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晶晶 时 博 韩永光 卢 萍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郑州 450008)
管理教参
中药生产企业作为中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评价与实践※
——以河南中医学院中药专业为例
史晶晶时博韩永光卢萍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郑州450008)
中药学是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一个专业,实习实训是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生产企业作为重要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让其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样才能发挥出企业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优势。
中药学;中药生产企业;实习实训基地
中药本科教育在我国已有近60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其教育体系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1]。近年来,中医药事业飞速发展,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本科层面的人才培养,其专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更加受到关注。
中药生产企业不仅是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收、汇集广大中药人才的主力军,同时其在我国中医药高等人才培养的地位与日俱增。通过对国内外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过程证明,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被公认为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2-3]。目前几乎所有中医药高等院校都与中药生产企业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合作关系,以求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不过因为各高校教育背景不一,在一定区域内或者更广范围内缺乏统一的、完整的对企业作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评价标准和实施方案,这已严重影响到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整体专业素质。本研究结合我校在中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中,与中药生产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经验,就建立其评价体系方面进行必要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和最大的中药生产、使用国,中药产业是我国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产业之一,相关的生产企业是其重要的支撑力量。从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实施“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提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化行动”计划、《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等一系列提升中医药产业的方针、政策,可以说中医药产业已成为一种国家战略。并且随着国家大健康产业的提出,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其从业人才的能力、素质、创新性思想愈加看重,尤其是专业人才实际工作能力的表现。高校作为中药专业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急需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其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而两者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是实现中药产业传承和提升的基础,也是提高全行业技术素质整体水平的重要保障。
中药学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宽厚人文底蕴、积极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并能够满足我国中药产业大发展的需要,这就对毕业生的素质、创新性思想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些能力仅靠课堂讲授、理论教学是无法达到的,必须通过实习实训环节的训练才能获得[4]。同时中医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其数千年的师承教育也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历代医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医药学典籍。加之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振兴,中药学专业迅猛发展,办学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目前全国具有中药专业本科教育的院校有96所,在校学生3万余人,加之其它办有中药专业的中专和大专院校,人才培养规模就更大了,这就让教育资源日趋紧张,实践教学受到多方面制约。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这种性质就决定绝大多数本科生将来要到企业,从事生产、管理等技术型工作[5]。因此,高校培养的应当是满足中药产业需要,中药生产企业可用的人才。近些年,各高校已经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达成一致,为此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研究,增加实践教学的投入,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6],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生的综合素质仍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具体表现在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室能力较强,进入生产企业后可以比较快地胜任质量检验、新药研究的实验部分等工作岗位的需要,但在从事实际的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却满足不了企业的急需,并且其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均显示有所不足。而企业录用本科毕业生不仅仅是用来从事实验室工作,更是用来从事生产过程管理、工艺技术、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工作,要求他们既能解决生产中技术问题、进行工艺技术改进,又能在生产管理岗位发挥作用。这些矛盾的出现就需要高等中医药院校对实践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剖析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开展相关研究为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是中药专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趋势,这种产学研的模式也是国家一直倡导的,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为本科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一个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机会。不但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由于学校内部条件所限,导致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兼顾学生的素质培养,即从遵守劳动纪律、群体相处、人际关系、管理意识、工业安全及环保意识、领导才能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这种模式由于高校之间各自的情况不同,办学条件各异,在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方面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实施方案,尤为缺少可行的评价体系,加上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实习实训各方面的成本上升,师资力量不足,其过程监管不到位,以及部分学生在实习实训的学习中间主动性不足,偏于自己的兴趣和其他方面,造成了“高分低能”现象,这已严重影响到中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所以研究制定相应的中药学专业实习实训基地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1建立筛选机制中药生产企业在我国多达数千家,主要是两大类:中成药、制剂企业和饮片生产企业,但并非所有的企业均可满足对本科生实践教学的要求,必须进行筛选,以下是我校通过多年探索,对于企业实施的一个评价标准:
对于中成药、制剂生产企业:已通过GMP认证的大、中型中药生产企业,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ISO9000或ISO14000认证;建立有健全的市场营销网络,年销售额在3千万元以上;生产系统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先进,产品剂型较多;具有相对独立的产品开发机构。企业能够承担5~15名实习生的实践教学任务;产品检测、研发部门拥有独立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能满足公司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检测分析的需要和进行新产品开发的基本需要,具有专业图书资料和网络信息系统;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0%以上,能负责实习课题的筛选、确定,担负实习生的技术指导工作。每个技术人员最多带实习生不超过3人,每3人成立一个实习实训课题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小组实习内容及计划,进行论证后,开始实习实训。
