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奇勇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一目了然初阶》与切音字运动引发讨论的内容、性质和意义
谢奇勇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一目了然初阶》及其引发的切音字运动,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一讨论延绵和影响至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切音字运动中主要围绕切音字的设计和实施的讨论;从注音字母的创设到20世纪80年代“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出台期间主要围绕切音字运动成果的发展和巩固的讨论;从20世纪90年代迄今主要围绕切音字运动的性质和影响的讨论。回顾这一讨论的过程,对当今语文生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使人们更清晰地看到切音字运动在现代语文生活建设中所带来的巨大成果和发挥的重大作用;可以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切音字运动在现代语文生活中的基本性质和深远意义;可以使人们更清晰地从切音字运动及其讨论中明确现代语文生活建设的科学态度和基本取向。
《一目了然初阶》;切音字运动;讨论;内容;性质;意义
【主持人的话】本栏目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理论和教学专业委员会协办
■湖南科技大学谢奇勇教授,梳理了百年拼音发展历程和现实价值,拼音自始至终都遇到反对它成为文字的激烈争议,其实国家语言法律规定的拼写普通话的功能已经明确了注音以外的功能,当然新旧文字长期并存和衔接不能短暂完成。
■温州大学冯璠等,复合词“好歹”在元朝末期形成,经历了“S好也VP,歹也VP”到“S好共歹VP”的语法化过程。
■黎明职业大学姚丽梅副教授,提出了应对酒店英语直接抱怨语的策略。
(彭泽润,关彦庆)
120年前,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的出版引发了我国的切音字运动。100多年来,围绕这场运动,产生了延绵不断的讨论,应该说这些讨论以及这些讨论所得出的一些成果和结论,已经对我国现代社会的语文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这些讨论的总结和回顾,于当今的语文生活的建设和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出版。作为我国第一个切音字方案,其字母采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被称为“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是由中国人自制的第一种汉语拼音方案及其拼写读物,既标志着我国切音字研制的开端,也标志着我国“切音字运动”的开端。卢戆章成为了我国切音字方案的创始人以及切音字运动的发起人。
《一目了然初阶》中把拼音字母叫做“切音字”,创制“切音字”的目的在于提高国人识字读书效率。作者认为国人文盲太多是因为识字太难的缘故,而注音识字将大大缩短学习的时间。[1]创设“切音字”充分体现了作者“卅年用尽心机特为同胞开慧眼,一旦创成字母愿教吾国进文明”(林季商题赠的对联)[2]的强国富民之心。
“切音字运动”就是指自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起至清末20年间发端于民间的创造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运动。在这20年间,产生和推行的各种汉语拼音方案成了一代新浪潮,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在这一运动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汉语拼音方案,通称“切音字”。这些方案的字母形体有拉丁字母式、汉字笔划式、独体古文式、日本假名式、速记符号式、苏州码子式和自造字母式等。在“切音字运动”中产生的方案,按所用的字母分为27种,其中采用汉字笔画的最多,包括独体古文在内共有15种,占总数的42%,所拼的语音有30多种(有些方案兼拼几种方音),其中有13种拼官话音(包括方音与官话音同拼),占总数的35%。所有方案中以王照的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的“官话合声字母”(简称“官话字母”)[3]推行最广。
切音字实行拼音制,较之我国古代 “读若”“直音”“反切”等用汉字注音或拼切语音工具的方法,实现了质的变革,消除了过去注音方法中因汉字一字多音或一音多字或读音变化带来的拼读不准确的弊端,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拼音方案。
“切音字运动”的直接成果就是“注音字母”的产生和公布。1913年2月,在北京召开读音统一会,“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 “采定字母”: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字母选自古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由北洋政府教育部1918年公布为“国语注音字母”。它作为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拼音字母,在推行的几十年中对语文教育、统一汉字读音等方面起过广泛的作用。
“切音字运动”以1913年法定“注音字母”的诞生为标志落下了帷幕,不过,其代表的文字改革的思想和道路在后来的 “国语罗马字”(1928)“汉语拼音方案”(1958)“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8)等运动和方案中得到延续。
自“切音字运动”以来至今百余年间,学界对这场运动的讨论延绵不绝,涉及这场运动的性质、内容、历史影响或功绩等诸多方面。对这些讨论或论争大致可按三个阶段归纳。
1.在切音字运动中主要围绕切音字的设计和实施的讨论(1892-1911)。
我们认为有关切音字和切音字运动的讨论,应该包括切音字运动期间就已发生或存在的论争,而不止是该运动以后人们对它的总结和评价。在切音字运动中的讨论或论争主要是围绕切音字的设计和实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字母形式之争。如前所述,切音字运动各方案的字母形体可谓“百花齐放”,有拉丁字母式、汉字笔画式、独体古文式、日本假名式、速记符号式、苏州码子式和自造字母式等,这些设计主要体现了设计者在草创时期褴褛筚路的探索,同时也代表了他们的某种理念和观点,从而形成了一种相对的不同理念的相持。从众多方案看,采用汉字笔画的最多。
