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

2016-02-14 04:39:52马尚玮马元让
中国考试 2016年12期
关键词:助学自学考试

马尚玮 马元让

论“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

马尚玮 马元让

本研究首先从自学考试的发展历史和自考生的需求等角度厘清“互联网+自学考试”的基本概念,进而从“互联网+”的特点、优势等角度探讨“互联网+自学考试”的可行性,最终从重构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三大要素入手探讨“互联网+自学考试”的实施路径。

自学考试;自考改革;“互联网+”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下一步国家经济改革的战略措施,同时也吹响了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号角。“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潮流。具体涉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学考试”)领域,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索与实践也从未停歇脚步,但总体上还是滞后,要真正实现自学考试制度创新和转型发展,任重道远。

1 如何理解“互联网+自学考试”

任何一项新事物、新技术、新制度的出现,人们在理解接受的过程中,往往会徘徊在已有惯性思维的定势中,难以摆脱这种思维的束缚。“互联网+自学考试”教育作为自学考试与“互联网+”的新型结合体,在具备“互联网+”的创造性、包容性功能的同时,依然延续着自学考试制度传统的、稳定的运行模式。在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背景下,有必要厘清概念方面的模糊认识:到底什么是“互联网+自学考试”教育?它到底与以往有何不同?笔者认为,首先要冲破传统观念下自学考试管理要素+互联网的思路。从整个自学考试组织体系(考试机构)内部控制机制考察,管理要素主要包括:考试计划、命题、考生报名报考、组织考试、评卷、成绩登统、毕业申请和社会助学等等。近年来,从管理要素入手,基于互联网的自学考试管理手段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高,但这种改善和提高是局部的、碎片化的、不彻底的。

第一,从自学考试发展历史考察,互联网角色发生了转变。考生是自学考试的服务对象,如果把通过对各要素的管理、控制为考生提供服务供给与考生消费需求概念嵌入自学考试的发展变革中,那么自学考试30余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调和服务供给与考生消费需求矛盾的历史。从考务管理环节人工组织考生报名到通过互联网考生自主报名,从人工评阅纸质试卷到网上评卷,从考生借助书本自学或课堂听课到网上在线学习等等,重复繁重的纯手工、半手工工序逐渐得到解放。在计算机技术、光电阅读技术、图像扫描技术和其他先进的科技手段的推动下,为考生提供服务的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并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在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基于互联网的自学考试管理领域不断延伸和拓宽,逐步解决了困扰考试公平、质量和效率的诸多问题。比如,目前基于互联网的自学考试报名报考系统、考务指挥平台、命题管理专用平台、考生电子档案转考平台、助学管理平台、标准化考点等已投入使用,为加强考试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作为自学考试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段,其重要辅助角色成为20世纪90年代、新世纪初叶甚至目前最为显著的特征。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先有考试服务供给再有考生消费的传统逻辑思维,促使考试服务与考生消费之间主客同体,毫无鸿沟。这样,互联网的工具功能将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考试机构与考生、社会助学组织与考生、主考学校与考生、主考学校与考试机构、助学组织与考试机构之间相连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物联网。互联网将不再是管理和实施自学考试的工具,它会上升为矛盾主体,从自学考试考试体系内部的运行、控制到外部助学组织机构的参与、考生学习方式、主考学校对质量的评估等的全流程改造变革将成为可能。几乎所有与自学考试教育相关的要素均可能变为被“+”的对象。

第二,考生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和其他教育形式的冲击,促使自学考试教育资源供给和管理服务模式创新。从目前自学考试生源结构分析,新生代考生群体主要是八零、九零后,他们是在互联网的陪伴下长大的,对互联网具有先天的亲和力。当他们进入自学考试考生队伍,形成新的教育消费需求时,也就必然会对已有教育供给资源强烈不满甚至排斥,如传统一张试卷定成败的考核评价方式、课堂授课式助学、啃书本死记硬背的自学形式等。此外,随着各类高等教育形式的相互沟通和学分互认机制的逐步建立,考生群体成分还会呈现出多元化。“互联网+”对高等教育领域最显著的冲击是,促进了普通高等学校远程网络教育和开放教育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变革、授课模式变革、师生交流模式变革以及考核和评价模式变革等方面。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方式以其便捷、灵活、高效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在职人员、社会青年或中职、高职在校生通过远程网络教育、开放教育获得学历文凭,这也是导致自学考试考生迁移、规模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加之传统自学考试考务管理、社会助学等要素虽然经过互联网包装升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但仍然停留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孤立运行状态,没有形成联动机制,整体效率不高。所以,“互联网+自学考试”教育的实质是,从新生代考生群体的教育消费需求出发,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自学考试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创造新的资源供给和管理服务模式,实现自学考试转型发展。

