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美操”课程创新的生态环境与路径设计

2016-02-14 13:38:13江纪英
镇江高专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健美操场馆教育资源

江纪英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部,江苏 镇江 212003)



高校“健美操”课程创新的生态环境与路径设计

江纪英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部,江苏 镇江 212003)

针对高校“健美操”课程的现状,从场馆、师资力量、学生情况等方面入手,全面审视高校健美操课程改革的生态环境。“健美操”课程创新要开发利用好现代教育资源,促进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坚持课内外一体化;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相结合的立体发展模式。

健美操;创新;生态环境;路径设计

健美操运动是集音乐、体操、舞蹈等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健身性,深受大学生喜爱[1]。“健美操”作为一门课程进入高校,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在课程建设、学生社团活动、运动队训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的出台,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到来,教育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健美操”课程有必要驻足回眸,重新审视课程的创新生态环境,思考新形势下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

1 课程现状

1.1 教材陈旧、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教材是《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2],少数学校采用自编的健美操套路。教材的最新版本距今也有六七年的时间了,对于健美操这个项目来说已经比较陈旧。自编的健美操套路内容也不一定规范。

1.2 男、女生选课比例失调

从多年的教学情况看,选择“健美操”的学生较多,但男、女生比例差异很大[3]。究其原因,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讲解、示范;受设备条件的限制,有关健美操介绍、表演、比赛的视频无法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导致男生产生误区,认为健美操这项运动就是女生参加的运动[4]。

1.3 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高校“健美操”课程考核基本沿袭传统的考核办法。从评价的标准来看,往往把学生完成单套动作的技术能力作为成绩评定的唯一标准,过分强调技能学习而忽视兴趣的培养;从评价的过程来看,没有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考核的结果无法区分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从评价方式来看,以技能评价为主,忽视理论知识的考查,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2 课程创新的生态环境

2.1 场地分析

“健美操”课程由于自身特点,通常需要在室内开展教学。近年来,随着高校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特别是一些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无论是教学场地还是实验、实训设施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健美操”作为公共体育课程的一门选修课程,必要的场馆设施是前提和保障,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专用的体、武类场馆或者体、武类场馆资源不足,以江苏省为例,从2014年体育场馆普查结果来看,虽然95.4%的院校生均运动场地超过了5 m2,但是超过60%的院校生均室内运动场馆不足2 m2[5],许多学校存在多校区办学情况,导致场馆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有些校区甚至没有室内运动场馆。

随着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实施自主选项课之后,使得三大球、田径等一些传统运动项目极度萎缩,健美操、乒乓球、跆拳道等室内项目则成为热门项目。许多新开设的课程如“瑜伽”“形体”“健身操”等纷纷参与室内场馆资源的争夺,“健美操”的生存空间正在受到挤压。

场馆内部现代化教学设施匮乏也是一个问题,除了音响设备外,电脑、投影仪、录播设备等难觅踪迹。若设备齐全,则教师可以利用影音系统从热身操领做、授课内容复习等繁重的示范练习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新课教授和错误动作纠正。

2.2 师资分析

运动项目的普及与发展,师资力量是关键因素。健美操是一项技术动作综合运用的项目,对教师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示范动作、创编能力、训练方法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要不断跟踪健美操项目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从沈阳化工大学陈兵和韶关学院曹招娣两位学者的研究结果看,当前我国高校“健美操”师资队伍具有以下特点:1) 年轻化,总体学历层次较高,但职称偏低,开展学术研究能力偏弱。2) 地区分布不均衡,发达地区师资力量雄厚,偏远落后地区相对薄弱。3) 性别比例失调,男教师过少,影响健美操在男生中的开展与普及。4)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总体来说,师资从数量上能够满足日常课堂教学,但是教师研究能力欠缺、性别比例失衡已成为高校“健美操”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

2.3 学生分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重智力轻体力的现象。国家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的现状,不断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 增加体育课时,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是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习惯尚未能养成,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设想始终是空中楼阁,现实的情况是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基础教育12年的学习,什么也没学会[6]。

高校实施自主选项课的初衷是通过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让体育回归健身、教育、娱乐的本质功能。这项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方向也是明确的,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有相当多的学生选择“健美操”不完全出于兴趣爱好。有的怕在外面风吹日晒,如女生。白富美等狭隘的价值观或多或少对大学生群体有所冲击,宁要病态的白也不要健康的黑,这种偏激思想在女生中还有一定的市场。有的是为了拿到学分。室外项目对体能要求比较高,他们担心难以通过考核,就选择了健美操这种通过记忆、反复练习就能够掌握的运动项目。还有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刻意降低课程考核难度,以吸引学生选择。

3 创新路径的思考

3.1 开发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促进线上线下全面融合

随着移动终端的兴起,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成为一种时尚,教育正在主动对接互联网+时代,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风起云涌,高校“健美操”课程创新势在必行。线上学生自学、线下教师辅导的模式正在成为趋势。开发“健美操”教学资源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3.1.1 线上教育资源适用性