对于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具有生产许可证、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注册资本不小于300万元,年销售额不小于1000万元,具有完整的生产、质检、销售网络;企业能够承担3~10名实习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带教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职称或为企业中层领导,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管理经验,能负责实习课题的筛选、确定,担负实习生的技术指导工作。每个导师最多带实习生不超过2人,以保证实习的效果,以工段为基础每3或2人成立一个实习实训课题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小组实习内容及计划,进行论证后,开始实习实训。
2.2根据教学和企业生产特点的实施细则要求
2.2.1生产方面按照企业生产需要,分配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但要求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并且在整个实践教学期内换岗一次,以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生产,已达到了解药品生产的基本情况(包括机构设置、生产程序、生产要求、产品质量控制、产品销售等)。熟悉药厂生产全过程的管理,了解各职能部门具体管理措施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情况。熟悉GMP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了解和熟悉中药前处理、提取车间的工艺布局、生产流程。熟悉各制剂车间的设备布局。根据企业生产特点,熟悉本企业剂型大生产流程,例如注射剂大生产流程(如注射用水的制备、容器的处理、配制方法、过滤介质的类型及型号、滤过的方法、灌封、灭菌、检漏、包装等操作规程);片剂大生产流程(如片剂原、辅料的预处理混合、软材的制备、制粒、干燥压片的操作等操作规程,包衣的操作要点等)。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液体制剂、注射用制剂等半成品、成品的车间质量控制,企业内控标准和国家药品标准。根据所学药剂学理论与技术,加强对其他相关制剂的生产工艺、制剂大生产全过程的熟悉和了解。熟悉净化室区微粒数和微生物数检测方法;在中药饮片制作方面,掌握中药炮制目的、炮制对药物的影响、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常用的企业中药炮制方法、质量要求、炮制作用;了解中药炮制学的发展概况,和中药的净制、切制与炮制品的储存保管。学习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及其他药用原料和制剂的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意义,知道企业内控标准和国家药品标准的联系与区别。
2.2.2质量检验方面了解药品检验的重要性,树立药品质量观念,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了解药检部门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及有关规章制度。熟悉药品检验的一般程序和要求。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熟悉典型或部分药品的常规质检标准和检验方法,药典的正确使用等。掌握常见中成药和饮片的质量标准的控制方法。熟练掌握常用试剂及标准溶液的配制、使用期限、贮存要求及操作技能。基本掌握企业常用分析仪器的原理、使用及维护方法。
2.2.3职业道德及其他方面恪守制药行业的职业道德,保守企业机密,熟悉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加强时政学习。尊敬带教老师,尊重和团结同事,注重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独立工作能力。
2.3实习实践评价其评价包括学生的过程评价、技能评价、答辩评价以及对企业、指导教师的带教评价四个方面。为保证学生实习质量,要求实践教学企业和带教老师应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工作纪律、撰写的论文等多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填写学生实习实践考核表,回校后,由学校专门组织进行学生实际技能操作考核和论文审评与答辩,以给出学生的综合实践分数;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实践教学效果,要对每一名带教人员的指导成效进行统计与评价,通过所带学生的整体分数、学生的评教、企业对学生的综合保障情况、企业对指导教师的评价等4个方面给出分数,综合以上学生实践分数、企业和指导教师的分数可以对该教学环节进行综合评价。该评价体系我校已经实行,并且还在不断完善,实习实训基地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筛选和评价,效果良好,同时也促进了院校服务地方教育和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实习实训是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也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工作能力和良好作风、全面提升素质的唯一途径,更是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师资建设、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多项内容,其不但要符合教育规律、产业传承和发展需要,也要从高校实际办学条件出发,与基础教育紧密结合。中药生产企业作为重要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让其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样才能发挥出企业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且这对国家的医药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众多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不同角度开展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成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深化对制度体系、管理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相互关系的认识,最终建立起一套符合未来中药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1]文萍,李军.从两所大学的实训基地看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J].中医教育,2006,11(6):34-36.
[2]王犹建,黄浩峰.论地方高校2C+2t创新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8(11):149-151.
[3]耿乃国.基于企业文化认同的大学生订单式培养模式分析[J].教研探索,2009(8):185.
[4]卢萍,时博,冯卫生.关于在中药学人才培养中加强创新能力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2,9(8):139-140.
[5]王小燕,沈志滨,梁生旺.校企联合——中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4):619-620.
[6]李斌,陈勇,甄汉深,等.中药学专业本科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1):111-113.
The evaluation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herbal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as practical bases for Specialt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Taking the Specialt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as an Example
SHI Jingjing, SHI Bo, HAN Yongguang, LU Ping
(Schoo1 of Pharmacy,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Zhengzhou 450008, China)
For stronger professjona1jty and practjca1jty,practjce and trajnjng js an jmportant part of cu1tjvatjon system for Chjnese Materja Medjca majors.Through the estab1jshment of a set of cmp1ete and operatjve eva1uatjon system of practjca1 bases,Chjnese herba1pharmaceutjca1enterprjse can p1ay sjgnjfjcant advantage jn the process of ta1ent cu1tjvatjon
Chjnese Materja Medjca;Chjnese herba1pharmaceutjca1enterprjse;practjca1bases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0.014
1672-2779(2016)-10-0030-03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No:〔2011〕-JKGHAD-0256);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No:〔2013〕-JKGHD-0316);河南中医学院苗圃项目(No:MP2012-60)
(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朱鑫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