二是拼读语音之争。切音字是由拼读各种方音兴起的,所拼的方音有30多种,这一开始就隐含着是一种方音创制一种切音字还是创制一种能通行全国的汉语切音字的问题,即“方言切音”带出了“统一读音”的问题。应该说在当时没有统一“国音”的背景下,创制者都有将自己创设的方音方案着力推行为全国通用的方案的用意,形成一度各自为阵的局面,但由于涉及方音在全国影响大小的问题,最终是在切音字运动中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推行最广。
三是实施主体之争。切音字是由民间自发创制的,但一开始就走上了争取官方认可和实施的道路,这一过程用“泣血力争”来形容都不为过。我们仅从卢戆章先生的一段经历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卢戆章先后于1905年和1906年两次到北京向外务部呈缴新的官话切音字著作《中国切音字母》,催请核办。[4]后经译学馆考核,外务部批复卢戆章称:“该书疏谬略有数端,自难用为定本,通行各省,并将原书缴还”。至此,卢戆章知道恳求清廷推行的路走不通,就黯然离开北京,回厦门从事民间推行了。[4]“民制”与“官制”之争在切音字运动期间发展得极端,一方面是2010年摄政王载沣查禁官话字母,封闭“拼音官话书报社”;另一方面是同年资政院推严复为“特任股员会”股员长审查各处陈请颁行官话简字的提案、011年学部召开“中央教育会议”决议统一国语办法案。[5]
四是方案性质之争。切音字方案到底是拼音方案还是文字方案,照今天看来似乎不成问题,切音字应该是拼音方案,正如卢戆章表述的:“若以切音字与汉字并列……不但能识切音字,亦可无师自识汉文。”[1]“汉字为我国国粹之根本……别制切音字一种,以与固有之象形字相辅而行,亦今日不得已之举也。”[2]但是,“切音字”这一名称本身就反映了“拼音”与“文字”的矛盾组合,即使名称问题不是根本问题,也反映出了当时语言文字理论不成熟的状况,还反映出要创立一种与汉字分工并用 “并列”“相辅而行”的拼音文字,而不是纯粹的汉字拼音工具的思想,为后来的“拉丁化新文字”等运动的论争埋下了伏笔。
2.从注音字母的创设到“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出台期间主要围绕切音字运动成果的发展和巩固的讨论(1912-1988)。
关于切音字和切音字运动更多的讨论是在其后。众所周知,切音字运动之后我国进入了包括统一国音和创制注音字母运动、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的诞生等更深入的汉字改革运动,这些我们都可以看成是切音字运动的发展和成果;而这些运动无不充满讨论和论争,这些讨论和论争又无不关涉到当年的切音字和切音字运动。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时期的讨论归为主要围绕切音字运动成果的发展和巩固的讨论,摘要简述如下。
一是“读音统一会”的“审定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之争。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围绕“审定国音”和“采定字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用各省代表无论多寡为一票的投票的方法确定了 “标准国音”,依照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常用字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成为通常所说的“老国音”,这是一个折中南北,牵合古今”的“标准音”,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国音是不可能推行的;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字母选自古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会议通过的这套字母是会议的“记音字母”,是在会议争论激烈互不相让的情况下,由教育部代表周树人和浙江代表许寿裳提议通过的。[6]161切音字运动的主要倡议者如卢戆章、王照等都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上连担任“读音统一会”副议长的王照先生有过长期实践的“官话字母”都没有得到承认,可见争论之激烈。
很显然,“读音统一会”的“审定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之争正是切音字运动中字母形式之争和拼读语音之争的延续,其论争的结果也正在巩固和发展切音字运动的成果。
二是“国语罗马字”(1928)和“拉丁化新文字”(1935)运动中的争论。这一时期的论争主要是创制汉语拼音方案还是汉语拼音文字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争论。就创制者而言,都旗帜鲜明地主张创制拼音文字:“汉字革命,改用拼音,是绝对可能的事。”[7]“要根本废除象形文字,以纯粹的拼音文字来代替它。”[8]同时也鲜明地主张使用拉丁字母(罗马字母)制定拼音文字:“拼音字母应该采用世界的字母——罗马字母式的字母”[7]要达到“造成真正通俗化、劳动大众化的文字,要采取合于现代科学要求的文字,要注重国际化的意义”的目的,“只有采用拉丁字母,使汉字拉丁化才有可能。”[8]
这时期的论争反映了汉字改革和中国拼音文字的创制实验,最终使《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作为“国语字母第二式”正式公布,用于给汉字注音和统一国语;拉丁化新文字则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传播。其中关于是否是汉语拼音文字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争论也正是切音字运动中方案性质和字母形式之争的延续,论争的结果也正在发展切音字运动的成果。
