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oise Thébaud著 苑莉莉译
法国与美国妇女和性别史比较研究*
——自《西方妇女史》出版以来
《西方妇女史》(五卷本)于1990—1992年在法国和意大利同时出版发行,该系列汇聚了欧洲和北美近20多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综述,随即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并涌现了大量相关书评。本文聚焦于《西方妇女史》问世之后法国学界对妇女和性别史的研究状况,并对比同期美国学界的研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在法国性别史的内涵是什么?在最新的研究中的主要研究术语和主题是什么?这个领域的组织研究状况如何?
妇女和性别史;《西方妇女史》;《克里奥女神》期刊
译者简介:苑莉莉,女,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法女人、性别史学史比较研究。200030
“妇女和性别史”作为术语在法国学界的广泛应用已有40余年,相关研究成果硕果累累。20世纪70年代大师级学者Michelle Perrot教授②参见Michelle Perrot的两本代表作:《妇女史或沉寂的历史》,巴黎:Flammarion出版社1998年版;《我的妇女史》,巴黎:Le Seuil出版社2006年版。在法国开创了妇女史研究这门学科,身为她的博士生,我投身到了这个领域的研究。我的硕士论文主题为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巴黎地区的女劳工研究,博士论文关注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母性研究(母性气质、母子关系等),主要是从社会史和政治学角度展开的。之后,我尝试从史学史角度比较了法国和美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专著为《论妇女史》(1998年),该书于2007年再版为《论妇女和性别史》。③参见Franoise Thébaud:《论妇女和性别史》,里昂:ENS出版社2007年版。此外,我也致力于从机构化进程展开该领域的研究,如1995年参与创刊法国妇女史研究核心期刊《克里奥女神:历史、妇女与社会》,担任主编之一,并担任创建于2000年妇女史研究国际组织IFRWH法国部①法国机构名称为Mnémosyne,依据1901年社团法成立,为促进妇女和性别史的发展而成立。网址是http://www. mnemosyne.asso.fr/mnemosyne/.的负责人。
本文聚焦于法国近20年来妇女和性别史的研究特质,同时与美国的相关研究成果相比照。主要的研究线索是:在社会史(主要是当代史)中“添加”妇女史,从方法论角度反思历史作为一门经验的学科及其理论化的过程,对于性别学研究展开多维界定。
在开始讲性别史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出现之前,我想谈一下五卷本的《西方妇女史》,兼论一些女史学家的研究方法和西蒙娜·德·波伏娃1949年问世的《第二性》。最后,我会谈一谈法国妇女和性别史的核心期刊——《克里奥女神:历史、妇女与社会》。
始于意大利出版商Laterza建议,法国学者乔治·杜比和米歇尔·佩罗主编②参见乔治·杜比和米歇尔·佩罗主编:《西方妇女史》(五卷本),巴黎:Plon出版社1991—1992年版。本文作者Franoise Thébaud主编其中的第五卷——《20世纪的西方妇女史》。的《西方妇女史——从古代到20世纪》(五卷本)于1990—1992年间,在法国和意大利同时发行,全书约3000多页,内容涵盖欧洲、北美主要国家二十多年来相关领域的综合研究情况。③关于这个主题,参见Jacqueline Laufer、Catherine Marry和Margaret Maruani主编:《男性——女性:人文科学的问题》,巴黎:PUF出版社2001年版。这些社会学家创建了一个科研机构MAGE(就业市场与性别)。
其出版标志着妇女学研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史学学科化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毫无疑问,妇女史学科在妇女学研究领域是主导学科,与研究女人工作为主的社会学家一起交流互动,同时,社会学研究成果也面临一个批判:因为她们的研究成果中只关注女工问题,几乎不研究男性主导者/男工人。
此系列有五卷本,共计不同国籍的作者、参编者76位,大部分是女学者,男学者仅占11位,且大部分都是法国学者。对于这一系列著作的接受情况,被尤其是大西洋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认为其富含法国特色,有“法式偏见”(这是有点贬义的说法)。除此之外,该著作还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妇女史研究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对象,如,妇女工作、母性(母子关系)、堕胎、日常生活史、私生活、家庭关系、复数的女权主义等。美国学者指出其性征研究不足,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在移民史和殖民关系史中展开对女人的研究,而此时法国尚未涉猎这些领域。
