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源 促语文学习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16-02-14 10:24江苏蒋林玲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春笋陶行知

江苏 蒋林玲



引生活之源 促语文学习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江苏蒋林玲

【摘要】该文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从营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体验生活化的学习过程、组织生活化的学习活动、开发生活化的学习资源五个方面就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作探讨,以引生活之源,促语文学习,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即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笔者理解,所谓综合性就是应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所谓实践性就是要引领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具体行动与实践。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存在着合作互动、互相促进的紧密联系。一方面,语文课程向学生展示多彩的生活内容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发展健全的人格,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另一方面,现实生活既是语文学习永不枯竭的源泉与持续动力,也是语文实践广袤无垠的天地与发展方向。据此,笔者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努力实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将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与学习主体的参与意识,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一、营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这里的自动就是学生主体的自觉行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生活化、民主化的学习环境能有效激发并持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语文课堂应营造“平等、互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尤其是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还可随着季节的变化将教室布置成不同的风格,让他们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学习运用语文。春天,碧绿的草地,飞翔的燕子,美丽的花朵,让学生在“春发”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生活;夏天,火红的骄阳,鸣叫的知了,茂密的树林,让学生在“夏长”的气氛中愉悦地学习生活;秋天,累累的硕果,满园的鸡鸭,金色的稻田,让学生在“秋收”的景象中欢快地学习生活;冬天,傲雪的松柏,可爱的雪人,跑步的人们,让学生在“冬藏”的情景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学生随着大自然的四季轮回健康地成长。我们还可利用教室的角落,开设“图书角”“写作角”“展示角”“环保园地”等,在如此富有生活化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怎么会感到枯燥与乏味呢?

二、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带来一定困难。教学中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以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若能组织学生把课文内容片断以情景剧形式表演出来,则更可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验与感悟。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司马光》时,笔者让学生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情景剧,引导学生分析其行为的意义,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生活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实例,进而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向司马光学习临危不惧、沉着机智的品行。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假如你是在场的一个孩子或者就是文中被救的孩子,事后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出自己,融入作品,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在情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真正落实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三、体验生活化的学习过程

著名教育专家崔峦指出:“要改变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状况,课堂要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笔者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笋》时,正值春笋上市时节,所以和学生一起体验了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与方法。首先对学生预习作了如下设计:①在父母指导下仔细观察春笋,并用“一句话”写下你看到的春笋。②收集有关春笋的信息资料。其次在课上以“我眼中的春笋”为主题模拟组织一次新闻发布会,教师先出示一组春笋不同生长阶段的图片;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课文来了解有关春笋娃的描述;再在小组中介绍自己的“一句话话春笋”,在充分了解春笋的外貌、生长特点后,由各组推选出的“小专家”向全班宣教有关春笋的知识;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小结:“我们从刚才的介绍中获得了哪些有用的信息?”这既是对学生倾听效果的检验,也是为学生口语交际再创条件,还是对同学交流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培养了能力,内化了情感,教师也可借此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四、组织生活化的学习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教师应智慧地把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链接,唤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积累,留心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真正实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这样的语11文学习才能更有效。

比如,教师可利用课前几分钟,开设“三分钟演讲”“我当主持人”“小小辩论赛”等专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并以自己的语言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如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学校发生的一些故事完全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校园中婆娑的树影,扶疏的花木,吐绿的草坪等景色,都是学生作文的好素材;利用教室、走廊里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以“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为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领悟其中深厚的人文底蕴;校园广播,文学社,黑板报等都是学生运用语文的好场合;还有激烈的体育比赛,精彩的文艺表演,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深情并茂的演讲朗诵……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都可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写。再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教师可抓住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巧妙设计语文教学: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可让他们设计一条服装广告;有的家长是卖水果的,可让他们写一写介绍水果的文章等等。这些生活化的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积极配合,而且能使家长倍加赞许。

五、开发生活化的学习资源

新课标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学习、运用语文的广阔天地。笔者针对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时髦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去纠正社会生活中的错别字。这不仅使学生巩固学到的语言文字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及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又如学了《黄果树瀑布》等课文后,可让学生做小导游,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还可引导学生开展“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善待自然,珍爱生命”等环保宣传实践活动。通过教学做结合、听说写联系,让日常生活与课堂相衔接。还可组织参观访问,重阳节赴敬老院献爱心,寒假期间去收集春联、编写春联,春游、扫墓等活动,把语文学习置于社会活动中,为学生打开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窗口,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用语文,自觉提高学习、运用语文的主动性。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可指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把语文学习由课堂扩展到生活,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将日常生活体验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摆脱了传统语文教学教师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收的模式,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营造了快乐的学习气氛,也使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我们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推向“生活”,将小课堂与大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我们“引生活之源,促语文学习”,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使语文与生活取得双赢,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陶行知.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蒋林玲,女(1987-)汉族,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二级教师,苏州大学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在读,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春笋陶行知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食春笋知春味
陶行知教育名录
春笋 入宴的「百搭食材」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12种吃春笋de方法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