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郑州 45005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王彦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郑州450052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长期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血糖水平升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变化,糖尿病发病率逐渐提高。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时,治疗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患者管理非常重要,尤以患者的自我管理作为重要,通过患者自我管理的开展,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但在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还比较多,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及习惯。
糖尿病属于长期慢性疾病,临床上尚无治愈的方法,如病情进展严重,患者会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糖尿病的长期影响下,患者的眼、肾、神经系统、心脏等组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引发病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非常多,且分布也比较普遍,据调查研究可知,各个城市、乡镇及农村中均有病例,且部分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病变。系统损害与糖尿病病程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患者的病程在5年以下时,其他系统发生病变的可能性约为30%左右,而病程超过5年,其他系统发生病变的可能性会上升至50%以上,而且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引发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1]。与单纯的高血压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提高,约高出7倍左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仅生理上会遭受比较多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费用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花费,是指医疗费用,包含治疗糖尿病的费用及其治疗其并发症的费用,我国糖尿病患者每年的直接花费约为190亿元人民币;另一种为间接花费,是指治疗糖尿病致残、致死的费用。
2.1自我管理概述
在Creer的《慢性病儿童的康复》一书中,最早出现“自我管理”属于。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Creer在研究儿童哮喘项目时,即开始应用“自我管理”这一属于,Creer认为,患者积极的参与到治疗当中就是自我管理[2]。此后,在慢性病护理中开始广泛的应用“自我护理”,其内容也扩展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医护人员针对慢性病采取的干预行为,一方面是指患者采取的、可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行为。
Alderson认为,自我管理是一种小组学习方式,组内成员相互监督,小组建立的基础为成人学习理论、个性化治疗、个案管理理论。自我管理是一种综合干预技术,在干预的过程中,充分的结合生理、心理及社会三大因素,实现最大化的调节。慢性病患者在病情进展的过程中,症状表现、治疗方案、患者生理及心理、社会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医护人员及患者应对这种变化的行为及能力就可理解为自我管理[3]。慢性疾病患者根据自身的情况,每天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自身疾病的发展、减少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即为患者的自我管理。
2.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测量方法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自我管理就是指患者每天所采取的控制血糖水平的措施,包含控制饮食、监测血糖、按时服药等措施。测量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时,可用的方法比较多,常用的以下几种:(1)自我报告法:这是最为常用的自我管理测量方法,自我报告法中,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联系,可以是面对面询问,也可以是电话访问,对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采取的测量工具包含糖尿病管理评定量表(DCP)、糖尿病自我管理评估报告工具(D-SMART)、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SCS)等[4];(2)观察法:研究者与患者共同处于同一环境当中,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观察,此种测量方法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患者现有生理指标检查结果并不会干扰观察结果,不过观察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比较度,且在观察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有意识做出符合自我管理的行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比较差;(3)生理指标替代法:多数研究者们认为,如果患者的生理指标控制效果比较好,那么自我管理效果也比较高,生理指标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应用最多,可将患者3~6个月之内的血糖控制状况反映出来,不过,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我管理效果的反映有效性比较差。
2.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关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国外研究开始的比较早,且研究成果能够较为客观的将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体现出来。与国外相比,我国研究开始的比较晚,研究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部分研究者在研究时,自行设计相应的量表,在门诊糖尿病患者中进行调查研究,经过研究显示,从量表的总分来看,自我管理良好的患者28%,自我管理一般的患者58%,自我管理比较差的患者14%,从单项的分值来看,每一项分数属于良好水平的患者仅为9%,患者在控制饮食、服用药物、低血糖管理方面均管理的比较好,但在运动控制、血糖监测、糖尿病足管理方面管理的比较差,总体来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比较差[5]。部分研究者利用DCP量表来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在DCP量表中,因子共包含11个,其中,高水平因子包含7个,低水平因子包含4个,其研究结果同样显示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比较低。
总之,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自我管理时,现状不容乐观,绝大部分患者并未充分的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自我管理水平比较低。
3.1人口学资料影响
