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视野

2016-02-13 20:19杨青友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矛盾理念发展

杨青友

(中共南陵县委党校,安徽 南陵 241300)

哲学经济学

论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视野

杨青友

(中共南陵县委党校,安徽 南陵 241300)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了遵循规律的发展要求,秉承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它们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新阶段关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品格和哲学智慧。

五大发展理念;唯物史观;发展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五大发展理念从哲学视角应答了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举措、目标等一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我国“十三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指导思想。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反映了遵循规律的发展要求,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秉承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

一、唯物史观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点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点,是指引我们推进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武器。

五大发展理念凸显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诸要素的相互协调是系统良性发展的必备条件。普遍联系和系统的观点告诉我们,要实现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必须重视政治、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对社会系统的制约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也面临着发展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等一系列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五大发展理念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性和整体性出发,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有了创新,发展就不再是一潭死水,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内涵的继承和发展。在突出科技创新的同时,进一步把创新拓展为理论、制度、文化等全方位、多领域、全覆盖的全面创新。对创新内涵认识上的突破,本身就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协调是实现整个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方面;开放是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趋势,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共享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增强发展动力,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大理念彼此之间相互贯通、相互统一、相互支持、缺一不可。

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了“发展”这一历史主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恒发展,发展体现在旧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过程中社会的前进和上升。但社会发展并不完全是单线型的简单前进和上升,往往呈现出变化的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过程。五大发展理念通过注重协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达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进发展动力,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五大发展理念科学阐释了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目标、途径、方式方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发展方法和目标的统—,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新形势下的科学坚持和创新运用。

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统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并且“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2,p126]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是理论的发展源泉、使命和归宿,也是实践的必然需要。从理论的来源来看,五大发展理念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和经验,分析我国“十三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机遇,面临的主要矛盾、风险隐患和严峻挑战等发展环境和问题应运而生的,是指引我们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全局,决定我们党能否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跨世纪使命乃至实现中化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科学理论。同时“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p56]。五大发展理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

二、问题意识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视角

毛泽东同志早在1942年就明确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3]因此,“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4]

客观承认矛盾是问题意识的基本点。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内生动力。坚持问题意识与化解矛盾方法的辩证统一,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解决问题、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机遇前所未有,但所面临的矛盾、挑战也将前所未有,五大发展理念既是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新的发展理念,更是针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解决的发展动力不足、发展不协调,人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等众多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科学举措。

动态把握矛盾是问题意识的关键点。我们应当动态地、实时地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发展变化。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但在发展的每一特定阶段和时期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又是具体的、特定的、不同的,是动态变化的。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在咫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争取国际经济活动话语权能力较弱,分配不公等现实问题都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亟需我们从现实问题出发,确立科学的发展目标,酝酿出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新的发展理念和举措。

科学解决矛盾是问题意识的根本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为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当中诸多矛盾问题而提出的。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是五大理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但具体到每一个理念,解决的主要矛盾又是特定的。创新发展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解决城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们获得感等都是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的矛盾方面。五大发展理念直面这些矛盾,秉承“发展中的问题只能用发展的方式来解决”的科学原理,深刻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源,指明了解决矛盾的科学方向和途径。

三、规律遵循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逻辑

规律是指在客观事物运动过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类思维,都有客观规律的存在。在现实社会中,规律的客观存在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正确处理好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尊重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照规律去办事,才能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这三大基本规律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坚守的基本规律。而五大发展新理念正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认识深化。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一定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起着推动或阻碍作用,整个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基本矛盾相互作用下不断前进的。生产力也是辨别和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是否的试金石,而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从马克思早年提出的生产力三要素,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再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时代命题,都是对“社会发展动力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拓展。

五大发展理念顺应时代需要,着眼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方式、基本要求和最终归宿。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同时,五大发展理念特别强调通过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创新,构建全面创新的体制架构,旨在通过生产关系的创新来进一步破解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释放生产力的活力,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规律遵循的高度自觉。五大发展理念依据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立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和矛盾,科学回应了时代的声音,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四、人的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终极目标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主旨和要义所在。如何实现人的更好发展,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使命和终极价值目标。五大发展理念以马克主义的人本理论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发展必须依靠人民。人类社会发展史首先是一部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所以人类社会发展史即劳动人民群众的历史。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2,p103-104]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通过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为发展培养和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新氛围等诸多举措,都是为了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活力,进而达到提升生产力、促进整个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目的。这些都凸显了社会发展的动力蕴涵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的哲学理念。

发展成果应由人民共享。在马克思看来,“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p82]对现实利益的需求和实现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以及社会发展的主观动因,利益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走向。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社会财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已有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当前,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五大发展理念重点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前按期全部脱贫,提出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病保险制度、贫困学生学杂费免除和资助制度等,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突出以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式确保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又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深度挖掘并释放群众中蕴藏的无穷创新潜能,实现发展手段和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

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社会创造主体和利益主体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发展、利益实现、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性。社会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前提和基础,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立足点和最终归宿,它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中心内容和终极目标。同时,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人的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变革和发展的过程,是社会文明不断提升和历史不断前进的过程。我们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由窄到宽、由简单到复杂,从自发到自觉再到理性的自信不断递进过程,就在于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不同侧面、不同深度的诉求,这是五大发展理念得以形成的坚实社会基础与实践前提。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既是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具体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理念、发展方向和目标,又是更好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以现阶段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激发创新动力、实现均衡发展、拓展发展策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社会创造主体和利益主体之间的辩证统一。

[1] 列宁.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39.

[4] 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24/c_111411675 1.htm,2015-01-24.

(责任编辑、校对:郭海莉)

On the Philosophical Vision of the Five Major Development Ideas

YANG Qing-you

(The Communist Party School of Nanling County, Nanling 241300, China)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 sharing, these five development ideas embodies the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reflects need to follow the laws of development, and adheres to the value of people first. Being interdependent and integrated, these five ideas are new ideas, new ideas and new strategy for China’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nd they highlights the theoretical and philosophical wisdo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ive development ideas; materialist view of history; development

D61

A

1009-9115(2016)06-0110-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6.025

2016-06-27

杨青友(1972-),男,安徽南陵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党建党史。

猜你喜欢
矛盾理念发展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