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青妹
媒介变迁中的大学英语教材出版轨迹及现实分析*
□文│张青妹
[摘要]教材的出版形态伴随着传播媒介的演进而不断变化。文章从介绍传播媒介和教育的关系入手,指出大学英语教材经历了纯文本、超文本和数字化全媒体出版三个阶段,分析了大学英语教材出版现状,并提出当前媒介语境下大学英语教材的出版思路:正确理解数字化出版、优化数字出版内容、从提供教材到提供课程、保持教材的权威性等,从而为媒介变迁中的大学英语教材出版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媒介变迁大学英语教材出版
*本文系北京工业大学教育研究项目“微课程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式必须与社会历史发展相适应,社会发展中每一种媒介的变迁,无一不是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发生。虽然几乎很少有传播媒介的发明是专门针对教育领域而进行的,在媒介推行之初也并不总能显出其特定的教育功能,然而历史证明,几乎每一种新传播媒介的变革,都给教育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1]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过程的特定环节,必须和现实的信息传播媒介与教学实际相契合。以微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阅读环境,阅读消费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手机成为学生群体获取信息和娱乐休闲的第一窗口。传播媒介的不断变化,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也影响着传统大学英语教材出版业的发展。
伴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阅读行为的变化,大学英语教材也经历了不同出版形态的变迁。按照传播手段和媒介形态的不同,大学英语教材的出版可分为印刷媒介时代、电子媒介时代和网络媒介时代,但是这个历史进程并非依次替代,而是逐渐叠加。具体来说,大学英语教材出版主要经历了以下三种出版形式。
1.纯文本的纸质教材
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发展主要分为5个阶段:以1961年董亚芬主编的《理科英语》和《文科英语》为第一代大学英语教材,是印刷时代单一的、静态和线性叙述文本的代表。1979年第二代教材出现,即复旦大学的《英语》(文科用)、北京大学的《英语》 (理科用)。1986年出版的第三代大学英语教材,主要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合编的《大学英语》、上海交通大学编写的《大学核心英语》等。前三代的大学英语教材都是以纯文本的纸质教材出现,后期教材配有录音磁带。
2.超文本的多媒体教材
第四代教材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1998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被认为是国内第一部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此后至今10多年间出版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多达几十种。第四代的大学英语教材在纯文本纸质化的基础上,并配以光盘,逐步增加了视频等内容,展示媒介更加丰富,从静态表现转为动态演示,以超文本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包的形式诠释了多媒体教材的含义。
3.数字化全媒体出版形式
随着网络融合的升级,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道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就是依托平台的全媒体出版物。所谓全媒体出版,一般是指出版物既以传统方式进行纸媒印刷品发行又以数字出版物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无线阅读平台以及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进行同步发行。[2]在全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材应不仅是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的构成,而是在纸质教材出版的同时,实现大学英语教材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帮助学生借用各种传媒工具和网络社交平台,在开放的时空中实时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泛在学习。由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四家出版社开发的大学英语自主教学和学习平台是我国大学英语第五代教材出版和应用的具体实践,与之相配套的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平台建设以及网络先导型教材的出版尝试,已经使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正式走入人们的视野。以清华大学近两年研发的智学苑平台为例,就采用了数字教材+数字化教学的模式,其强大的教学支持功能与出版社的纸书也有很好的搭配和互动。通过纸书与平台的联动,纸书销量也得到了较大提升。据《出版商务周报》报道,最初与该平台合作的6本教材,销售码洋提升超过100%。[3]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出版依然以纸质教材为绝对主体,但关于纸质教材还能生存多久的疑问已经开始提出。数字化出版全面推进面临的主要困难来自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者层面,虽然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对数字教材持开放的心态,但对数字教材的真正认识以及传统的使用习惯使得以纸质教材为主的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二是出版社层面,主要的教材出版社缺乏必要的技术人才以及资金投入教材的数字出版;三是对数字教材的市场推广模式和使用模式以及最后的盈利模式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4]此外,上文提到的数字化平台虽然资源丰富并且功能强大,但是在内容编排上与传统教材差别不大,并无太多新意。
《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由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教材也正在向移动化发展,基于教育学习类智能终端的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微课等数字产品形式,以及有教材依托的慕课等数字教育模式,有望成为新生利润增长点。据此推断,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几年,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市场很可能依然是纸质教材的天下,但教材的数字出版会逐步提升并得到推广,数字教材产品的形式会更加丰富。这一方面得益于在数字化、信息化浪潮驱动下,政府大力推行教育资源均衡化、平等化,创建新兴教育模式等政策带来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就产业环境而言,相比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资源和用户分散的情况,教材数字出版的市场发展潜力更为业内所看好。借此良机,大学英语教材的传统优势出版商应积极应对,适时推出适应当下传播媒介的大学英语数字化教材。