2.妇女社会史和性别关系的研究——这个术语主要被用于米歇尔·佩罗和乔治·杜比所撰写的《西方妇女史》序言介绍中。而此领域的奠基之作是Joan Scott所写得《性别——一个有效的历史分析范畴》,该文1988年被翻译成法文,且Joan Scott本人也参与著写《西方妇女史》中19世纪的政治史和文化史一章,主要研究“女工人”。但是“性别”这个术语并未出现在该系列书的总序内,仅零星散见于各类参编者的分序内,如,在本人主编的第五卷“20世纪西方社会女人地位的演变”中就使用了“性别制度”这个术语,对其定义虽比美国同行们略晚,但有一些新元素:诸如社会性别角色、思想体系、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表征、研究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这种关系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3.妇女和性别史研究具有多维途径。就如一些美国学者所批判的,这个领域里没有主导的优势理论,而是混合了其他很多因素(学科)的多元体。确实“性别”这个术语的出现,与在美国很多反对妇女和性别史研究的思潮,以及两种对性别史的定义等研究状态是重合(同步)的(也许我所说的离今天的主题有点远了)。
关于此系列的五卷本,还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其取得了出版业绩的成功,在图书界很畅销。这使妇女史在法国也迈出了学术合法性的门槛,至少是在学术研究领域证明:妇女是有自己的历史的,而且用科学的方法写就妇女史也是切实可行的,尽管一些经典的史学者在批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研究中存在的富有意识形态和本位主义的历史叙述。①译者注:法国学界很看重批判学研究,所以Franoise Thébaud教授在讲座中列举了一些对《西方妇女史》持批判态度的学者的研究成果。一位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研究者Christine Fauré(主要研究政治观念和抗议者运动)在她的《妇女的政治、历史百科全书》(1997年)中批评《西方妇女史》是一种静止的历史,忘记了政治事件和政治冲突,导致走到了其预期的反面。也许她的批评是不公正的(因为第五卷涉及从政治制度层面解析了20世纪上半期性别化的历史及其争议),但Christine Fauré所主编的百科全书也是很棒的,被翻译成英文和西班牙文等不同版本。②参见Christine Fauré主编:《妇女的政治、历史百科全书(欧洲、北美)》,纽约:Routledge出版社2003年版。
二是从《西方妇女史》的传播来看,该书有妇女史的全球化特质,有将近7种语言的翻译版本,包括西方世界之外的国家,如日本。这有助于研究和反思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史学,尤其是其不同的翻译方式和对封面的选择。大部分的翻译对一些共同的概念未做改动,但也存在一些本土化的变更。如,美国的译本,其封面图片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髦女士,副标题是《趋向于文化身份认同的20世纪》,显示了90年代在美国学界文化研究法的重要性;新添了Joan Scott和Natalie Zemon Davis撰写的序言,强调了该书系的法国特色和美国史学者眼中的不足(评价)。西班牙的翻译版本,使用了一些年轻的女学生图像作为封面(从社会史的角度),也增加了一些新元素:在许多章节新添了图片和注释,在原著主标题《西班牙》一章中添加了7节关于西班牙、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的研究。
与这些翻译本同步取得成功的还有IsabelMorant主持的《西班牙和拉美妇女史》(四卷本)③参见Isabel Morant主编:Historia de Las Mujeres en Espan~ay América Latina,马德里:Catedra出版社2005—2006年版。,但是此书系中“性别”这个术语在主标题和一些重要的章节中均未被使用。该书有一个比较经典的观点:19世纪是一个变迁的时代,而20世纪是妇女生活变革的时代。这四卷本也包含一些性别化的研究方法,如,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范型/式研究、女知识分子等新主题研究、性征的政治、女公民权的取得以及女人的书写研究等。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法国学界开始涌现出很多研究的新方法和新主题。在此,我主要侧重解读性别史的法式特色和性别学研究方法在法国的引入。
