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希安
关于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
□文│樊希安
当前我国总体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的同时也存在着经济发展乏力问题。中央提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进行调整是一剂良方。文章集中探讨出版业供给侧改革这一新的重要课题,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适合于我国出版业,出版业要从图书产品结构调整、加强发行渠道建设、提高行业服务质量等三个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同时要处理好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提升的关系。
供给侧 改革 出版业 调整 结构
编者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5年11月由中央首次提出以来,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其本质在于从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当前,出版业同样存在着“供给跟不上需求”“供需不匹配”“产能过剩”等问题,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外部的环境因素也有内部的体制性机制性因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本期“焦点论坛”推出一组文章,希望对出版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中如何瞄准市场、找准关键、精准发力,更好地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有所启示。
我国总体经济形势稳中求进、稳中向好。但同时也存在压力很大,市场疲软,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中央提出的解决方案很多,其中一个方案就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般来说,都有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过去讲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如果是动力不足,就要从刺激消费上做文章。但事实上,现在大家都富裕了,兜里都有一些钱,可很多钱都放在银行里,你怎么刺激他也不拿出来。之所以不拿出来,除了刺激消费的力度不够以外,更主要的是供应方在产品匹配上出现了问题,一方面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供应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央提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进行调整,这个判断很准确,从供给侧发力,提供市场或者消费者更需要的产品,来解决市场乏力的问题,这是一剂良方。
我由此想到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适合我们出版业。出版业2014年出书44.8万种,出书的数量已经居全世界第一,号称出版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出版强国。目前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我们出书品种很多,44.8万种;另一方面有很多读者感到在书店里买不到好书,或者说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有一些书到了书店以后根本没有上架就被退回来,业内叫“见光死”,还有的更严重,叫做“不见光死”,到书店以后没有打开包就退回来了,变成死库存。即便上了架的图书,在这44.8万种里,跟风炒作、重复出版、校对质量差、印制质量差的也有相当一部分。
以2015年为例,全国出版了很多好书,像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抗日战争》,曹文轩的《火印》,中华书局的《重读抗战家书》,商务印书馆的《草木缘情》,三联书店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其他出版社也都出过一些好书,但是精品不多,精品不足,有高原无高峰。去年全国出版长篇小说6000部,但是真正有影响力的,像迟子建的《群山之巅》,还有东西的《篡改的命》,陶纯的《一座营盘》等好书并不多见,大部分给人的印象不深刻。在2015年的畅销书当中,最为畅销的是成人手绘涂色书《秘密花园》,后来还有很多跟风的手工涂色书,这类书在出版行业大行其道,应该说在通过涂色减轻人们的压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提升人的文化素质,提升精神层面的东西,不会产生多大的作用,更何况还是一本引进版权的书,不是我们的原创。2015年深圳十大好书评选,10本当中有6本是国外版权,这也从某一方面说明我国原创图书创新不足的问题。中国出版集团这些年提出狠抓精品,狠抓提高质量,年出书达到16000种左右。但是毋庸讳言,在这些出版物当中也有质量不高、销量不好的图书。下属的一些出版社也存在着库存量大的问题。总而言之,我认为出版业同样存在供需之间出现错位、产品亟须优化的问题。无论是从给读者提供好书来说,还是从自己生存发展的角度考虑,都应当考虑解决出版业供给侧改革这一重大课题。
我认为出版业供给侧改革应主要在三个层面进行:一是图书产品结构调整,压缩品种和数量,提高质量和效益;一是把发行渠道打通,让好书能及时到达读者手中;再就是提升服务水平,这也是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无论是出版单位,还是发行单位,都要加强服务,这既是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在,也是扩大市场的需求。图书行业在制作产品时就要有服务意识,把书出好。书出来以后,怎么送到读者手里,在书店销售的时候,服务好读者,吸引读者,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方面。
图书产品结构方面怎么调整?刚才提到压缩品种、提高质量,但实际上数量多少并不是主要矛盾,数量多,又快又好有什么不对呢?因为现在是质量不高才压缩数量。产品结构怎么调整、调整什么?
