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块菌资源可持续经营研究*

2016-02-13 17:23孙亚明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4期

孙亚明

(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持续农业·

攀枝花块菌资源可持续经营研究*

孙亚明

(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经济是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边远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四川攀枝花是国内外为数不多的块菌天然分布区。近些年,攀枝花块菌产量急剧缩减,发展形势严峻。如何实现块菌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关系到攀枝花特色资源的科学管理及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地区自然生态文明建设。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介绍了攀枝花的地理气候条件及其块菌资源分布、经营概况,并分析了攀枝花块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掠夺性采集难根治、采集方法缺乏科学性,块菌市场发展无序,发展资金投入欠缺,研究和培育块菌的本土人力资源欠缺。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管护块菌资源; 开展块菌产业化示范林建设; 完善块菌市场体系;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本土科技队伍建设等攀枝花块菌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对策建议。

块菌 可持续经营 存在问题 建议 攀枝花

0 引言

块菌(又称松露)作为攀枝花特色优势资源代表之一,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不仅可作为蔬菜食用,也是医疗保健品的重要原料,对改善人类食物结构、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发挥作用[1]。块菌菌根能够促进宿主植物云南松等的生长发育。利用块菌接种苗逐步更新现有退化林地,会对林木生长量和林分质量产生巨大作用和效果。块菌接种苗木形成菌根后,能扩大林木根系吸收面积,并产生多种生长调节物质,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增强林木抗性。在满足人类基本食物生产功能基础上,块菌同时具备经济、生态等多项功能特性[2]。促进块菌资源可持续经营,既能提高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自然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贡献。

1 攀枝花概况

攀枝花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立体气候,位于川西南、川滇交界处,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攀枝花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四川南向门户”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其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海拔相对高差3258.5m。全市土地面积74.404万hm2,山地面积占80%~90%。林业用地面积55.893 1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5.1%,按地类划分,林地42.3902万hm2,疏林地0.2077万hm2,灌木林地9.6396万hm2,未成林造林地0.096 4万hm2,无林地2.0096万hm2,宜林地1.5486万hm2等[3],活立木蓄积量4065.83万m3,森林覆盖率达60.03%[4]。

2 攀枝花块菌资源的分布及经营

2.1 块菌资源分布

块菌是世界公认的昂贵美味食用菌。目前,世界上仅在欧洲、中国攀枝花及周边地区分布有两大野生块菌天然分布区。攀枝花则是中国块菌产区的天然分布中心区域,块菌年产量100t左右,约占全国产量的1/2。攀枝花块菌种源为印度块菌、夏块菌、波其块菌,立地环境为海拔1100~2800m,年平均气温16~20℃,旱季、雨季分明的区域。区域内土壤类型以山地棕红壤、山地黄红壤、紫色土、山地红壤为主[5],土层厚度≥50cm,pH值6.0~8.0。攀枝花块菌主要产于辖区内的盐边县、米易县及仁和区等县区。这几个县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块菌的宜种林地有20万hm2,植被类型为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5~6]。该类林地大多位于二半山区,林下腐殖物丰富。

2.2 块菌资源的经营利用

1995年,我国在攀枝花发现具有商业价值的块菌。从2003年起,攀枝花开始致力于人工块菌的培植研究。2005年,攀枝花与位于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国际著名的块菌研究所IPLA开始“中国四川西南山区林业发展、水土保持和居民生活改善”块菌项目的合作。2007年,攀枝花市鸿森园林有限公司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印度块菌菌根苗培育基地,并开发出了第一个块菌加工产品块菌酒。2008年,成功繁殖出块菌菌根苗; 同年,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攀枝花“中国块菌之乡”称号。2011年,攀枝花市将块菌产业列为重点林业产业发展,并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2012年12月,成立了攀枝花市块菌产业发展协会。2013年,国家质监总局批准攀枝花块菌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年块菌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成为攀枝花市林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全市已有包括攀枝花市鸿森园林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5家企业从事块菌种植、生产、加工、经营,块菌加工产品体系主要涉及鲜块菌、干块菌、冻干块菌及块菌酒、块菌茶等,年销售量约2600万元。攀枝花已发展成为西南块菌交易的最大集散地。米易县白马镇、盐边县新九乡、仁和区啊喇乡已建立了总面积4hm2的人工块菌试验示范园。

