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光晴《赤土之家》论

2016-02-14 15:16潮洛蒙杨珍珍
中国轻工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金子诗人思想

潮洛蒙 杨珍珍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金子光晴《赤土之家》论

潮洛蒙杨珍珍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本文以金子光晴的第一部诗集《赤土之家》为对象,从金子光晴的个人成长经历出发,结合具体的诗歌文本,探讨金子光晴被贴上“反战诗人”标签之前的早期思想发展与诗歌创作轨迹,探寻其反战思想的根基。

金子光晴;《赤土之家》;自然;民主主义;个人主义

一、引言

对于金子光晴(1895—1975)的研究,中国的学者多从他多次访华的实际经历出发,考察其与中国文人的交友关系、对中国及中国人乃至中日战争的态度及思想,或盛赞其为“反战诗人”①,或对此存疑②;日本的学者则多从金子光晴旅欧及东南亚游历的角度出发,力证其是具有“异邦人之眼”的“反战诗人”③。上述研究均是从金子光晴的海外旅行着手考量,而事实上金子光晴在1919年2月首次海外旅行之前,于同年1月自费出版了首部诗集《赤土之家》,该诗集虽只印刷了五百部,但影响甚广,收录的诗从自然风物角度,体现了金子光晴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全面理解金子光晴诗歌创作及其思想变迁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本论文从金子光晴的实际成长经历出发,结合具体的诗歌作品分析,探讨其在被贴上“反战诗人”标签之前的思想与诗歌创作轨迹。

二、《赤土之家》的组成及评价

《赤土之家》以金子光晴的本名金子保和于1919年1月1日由东京丽文社出版,收录有20首诗歌,题目分别为「毒の罌栗」、「日没強酒」、「翼」、「波浪の歌」、「波の群集」④、「海の言葉」、「小品」、「荒磯」⑤、「島の生活」、「深緑の野」、「麦の穂を枯らす虫」、「太陽」、「陽光を浴びて」、「新しい日」、「野原に立って」、「『赤土の家』に」、「小蛇」、「夜」、「白鷺」、「微笑」。仅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部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均以植物、动物、海洋、太阳等自然界的事物为对象或意象,而细读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这些诗歌将自然界的事物视为与人对等的事物,体现了金子光晴早期试图将自我投影至自然的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有关这一点,我们将在下面内容中结合具体文本详细分析。

《赤土之家》由于与金子光晴的第二部诗集《金龟子》之后的作品风格相去甚远,很多学者未对其予以重视,甚至金子光晴本人也表示《赤土之家》是“年少冲动的作品,是深受彼时风靡日本的美国民主主义(继承自惠特曼的泛神论思想)刺激并为之深深打动而作,简直就如胡乱写就的梦话一般,并无扎实的鉴别根基,技巧也不成熟,距离同时代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即便如此,仍有部分研究者注意到《赤土之家》在金子光晴思想脉络中的重要作用。如谷口新一试图从金子光晴内部的自我与其民主主义思想的结合角度解读《赤土之家》,认为在该作品中,金子光晴“将自己无法处理的自我凸现出来,并通过否定自我的形式,探寻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这个关系便是他的民主主义”,并进一步通过将金子光晴与其他“以日常性、社会性的事物为对象,然而却与平等相距甚远的”民众诗派诗人进行比较,认为金子光晴“虽然以非日常性、缺乏社会性的事物为对象,然而思考自己与此类事物的关系,是其自立思想的出发点”,荒木润则试图通过金子光晴对生与现实世界的认识角度出发,认为《赤土之家》是金子光晴“试图通过将自己的生与自然同化,以找寻到自己的寄身之所”。

纵观金子光晴《赤土之家》之后的其他作品,多将视线聚集在对文化、政治、人性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上,他也因此被世人称为“抵抗诗人”、“反战诗人”。而《赤土之家》多以自然风物为对象,缺乏对社会的关注,因此,金子光晴本人认为它“距离同时代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很多研究者乃至金子光晴本人甚至撇开《赤土之家》而将《金龟子》作为其处女诗集。但事实上,不管成熟与否,《赤土之家》都是金子光晴少年至出国前的青年时期个人经历及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解读《赤土之家》,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一个背负起“抵抗诗人”、“反战诗人”标签之前的金子光晴,更加完整地考察金子光晴的思想及创作风格的变迁。