2“互联网+”对深化自学考试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自学考试如何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当“+”号后的内容被不断细化时,问题也就随之而来。首当其冲就是管理要素与互联网的适应性问题,本质上就是问题与方法是否匹配。换言之,就是“互联网+”能否有效地解决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下深化自学考试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互联网+”与自学考试教育是高度相关的。自学考试既是一种考试制度,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它为全社会适龄人群提供了一种开放、灵活、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教育本质与知识和信息高度相关,而互联网的根本就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换。所以,“互联网+自学考试”教育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互联网+”可以有效缓解考生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审视,其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习内容、助学方法、学习形式、管理服务等基本沿用或效仿普通高校的做法。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与考生对学习资源、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特征尚未形成。然而,就考生学习环境和方式而言,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给自学考试带来威胁和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今天的各级各类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为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不仅仅是通过死记硬背高效学习书本知识,凭记忆去参加课程考试,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摆脱学习的被动感,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探索和发现问题,如何获取、甄别和使用海量信息,即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团队精神等。自学考试作为最具中国特色、适应国情的原创高等教育制度,只有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等思维的指导下,创建“互联网+自学考试”服务供给模式新格局,才能走出更为复杂、更加艰难的改革实践。

第三,用户导向是实现“互联网+自学考试”教育的关键。从自学考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析,考试机构、主考学校、助学组织和考生等均属于“互联网+”的直接用户,满足用户需求,甚至激发需求是“互联网+自学考试”的命脉所在。首先,从自学考试助学方式分析,目前大多数仍在封闭的课堂进行,网上助学不温不火,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其次,考生、助学组织与考试机构之间的协同效应不明显。再次,整个自学考试管理流程中产生的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再利用效率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随着考生、助学组织、考试机构等用户需求的快速膨胀和多元化,只有通过对这三大用户需求进行集成和优化,建立“互联网+自学考试”新体系,才能使考生与考试机构、考生与助学组织、考试机构与助学组织、考生与考生之间的高交互性成为可能,彼此间的供需矛盾才能得到有效化解,供需关系才能更加和谐。比如通过对考生报名报考、学习行为、考生答卷、考籍档案数据的分析,一方面,考试机构、助学组织通过了解考生学习过程、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考试行为背后的考生个人偏好、学习风格等,更有针对性地加强自学考试命题和适时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大数据分析有助于考试机构、自学考试专业委员会、主考学校调整和完善专业计划、课程体系和考试大纲。所以,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导向势必成为改革与创新自学考试制度的驱动力。

3 重构要素,探索“互联网+自学考试”教育的实施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应从重构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三大要素入手,探讨“互联网+自学考试”教育的实施路径。

第一,要打造考生个体智能化学习新平台,促进学习过程显性化。当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客户端(包括移动客户端)将成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当一切都可以数字化后,从信息的组成、集合,到信息传递轨迹的记录,再到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必将带来基于“互联网+”的自学考试考生智能化学习新模式。因此,必须在全国范围搭建起一个全新的考生智能学习平台,考生可以使用PC机甚至移动手机,通过平台网站客户端自主学习,通过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老师、同学轻松自如、毫无障碍地交流,并在这种交流互动中发现、讨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平台不仅能够记录考生个体学习过程、学习场景以及分析考生个体学习特征和学习效果,而且在进一步挖掘数据的基础上,沉淀、归集不同类别考生个体的最佳学习过程,从而使每个考生都能够匹配自身知识基础、学习语境、学习场景、学习时间等。这种开放、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让考生摆脱传统僵化的班级制学习,在自由、轻松地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锻炼能力,也弥补了考生学习过程难以量化的短板。