3 攀枝花块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掠夺性采集难根治,采集方法缺乏科学性

表1 2007~2013年攀枝花块菌年产量

随着块菌营养价值被国内外消费者认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价格也不断上涨。2008年,攀枝花鲜块菌市场价约为100元/kg; 而2013年后鲜块菌市场价约为1000元/kg,经过企业加工的鲜块菌约为1500~2000元/kg,冻干块菌约为6000~8000元/kg。攀枝花虽是国内最大的块菌核心产区,但产量仍然十分有限,市场供不应求,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块菌掠夺性采集现象的出现。块菌的生长周期为每年的5~11月,一般6月出苗[7],采挖时间为每年12月至翌年2月。尽管林业部门以通告、倡议书等形式规范块菌的采集行为,但掠夺性采集块菌现象仍难以根治。每年8~9月份大量采摘户提前上山采挖“儿童期”的未成熟块菌,这样的块菌流入市场,严重影响块菌品质。成熟块菌剖面呈黑色或浅黑褐色,间有白色网状纹饰[8],具有特殊营养价值。采收时间过早,未成熟块菌营养成分尚未形成,其剖面呈白色或浅黄色,无营养价值,给消费者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同时,不科学的采集方法常与掠夺性采集共存,造成块菌生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菌塘被损,严重影响块菌繁殖。这些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导致近些年来块菌产量急剧缩减,从2007年的135t降至2013年的50t(表1),曾见于盐边县、仁和区城区附近的块菌已绝迹。

3.2 块菌市场发展无序

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促进块菌产业良性发展的要求。但攀枝花块菌市场发展中存在不利于市场有序发展的现象。一是生产加工经营企业无序竞争。由于块菌价格飙升,为加工、销售更多鲜块菌,有的企业不论成熟与否均进行收购,将成熟的包装销售,不成熟的销售给各餐厅,无法保证攀枝花块菌的品质,致使块菌市场处于混乱状态。另外,由于收购成本价格差异,有的企业采购云南的块菌进行加工、销售,而以攀枝花块菌的价格对外售卖。二是存在以次充好现象。攀枝花出产的块菌分为黑块菌和白块菌两种,以切开后的横截面颜色作为区分。若黑块菌未成熟,横截面也呈白色。市场上,山民提前采挖的未成熟黑块菌摇身一变成了白块菌,价格翻倍。尽管只有一些流动小商贩这样做,但对攀枝花块菌的声誉影响很大。三是块菌协会不能发挥市场自律管理作用。块菌协会是由攀枝花市丰盛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牵头成立,成立后协会所有工作均由攀枝花市丰盛源农林开发公司承担。由于协会运作的资金支持依赖于各企业和个人入会后缴纳的会费,但因企业和个人入会后未缴纳会费,块菌协会成立2年多以来,培训、学习等活动均未开展,自律监管作用未能发挥。由于无人问津,疏于管理,协会近乎瘫痪,形同虚设。

3.3 发展资金投入欠缺

攀枝花块菌发展资金欠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攀枝花块菌企业发展几乎靠自主投入,政府对相应块菌企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十分欠缺。块菌人工栽培程序为育苗、人工接种形成感染苗、感染苗移栽、翻根修整等[9]。由于块菌生长的特殊性,此后5~8年才开始在菌塘内形成、发育子实体[10]。受到资金困扰,绝大多数企业无法承受长期单方面投入,往往以短期即得效益的块菌收购为主,只把少许精力放在种植研究上。二是基础设施无法保障生产。块菌基地均分布在海拔1100~2800m的山林中,块菌科研、守护人员需住在山上进行试验、巡护。因资金原因,信息、电力、进出基地道路等基础设施极不健全,无法保障科研团队、守护人员的工作、生活,影响块菌种植技术研究及巡护工作顺利开展。

3.4 研究、培育块菌的本土人力资源欠缺

块菌菌根苗培育技术具有极高的技术性。早期国内块菌栽培受欧洲输出块菌栽培技术的限制,缺乏成熟有效的技术,无法大规模生产高品质的块菌菌根苗,产业建设条件不具备。自2000年四川省与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达成农业领域技术援助的合作意向,及后来在攀枝花市盐边县实施“四川西南山区林业发展、水土保持和居民生活改善项目”,攀枝花块菌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欧洲的直接支持,也可以说复制于欧洲。但因品种、生存环境差异,高昂的技术成本及对中国块菌出口冲击欧洲当地市场的担忧,技术引进的道路并不顺畅。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在多年的经济转型发展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发展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等特色农业支柱产业,涌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以“果树专家”、“蔬菜专家”、“烟草专家”、“畜牧专家”等为代表的专业技术人员。全市特色产业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但其中从事块菌研究、培育且掌握块菌人工培育关键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屈指可数。