首先,与英美学界不同,90年代法国性别学研究尚未起步,围绕以下两个问题产生了激烈的辩论:第一个问题是,是否需要用性别史来替代妇女史?一些女史学者认为性别史研究太抽象,是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来忘却男人的主导权和控制权。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是“好的”性别史?关于不同性别之间关系的社会史或者文化史,在“语言学转向”的带动下,开始思考如何对性差异和权力影响的文化知识的自我建构。在法国,还存在另一种隐形的争论,也就是在1992年学术研讨会上,参会者们谈了他们对《西方妇女史》的读后感。④参见乔治·杜比和米歇尔·佩罗主编:《女人与历史》,巴黎:Plon出版社1993年版。
其次,90年代妇女史写作进入内省阶段,同时也受到来自英语国家学界的影响,逐渐采用了性别学研究方法。但是在法国对于其学术合法性质疑的另一个标识,即用“Genre”来翻译“Gender”的使用则出现得较晚,在2000年前的会议主题和历史类著作中几乎没有。不过在一些法国史学者(男学者和女学者)关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研究、男性与女性或者性的社会关系研究,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者的研究中可能依然存在。
第三,性别学的研究方法是复数的,不是排外的。我将从性别的不同使用方法来谈,并强调这些不同使用方式对妇女史研究带来的变动。为了更简明扼要地概括出书中的内涵,我将性别的贡献归结为以下四个维度:
(1)建构的和反本质主义的维度。最突出的表现是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名言:“女人不是生来如此,而是后天被塑造成的。”同样,我们也可以说:“男人不是生来如此,也是后天被塑造而成的。”妇女史研究也催生了男子气质史的出现,历史研究开始从一些身份认同的历史化中展开,开始分析个体的主导性别身份的不同建构范式,显示出一些断裂时期的身份认同危机,比如在战争之中。
(2)从“关系”、“关联”的层面探究一种混合的历史写作,从性别的视角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再解读。如,Arlette Farge写道:“一张男人与女人相遇的永无止境的样品卡。”是的,这是一场相遇和碰撞,而不是仅仅只有主导者一方为标识。
(3)从权力和等级的角度来分析男人和女人各自的地位问题,男性和女性的区分原则及其意义。这是一种主要由Joan Scott提出的从素材批判入手的文化和政治研究的方法。
(4)从女人内部与男人间的差异来展开的研究,主要是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采用的权力关系的交叉研究法(涉及性别关系、阶级关系和种族关系等)。
这些性别学的研究方法为一般的史学史研究和妇女史学史研究都注入了新活力。
1.史学史的变迁与反思
第一个反思: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出现的私领域研究,从90年代开始被用来分析公共领域的女性,以及女性在公领域和私领域之间的相关境遇。①关于公领域和私领域的划分,可以参见Rebecca Rogers的文章:《性的空间:对18—20世纪妇女史研究的反思——美国、英国和法国相关著作的研究》,载于Jean-Claude Waquet、Odile Goerg和 Rebecca Rogers主编的《史学家实践的空间》,斯特拉斯堡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1—202页。在这种研究体系中,开始用“妇女的行动力”和“微抵抗”等概念来理解变迁的历程,同时学者们也秉承着“修整性别的面孔以适应各类变化”(亦即重整性别之间的权力关系、性别身份认同以及关于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想象)。
第二个反思:妇女和性别史的成长与文化史是伴生的,采用了人类学和政治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大部分史学者也侧重现实与表征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及其意义,尤其是在Roger Chartier②参见罗杰·夏蒂埃(Roger Chartier):《文化史,在实践与表征之间》,伊萨卡:Cornell University出版社1988年版;《在悬崖的边缘:历史、语言和实践》,巴尔的摩: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出版社1997年版。等研究者之后。很多作品关注性别的论争,及其对民主的缓慢建构和男女平等的追求。③一个很好的例子,参见Juliette Rennes:《工作和本质:共和国的一场辩论——女人们的职业声望(1880—1940)》,巴黎:Fayard出版社2007年版。