第二,行政手段和商业运营模式相结合,催生出全新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模式。未来“互联网+教育”的一项重要突破是获取教育资源的无边界化。要创新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模式,除了在全国考委指导下,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引进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开发出更多网络课程资源供考生学之外,还必须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将国内外大学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纳入自学考试的社会助学资源。随着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非营利MOOC平台的上线,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相继参与其中。我国互联网巨头也积极投资在线教育,如阿里巴巴推出“淘宝同学”,百度新增视频直播授课模块“度学堂”,网易建立了“有道教育”在线平台,腾讯开通在线“教育频道”“腾讯精品课”和“腾讯课堂”等等。这就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起一种高效、有力的协调机制,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国内普通高等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网络课程资源互通共享。无论哪一种教育形式,只要学生注册相关课程学习,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学分,均可互认。鉴于目前实际情况,可以在公共政治课进行学分互认试点,待条件成熟扩大课程范围。这种新的社会助学模式让考生在比较宽泛的资源领域进行选择和比较,既提高了课程学习效果和效率,也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利于搭建高等教育立交桥。

第三,要构建基于“互联网+自学考试”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一种开放教育形式,自学考试传统以纸笔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考核将被改写。考试机构要积极借鉴和利用互联网时代以客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等思维模式、管理运营模式,构建“互联网+自学考试”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目前至少要考虑从两个方面突破。第一,将考生过程性学习纳入考核范围。如考生通过网络参加课程学习,系统可以监控、聚合学习者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回答问题等,也可以通过随机实时捕捉人脸图像、指纹识别等身份验证手段,判断识别是否有“代学”现象。如果考生完成课程学时,系统和教师对考生进行综合评分,将过程性学习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分。第二,开发网上考试和评价平台,可以先选择公共政治课试行网上考试。全国考委依托十几个命题中心建成课程试题库,试卷可以随机生成,加密后放在考试平台上。可以实行一年多考,设置相应的时间段,考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考试时间和地点。通过评价平台考生可以给在线助学组织、答疑教师打分,助学组织、考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给考试管理机构的服务打分,而考试管理机构通过网络大数据对不同的助学机构助学活动进行评价和监控,确保助学活动规范、良性发展。换句话说,在“互联网+”时代,自学考试体系中的每个考生、助学机构及工作人员、各级考试机构及工作人员既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被评价的对象。

第四,要建立“互联网+自学考试”新的组织体系。传统自学考试体系中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三大要素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单向的、线性的。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三大要素集成互动将使得与自学考试相关的数据海量输出、结构复杂,既有结构化数据(如报名报考数据库、成绩数据库),也有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如微博日志、图像、课件视频等),自学考试教育活动将处于数据信息膨胀的状态。这时,同为考试信息数据的生产者,考生群体、助学组织、考试机构和主考学校就需要实时、并发的网络协同。这种协同是新的自学考试组织体系的基础。

自学考试能否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顺势而为,其基础在于对“互联网+自学考试”教育的理解。当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三大要素遭遇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冲击时,显然传统的学习方式、助学方式、考试服务已不合时宜,供需矛盾加剧。因此,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成熟的机制、理念,从重构要素入手探索改革创新自学考试制度,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动自学考试教育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1]萧然.是“互联网+”,不是“+互联网”[N].人民日报,2015-4-13(19).

[2]龚玉霞,汤方霄.基于互联网的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的变革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2).

[3]贾洪芳.互联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带来什么?[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1).

[4]马尚玮,马元让.大数据背景下的自学考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

On the Reform of the National Self-taught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NSHEE)in an“Internet+”Age

MA Shangwei&MA Yuanrang

Following an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concept of“internet+NSHEE”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y and NSHEE candidates’specific needs,this study then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internet+NSHEE”with regar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internet+”.Finally,suggestions are mad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internet+NSHEE”through the reshaping of NSHEE’s three essential components,namely self-teaching,societyaided learning and national examinations.

National Self-taught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NSHEE Reform;“Internet+”

G405

A

1005-8427(2016)12-0059-5

(责任编辑:陈宁)

马尚玮,男,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高级教师(兰州 730010)

马元让,男,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副科长,高级教师(兰州 730010)

猜你喜欢
助学自学考试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6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46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 13:01:01
你考试焦虑吗?
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 05:35:38
关爱·帮扶·助学
中国火炬(2015年10期)2015-07-25 09:51:18
准备考试
为助学一诺千金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14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