三、“生”的不安与“死”的恐惧

金子光晴于1895年出生于爱知县津岛町,2岁左右全家迁居名古屋,3岁时被金子家收为养子。养父金子庄太郎是建筑承包公司“清水组”(今清水建设)名古屋分公司经理,养母须美则是年仅16岁的家庭主妇。养母虽然喜爱金子光晴,但由于年纪幼小,性格并不稳定,高兴时将金子光晴打扮成女孩、让他玩女孩的玩具,不高兴时则对他极为冷淡,这导致金子光晴“同时感受到极端的满足与无限的寂寞,成为一个感受性极强的少年”。养子的身份及养母激烈的感情波动使得感受性极强的金子光晴极为不安,他迫切想确定自我。1906年,由于养父工作调动,金子光晴转学进入东京泰明小学,因为口音问题受到同学们的歧视,他就偷来彩色铅笔之类的文具分给同学,以“豪爽大方”赢得同学们认可。小学五年级时便与同伴一起离家出走,计划从东京走路到横滨,再坐船去往美国,引起家里一阵骚乱,自己也因为旅途中不注意保养而长期卧床不起。少年金子光晴试图通过上述特立独行的行为引起周围人对自己的关注,宣示自己的强大以确定自我,却未果。

12岁时,金子光晴在浅草六区的“珍世界”展览中,看到了一幅小野小町⑥十二变相的挂轴。小野小町从绝世美佳人逐渐衰亡至变成路边的一堆腐骨,这本是一个劝告世人不要对“情”及“色”过分执着的佛教故事。少年金子光晴却从中产生了对“死”的恐惧,他甚至为此三天未曾进食,对“死”的恐惧影响了金子光晴少年至青年很长的一段时期。晚年的金子光晴曾经如此回忆道,“夜晚无法入眠。一入睡便盗汗,噩梦接连不断。深受对死的恐怖的威胁,本不喝酒的我出去喝酒,在神乐坂漫无目的地晃悠到凌晨两三点”,而这种对“死”的恐惧进一步加剧了他对自我“生”的不安。

14岁时,金子光晴进入法国人创办的晓星中学,在此他接触到西方的科学与思想,对矿物、植物、绘画产生极大的兴趣,然而很快他便厌倦了教会学校呆板的束缚人性的教育,开始大量阅读中国及日本的古典名著,学校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有近一年不去学校。这种对学校的厌倦持续到了大学时代,他就读过早稻田大学、上野美术学校、庆应义塾大学三所大学,却几乎都仅在籍一年左右,未曾毕业。

1914年,金子光晴考入早稻田大学英文系。虽然早大是日本自然主义的重镇,然而此时日本自然主义的潮流最盛期已然过去,且金子光晴对汉学典籍及西方文学都颇有研究,对文笔粗鄙的自然主义并无好感。在就读于早大的大约一年半时间里,他接触到了英国唯美派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俄罗斯颓废主义作家阿尔志跋绥夫及德国思想家施蒂纳,在思想及创作风格上深受他们的影响。阿尔志跋绥夫作品《萨宁》的主人公萨宁是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他反抗一切束缚他的道德、政治观念,活着只为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施蒂纳作为无政府主义者,同样认为“我”是世界上的唯一,是万事万物的核心及主宰,所有束缚“我”的东西,如国家、法律、宗教等,都应抛弃,强调个人绝对自由。对于曾经尝试通过特立独行的行为吸引他人的注意来确认自我存在的金子光晴而言,这些个人主义思想无疑是全新的视角,不但暂时缓解了他对自我的不安,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对死的恐惧。

进入庆应大学后不久,金子光晴罹患肺炎,在家休养期间,他受到保良良亲等友人的影响,开始接触到惠特曼、波德莱尔、北原白秋、三木露风等诗人的作品,而其中惠特曼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惠特曼推崇民主平等的人道主义,他的代表作《草叶集》中多使用动植物的意象,盛赞大自然的力量,以草叶象征人的生命力于对民主和平等的渴望。正如金子光晴本人所言,《赤土之家》是“深受彼时风靡日本的美国民主主义(继承自惠特曼的泛神论思想)刺激并为之深深打动而作”。

四、自然对自我的承载

金子光晴幼时对生的不安和少年时对死的恐惧,在结识了个人主义后均转换为对自我的忠实,而与惠特曼的相遇,则使得他没有像同时期的民众派诗人一般关注自我在社会中的实现,而是将目光投向于脱离社会的大自然,将人视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平等的存在,通过歌颂自然生物,来体现自我的独立与力量。

正如我们前文所示,《赤土之家》多是以自然风物为意象,在此我们选取该诗集所收的题为《深绿之野》的诗作为例,具体分析彼时金子光晴对自我及民主主义的理解。

《深绿之野》开篇写道:

啊,

走在五月深绿色的原野,

谁人能不为之深深动心,

谁人能不为之深深叹服。

这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深深地包裹着我们,

亲密地孕育着我们……

在此,他将大自然视为孕育、培养一切生物的母体,大自然伟大的力量是人“生”的支撑。接着他又写到:

