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患者生存状态的影响

2016-02-13 06:54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系统化蛛网膜脑损伤

李 鹤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外一科,河南 商丘 476100)

系统化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患者生存状态的影响

李 鹤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外一科,河南 商丘 476100)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患者生存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外一科收治的SAH早期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后生存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存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SAH早期脑损伤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患者生存状态改善明显,护理效果好。

系统化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生存状态

【CLC】R651.1+5【Documentcode】B【Article number】ISSN.2095-8803.2016.10.50.02

SAH指脑表面或脑底部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后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病病情严重,临床致死率极高[1]。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护理逐渐被重视,但由于该病的特殊性及严重性,普通的护理方法效果并不理想,不同护理模式对不同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差异较大,故选择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早期脑损伤SAH患者生存状态的影响作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外一科收治的SAH早期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79±6.91)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18±7.1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讲、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即将常规护理模式系统化。包括:(1)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对其进行呼吸道管理,对其咽部及口部呕吐物及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2)环境护理。保持住院环境安静整洁,病房经常通风,定期进行床上用品的更换。(3)心理护理。SAH患者发病急,需长时间卧床休息,会造成患者出现紧张、烦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同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状态,为其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并将治疗成功病例介绍给患者,增加其治疗信心,稳定其情绪,提升治疗配合度及依从性。(4)用药护理。SAH患者发病常伴有脑膜刺激、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及颅内压增高等症状。易造成患者剧烈头痛,因此,应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水肿、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可使用镇痛药。(5)卧床护理。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卧床静修4-6周。患者在卧床期间常出现腿部不适、腰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褥疮、便秘。因此应常为患者进行翻身,并对其腹部、背部等身体部位进行按摩,帮助其缓解肢体不适感,预防褥疮及便秘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采用WHOQOL-100(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生存状态进行测评比较,包括舒适度、睡眠休息等,分值高生存状态好[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生存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状态情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状态情况比较(分,±s)

组别舒适度睡眠休息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5.22±0.45 7.64±0.80 10.22±1.36 13.40±1.41观察组5.23±0.42 10.98±0.97 10.23±1.33 15.89±1.44 t 0.089 14.550 0.029 6.767 P>0.05<0.05>0.05<0.05

3 讨 论

临床上针对SAH患者护理方面研究较多,刘燕侠[3]研究表明,对SAH患者给予一定有效护理干预后,不仅可提高疗效,同时对患者的生存状态也有较好影响。

本研究针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生存状态改善优于对照组,该结果与白璐[4]等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系统化护理干预对SAH早期脑损伤患者生存状态影响好。原因在于系统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护理内容系统化,使各个护理项目得到有序的衔接处理,并根据每位患者不同自身情况出发,为其制定个性系统化的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做到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自身需求及存在问题,继而根据实施效果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5]。注重与患者、家属、医生之间的沟通,并帮助其进行日常所需护理,如腰腹部的按摩,帮助其减轻不适感,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减轻及身体恢复。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尤其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全程,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负性情绪,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治疗信心[6],促进预后。

综上所述,对SAH早期脑损伤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患者生存状态改善明显,护理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1] 贺爱霞,薛花蕊.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7):936.

[2] 王惠华.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1):143-144.

[3] 刘燕侠.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6):134-135.

[4] 白 璐,陈 铎.系统化护理在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患者生存状态与情绪状态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6):156-159,164.

[5] 袁向芳.1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6):141-142.

[6] 程红霞,董纪华,陈红英,等.护理干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6):4081-4083.

Effect of syste Bmatic nursing on the survival state of patients with brain injury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LI He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Henan Shangqiu 4761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nursing on the survival state of patients with brain injury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SA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ystematic nursing. Observe the survival status of patients after care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Results The survival statu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SAH early brain injury, the survival status of patient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nursing effect is good.

Systemic nurs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Early brain injury; Survival status

R651.1+5

B

ISSN.2095-8803.2016.10.50.02

猜你喜欢
系统化蛛网膜脑损伤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