身处以微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青年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喜爱视频画面这一阅读习惯导致了视觉化阅读材料的盛行。据此,以视频为主要形式的数字化教材应是微媒体语境下教材的必备产品,并且与移动互联网融入的程度会越来越深。因此,移动性强、能够进行高效的数字挖掘和智能搜索、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使学习者能够按需所取,是当前媒体语境下教材数字化出版的必然选择。简而言之,对于大学英语教材来说,重新构建起以内容与平台为依托的产品体系尤为重要。在其出版数字化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以下思路。
1.避免将数字出版理解为纸质教材的电子化
数字化出版不是简单的纸质教材电子化过程,仅对纸质教材做粗浅的电子化加工是幼稚的。[5]应该注意到,仅仅是阅读方式由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的转变并不能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平时不读纸质书的人也没有阅读电子书的习惯。类似的产品既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传输快捷、多模态呈现等优势,又不能实现教学信息的跨时空共享和实时互动。因此,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出版要避免技术与内容生硬结合,只是链接一些外语音频视频的教学资源不能称之为数字教材。教材的数字化要摆脱传统思维定势,不能以传统出版思路开展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出版工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必须实现思维模式上的全面革新。
2.优化数字出版教学内容
在快节奏的、数字化的、内容为王的出版时代,读者大都期望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高的阅读回报,体现更多的阅读价值。因此以图文并茂、单刀直入为特点的微视频大行其道,快餐化、视频化、碎片化成为大多数青年阅读者的第一选择。在微媒体语境下,视频化、碎片化阅读不但现实而且关键。正如英捷特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孙赫男所说,在数字出版年代,内容聚合的数量和速度,决定了一个平台的存亡,而内容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平台的可持续运营。[6]这种趋势要求当下的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应尽量突出碎片化特点:要以实用短小的内容组块来呈现外语学习内容,以言简意赅的微视频形式来呈现具体的知识点和文化点,即大学英语教材应增加配套的便携且易用的数字化微出版物,并按照语言的动态发展及时更新,唯此大学英语教材的数字化版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喜爱且实用度高的口袋书。正如宋城杰所说,“数字化出版应在对教学内容充分结构化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教学过程环节的细粒化分解和管理,达到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教材和教学过程的真正革命”。[7]
3.依托平台,从提供教材到提供课程
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个成功范例,即自然出版集团与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合作推出的《生物学原理》。它是一本完全数字化的教材,将文本、图表、视频和相关内容链接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一份文档中学习所有课程,用户通过互联网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获取相应内容,并允许用户对200多个模块进行重排,使其适应特殊的教学需求。该教材推出不到一年时间,已被100多所学校选用。这个成功的案例启示我们,从仅仅提供教材逐渐转向提供课程是教材数字化出版的一个思路。就大学英语教材出版来说,互联网作为一个成本低廉且可以实时更新的传播渠道已被大学英语出版商广泛使用,出版商也正在与教师共同开发网络课程,但是实用度不高。针对目前微媒体传播现状和大学英语的学科性质,即逻辑体系不复杂、知识结构简单、多是基于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现象,建议出版商以系列化的微视频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并依托网络平台动态实时更新,重新构建起以内容与平台为依托的课程体系,是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的一个现实而可行的思路。同时既要加大技术研发专业化的教学内容发布运营平台,更要注重成熟平台渠道的应用。
媒介技术的变迁和教育的变革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新的传播方式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形态。新媒体时代改写了知识生产格局,传播介质和技术的变化必然要求对教材出版内容的生产、组织和标准进行改变。在教材出版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纸制出版物的内容平移到光盘和网上资源库中去,也不能仅仅将新媒体内容体例与新技术结合。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大学英语教材的数字化出版应是辅助性的,是在结构上、内容上、教学模式的整合程度上进行的适度调整。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材的出版,应以互联网的思维来研发,预计网络阅读和微课程等叠加在一起将会形成很好的大学英语数字教材产品矩阵,使得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成为有意义的探索,并逐渐从纸质的、平面的向立体的、多元的、互联的、碎片的数字化的模式迈进。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剑.论传播媒介的变革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2]方寅.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全媒体出版探析[J].中国出版,2013(12)
[3]郑奇,清华大学社:数字教育的“美丽”探索[N].出版商务周报,2014-12-07
[4]张宏.教材出版:现状及未来[J].现代出版,2012(12)
[5][7]宋城杰.我们需要出版怎样的数字化教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08-12 [6]姜占峰.数字出版人回眸2014[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