健美操教学资源开发首先要搞清楚哪些教学内容需要并适合开发成微课等线上教学资源。以微课开发为例,一般有两个目的,1) 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动作表象。2) 化解教学难点,先分解练习,并提供解决难点的技术动作方案,再到完整练习,让学生利用微课反复自主学习,直至熟练掌握。

3.1.2 线上教育资源实用性

近几年,线上教育资源开发如火如荼,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介入后,各种层次、类型的比赛层出不穷,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手段推广普及。各种线上教育资源越做越精美,物质、时间等成本投入也成倍增加,有时为了获得好的比赛名次,汇集全部门甚至全校之力,在大型录播教室中,采用多台摄像机多机位同时拍摄,后期请专业的广告公司制作,这种大成本、大投入、高大上的开发模式不可能长时间维持,也无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因此,线上教育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实用性原则,尽量采用网上现有的视频资料进行加工整合,确实需要现场拍摄的,可以使用一些录屏软件或手机现场拍摄。小投入,灵活、便捷的制作方法才能够被长期使用。

3.1.3 教育资源线上开发体系化

教育资源开发以课程为中心,组成教学团队,涵盖各个年龄段,发挥专长,分工协作,同时合理配置资源。设计好开发的总体规划,集中力量开发一门课程,最好是系统开发。以微课为例,由点及面,从开发一节微课到开发一个单元的微课,逐步开发完整的微课程,再将同类型的微课程整合成微课群。

3.2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坚持课内课外一体化

3.2.1 以考核为导向,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高校体育课程受课时限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调整课程考核内容,可以适当降低课堂考核的比重,增加一些课外考核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自行创编一些健美操动作。

3.2.2 依托社团,搭建学生自主锻炼平台

学校应在校团委的协助下,由学生自主成立健美操社团,组织自治,活动自理,由学生自己制定社团章程、组织机构、活动办法,学校体育部在课余提供体育锻炼场地,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对活动开展比较好的社团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除了每年定期举办健美操比赛之外,依托社团开展小型多样化的健美操活动。通过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健美操这项运动。

3.3 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相结合的立体发展模式

3.3.1 选项课开设进阶课程,满足学生需求

目前,很多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公共体育课程中开展了“三自主”选项课。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选课,刻意调整教学内容,降低难度,虽然在短期内吸引了一批为了拿到学分的学生,但这种作法与高校体育工作的目标背道而驰。教师作为课程活动的主导者,非但不能将健美操活动中有氧运动这部分最为精华的内容抽离,反而应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高级课程,培养他们,让他们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这项运动。

3.3.2 开设“健美操”选修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一般高校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考虑到学生学习、锻炼的需要,应在高年级阶段开设健美操选修课,作为低年级选项课的延伸或补充,考虑到选修课的授课对象是健美操爱好者,他们具备一定的健美操运动基础,在教学上不能简单重复选项课的内容,力求以新为主,紧跟健美操运动发展的主流。

3.3.3 加强学校代表队建设,激励学生广泛参与

有条件的学校要建设一支常年训练的代表队,选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教练,建立运动队管理章程,按照比赛周期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在课程上,要考虑运动队的特点,构建学校赛、练、教三位一体的代表队建设模式,通过选项课发现苗子,引导他们进入高级课程学习。高级课程中渗透学校代表队的教学内容、训练方法。

4 结束语

面对学生基础差、场馆资源紧缺、师资配置不均衡的现实生态环境,通过线上线下资源融合丰富教学内容,坚持课内、课外一体化,延长学生学习时间,落实全方位立体化课程模式,全面推进“健美操”课程改革。

[1] 孟俊鸟.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294.

[2] 杨锐.普通高校健美操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4):139-140.

[3] 邓彦玲.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77-79.

[4] 曹琪.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途径[J].湖北体育科技,2014(6):543-544.

[5] 刘辉.山东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发展研究[J].运动,2014(12):110.

[6] 高德霞.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1,9(3):99-100.

〔责任编辑: 卢 蕊〕

Innovati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path design for aerobics teaching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ANG Jiyi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Zhenjiang College, Zhenjiang 212003, China)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erobics cours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thesis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erobics curriculum reform from aerobics course venues, teachers, students and other aspect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aerobics teaching innov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resources to promote online-offline comprehensive fusion. Aerobics courses should also be taught from the inside class to the outside class, sticking to inside and outside integration and building a multi-level, multi-type stereoscopic development model.

aerobics; innov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ath design

2016-05-23

江纪英(1980—),女,江苏镇江人,讲师,硕士生,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研究。

G642.41

C

1008-8148(2016)04-0114-03

猜你喜欢
健美操场馆教育资源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浙江人大(2022年4期)2022-04-28 21:42:36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 14:32:30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金桥(2021年3期)2021-05-21 08:05:42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场馆风采
丝绸之路(2016年19期)2016-11-17 03:07:31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33:19
在高校健美操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06:05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之浅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3:44
竞技健美操难度组合动作的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11:05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