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实践能力构成维度及提升策略

2016-02-14 15:16
中国轻工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企大学能力

刘 平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实践能力构成维度及提升策略

刘 平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提升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实践能力是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应用技术大学回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科技创新的应有举措。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三个维度。但从当前应用技术大学实践能力的现状看,尚存在实践动机不强,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实践教学能力不高,及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等培训模式,有效提升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实践能力。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实践能力

作为我国的新型教育类型,应用技术大学肩负时代使命和责任,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发展目标——探索特色化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逐步摆脱普通高等教育同质化和低质化的泥淖,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从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现状看,我国的应用技术大学主要由两类院校组成——一部分是本科院校通过增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型”特色与产业及行业企业等元素转型形成的;另一部分是由高等职业院校升级而形成。作为以实践和技术应用为本的高等院校,应用技术大学要达到预期目标,完成时代使命,必然对其教师水平及其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资水平是影响一所学校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中坚力量,更是彰显学校特色和精神的外在表现,关乎学校发展的兴衰成败。“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大差距,就是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1]因此,逐步完成师资队伍的转型升级,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便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当前面临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一、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实践能力的内涵及维度

实践能力是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教师的重要表现,也是彰显应用技术大学特色与价值的重要方面,更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是达到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实践能力是胜任不同类型实践任务的个体所具备的具有共性特征的能力素质,直接指向具体问题的解决,其功能在于确保个体顺利形成并实施实践观念。”[2]这一概念一方面明确指出实践能力与不同类型的实践任务紧密相连,另一方面指出实践能力的归旨在于解决具体问题,同时明确实践能力的功能在于形成并实施实践观念。可以说,实践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是应用技术大学师资建设需重点关注的话题。

关于实践能力的维度的划分,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专家学者各见仁智,从不同的视角对实践能力的维度予以划分。瞿莉玲,阳涛(2011)认为教师实践能力主要是由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教育技能构成,表现为以学科教学为核心的“教学能力”、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能力”、以学习与探究为核心的“研究能力”,即教师实践能力的“三维结构”。[3]王夫燕(2012)也认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由三个维度构成,与上述略有不同的是将三个维度归类为受限的专业实践能力、扩展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元专业实践能力,其中受限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课程与教学能力、教育学生的能力等;扩展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同侪合作能力、政策实施能力等;元专业实践能力包括专业发展能力、反思能力、道德能力等。[4]本研究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及实践能力延展的视角分析,认为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三个维度。

1.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实践能力的初始阶段,主要是指具体运用技术、工具或手段等进行实践任务的能力。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应用技术大学旨在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将具体的方案或计划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或成果,或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于具体的组织管理和专门的技术工作,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对于教授学生获得技术或实践技能的教师群体而言,其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现场操作或演示等手段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从应用技术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实践操作能力是其成为专业教师的首要前提,也是考核其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2.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能力是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群体区别于从事实践工作人群的重要特征。也就是说应用技术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需要将实践技能、技术操作程序等按照教学目标、学生的接受水平和能力素质等进行重新编码组合,再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将重新编码后的知识和技能等转化为自身的技术技能,形成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满足岗位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对于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注重教师传授技能及对技术技能进行转换编码的能力,不仅要传授前沿的技术技能,而且也需要将内含于技术技能的相关原理、技术操作规范、技术标准、职业道德及其他有关规范传授给学生,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工匠精神和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应用技术大学的跨界性决定着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其实践能力的核心,要求教师具有产业界和教育界两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说,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在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3.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能力是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实践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根本体现,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最高要求。作为我国新型的教育类型,应用技术大学自产生便携带了创新的基因,不仅包括体制机制创新,也包括教师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操作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的创新,从而真正形成特色化的高等教育类型。实践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教师对新技术新技能的掌握,同时表现为教师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技术经验及能力,结合技术变革趋向和社会需求等对原有技术进行改造和创新,产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理念,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技术操作、工程实践及技术更新的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具有勇探索、勤研究的精神,以及创新性思维和多元知识结构。因此,要提升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依旧要秉承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经验,切实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形成实践能力强、教学能力高、创新意识浓厚的师资队伍。

二、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

应用技术大学既不是本科教育的地方版,也不是高等专科教育的升级版,而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应用型研究为特点的高等教育学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高校。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一个符合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要求的、专业能力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的转型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结构转型的关键要素。这里涉及以增强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师资结构性转型升级。有观点认为,这是应用技术大学目前最困难的一个环节。[5]与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教学者,还是创业实践者的要求相比,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不得不面对转变前院校师资队伍中存在的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

由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转变过来的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观念创新、实践措施以及目标成效还需要一个过程,存在缺乏系统的、完善的规划、制度和措施等问题。[6]多数学校仍停留在传统的办学定位上,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定位也还没有厘清。在上述观念影响下,教师大部分为来自“211”、“985”等研究型高校应届博士、硕士,很少有基层和生产实践经历,“双师型”博士几乎还是空白,实践教学等能力较为薄弱,而且对加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自身职业规划与思维定式离应用技术大学对教师的要求存在不小的差距。

由高等职业院校转变过来的应用技术大学,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虽然一直有所要求,但存在教师实践反思能力不足、实践创新能力低等问题。究其原因,教师缺乏自主实践动机是重要原因。由于多数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考核体系“实践能力”指标比重偏小、“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缺失、对于实践能力提升没有明确要求和评判标准等原因,教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内在动力普遍不足,缺乏自主实践和提升的意识。