第三个反思:现今侧重于从一些传记中再发现个体轨迹在社会现实中的现状与过去的研究。对传记写作的反思和“自我素材”的历史使用(书信、内部刊物、自传和口述史料)④参见Barbara Caine:《自传与历史》,伦敦: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2010年版。等都成了史学者们的试验场,正如本人正在着手写作的Marguerite Thibert(1886—1982年)的传记,她是日内瓦国际劳工部的负责人,倾其一生在为妇女权益而奋斗。
最后一个反思:也是法国学界最新的一个研究趋势,法国、欧美的女史学者开始对英国学界提出的全球史和世界史进行反思。如美国学者Bonnie Smith在2008年为牛津百科辞典撰写了词条“全球妇女史”。⑤参见Bonnie Smith的研究成果:《1945年以来的全球女权主义》,伦敦:Routledge出版社2000年版;《全球视域中的妇女史》(三卷本),乌尔班纳:Illinois大学出版社2003—2004年版;《牛津百科全书:世界史中的妇女》(四卷本),集体编著,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这种全球化研究包含以下层面:关注全球各地区,对于不同的大洲、区域和民族的女人们的经验进行多样化和交叉领域的比较研究;对于一些涉及民族、国家和区域的领土变迁的过程和现象研究,如移民问题、文化传播等为主题的跨民族史;关注不同政治、文化间互动和交流的链接史等。
总之,以上这些均为对史学中新出现的研究对象的反思。
2.新研究对象
我尝试将研究对象区分为旧有的老对象和新研究对象。对于一些旧有研究对象中出现的新问题意识,我将侧重谈一下工作、母性(母子关系)、女人的身体、真实的体验(分娩、堕胎、美容)等这些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探索的领域。在此我主要以女权主义为例,如今多作为“复数的”来使用,因为在不同的特定时段里总有诸多异彩纷呈的流派。自1979年以后,我们重新认识了很多有抗争精神的女权主义者、文本、刊物、有关女权的大辩论等,女权主义史也因此变得更有反思性。近年来美国学者Karen Offen①参见Karen Offen:《定义女权主义——一种比较史学方法》,载于《Signs:文化与社会中的妇女》1988年第1期,第119—157页。和其他一些女史学者提出如何定义和资格化一些“群体”的研究问题②参见Brigitte Studer、Franoise Thébaud:《在历史与记忆之间》,载于Catherine Jacques等人主编的 《女权主义的一个世纪》,巴黎:Atelier出版社2004年版,第27—45页。,她质疑在比较民族政治文化中插入一些女权运动和国际女权主义的形式及其局限。③参见Yolande Cohen、Franoise Thébaud主编:《女权主义和民族身份认同:女人融入政治的历程》,里昂Rhone-Alpes人文科研项目(1998年);参见Leila Rupp:《妇女的世界:国际妇女运动的形成》,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Karen Offen也提出了在一些社会中某些特定的时段里对于一些女权运动的接受度问题,以及女权主义和反女权主义的动态演变是政治史的一部分,同样政治史研究也应该包含对于性别研究的辩论。④参见Christine Bard:《反女权主义的一个世纪》,巴黎:Fayard出版社1999年版。女权主义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的思想、概念和诉求的流转,及其本土化而得以更新。可以参见1945年早期女权主义的一些代表作⑤参见Sylvie Chaperon:《波伏娃的时代》,巴黎:Fayard出版社2000年版;参见Sylvie Chaperon和Christine Delphy主编:《〈第二性〉出版50周年》,巴黎:Fayard出版社2002年版。,在这种趋势中,西蒙娜· 德·波伏娃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被作为历史化研究的文化对象。
尽管西蒙娜·德·波伏娃在1949年出版了《第二性》,但是她却不是(我们今天所认为的)女权主义者,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虽然一些运动的领导者使用女权主义者这个术语,但是当时该词汇的意义是指女人的权力(利)。她误解了在她那个时代“女权主义”这个术语的内涵,她是一位哲学家,一位智慧的女知识分子,一直在探寻如何表述“女人的存在”,却憧憬着像个男人那样活着。《第二性》这部书的内容揭示了女性特质的神话学和由女人描述的真实的体验和经历,更深层地包含着她的哲学思想“女权主义的影响”和重新定义女权主义。那个时代波伏娃的青年读者们成为女权主义的先驱者,也就是通常说的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开始研究女人现实的平等和自由问题(性别权力/权利)。这部书流传非常迅速,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国际意义,在不同的国度,翻译和接受的方式都表明了其受欢迎的社会程度。
接下来我将进一步谈一下近十五年来的四个新的研究对象。