4 攀枝花块菌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4.1 科学管护块菌资源

目前,有效保护并持续利用块菌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实施野生块菌资源的科学管护至关重要。一是推行封山育菌、承包经营。目前,攀枝花还未推行封山育菌。若封山育菌与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有机结合,将使攀枝花块菌生长环境不断改善,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攀枝花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已于2009年基本完成,集体林确权面积25.65万hm2,确权率97.5%, 2013年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以此为基础,通过个体承包、联户承包、集体承包、对外承包等承包经营形式,发展“公司+基地连农户”模式,从而做好块菌资源的有效管护、经营。二是制定规章政策,深入规范采挖行为。因菌农提前采摘及私挖滥采行为严重影响块菌生长环境、产量及产品品质,建议当地政府出台执行力强的政策规定,规范菌农采挖行为。三是考虑将块菌增补到植物保护名录。目前,块菌还不是保护物种,即使林业执法人员发现滥采滥挖也束手无策,只有当其导致水土流失或造成其他保护物种被破坏,林业部门才能行使执法权。若将块菌增补到植物保护名录,发现滥挖滥采,即可依据国家《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法》、《刑法》等有关规定予以严惩,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对块菌物种保护力度。四是建立块菌种质资源基因库。这样既能保存攀枝花块菌种质资源,也为块菌产业发展菌根苗育种技术、人工促繁技术、大树结种技术等奠定良好基础。

4.2 建设块菌产业化示范林

为推动块菌资源实现可持续经营,应依托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通过政府出资或企业融资方式投入经费,建设块菌产业化示范林。通过实地调研,选择符合建设条件的地块,落实实施农户。因地制宜选择块菌共生树种,开展示范林建设。如可以选择攀枝花当地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的板栗作为共生树种,建设板粟块菌产业化示范林。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无偿方式向农户提供合格块菌菌根苗。科研院所现场指导菌根苗栽培,对建设基地进行管护技术研究、服务,解决栽培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出资方或融资方提供用于基地及菌根苗管护所需的石灰石、有机肥、农药材料等方面资金。根据实施效果,向农户提供每年1500~3000元/hm2的补助,补助时间为2~3年,补助费用每年年底结算。农户无偿提供示范林建设基地地块,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种植、管护。农户承担菌根苗种植及种植后基地管护所需劳动力(整地、种植、补植、浇水、喷药、除草和修剪等)。基地内除草、浇水、施肥、修枝整形、防护等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及时开展。农户协助对块菌苗的现场观测和资料收集工作。乡镇林管站等基层林业部门参与示范林基地的选择,协助开展技术实施,及时督促农户按照技术要求开展工作。

4.3 完善块菌市场体系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块菌市场有序竞争、良性循环,是攀枝花块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一是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更有效保护攀枝花块菌资源,提高攀枝花块菌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在参照现有相关国家标准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攀枝花实际,从菌种制备、移栽、采收、贮藏、保鲜、加工、包装、重金属检测等各环节制定攀枝花块菌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这将促进攀枝花块菌由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变,实现通过标准化工作富裕农民的目标。二是尽快出台相应管理规章制度。为有效保护攀枝花块菌地理标志产品,规范攀枝花块菌地理标志申请、使用和管理,维护攀枝花块菌生产经营秩序,当地政府应尽快出台攀枝花块菌的相应管理规章制度。三是强化产业协会的作用。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协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协会协作、自律作用,提高产业协会服务能力; 同时注重培育先进典型,依靠示范力量启发、引导、激励、规范菌农、生产者和经营者行为; 协调聘请、组织专家,有计划地组织各企业主及菌农进行常态化培训,及时总结、交流先进经验。通过搭建协会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发挥产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块菌不同于一般农产品。当前块菌人工种植取得试验阶段性成功的背景下,政府扶持对产业发展非常重要。一是形成政府投入的引导机制。政府应设立攀枝花块菌产业发展资金,每年投入300~400万元,用于种植技术科研及推广、龙头企业扶持补贴、重点项目建设、产业配套设施完善、人才培养、品牌包装、宣传推广和市场开发等。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制定财政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和相关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外来资金投资块菌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建设,形成外来优强企业与本土块菌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制订、落实与攀枝花块菌产业发展配套的有关政策。支持生产要素向攀枝花块菌种植、加工、经营企业流动。建议把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纳入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此外,对涉及具有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或产品以及技术贸易壁垒等攀枝花块菌研究成果,在科技计划立项、验收、评审成果奖励中,优先予以支持。同时可参加市、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对攀枝花块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在认定及推荐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支持。三是进一步完善促进块菌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建设用地、科技人才、企业税收、银行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产业发展。四是完善救助体系,化解种植风险。2013年,攀枝花市森林参保面积达18.85万hm2,参保金额273.1万元。在此基础上,推进种植保险,由政府和种植户、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购买商业保险,保障种植者利益,减少或避免因不可抗力等导致的损失。五是借鉴烤烟和核桃产业的模式,根据一定标准,给予种植户、公司或专业合作社3000~7500元/hm2补贴,激发种植积极性,保证攀枝花块菌来源。