第一是面向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来调整,也就是说要强化主题出版,主题出版近两年得到了加强,但是还远远不够,真正能够让老百姓又愿意读又喜闻乐见的好作品还不是很多。有的虽然是主题出版,但是没有多少人看,缺少可读性。这方面要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努力生产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反映中国人民奋斗追求,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图书。
第二是面向市场调整。在坚持出版导向的前提下,积极面向市场调整,因为最大的需求是在市场上,市场后面是读者的需求,要深入读者当中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喜好,为他们出版图书。我觉得特别需要强调市场意识,现在一些图书离市场不是近了,而是远了。包括我们很多编辑,不能深入市场的末端去。我们下去调研发现,二三线城市书店中国出版集团的图书销售量很少,说明空间很大,怎么把握这个市场,也需要我们的编辑深入第一线去。现在一些图书是靠观念生产的,而不是靠实际需求生产的,所以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没有市场,因此要围绕市场来调整。
第三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走专业化的道路,发扬大国工匠精神,要把自己擅长做的图书做到极致,同时要善于发现在市场竞争中的短板。拿中国出版集团来说,少儿类图书、教育类图书,这都是我们的短板,但是这类书市场份额很大,需求量很大,值得去开拓。当然创新发展不求面面俱到,但是在竞争方面存在短板就会出现问题,这也是产品结构调整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关于渠道建设,这些年实体书店建设、发行渠道的打造等都有很大的进步,但与13亿人的读书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大量的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很多图书送达不到读者手中。有一些不错的图书因为渠道不通,不能及时送到读者手中,所以供给侧改革也要抓好营销渠道建设,打通渠道畅通的任督二脉。
中国出版集团下面没有发行渠道,形象的说法叫“高位截瘫”,我们现在在着力打造自己的渠道,“中版好书百店千柜工程”就是解决渠道问题,要在全国100家大书店里设中版专区销售,同时向二三线城市书店延伸。我们要加大新媒体市场营销力度,解决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问题。
一是在全国打破市场分割,建立几个大的发行集团。现在还是各省为主,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发行渠道,特别是有的主管部门要求发行省内本版书占多大比例,有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书还是拥堵。打个形象的比喻,产品是解决车的问题,渠道是解决道路的问题,有了车,道路也得通畅才行。
二是打造专业化的销售渠道。所谓专业化的销售渠道,诸如美术、少儿、音乐等专业化销售渠道,现在这些专业化的渠道也没有真正形成,也被各地所分割。
三是要建立线上线下互相贯通的立体营销。有的网上书店积极办地面销售店,当当网、亚马逊都有具体行动。也有的地面店办网上书店,像浙江办的博库,等等。这方面要大力加强,建立线上线下互相连通的立体营销模式。
四是创新营销模式,吸引读者眼球,吸引读者注意力。三联书店创办24小时书店,黑龙江省出版集团办果戈里书店,都是对营销模式的积极创新。
五是各个出版社、各出版集团,要着力打造自有营销渠道,把好书尽快送到读者手中。
加强服务也是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方面。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热情介绍产品和图书的内容,提供舒适的环境、明亮的空间、周到细致的服务等,服务既贯穿在出版端也贯穿在发行端,必须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这两年书店都在升级换代和转型。升级换代后服务意识增强了,增加了各种各样的服务举措,像南京的解放路书店、合肥的图书城,等等。书还是那些书,但服务的环境更好了,窗明几净,环境更敞亮了,服务的热情更高了,服务的措施更周到了。创办韬奋24小时书店实质也是从服务的实践和服务方式上升级,时间上延长为24小时,服务方面更为周到,提供阅读桌、阅读椅,楼上设有咖啡馆,可以互动,另外每年增加几十场与读书相关的文化活动。服务越来越好,年销售额原来一千多万元,现在两千多万元,年利润由几十万元增加到三百多万元,获得两个效益双丰收。
出版业供给侧改革,还要探讨产能过剩和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出版社或者出版企业有没有僵尸企业?我认为有,有的出版社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了。也有的出版社通过卖书号维持自己的生存。产品数量太多、质量偏低,这个问题和其他行业一样是共同存在的。但是出版业是不是现在产能过剩了,像煤炭、钢材似的,我还不敢下结论,这需要调查分析。现在我们要着重进行活化库存、优化产能方面的工作。
去库存,对出版业也很重要。消化库存要对库存进行分析,分析哪些是活库存,哪些是死库存。对死库存要下决心解决。对大部分库存图书来说,还是要加强营销。活化库存也要创新,一是优化现有产能,二是解决现有库存,三是处理僵尸企业。化解库存有多种办法,对一些还有价值的图书,实行打折销售,或者是捐赠贫困地区。库存各方互相调剂,互通有无,利用各种渠道加大营销力度,也是一个有效方法。对僵尸企业不简单关停,可以把相同的企业进行归并。处理僵尸企业还要特别注意政策性。
出版业供给侧改革,无论是结构调整、渠道建设,还是增强服务、活化库存、优化产能,都要通过创新来驱动。产品结构调整、渠道建设、增强服务、优化产能、活化库存好比五个手指头,个个连着手掌心。手掌心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最为重要的,要把创新作为第一推动力。
如何处理好出版业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提升二者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联系的。供给和需求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我们在强调供给侧改革的时候,不能忽视需求侧的提升。出版业供给侧改革并非不要需求侧改革。事实上,我们过去在需求侧做了大量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效果。在全国开展十年的全民阅读活动,其重大意义之一就是从阅读端去拉动需求,通过提高人们阅读的积极性,来增强图书的购买力。过去几年国家拿出几百亿元投资,建立遍布全国农村的农家书屋,就是用国家买单的方式增加群众的消费需求。一些城市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发放购书券、购书卡,都增加和刺激了读者的消费需求。目前我们特别关注供给侧改革,是当前的主要矛盾面形成的,现在的主要矛盾不是数量不够,而是数量过多。对供给侧进行结构性调整,也是刺激读者的潜在消费需求,实际上还是解决消费需求问题。出版业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着力解决供给侧改革问题。但是,我们同样不能放松对需求侧的管理,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要继续坚持,也要用创新的方式从需求端进行刺激和拉动。
(作者单位: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1]方菲.出版业如何实施供给侧改革[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