(1)科学和技术。科技史不再只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扩展至科研团体在不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背景中的演变,妇女和性别史研究也不仅限于研究妇女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问题,而是涉及科技对妇女的影响和改观,如19—20世纪的《自然发明或男性与女性的制造》一书。⑥参见Gardey Delphine、Ilana Lwy主编:《自然发明或男性与女性的制造》,巴黎:当代档案出版社2000年版;参见Chabaud-Rychter Danielle、Gardey Delphine主编:《生殖:男人、女人与科技》,巴黎:当代档案出版社2002年版。
(2)移民。自从19世纪末法国成为主要移居地以来,移民现象及其融入获得法国国籍是个大问题,无论是普遍史研究还是妇女与性别史研究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⑦参见Philippe Rygiel主编:《移民中的性别政策与行政:19—20世纪的大西洋世界》,巴黎:Publibook出版社2011年版;参见Linda Guerry:《移民中的性别和获得法国籍的问题:以1918—1940年的马赛为例》,里昂:ENS出版社2013年版。:谁在迁徙?为什么移民?依据什么样的标准和行政手段拥有法国籍?
(3)男性气质研究。关于男性的研究(男人也是有性别的个体)为性别学研究界提供了一个更混合的视域,同时也使之前的妇女史研究更具有学术合法性。目前已有相当多的成果,如研究男性特征的集体史(三卷本,从文艺复兴至今)⑧参见Alain Corbin、Jean-Jacques Courtine和Georges Vigarello主编:《男性现象史》(三卷本),巴黎:Seuil出版社2011年版。和一个国际会议的论文集,主要有3个主题:词与概念、男性特征和标志、男人所承受的悲苦。⑨参见Anne-Marie Sohn主编:《没有男人的历史是可能的吗?性别与男性气质》,里昂:ENS出版社2013年版。这虽是一种男人主导女人的历史,却是关于他们共同的苦难。
(4)性征研究。曾经这是一个不可以研究的选题,最先是史学家Alain Corbin尝试涉足这个领域的研究。目前已经逐渐有更多的人涉猎,如2009年出现了一份跨学科的电子期刊——《性别、性征和社会》。①参见:http://gss.revues.org/.后来也有人从性征角度来研究战争问题、性行为、性幻想和性表征、参战国监管出征战士们的妻子为其守贞的法令、看管士兵的性行为、性暴力和强奸等。②参见Franois Rouquet、Fabrice Virgili、Danièle Voldman主编:《爱情、战争和性征:1914—1945年》,巴黎:Gallimard出版社2007年版;参见Raphae.lle Branche、Fabrice Virgili主编:《战争时代的强奸》,伦敦: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2012年版。
小结:1995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第18届历史学国际会议,一些国际组织机构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为主题开始研究妇女史,强调了妇女和性别研究从1980年起在殖民研究中占据了中心地位。尽管法国也曾经被认为是殖民者,但是却没有法国学者涉足此领域,且因英美史学史与法国史学传统的差异,在法国学界更注重殖民问题的研究,而非性征的研究。在此期间,最新的一些著作将妇女和性别问题放在帝国研究和殖民社会研究的核心位置,在殖民的旗帜下,妇女以积极的姿态出场,宗主国对性的控制以及当地原住民的人口再生产、性别化的比喻或隐喻的使用等问题均被研究。2012年在巴黎围绕这些主题展开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殖民背景中的妇女与性别”③尚未出版,但是可在http://genrecol.hypotheses.org/网站上查阅到会议的相关资料。此外,还可以参见:《殖民》,载于《克里奥女神:历史、妇女与社会》2011年第33期。可以视为一个转折点,以此为基础,我将继续谈一下最新的研究动态。
3.最新的研究特点
首先,性别学研究趋势及其机构的合法性已经越来越明朗化。2012年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建立了专门的性别研究机构④参见:http://institut-du-genre.fr/.,并于2014年举办了法国第一场性别学研究大会(共有40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而此次会议的主旨是历史不再仅限于本学科的研究范围,而应该努力汲取社会学、政治学等新兴的性别学研究法等成果。诸多著作中以当代社会中性征研究和性别身份认同问题,尤其是跨性别身份(变性和换性)研究为主,大多参照翻译美国学者Judith Butler的相关著作(尤以2005年翻译成法语的作品为代表)。
其次,妇女和性别史的研究成果卓著,其学术合法性日益得到认可,并启动了一些大型的科研项目。就如我负责的项目之一——《欧洲新历史的写作》,欧洲被视为一个政治建构体。⑤该性别研究团队的相关活动可以参见网站:http://genreurope.hypotheses.org/.
