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听娣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也谈《信念(禅)》壶的造型及禅韵
尹听娣
江苏宜兴宜兴214221
《信念(禅)》壶壶底一圈用描金工艺,让人惊叹它的华丽,而优质的紫泥沉稳厚重让壶又不失庄重之感。壶的整个设计外形简洁端正,线条明快,更显大气。壶颈浑圆,与下压的壶肩形成缓冲,壶口沿宽大,与壶体的连接浑然天成。金文上饰以莲花纹样,环绕展开,刻画极其生动而细致,整个制作手法细腻,表现出一种内敛而深远的禅意。
信念(禅)壶;造型特色;禅韵
禅,简单的理解就是指专注于内心的一种宁静境界。禅与茶相结合的本质,就是人们通过泡茶与品茶的过程,去体悟其中蕴涵的真谛。茶壶是载体,本质上是禅。禅与茶壶的结合,是让人从泡茶的过程中体会禅意,进而远离浮躁与功利,保持宁静和愉悦的心境。以紫砂《信念(禅)》为例,它以莲心的造型展示“禅心如莲”的生命主题,阐释了“人生是一场修行”的精神境界。
紫砂壶的发展历程始终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它既是文化的延续与载体,同时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丰富多样的壶艺形式使各种文化理念得以完美诠释,给予人共鸣。世人爱壶,不分年龄、地位和国籍,艺术是没有界限的。紫砂壶正是以其独具风格的外形特质、实用简洁的功能本质和不拘一格的人文内涵而在传统手工艺领域独领风骚,它以包容博大的内心将艺术和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并将以最美好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世人常说“茶禅一味”,而紫砂壶作为最为宜茶的茶具翘楚,它自然与博大的佛学存在着许多的文化交集。明代周高起写了第一本记载宜兴壶的著作《阳羡茗壶系》,其中记载了紫砂泥被发现的故事“相传壶土初出用时,先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卖富贵土。人群嗤之。曰:贵不要买,买富何如?因引村叟山中产土之穴,去及发之,果各无色,灿若披锦。”
《信念(禅)》壶壶底一圈用描金工艺,让人惊叹它的华丽,而优质的紫泥沉稳厚重让壶又不失庄重之感。壶的整个设计外形简洁端正,线条明快,更显大气。壶颈浑圆,与下压的壶肩形成缓冲,壶口沿宽大,与壶体的连接浑然天成。金文上饰以莲花纹样,环绕展开,刻画极其生动而细致,整个制作手法细腻,表现出一种内敛而深远的禅意。再细观壶之神韵,给人一种祥和之气,而浑圆的壶身也显示了有容乃大的气势。
紫砂壶的成型从创作之初开始便以奠定了它的基础,一件成品紫砂壶,要从挖泥、炼泥开始,紫砂经过锤炼,经过数十道复杂的工序,即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复杂的紫砂制作工具,繁琐的工序靠着艺人们熟练的技巧制作成的。紫砂壶的形态都是经由点、线、面组成的,壶体的各个部位和结构都是由线条构成的,壶体与局部,都要按照比例组合起来,紫砂线条之美体现在简单、简约、概括,线条的审美特征。简单的线条是最简单、概括的艺术表现手段,紫砂基本由线条构成,而不同的造型都是由不同的线条构成的。紫砂艺术的生存,依附于其文化,它千丝万缕的变化,来源于紫砂陶手工艺者手中。文化的熏陶使得手工艺者们突破创新,在不断的设计中,用多变的造型,丰富的表达形式,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融汇在作品中。突破新的理念,借鉴新的思想,多角度去创新,升华这一艺术形象。把中国的陶文化发扬创作,不拘泥于表面,更深层次的探索内涵。
每一把紫砂壶通常都有一个定位,大多带有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或是对人事时事的洞察,也可以是作者自身对人生的感悟。徐秀棠先生早有壶铭:“一砂一茗皆佛陀,目之所及,心之为道!”可见壶缘之中早有佛缘。古人借茶修道,今人品茶养性。茶中有禅,禅借茶悟。一水一杯,散淡轻松自我;一叶一芽,宁静和谐自他。禅的意蕴,对紫砂的影响至深,这把信念(禅)壶也真正地传达了佛禅茶味与人生智慧的融合。
[1]《宜兴茶壶的造型与纹饰》 美国谢瑞华 刊于台湾 《中国茶壶大观》 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