三是“普通话”(1956)和“汉语拼音方案”(1958)的确定中的讨论。普通话的争论主要表现为是以什么方言为基础方言的讨论。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采用投票的办法从覆盖汉语区的15种主要方言中选出,当时投票的结果是:北京官话52票,西南官话51票,吴方言46票,粤方言25票[9],可见争论之激烈。论争的结果是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正式确定了普通话的含义。汉语拼音方案的论争则主要表现为采用何种字母的方案以及是否为文字方案上。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一共印发了6种拼音方案的草案向代表们征求意见,4种汉字笔画式,1种俄文字母式,1种拉丁字母式。后来根据群众意见原则上决定采用拉丁字母式方案并发布了草案[6]176,后又经过了两年多的全国性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汉语拼音方案”的初稿,起名为“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初稿”,当时的起草者没有丢掉“文字革命”的思想,在成为“草案”公开发表征求意见的时候,把“文字”二字删去了。1958年2月11日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是“拼音方案”,不是拼音“文字”方案,这也是这一时期论争的结果。“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后,引起主张采用“拼音文字”的积极分子的强烈不满。从1958年到1980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收到个人设计的“拼音文字方案”1667种,可惜中国不可能再公布一个“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了。[10]
从以上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论争涉及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符号、拼读什么语音(即确定什么是汉民族和国家共同语)、是汉字的拼音方案还是代替汉字的文字方案以及用什么样的制度形式加以确定和实施等问题,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切音字运动中就存在的字母形式之争、拼读语音之争、实施主体之争、方案性质之争的影子。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正是切音字运动引发的诸多论争的延续,是切音字运动成果的发展。
3.从20世纪90年代迄今主要围绕切音字运动的性质和影响的讨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自纪念切音字运动100周年开始,近20多年来,人们对于切音字运动的讨论始终不绝,著述甚多,形成了学术上的热点。这些讨论主要表现为对切音字运动的性质、功绩和影响等的评价,其中也不乏相左的观点,撮要如下。
周有光评价《一目了然初阶》的出版“是中国人民自觉地提倡‘拼音化’的开始,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拼音化’的重大缺陷。”[11]“是我国人民有意识地倡议汉字改革、提出拼音化主张、并且自订拼音方案、出版拼音读本的开端。”[12]34
苏培成先生评价切音字运动,认为“它揭开了汉字改革的序幕……是汉字改革的第一个时期。”“他们提倡拼音字,但是不主张废除汉字”。[13]
张育泉评价切音字运动 “提出文字改革的理论、改革的方案,并积极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历史功绩:(1)打破了汉字神圣的观点,批评汉字繁难,赞扬拼音文简易。(2)树立文字是一种工具的观点。(3)树立了汉字是发展的观点。(4)切音字倡导者主张切音字与汉字并行,不废除汉字,这是实事求是的。[6]159-160
李宇明指出了切音字的“拼音”性质并给出了切音字运动的定义:“切音字的专指义,是泛指义切音字的外延缩小致使的。泛指义切音字指称一切拼音字,专指义切音字只指称清末民初的汉语拼音方案,外延极大地缩小了。”“切音字运动定义为发生在1892年至1911年清末20年间的拼音字母运动。”[14]
许长安评价卢戆章为 “我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卢戆章不仅为我国创制了第一个拼音方案,而且在推广京音官话,推行白话口语,采用横排横写,提倡新式标点,使用简体俗字,以及实行分词连写、符号标调和注音识字等方面,都在我国开了先河。卢戆章不愧为我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5]
丁方豪认为卢戆章在正词法的分词连写、标调、标点符号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15]。
有人撰文指出,切音字运动在语言学理论上的建树甚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指导作用:“清末切音字的研制工作,在我国语言学史上是具有重要的革新意义的。……他们的语言学新观点、新方法以及新的研究对象,不仅有别于前此的我国古代语言学,而且事实上已成为我国现代语言学新理论体系的发端。”[16]“清末切音字运动……对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都有不可低估的理论指导作用。”[17]
有人撰文强调切音字运动的“拼音化”意识:“我们也就不能仅据汉语拼音化递经百年尚未实现目标,而断定它根本不必要和永远不可能,更不应据此断定切音字以来的拼音化尤其是拉丁化的研究不过是一场历史的误会。”[18]
有人则针对上述观点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见,认为 “清末切音字运动的宗旨与钱玄同以后用拼音字代替汉字的主张完全不同。”“决不是以实现‘汉字拼音化’(即用拼音文字代替汉字)为宗旨的。”[19]
还有人从分析切音字运动失败的原因入手,指出切音字运动是 “在汉字改革和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幼稚而又伟大的起点’”。肯定“这些切音字方案也为辛亥革命后‘注音字母’的制定和颁行,以及解放后的汉字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20]
总之,这一时期的讨论几乎涉及切音字运动的各个方面,使得人们对于切音字运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认为《初阶》是我国第一部语文现代化专著,它正式揭开了我国语文现代化的运动;切音字运动揭开了汉字改革的序幕,是汉字改革的第一个时期;切音字运动主张汉字拼音化,在拼音文字的正词法上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等。但也有人认为清末切音字运动决不是以实现汉字拼音化为宗旨的。