三、应用技术大学师资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从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实际看,培训应该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主要路径。现阶段应用技术大学师资实践能力的提升,应该采取务实、有效、可持续的方式进行,主要应通过开发校企合作的资源、挖掘本校的产学研资源形成全新的培训模式。

1.校企合作培训模式

陈峰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指出:“转型发展靠高校到市场去发现行业企业的天才,或者和行业领先企业建立融合发展的模式,这实际上是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只有这样,高校的师资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才会有真正意义的提高。”[7]的确,在应用技术大学师资实践能力培训上,校企合作模式的效果最显而易见。一方面,教师到企业兼职,参与企业项目,能够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可有效提升其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能深化校企双方的关系,有利于聘请更多更高质量的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完善应用技术大学的师资结构,同时形成示范效应,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德国教师“在任教期间,教授每4年可享受一次为期半年的‘调研休假',调研休假期间不承担教学任务,主要是到企业进行调研和课题研究,一方面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工作中的新问题;另一方面,进行知识更新,将最新的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引入教学,避免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离”[8]。

应用技术大学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应用技术大学师资“走出去”和“引进来”,应该是一个双向流动、双方互动的系统。也就是说,要利用课题研讨、项目研发等多种形式,使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充分融合,形成良性循环系统,以不断丰富实践能力的内涵。其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应逐渐向更开放、更尖端的领域发展。例如,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利用得天独厚的国际资源,将60%以上的教师派往跨国企业,包括德国、新加坡、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的知名企业。这种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模式,最大程度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掌握先进技术的水平,形成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其三,在作为国家战略的“互联网+”以及作为国家竞争力提升策略的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双重背景下,联合计算机实验室悄然兴起。这种联合模式的计算机实验室,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连接一切、跨界融合、重塑结构等功能,实现行业、产业、企业与应用技术大学的真正联合。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同联想集团明确提出以建立“移动互联联合实验室”为依托,探索创建一种新型的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以此建立基本合作框架,共创校企双赢的可持续合作模式。[9]这实际上为应用技术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联合构建提供了很好的范式。这种建立在共同需求上的最佳互联互生模式,已经不局限于计算机实验室的技术构建,而且真正实现了技术人才培养的产学结合与协同创新。

2.校本培训模式

除了校企之间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培训模式,应用技术大学自身也应该整合现有资源,创设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实践平台。在这方面,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经验可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经验和借鉴。第一,将应用技术大学的实验项目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在德国,许多实验项目是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应用性课题,因此教授既要能教学又要能实践才能胜任指导岗位”,[8]应用技术大学以该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二,德国通过制定一系列完备的制度和政策推进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德国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SRH HochschuleHeidelberg)为例,该校通过“以专业为主线进行课程配置”的原则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10]要求教师把理论与实际结合组织教学内容,实验课程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室工程师指导,使任课教师和实验室工程师能够各自发挥自身特长,同时能够根据实践情景互相学习,切实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最大限度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应用技术大学还应积极动员教师根据学校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为学校管理和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将应用技术大学打造成“梦工厂”和“孵化器”,最大程度提升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培训都有可能流于过场,所以,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模式应该以最终的项目和成果作为考核与评估的标志。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不仅要求学校与教师主动转变观念,顺应国家、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趋势,并自觉做出调整,同时,还要对评价体系、评聘制度等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引进管、办、评分离等先进理念,切实提高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素质。

[1]周济.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EB/OL].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KEs6UNNhohSLc2q7i1 LRKDlwQyWID4lt_mxM9aahavxHy4Zd1zpMp3atzubhcId 2uu1d5Nsoa-eCI1bo_cfkyLBX9XgT7qQ-DdiofJGUY8a,2016.

[2]傅维利,刘磊.个体实践能力要素构成的质性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1-13.

[3]瞿莉玲,阳涛.对教师实践能力构成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1(6):7-8.

[4]王夫艳.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三维构成[J].高等教育研究,2012(4):72-76.

[5]吴仁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需要解决六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4-05-12(10).

[6]韦文联.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建设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4(5):43-52.

[7]陈锋.在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秋季分论坛上的讲话[EB/OL].http://fzfg.tit.edu.cn/info/news/ content/1733.htm,2015.

[8]詹友基,高璐,李建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经验借鉴[J].福建工程学院报,2016(4):168-173.

[9]张石林,王晓伟,吴悦,等.上海大学与联想集团创立“移动互联联合实验室”[EB/OL].http://www.edu.cn/xxh/ qiyejiaidu/201302/t20130220_904501.shtml,2013.

[10]姜朝晖.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4(20):31-34

(责任编辑:姚歆烨)

Developing and Promoting Practical Abilities of Teachers i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LIU Ping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ianjin 300350,China)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ies of teaches at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educational quality,but also a necessary move for the university to meet the changes in industrial restruction,upgrading,as well as technical innovation.The practical abilities cover three dimensions:practical operation,prac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B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actical abilities of the teachers shows that the major problem lies in lack of practice motivation,which has led to other problems about their practical abilities.To solve these problems,training modes such as schoolenterprise and school-school cooperation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practical abilities of the teachers at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eacher;practical ability

G647

刘平(1978—),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校企大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留白”是个大学问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