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对资本市场的解读及现代启示

2016-02-13 15:45董婷婷
天中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资本金融

董婷婷



共产党宣言》对资本市场的解读及现代启示

董婷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发展,世界资本已走向金融化时代。资本金融的高流动性和无疆界性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其他社会生活均有严重影响。借助金融化,超越金融化,重塑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实现人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代经济体制构建的必然选择。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的解读,特别是对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重大事件为对象的研究,无疑为我国认清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化解各类资本市场危机提供了重要启示和理论指导。

《共产党宣言》;资本市场;全球化;金融化;虚拟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争以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一些对资本金融高度依赖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走向金融化时代。资本金融化培育了新兴产业,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家间的流动,推动了商品和服务贸易额的增大,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全球化发展。一定意义上,资本金融化是人类智力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但与此同时,资本金融化造成的虚拟资本过度扩张及由此所引起的利益冲突、结构性社会矛盾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复杂问题。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长期隐藏的深层矛盾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性矛盾,这些盘根错节的复杂性矛盾是造成当代经济危机的根源。如何立足时代特征分析这一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40年代所著的《共产党宣言》这一国际共产主义纲领性文件关于资本市场的解读,就为我们认清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化解各类资本市场危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一、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是资本家开拓资本市场的内在动力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资本发展的内在动力,正是这一内在动力,客观上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作了中肯的评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魔法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1]78

然而,资本从不停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另一个更为深刻和具有洞察力的论断,即资本主义经济必然发展为一个跨越国界的经济体系,必然演变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体系。“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1]77。在此基础上,“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77。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论断,即指今天所谓的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上就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织,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萌芽。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时至今日,全球化更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各种活动频繁跨境,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性增强,整个地球俨然是一个大工厂。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全球化格局进一步得到加强。

显然,推动资本市场扩张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技术进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1]77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无疑表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之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研究表明,在美国战后农业生产的增长中物质积累的贡献率仅为20%,其余80%则由科学技术所产生。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应该强调的是,由于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资本逐步从产业资本的依赖中脱离出来,从而使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交易的发展,使大规模的资金流动可以在瞬间完成,使得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快速流动。金融资本的流动,是创新创业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股票和债券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虚拟资本,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扩大了现实资源规模,实现了资源跨时间空间的配置与流动,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条件。对此,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铁路的话,那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办成了。”[2]724

二、资本市场的世界化进一步加深和扩大了经济危机

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但并非“资本崇拜”。相反,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正是资本对利润永不知足的贪婪,推动着资本主义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同时又由于大部分财富被少数资本家所占有,劳动者的购买力相对于不断扩大的企业产能实际上趋于下降,于是企业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资本周转中断,企业只能被迫闲置生产力,经济危机就发生了。“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已回到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1]7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周期性发展,一次危机过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危机又会重现。

为转嫁危机,资本市场必将走向世界。“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1]79。因此,在资本的扩张下,“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77。由此可见,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在有效的全球经济协调机制还未建立起来的背景下,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将不断增大。不仅如此,经济危机还会进一步引起各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危机、文化危机,从而引发更大的社会危机。

不可否认,资本市场的世界化对相对落后的国家极具吸引力,“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另一个世界。”[1]78

众所周知,始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和破坏程度前所未有。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美国是这个赌场中的导演和决策人,美国只要通过发债券、印钞票,尤其是人为地使美元贬值,导致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和美国债券大幅缩水,就可以实现全球财富向美国的转移。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4.5%,却消耗着全球30%的资源。无疑,美国是在利用其美元地位透支全世界。因此,此次发端于美国并向全世界蔓延的金融危机,更加证实马克思主义预见的科学性,也更加显示了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性质。

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还豢养了越来越多不从事生产服务而专门收取房租、股息的食利阶层。可以说,食利性资本主义进入最高阶段,就是全球性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赌场资本主义”。操纵资本主义金融市场这个大赌场的主要力量,是富国以及银行家、资本家和专业经纪人,他们是这一赌场的大赢家。尽管极少数普通居民在这一赌场中偶尔也会小赢,但从总体来讲,穷国以及普通大众照例是牺牲者。为了攫取更多财富,美国及华尔街“发明”的金融衍生品越来越复杂,使得金融泡沫越吹越大,当世界实体经济发展无法支撑时,金融危机就爆发了。

三、当代资本金融化及其主导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异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针对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经济危机,就已预见了以股票和债券为代表的虚拟资本因扩张过度而孕育的风险。在发达的信用制度下,“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本为社会资本的非所有者所使用,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强化到了极限,因而它表现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3]500,“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3]500。当前,无论是国际金融危机,还是主权债务危机,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虚拟资本即金融垄断资本的内在矛盾决定的,这种内在矛盾是通过其主导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异化体现出来的。

首先,在生产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多地表现为金融垄断资本主导下的资本积累与利润产出:金融利润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与GDP相比,债务越来越多;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世界经济逐渐“脱实向虚”,实体经济被弱化,以追求资本金融为己任的帕累托效率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论,加之互联网股票和互联网金融的问世,金融资本以其高流动性和无疆界性突破民族国家的壁垒,实现全球化和自由化的任性,资本金融在更为广阔的实体和虚拟空间中征服世界。于是,世界逐渐被锁定在高风险投资中,从而以金融资本主导的生产及其经济模式为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当金融危机发生时,为了避免金融上层建筑的崩溃,各国政府被迫介入,投入大量的资金以挽救脆弱的金融体系,进而又造成各国政府大量的债务危机。例如,英美等资本主义核心国为减轻危机对自身的损害,利用其在国际金融调节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操纵汇率、发行债券、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杠杆向东南欧、拉美等资本主义外围国家转移债务危机。