切音字运动以来的120年间,其引发的讨论延绵不绝,本身就引人深思。回顾这些讨论的意义,我们认为至少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切音字及切音字运动延绵100多年而不绝的讨论,本身就足以说明切音字运动揭示和触及到了近100余年现代语文生活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切音字运动中揭示出来的汉字与教育、汉字与民生国运等问题都是与现代语文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正是切音字运动使得现代语文生活开始翻出新的一页,引发了一个思潮、一个时代。就这一点来说,切音字运动是功不可没的,它在现代语文生活的建设和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如李宇明学生探讨切音字运动的影响所说的:“切音字运动的主张可以归结为三句话:一、字画简易;二、字话一律;三、语言统一。‘字画简易’要求文字简单便捷,这一主张带来了各种切音字方案,并为后来的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和汉字简化作了理论和实践的铺垫;字话一律’主要指书面语与口语应具有一致性,这一呼唤实乃后世白话文运动的先声;‘语言统一’为后来的国语运动以及延续至今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做了舆论上和理论上的早期准备。研究切音字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对全面认识百年来的语言文字现代化运动,对做好今天的语言文字工作,都是非常有意义的。”[21]
二是在这场讨论促进下取得的成果,解决了不少现代语文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现代语文生活的发展。从以上切音字运动引发的字母形式之争、拼读语音之争、实施主体之争、方案性质之争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才有了“读音统一会”的“审定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才有了中国第一个法定的拼音方案“注音字母”;才有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作为“国语字母第二式”正式公布和拉丁化新文字这样的中国拼音文字的创制实验;才有了在当今现代语文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的《汉语拼音方案》的诞生和普通话的确定。
三是这些讨论使人们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更深入、客观地认识现代语文生活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可以使人们更清晰地看到切音字运动在现代语文生活建设中所带来的巨大成果和发挥的重大作用。有学者在讨论中曾指出:“历史给清末汉字改革和汉语拼音运动安排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1)利用拼音进行识字教育、扫除文盲,以便普及教育;(2)利用拼音,推行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官话”,以便统一语言;(3)利用拼音方案,进行汉字改革和汉字拼音化的研究与试验工作。”[22]应该说切音字运动在这几个方面都起到了开启作用,由此引发的后续一系列主张得到了逐步的完成或实验,这些都在有关切音运动的讨论中得到了基本的认定。
2.有利于进一步厘清我国百年语文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真正面貌,进一步寻找语文现代化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及客观规律。通过讨论,我们明确了不能以现代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切音字运动,不能将现在的一些观点和说法强加给切音字运动,要充分认识到切音字运动作为现代语文生活的褴褛筚路时期的种种客观存在的不足,如对拼音符号与文字符号没有作出如后来那样的严格界定、在没有统一国音的条件下试图将某一方音的方案推广成通用等等。这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切音字运动在现代语文生活中的真正面貌和基本性质。正如有学者指出:“应当承认,卢戆章和王照都是拼音化运动难能可贵的先驭者,他们坚持汉字拼音方案的试验,为改革汉字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努力。不论是搞拉丁式还是搞汉字式,其功绩都是不可磨灭的。他们留给后人的经验和教训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财富。”[23]这种讨论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切音字运动的深远意义。
3.可以使人们更清晰地从切音字运动及其讨论中明确现代语文生活建设的基本态度和科学取向,从而有利于人们从历史的高度了解和理解我国现实生活中语文现代化的各种政策和举措,引导和深入开展语文现代化的学术讨论,进一步明确我国语文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如在普及普通话问题上,正如李宇明先生指出的那样:“现在,国家又提出了要在2010年内初步普及普通话、2050年内全面普及普通话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借鉴切音字运动的成果,需要总结百年历史经验,承前而启后,方能有成。”[21]又如关于汉字的前途问题,周恩来同志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里就有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断:“至于汉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万岁永远不变呢,还是要变呢?它是向着汉字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还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一种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24]我们认为能得出这么一些带有方向性的论断,都是与切音字运动所引发的激烈讨论分不开的。
[1]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原序[M].厦门五崎顶倍文斋印行,1892.文字改革出版社,1956.
[2]卢戆章.中国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影印),1957.
[3]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4]许长安.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卢戆章[J].语文建设,1992(11).
[5]倪海曙.清末汉语拼音运动(切音字运动)编年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6]张育泉.语文现代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钱玄同.汉字革命[J].国语月刊第1卷,1922(7).
