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
(镇江市第三中学,江苏 镇江 212001)
托物言志类散文主题的多层次解读
王艳
(镇江市第三中学,江苏 镇江212001)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是托物言志类的散文,可以从认识事物特征、体会作者感情、挖掘文本主旨,即“物、情、理”3个方面帮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主题,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关键词:初中;散文;托物言志;事物特征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散文是人类心灵的袒露,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用心去鉴赏,才能读懂散文,深入领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散文时感觉比较困难,不少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也由于文学欣赏能力的关系,对其深厚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难以理解[1]。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较多的是托物言志类的散文,该如何帮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主题,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其实这类散文有它的创作规律,基本离不开“物、情、理”。
1认识事物特征
生动描绘事物是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点之一。作家常常把自己的志向、情感、理想、追求寄托在某个具体可感的事物上,借助这个具体的事物传达深意,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对生活中某些事物有所感触一定会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生存环境等来抒发。因此作家笔下这类特殊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所处环境比较特殊。在教学时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或者分析它所处的环境,就可分析出“物”的内在品质。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全文,着重引导学生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找出描写所托之物外形特征、生存环境的相关句子和词语,并加以归纳、提炼,才能认识全面、立体的“所托之物”,才能准确分析这些特殊事物的特征。
《白杨礼赞》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绘形绘色的描写来展现其不平凡的:通过引导学生寻找描写白杨树的相关句子,认识它的特征: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团结、朴实。教学时只有准确认识所托事物的特征,才能为把握作者的情感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奠定基础。
2体会作者感情
散文是以抒发情思为主的以情动人的文学体裁。合理具体地把握散文的情感,就成为散文欣赏的重点与难点。初中学生的生活相对比较简单,他们一般很难理解作品中流露的复杂情感,因此必须借助一定的途径。
2.1品相关语句
阅读一篇好的散文,就如品味陈年佳酿一般能获得一种韵味悠长的美的享受。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2]。对于散文,只有多层次的朗读,才能领悟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意境中层层开拓,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情动才能心动,心动才能思发,“读”是手段,“悟”才是目的。
学生阅读散文时大多只粗略了解作者描绘什么物,写了什么情节,对文中多层次的景物描写以及相应的情境渲染往往视而不见。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一段、一句、一词的妙处,让学生在反复品读妙词佳句的过程中,理解语言的含义与作用,深刻揣摩作品的丰厚意蕴,从而理解作者的审美感情。
例如在教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相关句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品读。通过朗读,思考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所折射的审美光焰,从而让学生受到不同的美的熏陶[3]。
另外,托物言志类的散文往往在写景之后都会有一些作者抒情或议论,这些抒情性议论性的语句往往直接点染情感、点明主旨,要多加关注。
2.2融生活体验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出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4]。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而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是最接近作者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受流淌于笔尖的产物。散文作者所反映的生活,所写人和事,都是与作者有着直接联系的,很多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5],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在教学《囚绿记》时,作者为何要“囚绿”,学生不大能够理解。实际这一举动是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才会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这更是作者被常春藤那顽强的抗争精神、永向光明的执着所感染,是“爱绿”的极致表现。因此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他们谈谈是否有过因喜爱而占有的现象,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绿藤爱到极致的情感,再联系常春藤的象征意义,就能较为容易地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了。
2.3扣时代背景
文章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在阅读散文时,一定要善于“知人论世”,联系作家写作的背景和写作动机、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生活经历等背景知识进行分析和鉴赏。散文阅读教学切忌盲目咬文嚼字,脱离时代。因此把握散文所蕴含的情感,就必须将其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去理解。
正如《石榴》一文,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政界文人变节投敌,苟且偷生,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作者郭沫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抗日宣传工作。所以,对于《石榴》进行政治性的解读便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作家咏颂石榴,反复提及它是夏季的心脏,也许赞美的不仅仅是石榴花色彩上的美感,也许还赞美了那火热的生命力量,借助文本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
3挖掘文本主旨
在阅读理解中抓住了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解文章主旨的钥匙。“文眼”即文章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就如同人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感受文本闪动的脉搏,领会文章的精神内核。它在结构上起着提纲挈领、制约全篇的作用。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6],想要把握散文的主旨就显得比较困难,然而文眼恰恰是解读散文主旨的最佳突破口之一。因此,反复揣摩文眼,深化文眼在散文教学中的妙用,以教师示范性的精讲为聚光点,迁移知识,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关表现主旨的词句往往有一定的规律:1)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一般在结尾部分(可从位置来判断);2) 通过议论抒情来揭示(可从表达方式来判断);3) 隐藏在所托之物的精神品质中,需要读者提炼归纳(但往往可以保留文章一些关键的原词)。
理解托物言志类散文,一定要建立在认识事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情感与挖掘文本主旨的基础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去丰富散文的内涵,进行多层次的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升学生鉴赏现代散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饶碧玉.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散文[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11):14-16.
[2] 冯丽萍.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9-160.
[3] 薛建红.新课程理念下散文教学的朗读技巧[J].青海教育,2007(11):23-24.
[4] 黄清梅.让语文和生活双赢[J].新课程(教研),2010(11):181.
[5] 檀改荣.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J].吉林教育,2011(1):113.
[6] 赵松霞.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浅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4):173-174.
〔责任编辑: 张敏〕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 ways to enjoy the beautiful prose
WANG Yan
(The Third Middle School of Zhenjiang, Zhenjiang 212003, China)
Abstract:In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students are more exposed to artistic prose. We can help students to grasp the theme of artistic pros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appreciation of the prose from the three aspects, namely, understanding the features of things, experiencing the feelings of the author and mining text themes.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prose; features of things
收稿日期:2016-02-27
作者简介:王艳(1981—),女,江苏镇江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16)02-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