人口学资料主要包含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内容。从年龄方面来看,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空闲时间更多,但老年患者的记忆力水平远不及年轻患者,学习能力也比较差,在进行自我管理时,水平比较差;从婚姻状况方面来看,有配偶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高于无配偶患者,可能原因是已婚患者的配偶可以监督患者运动、服药、控制饮食等,从而提升自我管理效果,而且已婚患者的经济负担相对可以减轻一些;从经济收入方面来看,患者的收入水平比较高时,自我管理水平也会高于收入水平低的患者;从文化程度方面来看,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时,越能够较好的接受相关的知识,在与医护人员沟通时,顺利性比较强,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自我管理水平;从职业方面来看,与体力劳动者相比,脑力劳动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更高一些。
3.2糖尿病疾病和治疗相关影响因素
3.2.1并发症数量糖尿病患者伴有并发症时,可能会伴有2种以上的并发症,当患者伴有的并发症数量越多时,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越差,考虑与患者应对并发症的心理相关,并发症数量比较多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暴自弃的念头,进而不再进行自我管理,形成恶性循环[6]。
3.2.2治疗方式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可采用的治疗方式比较多,饮食治疗为最为简单的治疗方式,与此治疗方式相比,治疗方式越复杂时,患者越重视自我管理,自容管理水平越高,主要原因是采用复杂方式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及病程比较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累的管理经验比较多,对疾病的认识也比较深,因此,自我管理行为比较好。
3.2.3糖尿病健康教育次数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护理干预的开展可促使患者养成较好的管理意识,健康教育实施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对疾病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健康教育的次数越多时,患者会越注重自我管理。
3.3心理社会因素
3.3.1心理状态对于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患者均能够认知,因此患病后会产生一些心理变化,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时,患者可能会自暴自弃。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中,患者的负性心理越严重时,自我管理的效果越差,而且行为控制的难度提升[7]。
3.3.2社会支持糖尿病患者发病后,会产生比较大的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作为缓解患者压力的有效手段,在应激状态下,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之间形成一定的关系,有利于缓冲压力事件,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但如果社会支持比较差时,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会严重下降,进而影响自我健康管理行为,降低自我管理水平。
3.4知识信念因素
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程度越高时,越能够科学的评估自身的病情,并有效地控制自身的管理行为,实施良好的自我护理,提升自我管理水平。患者自身的健康信念同样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应县该因素,当患者的健康信念越低时,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越差,主要原因是患者过分的放大了糖尿病的危害,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即使进行自我管理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因此形成自暴自弃的行为[8]。
综上所述,现阶段,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比较低,主要受到患者学历水平、糖尿病并发症数量、心理因素、信念因素等因素的影响,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加强健康教育,促使患者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自觉进行自我管理,提高糖尿病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程丽,李小妹,高翠霞,等.糖尿病患者压力评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07-710.
[2]黄仙红,陈静,张萌,等.农村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健康研究,2014,34(1):5-7,10.
[3]李饶,袁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与负性情绪现状及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63-164,168.
[4]赖泽锐,张洁宜.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17):157-158.
[5]秦蕴新,孙玲红,腾美芬,等.门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50-51.
[6]朱风萍,严淑珍,李瑞,等.中卫市152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9):835-837,848.
[7]魏魏,马龙飞,沈世蜂,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3): 4039-4042.
[8]董美华,钱云,张敬平,等.无锡市城乡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6):568-57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6(a)-0196-03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1.196
收稿日期:(2016-02-25)
[作者简介]王彦(1979.4-),女,浙江慈溪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方面的相关工作。
Self Management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ANG Ya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Province,450052 China
[Abstract]Diabetes is a chronic disease that seriously affect the health of patients,and redu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not just rely on drug treatment,patient self manage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from the current point of view,the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is poor,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xistence of more,this paper o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self tub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make a review.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Self management;Influencing fa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