其次,在生活方面,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已离不开金融工具及衍生品的支撑。一方面,它使财富管理更加灵活,资源配置更加有效,需求选择更加多元。但另一方面,资本金融化极易导致“消费化、债务化、投机化”等非理性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投资-交易-风险”的生存范式中满足着物欲。在这种物欲支配下,一部分人完全蜕变成狂热的投机者,企图通过投机实现一夜暴富。一些企业也逐渐脱离实体生产,而热衷于资金放贷、房地产、股市投机等短期收益上。当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脱离实体经济而热衷于资本投机时,人们的行为方式逐步演绎为赌博游戏。“赌博已经代替劳动,并且也已取代了直接的暴力,而表现为夺取财产的原始的方法。”[3]541除此之外,人们还习惯以“借”的方式尽情消费。为配合人们的消费欲望,一些金融机构设计各种金融工具,创造所谓“明天的钱”,导致人们无度地超前消费。对此,马克思形象地说:“货币害了相思病,只要它被放贷出来无论是睡着还是醒来,是在家里还是在旅途中,利息都会日夜长到它的身上来。”[3]443然而,一旦出现借钱不还、债务不清、信用不灵,就会爆发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在此意义上,金融危机也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危机。

最后,在价值观念上,资本主义世界历来崇尚金钱至上、财富至上。资本的金融化在推动世界金融化的同时,也推动了个体生命的金融化。金融逐利的本性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金融即财富”,它直接导致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认知的颠倒,即金融转让价值似乎永远高于生命价值。金融逐利一旦与人性贪婪相契合,人的精神势必朝着货币化、资本化和世俗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历来弥漫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商品货币化、货币信用化、信用金融化、金融虚拟化的助推下凝结成一种以财富的数字化、信息化、符号化、虚拟化为特征的“财富幻想”,并成为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精神触发器。股票、债券等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品,开辟了一个又一个的金融交易市场,使原本一元面值的股票,可以“炒”十倍、甚至百倍的价格,使本身就具有一定虚拟成分的金融产品,再一次被过度虚拟。这一过程,使资本持有者几乎患有一种如马克思所说的“增殖狂想病”:充分的零和博弈、最大化的风险套利、尽可能的趋利避害、本能的嫌贫爱富等。为此,人人成为谨慎的签约人和利润回报的算计者,并且永远处在讨价还价的世界里,世界意义的生命节奏似乎就在财富之梦的构造与财富泡沫的破灭体验中轮回闪现。不可否认,现代资本金融体系加深了人类对未来时间坐标的生存意义的理解,使人产生了极强的物欲化和金钱教,人的历史化意识过度淡薄,精神的丰富性被衰减为单一的物欲性,意义的世界也因此被平面化了。

四、启示与借鉴:借助金融化,超越金融化,实现人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共产党宣言》告诉我们,消灭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根本途径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社会所有制”。在此背景下,货币、金融资本都失去了私有性、垄断性而被社会化了。在走向这一未来的过程中,只有从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阶级性和政党的先进性相一致的政治理性框架中,才能科学辩证地引导资本发展的积极作用。若不承认这一点,将无法解释当代全球资本金融垄断集团对世界日益加重的掠夺与控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越来越为世界关注,这说明历史的偏斜运动尽管体现着人类追求自由意志的价值偏好,但仍然摆脱不了历史的必然性支配,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再度被召唤的原因所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告诉世人,健全的资本市场、健全的融资机制、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至关重要。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首先,应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是人民性和公共性,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更为高级的社会状态”。一方面,它是“一个新的、更加理性和平等的体制,它不以无穷地追逐货币财富,而是以满足人类的真实需要为目的”[4],即一切经济、金融政策都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都要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尊重和利用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的同时,是通过宏观调控,运用计划手段来弥补市场缺陷的,因此,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动荡,最终保证了人民共同利益的实现。

其次,应破除片面追求生产至上、资本至上、利润至上的生产模式,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相协调的“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模式。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生的,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手段,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模式中,“每个人都能获得一份工作或满意的工作环境,而不是失业和过度劳动。每个人都会有一份足够的收入,而不是一小部人富有而大多数人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国家将会为人们提供共同的消费需求,而不会去消减有价值的公共项目。保证每个人从出生到终老都有满意的居住条件,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所固有的持续不稳定的状况”[5]。

最后,应重塑“以人为本”的价值财富观和生活方式。现代金融体系已经打乱了人们对时空坐标的基本认识,使人类陷入追求财富的幻觉中而不可自拔。马克思主义强调“抛弃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强调财富的主体全面发展的向度,进一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金融不再意味着生命的终极结算,而是生命的最具价值的追求和显现。这样,整个社会将形成理性的财富心态和生活方式,从而避免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种种狂热和利令智昏。

综上,金融化是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金融资本带来的过度虚拟和无节制的衍生将会引发各种矛盾。《共产党宣言》关于资本的理论启示我们,只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和完善的经济体制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经济危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种种矛盾和冲突。

参考文献:

[1] 许庆朴.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马克思.资本论: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马克思.资本论: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约翰 · 福斯特,汉娜 · 霍尔曼.美国金融危机与美国金融权力精英[J].国外理论动态,2010(12):68.

[5] 程恩富.应对资本主义危机应超越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J].红旗文稿,2011(18):81.

〔责任编辑 叶厚隽〕

2016-06-30

董婷婷(1982―),女,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

A811

A

1006−5261(2016)06−0020−04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资本金融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资本策局变
央企金融权力榜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