最后,我将介绍一下法国妇女史和性别史研究的核心期刊《克里奥女神:妇女、性别与历史》(创建之初其刊名为《克里奥女神:历史、妇女与社会》)。
为延续五卷本《西方妇女史》的研究,于1995年创办了期刊《克里奥女神:历史、妇女和社会》,同期在欧洲诞生了很多其他期刊。这是一份学术刊物,一年两期,每期的文章都围绕一个核心理论议题展开,约300多页。对于该刊的标题中是否应该加入“性别”这个术语一直有争议。第一期的主题是关于法国大抵抗运动和自由法国,因为1995年是法国解放50周年纪念,接下来的主题、著作者和内容都比较国际化,主要是为了促进法国学界与国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互动。⑥参见:https://clio.revues.org/.
与英美学界的期刊《性别与历史》和《妇女史评论》等不同,《克里奥女神》期刊同时包括妇女史和性别学研究两种研究内容和方法论,尝试在同一主题中进行二者的协调和对话。此外,《克里奥女神》期刊可以在线查阅,网址是:http://clio.revues.org/。只有近3年内的期刊需要付费,之前的期刊都可以免费下载,并有可观的访问量。
该刊不是由妇女和性别史研究机构主办,而是由该专业的学者们组成的编委会主编,迄今已经出版41期。从2013年起法国国家科研机构(CNRS)开始认识到其高水平的学术含金量,在科研中心主动为其设立编委秘书处,资助其翻译成英文版本,并出版发行法文纸质版期刊与网络电子版,助其融入英文学界,与之更好地交流和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换了出版商和期刊的标题。目前已经翻译成英文的有四期:《当机器遇到性别》《女工、男工》《战争的性别法则》和《性别制造》,均可以在国际化的Cairn网站上查阅①参见:http://www.cairn-int.info/revue-clio-femmes-genre-histoire.htm.,此外,还有即将面世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性别挑战》以及《年龄和性》。
责任编辑:秦 飞
A Comparative Research in Women’s and Gender History in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A History of women in the West
The five volumes ofA HistoryofWomen in the West were published in France and Italybetween 1990 and 1992.These volumes presented a synthesis ofthe research done duringthe previous twentyyear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They were translated into several languages and reviews appeared in several countries.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volution of women’s and gender history in France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A History of Women in the West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done in the United States.What do we mean in France by gender history?What are the main themes in the recent research?Howis research in this field organized?
women’s and gender history;AHistoryofWomen in the West;revue CLIO
10.13277/j.cnki.jcwu.2016.01.011
2015-12-30
C913.68
A
1007-3698(2016)01-0079-07
Franoise Thébaud,女,法国阿维农大学近代史研究教授,妇女史研究核心期刊《克里奥女神:妇女、性别与历史》的主编之一,2001—2009年任法国妇女史与性别发展协会IFRWH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社会转型、母性的历史、女权/性主义史、知识女性与智识、国际组织关系和跨国史、历史编纂与历史认知论等。
*编者注:原文系2015年9月Francise Thébaud教授应邀在上海两所大学所做的学术报告的修订版。其中在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讲座录音可参见:http://www.si-mian.org/lectureDetail.asp?newsld=937。因在本刊发表,作者对原报告进行了修订和注释,并专门为本刊撰写了英文摘要。在此,作者对上海师范大学的裔昭印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姜进教授的邀请表示感谢,使她可以和中国学者就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