?”这是学生认知的冲突点,能引起学生的深思。同时,这也是文章的“神”的所在,作者借“天窗”表达对现实境遇的不满与心中的苦闷,也期望通过天窗找到心灵的慰藉。在童心与文心重合点寻找教学落脚点,这样的设计就能打开学生的心窗,让课堂教学更有情趣,更有实效。
二、基于学生特点,展开教学
体会关键词句的情感色彩,感受想象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抓住如“卜落卜落”“猛厉地扫荡”等词句,通过联系生活,想象品读,体会文中孩子的心情变化,很好地落实了“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的阅读目标。课堂中,学生想象丰富,充分感受“天窗”带来的快乐、自由与满足,与上文失落、苦闷的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读懂“天窗”即“心窗”。最后,在情感体验中发现“看见+想象”的段落结构特点以及语言表达上“重复”的特点。这也较好地体现高段学生虽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三、聚焦语言现象,落实语用
体会情感,就是在感受语言形式。感受“天窗”带给孩子们心情的变化,就是在聚焦文本的语言特点。课文第5、7自然段,结构相似,写法相近,运用大量的短句,通过字、词、短语以及比喻、排比等手法,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写得绘声绘色。如何让学生习得语言的秘妙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先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理解“天窗”对孩子们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突破难点。选择此处进行小组合作,主要基于任务的难度和开放度考虑,在自主研读后交流可以让语言现象发现更为全面;其次,通过师生合作读,再次强化这种语言现象;最后在课文语境中仿写。整个过程,由读到写,既注重过程又关注形式,较好地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岩下小学 3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