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泛互联范式的出版创新研究

2016-02-13 11:06□文│王
中国出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联网智能内容

□文│王 婷

基于泛互联范式的出版创新研究

□文│王 婷

“互联网+”时代,出版业面临着业态转型创新求变的任务。泛互联范式是出版业求变创新的技术经济支持系统,是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在内的多网络运用模式。基于泛互联范式的出版创新主要体现在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出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出版、基于泛互联网的智能出版。这几个方面的出版创新形成了出版的实物+虚拟模式、线下+线上、有形+无形的多元化及多维度模式。

泛互联范式 出版创新 网络出版 手机出版 智能出版

所谓泛互联范式,是指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网络形态的综合呈现模式,强调“终端、平台、应用”的协同运作。从“终端”层面上讲,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终端是台式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终端是手机,而物联网时代的主要终端则是装有传感器的各种智能设备。对于出版业来说,基于互联网诞生并发展了网络出版,基于移动互联网诞生并发展了手机出版,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的智能出版正在崛起。泛互联范式拓展了编辑出版的活动运营空间,只有顺应泛互联范式的发展趋势不断进行出版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出版

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出版是当前出版业运用互联网从事业务活动的主要形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出版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出版都是互联网运用的拓展和延伸,是“互联网+”的表现形式。网络出版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版只是出版实物封装型产品的固有模式,将出版形态多元化,形成了实物出版+虚拟出版、线下出版+线上出版、有形出版+无形出版的多元化、多维度出版模式。

1.基于互联网的出版生产模式

“传统出版是单一(有限)内容、单一(有限)媒介、单一(有限)传播形式的固化生产流程,基于大数据的出版则是N种内容、N种媒介、N种传播形式之间复杂的变态式映射。这是生产模式的巨大变革,其背后的导演和动力有且只能是技术”。[1]首先,N种内容表现为互联网资源成为出版内容资源的主要来源,出现了线下+线上多维内容价值链。大数据时代,除了出版内容,出版数据也俨然成为出版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但是,出版数据并不只是一系列统计数字的堆砌,而是要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权威的分析评价是用户最关心最需要的。“如果我们出版者真正理解内容,不断地深入挖掘各种用户和读者研究和学习的需求,把出版看成是对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出版大数据是有可能的”。[2]从原来单一的仅仅出版内容转变成多样化、及时地既出版内容又出版数据,这表明网络时代出版的内容资源得到了大大拓展。其次,N种媒介表现为基于互联网的全媒体和自媒体成为新的出版传媒方式。全媒体所具有的多媒体手段以及三屏合一、三网合一的多媒介融合方式,不仅显著加快了出版传播速度,也使得原来对出版作品望尘莫及的大量草根作者被发现和培养出来。例如,湖北残疾女村民余秀华虽然在17年前就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但其作品一直未能出版。“自2014年‘诗刊社’微信号《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引发“余秀华热”》文章推出之后,一周之内余秀华两本诗集正式出版”。[3]这是自媒体引发的权威解构和草根生长改变传统出版生产模式的典型案例。再次,N种传播形式突出表现为除了传统的一点对多点的大众传播形式外,还出现了多点对一点和一点对一点等小众传媒形式。微信、QQ群等网络媒体以“比特流”形式传播“流内容”。这种随时更新、即时传送的“流内容”以“开放网络”和“弱连接”为基础,在不同“群”里迅速传播。正如美国学者雷金纳德·范李等人所说:“与那些拥有过多‘强连接’的封闭社区截然相反,群将建立‘开放网络’,让成员们可以通过许多‘弱连接’和社会联系引入新观念、新机遇。”[4]显然,大众传播与小众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日益推动着出版生产模式的变革。

2.基于互联网的出版商业模式

传统的出版商业模式是单一的买卖关系。出版机构只关注产品是否卖出去了,至于卖出去后用户使用满意度如何、阅读体验如何,出版机构是不知道的,也很少花精力去关心,这种缺乏读者互动与体验的出版商业模式是导致出版物库存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基于互联网的出版商业模式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方面,实现由内容为王向体验内容为王转变。所谓体验内容为王,就是建立“内容+体验”的新阅读模式。重视用户体验是一种新的商业观念,哈雷·曼宁在《体验为王》一书中指出:“客户体验就是在客户试图去了解你的产品并进行评估,考虑购买产品,尝试使用以及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思考。此外,客户体验也是他们在与你互动时的感受:激动、高兴、安心,或紧张、失望、沮丧。”[5]从本质上说,重视用户体验就是真正把顾客当成上帝,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出版产品日益同质化的当下,以用户体验数据为基础的“私人定制”和“量身定做”或“按需出版”正成为出版的新模式。另一方面,实现由收费产品向“收费+免费”产品的复合形态转变。网络信息化时代,收费产品仍然是产品主线,但单一的收费产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已经不能单打独斗了,免费正日益成为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新商业模式,“这种新型的‘免费’是一种以电脑字节为基础的经济学,而非过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6]所谓免费模式,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免费,而是“以A产品吸引客户,通过B产品盈利”,即“直接交叉补贴模式”。例如,征途网络和盛大网络先后对线上的主打游戏产品实行免费后,都以“游戏装备”等虚拟产品来挣玩家的钱,而且效果不错。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出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出版是个复合性概念,是指基于移动终端的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以及阅读器阅读等在内的移动平台出版物的总和。手机出版实质上是网络出版的延伸,其出版业务创新就在于出版行为不是由出版商一方完成,而是由出版商和电信运营商或其他网络运营商合作完成。