与我们一起所有的一切,

不洁的,

残缺的,

太阳都一同照耀它们。

(中略)

承受这份恩宠的所有的一切,不管多么微小都不会被遗漏。

所有事物都可以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任何事物,都不会被刻入善恶的胚胎,心灵的阴影。

任何事物,都不会被搅乱内心的平静。

在诗中,金子光晴赞美大自然的伟大与包容,在大自然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包括不道德的、残缺不全的事物,也同样可以得到阳光的照射。在此时期他所构建的诗的世界中,将社会性排除在外,人不是作为社会的人存在,而是与动物、植物、岩石等一般无二的生物,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在社会意识层面看来“不洁”的内心,可以在宽容的大自然中承受太阳的“恩宠”而不会“被刻入善恶的胚胎、心灵的阴影”,更不会“被搅乱内心的平静”。彼时的他希望在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情感的不安、性意识萌生带来的羞耻,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等都可以寄托并消融于自然之中。

五、结束语

在金子光晴看来,在能够包容一切的大自然中,万事万物是平等的;同时因为不管是“不洁的”还是“残缺不全的”,大自然都不会令其做出改正,而是让其平等地接受太阳的照射,所以万事万物得以保持独立自由地存在,不受到任何束缚。感受性敏锐的青少年光晴在社会中受到各方面的束缚与压迫,在未经与社会的数度正面交锋,并在交锋中成长为坚韧的成年人之前,金子光晴将自己对民主主义、个人主义的追求寄托于自然之中。金子光晴终生都在追求民主主义及个人主义,而《赤土之家》是他将目光转而投向社会之前所做的一次尝试。虽然随着时代背景的推移及个人经历的日渐丰富,金子光晴发现人终究是社会性动物,仅在自然中追求民主主义与个人主义是不现实的,因而开始与社会正面交锋,成为知名的“反战诗人”、“抵抗诗人”。然而,他对自然的关注并未完全消失,作为流浪诗人和画家,他多次在欧洲、东南亚及中国游历,以诗和画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将自然融入社会,更加全面地追求人的自我与平等。由此笔者认为《赤土之家》虽然思想上略显乐观,手法上稍显稚嫩,但已然展现了金子光晴终生未变的追求平等与自我的基本思想。从这一点出发,《赤土之家》可谓是奠定了金子光晴的思想基础,堪称金子光晴诗作系列的年轻却又坚定的排头兵。

注释:

①如1985年吉林人民出版社《日本文学》杂志第3期开设过“金子光晴特辑”,通过翻译其作品的方式,介绍其“反战”诗,并附有孙利人论文《论金子光晴的抵抗诗》。

②参见王向远:《日本有‘反战'文学吗?》,《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1期。

③参见木村幸雄:「金子光晴『南方詩集』について」『Bulletin of Faculty of Education,Fukushima University26(2)』福島大学教育学部,1974。西川正也:「異邦人の視線―—金子光晴とジャン·コストー」『Maebashi Kyouai Gkuen College ronshu(7)』共愛学園前橋国際大学,2007。

④丽文社1919年版的『赤土の家』中,该诗目录中题作「波の群集」,而正文中则题作「波の群衆」,原因不明。

⑤丽文社1919年版的『赤土の家』的目录中并未出现「荒磯」一篇,而在正文中则出现,在此将其补充完整。

⑥小野小町: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是“六歌仙”之一,传说是位绝色佳人。

[1]荒木潤.金子光晴『赤土の家』再考——「生の不安」の視点から[J]文月,1993(1).

[2]金子光晴.赤土の家[M].东京:麗文社,1919.

[3]金子光晴.詩人金子光晴自伝[M].东京:平凡社,1957.

[4]金子光晴.金子光晴全集(第十三巻)[M].东京:中央公論社,1975.

[5]谷口新一.金子光晴の第一詩集について——自分へのこだわりということ——[J].兵庫教育大学近代文学雑誌,1991(2).

(责任编辑:姚歆烨)

An Analysis of The Home on Red Earth by Mitsuharu Kaneko

CHAO Luomeng,YANG Zhenzhe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An analysis of Mitsuharu Kaneko's first published collection of poems,The Home on Red Earth,was conducted.The study compared the life of Mitsuharu Kaneko against the concrete poetry text and explored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poet's thoughts and his experience in poem creation before he was labeled as an“anti-war poet”,thus revealing the root of his anti-war ideology.

Mitsuharu Kaneko;The Home on Red Earth;nature;democracy;individualism

I106.2

潮洛蒙(197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现代诗。

杨珍珍(1979—),女,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WW01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金子诗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春天的早晨
把铜当金子卖
一个接一个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