4.5 加强本土科技队伍建设

攀枝花块菌可持续经营离不开块菌研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突破。块菌科技力量的培养和整体科技实力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一是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聘请有关专家为攀枝花块菌技术顾问,为块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邀请科研机构与攀枝花本地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块菌科技项目研究、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技术交流,提高攀枝花本土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二是定向联合培养块菌人才。通过与各大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培养块菌培育、种植、加工等方面人才。联合培养过程中,试验研究、参加生产、理论学习三者并重,将培养出的优秀块菌人才进行定向引进,作为后继储备技术力量,共同为攀枝花块菌产业未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 胡清秀, 张瑞颖.菌业循环模式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利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6): 113~119

[2] 彭建, 刘志聪,刘焱序.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研究进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6): 1~8

[3] 攀枝花市公众信息网. 攀枝花市森林面积不断增加.http://www.panzhihua.gov.cn/zwgk/a/20130912/27280.shtml, 2013-09-12

[4] 攀枝花市林业网. 攀枝花市林业局2013年工作总结.http://www.pzhly.gov.cn/xxgk/jhzj/501359.shtml, 2014-02-11

[5] 李小林, 柳成益,唐平,等.四川攀枝花米易县块菌产区植物群落及生态研究.西南农业学报, 2014, 27(4): 1661~1666

[6] 李小林, 柳成益,唐平,等.四川盐边县块菌产区优势植物及生态环境对块菌的影响.食用菌学报, 2014, 21(2): 41~47

[7] 清源, 何晓兰,柳成益,等.名贵地下真菌——块菌的研究进展.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11): 19~22

[8] 柳成益, 杨梅,唐平,等.攀枝花块菌菌根苗培育及显微结构研究.中国食用菌, 2014, 33(4): 14~16

[9] 郭尚, 李渊,赵照林,等.块菌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食用菌, 2014, 36(1): 4~6

[10]姜华, 何承刚,于富强,等.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菌塘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生态学杂志, 2015, 34(1): 150~156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RUFFLE RESOURCES IN PANZHIHUA

Sun Yaming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Panzhihua University,Panzhihua 617000, China)

Developing regional economies based on the advantage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developing moder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s, and also an effective way of enriching the farmers in the remote areas. Panzhihua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is one of the few natural distribution area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ruffles production dropped sharply in Panzhihua. How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ruffle resourc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region.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es, field survey and expert interview, this paper introduced geographic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distribution and operation of truffle resources in Panzhihua,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ruffle, including that predatory acquisition was difficult to eradicate, collecting techniques was lack of science, the truffles market was unordered, development funds was defeciency, native human resources of studying and fostering truffles was not enough. Finally, it presente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bout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ruffle resources in Panzhihua, such as managing and protecting scientifically the truffle resources, carrying out the industrial demonstration forest construction, perfecting market system of truffle, increasing efforts in support of policy, strengthening the building of the local tea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uber spp.; sustainable management; problem; suggestion; Panzhihua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433

2015-05-14

孙亚明(1980—),女,山东昌邑人,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资源经济与管理。Email:pzhsym@163.com

*资助项目:攀枝花学院资助项目“攀枝花块菌资源可持续经营研究”(SKL2015A20);四川民族山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攀枝花绿色食用菌产业发展问题研究”(SDJJ1629)

S646; F303.4

A

1005-9121[2016]04-01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