1.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出版促进出版产业和电信产业的融合

众所周知,为移动阅读提供内容的是出版商,但为移动阅读提供技术服务的是电信运营商。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在抢食移动阅读的蛋糕,如中国移动的移动阅读业务主推“和阅读”以及“和阅读榜中榜”,“和阅读”计划吸引国内100多家出版机构与其合作,尽管合作条件严苛,不少出版机构仍欣然签约,可见各方都看好移动阅读的市场前景。中国电信主推的是“天翼阅读”计划,其特色是提供满足不同读者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中国联通则与读者集团联手推出“沃·读者”手机,后者提供内容,前者则提供手机阅读技术服务。手机出版最大优势在于以手机为终端设备,能将文字、视频、音频等信息即时传送,手机报纸、手机小说、手机视频等都是手机出版的表现形式。显然,手机出版拓展了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空间,也拓展了出版物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促进了出版产业与电信产业的深度融合。

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出版催生了移动阅读产业的发展

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移动阅读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4季度》显示,在移动阅读市场分布中,掌阅(iReader)、QQ阅读、塔读文学、熊猫看书、咪咕阅读、爱阅读等六家机构所占市场份额已近八成,[7]表明移动阅读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迅速分化状态。专业的移动阅读公司之所以快速发展,在于其运行模式颠覆了传统出版的运行模式,如强调移动阅读的免费化、社交化、网络化。移动阅读社交化突出的是群共享模式,腾讯QQ阅读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它特别设计的分享功能通过定向转发,不仅传播了内容,还实现了个人喜好、个体评价的共同分享。QQ阅读还将手机阅读与微信和手机QQ连接,打通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进行的泛社交化的移动阅读空间,这虽然会导致阅读行为碎片化、阅读体验感性化等情况的出现,但也催生了阅读行为普及化、阅读体验交互化等文化传播新方式的出现。

3.平板电脑和移动阅读器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和出版方式

一直以来,阅读方式和出版方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一种方式的变化都会带动另一种方式的变化。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除了手机,平板电脑和移动阅读器也是移动阅读的重要终端设备。目前,有几种主要的移动阅读模式各显神通。其一,金读(Kindle)模式。Kindle模式是亚马逊开发的风靡全球的手持阅读器阅读模式,其特点是“电子书阅读器+内容平台”,要素包括:信息挖掘和关系理解功能,高效的电子商务系统,强大的硬软件开发能力、智能运营系统,掌控业界话语权和大数据的能力等。Kindle模式虽然进入中国内地较晚,但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成功挑战了原有的汉王模式,其竞争力在于背后的整体实力。其二,谷歌(google)模式。google模式是“海量资源+内容平台”。到目前为止,它并没有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脑,其优势在于拥有大数据资源,其掌控的出版内容已超过400万种,大大超过了亚马逊的50万种和苹果的3万种。[8]与亚马逊和苹果不同,google的阅读平台是开放的网络平台,用户可以使用任何品牌的手机、电脑和手持阅读器下载并阅读网络电子书。其三,中国本土的超星模式、方正模式以及中文在线和书生模式都是基于数字图书馆和慕课的商对客(B2C)模式,这种模式走的是“硬件+不限流量的3G(4G)套餐+正版畅销书免费下载”的路径,其优势在于通过与出版商长期合作,积累了海量的图书内容资源。到现在为止,以上三种模式都还在竞争中探索,很难预料哪种能独霸天下,这是因为终端和内容平台都还在日益多样化,各种模式的内部要素都在变化。如果google开发并推出了自己品牌的手机、平板电脑和移动阅读器,那么,它就变成了“海量资源+终端+内容平台”的复合模式了。

