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方勇军
主动作为开创“十三五”良好开局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方勇军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温州向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迈进的起始之年。围绕今年的预期目标和总体要求,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温州向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迈进的起始之年。围绕今年的预期目标和总体要求,我们主要做好六方面重点工作。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打响“开门炮”,实现“开门红”,以创新发展为重要动力,进一步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聚焦投资结构优化,提高投资有效性,圆满收官“三年超万亿投资计划”。
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全市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0亿元、增长11%以上。努力做到投资增长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与全省投资增长目标相衔接,与全市GDP增长目标相匹配,与温州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新三年投资计划相一致。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力争实现“四个15%以上”:全市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5%以上,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生态环保投资增长15%以上。其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要力争增长20%左右。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4%以上。强化扩大实体经济投资,确保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6%以上。
突出重大项目建设。落实省“411”重大实施项目71个,年度计划投资376亿元;安排市重点建设实施项目330个,年度计划投资603亿元,其中项目开工71个,建成56个,续建203个,安排前期项目76个。市级政府投资项目451个,投资370亿元。全力推进市域铁路、高速公路等一批带动性强、投资体量大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重大交通设施投资300亿元。
加大项目攻坚力度。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机制,推动精准服务、精准发力。推进督查督办制、挂牌亮灯制、通报约谈制、代办领办制、考核奖励制等五大工作机制。抓好开展项目集中开工、银项对接、征地拆迁政策处理、供地报批等专项活动。
加快投融资体制创新。继续完善充实温州PPP项目推介库,推动一批PPP示范项目落地,推动存量项目转型为PPP项目。通过传统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券及专项建设债券等支持地下管廊、双创基地、特色小镇、城中村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按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深入实施“510”产业培育提升工程。制订实施新兴产业年度培育实施计划,以考核为导向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临港石化、通用航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夯实新兴产业发展基础。
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海洋经济。编制实施湾区经济发展规划,推进民营经济参与海洋经济创新改革试点、四大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浙江洞头海岛综合开发与保护实验区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的东部新增长极,加快推动温州城市发展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确保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GDP增速。
贯彻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做好年度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计划编排,完成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启动宏观经济运行及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物联网、大数据在生产生活领域推广应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编制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温州传化公路港等120个产业带动明显的重点项目。推动27家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提升发展,加快16个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建设。争列省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试点。确保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大力实施时尚化战略。制定时尚化战略2016年度实施方案,督促加快一批重点时尚化项目建设,争取一批企业列入省级重点时尚企业和时尚品牌,完成时尚化战略实施分析报告,借助各种媒体扩大时尚化宣传。
集中梳理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特别是20亿元以上、50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项目,推动大项目向大平台集聚、传统块状经济向平台经济转型,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阵地、结构调整的主战场。
整合提升产业发展平台。出台产业平台整合提升行动计划,组织各地开展平台清理整合工作,建立工业跨区域转移机制,引导优质项目、资源向大产业平台集聚,形成以浙南科技城、瓯江口、浙南产业集聚区为龙头的“3+N”平台格局。
加快推进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组织编制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理顺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和分区的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推进核心区建设,着力抓好20亿元以上尤其是50亿元以上产业大项目招商工作。
深入推进低碳、新能源、龙港新型城镇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改革项目化建设、载体化管理,探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特色的制度设计。
深入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完成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推进温州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应用,构建成熟信用服务市场。
推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编制实施“十三五”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扎实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创新突破低碳金融,争创一批新试点,挖掘储备一批项目,开发建设温州市碳排放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与省级信息化平台互联对接。
全面开展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全面建立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全面推进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机制,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建立健全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制度。
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培育发展9个省级特色小镇,争列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规划创建20个市级特色小镇。推进各种改革试点在特色小镇先行先试,全面开展“比、学、赶、超”活动。
深化中心镇和小城市发展。深化强镇扩权,增强事权下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镇级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执法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深入推进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柳市国家中小城市改革试点。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研究建立“十三五”全市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储备库,落实一批改善民生事业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和建成投用。牵头谋划温州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扩面提质,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体育产业、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发展,继续优化教育布局,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积极推进“1+11+13+26”的农村经济规划体系建设。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44个农水重点项目、15个“411”项目、170个左右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争取用海指标1万亩,中央投资预算内农水项目资金1亿元以上。
维护价格稳定。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妥善解决价格投诉举报与价格信访。完善“温州菜篮子”和温州价格监测指数,探索建立成本信息公开制度,提升价格服务水平,服务政府价格决策。
围绕“十三五”规划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宏观经济预判、项目储备等重大事项,聚焦一批既该干又能干的大事,加强谋划力度,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根据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围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需要推进的重大战略任务来谋篇布局,集思广益,凝心聚力,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纲要。抓紧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研究具体的实施办法和保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时间和质量要求。
切实抓好专项规划编制。抓好各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的咨询审议、审核审批和发布实施工作,各专项规划要求于6月底前完成审批发布。
加强重大项目前期谋划。加快杭温高铁、中石化LNG、南岸水库、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伸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把事关长远发展的一些重大工程和项目纳入国家、省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