[8]瞿秋白,等.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Z].“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1931.9.
[9]朱中原.普通话历史[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10).
[10]周有光.中国语文纵横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11]周有光.切音字运动百年祭[J].语文建设,1992(5).
[12]周有光.语文风云[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1980.
[13]苏培成.汉字百年沉浮录[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四辑[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李宇明.切音字的内涵与外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15]丁方豪.卢戆章在切音字正词法方面的贡献——纪念我国切音字运动一百周年[J].语文建设,1992(4).
[16]高天如.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端——清末切音字运动的历史地位[J].语文建设,1992(12).
[17]陈永舜,郝国钧.清末切音字的理论贡献[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4).
[18]戴昭铭.切音字运动始末[J].语文建设,1992(12).
[19]曹念明.清末“切音字运动”新探——中国“汉字拼音化”思潮史反思之一[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1).
[20]王曦.近代福建切音字运动史论—切音字运动和汉字改革[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5).
[21]李宇明.清末文字改革家论语言统一[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
[22]赵遐秋,曹庆瑞.清朝末年的汉字改革和汉语拼音运动——纪念“切音”运动七十周年(1892-1962)[J].北京大学学报,1962(6).
[23]吴悦.清末切音字运动浅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
[24]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1958年1月10日在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的报告)[J].文字改革,1958(2).
(责任编辑:章永林)
Easy-to-understand Elementarles and Content,Nature and Meaning of Discussion Triggerred by Phonetic Alphabet Campaign
XIE Qi-yong
(College of Humanities,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Hunan 411201,China)
The Easy-to-understand Elementarles and Phonetic Alphabet Campaign,from the beginning cause the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of people,this discussion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discussion was around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honetic Chinese alphabet in the Phonetic Alphabet Campaign;during the period from establishment of phonetic alphabet to the publishment of the 1980s“Basic Principles of Orthography for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the discussion centered was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achievements of Phonetic Alphabet Campaign;since the 1990s to date the discussion centered was the nature and effect of the Phonetic Alphabet Campaign. The discussion had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can make people see more clearly great achievements and important role of the Phonetic Alphabet Campaig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life;can make people more clearly recognize basic properties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of the Phonetic Alphabet Campaign in modern Chinese life;can make people more clearly confirm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basic orientation from the campaign and discussion.
Easy-to-understand Elementarles;Phonetic Alphabet Campaign;discussion;content;nature; meaning
H215.1
A
1008—7974(2016)03—0030—06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5.006
2016-03-20
谢奇勇,湖南新田人,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