三、基于泛互联网的智能出版

客观地讲,基于泛互联网的智能出版是个预测性概念。一方面,作为泛互联网主要要素的物联网还是个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其基本要素还在逐步形成中;另一方面,智能出版也还在探索中,其基本特征、基本构成要素都需要进一步研讨。但是,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这一趋势必然催生“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能工厂”“智能商务”,当然也必然催生“智能出版”。

2013年7月,《中国文化报》曾发表《大数据走进数字出版,出版智能化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的文章,指出出版智能化将是未来出版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本来就是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产业发展趋势,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当然在工业4.0的浪潮中当仁不让。

1.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出版技术日益成熟

关于物联网,物联网智库认为物联网的定义源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智慧地球方案。IBM的解释是,把智能传感器装配或嵌入各种应用物体下使之相互连接即形成物联网。[9]近几年,google开发的“google智能汽车”、百度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乐视开发的“无人智能汽车”都已经上路,这些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本质上依托的就是“车联网”,而车联网也是物联网的一部分,物联网则是泛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泛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基本原则是“物物皆可连”,这也是大数据应用的一个基本原则。现阶段,物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系统的物物相连产生了智能金融,电力系统的物物相连产生了智能电网……2013年,多媒体印刷读物(MPR)技术的应用表明出版业也正在走进物联网时代。MPR技术主要是将纸介质与光电介质连接起来,读者用一支类似电子笔的识读器点触印有MPR标志的纸质图书,当点触到文字内容或图案照片时,识读器会即时发出相对应的读书声或效果声。MPR技术以识读器为阅读工具,与用户的手机、平板电脑、手持阅读器、电视等电子终端连接,实现了将纸介质图书向具有智能识别功能的新型数字化图书的转化。从2013年秋季开始,运用MPR技术的教材已经在部分省市试点使用,试点学校的教师可以使用基于物联网的电子终端,将教学视频和音频传送到网络上面,供学生下载使用。[10]

2.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出版不断拓展出版空间

众所周知,工业4.0的技术支撑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其中,人工智能一般分为弱人工智能阶段、强人工智能阶段和超人工智能阶段。不久前,谷歌旗下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Deep Mind开发的“阿尔法狗”大显身手,表明人工智能已进入强人工智能阶段,即现代机器人具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云计算和云空间也是智能化发展的新型平台。云空间在出版领域的运用,不仅能使读者在静态空间层面进行阅读学习,而且还能使读者享有交流互动体验分享的空间,而增强互动性和用户体验应该是智能出版发展的重要方向。从2013年秋季开始,广东省启动七大重点示范应用项目之一的“粤教云”项目。“粤教云”项目旨在构建包括云服务、云互动、云协同三类课堂,这三类课堂都共享一个云终端,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可以不分时间场合运用云端的优质教学资源完成各个教学环节,学生也可以利用云端的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并与老师互动,完成各个学习环节。“粤教云”的运用成果“智慧讲堂”集教与学于一体,实现了云课堂教与学支撑系统三类课堂的融合。并且,“智慧课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与智能出版联系在一起,“粤教云”实施过程中使用的“人教版第三代智能教材”就是教学与出版业务深度融合的体现。同时,智能化本身就包含了“协同生产”和共享的意思,如同“智慧课堂”不是少数人的智慧课堂一样,智能出版也不是少数人的智能出版,智慧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智慧,云协同、云互动、云服务就是大多数人智慧的体现。

四、结语

基于泛互联范式的出版创新势在必行,一方面,从产业发展大势来讲,泛互联技术应用日益成熟。另一方面,就传统出版产业本身来讲,已经到了必须求新求变的转型关头,正如兰登书屋前总编辑贾森·爱泼斯坦所说:“新技术将迫使出版商组成一个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形成将逐渐淘汰许多传统的出版职能。”[11]优胜劣汰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出版机构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求实创新。

(作者单位:《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

注释:

[1]王亚非.大技术与大数据时代坐标下的出版产业[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08-27

[2]王明亮.关于“大数据出版”的一些体会和猜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08-29

[3]刘晓宁.脑瘫乡村女诗人的生存实录[N].武汉晚报,2015-02-01

[4][美]雷金纳德·范李,等.群[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52

[5][美]哈雷·曼宁.体验为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7

[6][美]克里斯·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8

[7]2015年第4季度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26.8亿元 进行资源整合加快集团化趋势[EB/OL].易观智库,2016-03-15

[8]杨文轩.数字出版七大商业模式[N].出版商务周报,2010-09-06

[9]物联网定义[EB/OL].中国智慧科学研究院,http://www.wicity.org/html/281/

[10]数字出版博览与掠影数字出版:技术梦想照进现实[N].中国文化报,2013-07-16

[11][美]贾森·爱泼斯坦.图书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5

猜你喜欢
联网智能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抢占物联网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