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马锡模式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借鉴作用研究*

2016-02-13 09:38:28范兴坤广东药科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06
图书馆建设 2016年5期
关键词:法人治理结构公共图书馆

范兴坤(广东药科大学图书馆 广东 广州 510006)



淡马锡模式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借鉴作用研究*

范兴坤(广东药科大学图书馆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1990年以来,新加坡的国家治理经验对我国改革开放各领域政策的制定发挥了重大影响,新加坡淡马锡公司高效的法人治理制度对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包括确立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引导作用,继续探索以购买公共服务方式满足图书馆需求,完善理事会制度和总分馆制,明确馆长负责制,并建立有效的内外约束机制,以保证公共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淡马锡模式 公共图书馆 法人治理结构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为了保障公民的知识权利而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1]。进入21世纪以来,党的大众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把公共图书馆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图书馆事业建设的中心目标转向追求核心价值的实现,图书馆服务理念涵盖了“开放、平等、包容、隐私、服务、阅读、管理、合作”等方面,并逐步探索在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内实现理论现实化、理念实践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基于国家简政放权、政事分离、管办分离的文化体制改革要求,法人治理结构这一公司治理模式被引入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以建立图书馆理事会为标识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也迅速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淡马锡)管理模式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1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概况

1.1 政策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差距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缩小,但总体上依然存在供给不足、城乡差别明显、地区不平衡的矛盾。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志着国家开始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05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图书馆在内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16字发展方针,“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图书馆的关系,本着‘政社分开’、‘政事分开’的理念,清晰界定政府、行业协会、法人等各自的角色地位,充分保障图书馆自主权,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自律、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管理体制”[2]。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图书馆界开始积极探索管理主体的理事会建设。

法人治理结构即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实现“责、权、利”清晰区分的现代企业制度。1986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作为“事业单位”的公共图书馆具有事业法人资格。2011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及《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等配套文件,图书馆界随之加快了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和实施,以期建立一整套政府负责政策制订和经费提供、图书馆以法人主体行使充分的运作决策权和事务管理权、图书馆用户充分发挥监督权,辅之以图书馆行业学会(协会)的协作组织和第三方机构评估的制度化体系,实现“民主、法治、透明、高效”的图书馆事业管理,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保证效率、效益至上”的目标。目前,我国已有无锡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深圳宝安区图书馆、成都市成华区图书馆等开始实施法人治理结构。

理事会制度是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和根本标志,在社会外部环境、机构内部环境和评价机制都继续行进在传统轨道上的情况下,这项改革也“面临政事不分的体制障碍难以祛除、公共图书馆改革内在动力不足、治理文化与社会荣誉机制缺失等阻力”[3]。政策设计要转变为现实、少数图书馆的试行要转变为国内的普遍推广,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1.2 发展特点

2009年,无锡市图书馆理事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开始实施。201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特别是2015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后,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成立理事会的公共图书馆数量迅速增多,这从百度搜索“图书馆+理事会+成立”时返回的大量公共图书馆成立理事会的相关新闻报道,可窥豹之一斑;②成立理事会的公共图书馆涵盖了省级图书馆(如南京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到县区图书馆,在地区分布上以大中城市和中东部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为主;③成立的图书馆理事会有决策型、咨询型、决策监督型、议事与决策型等几种模式;④少数大型图书馆(如南京图书馆)同时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多数中小规模图书馆只成立了理事会;⑤理事会成员以政府主管部门相关分管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图书馆管理人员、社会人士及读者代表等为主体,新诞生的理事会更大程度上是一个实现政府+社会人士+图书馆人+读者进行协商的平台;⑥推出相关行政法规对理事会制度进行规定,较具代表性的如《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而更多的图书馆是以章程制度为实施依据,较具代表性的如深圳市图书馆,先后制定了《深圳图书馆理事会章程》《深圳图书馆理事会决策失误追究制度》《深圳图书馆审计和绩效评估制度》《深圳图书馆年度报告制度》《深圳图书馆信息公开制度》等配套制度;⑦图书馆理事会开始设置下级专业委员会,如深圳市福田区公共图书馆理事会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阅读推广指导委员会、绩效评估考核委员会成立,标志着公共图书馆理事会的体制化建设开始由成长阶段走向成熟阶段。

2 淡马锡模式及其治理方略

2.1 淡马锡模式

淡马锡成立于1974年,是一家由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投资、监管、以私人名义注册的一家控股公司,它作为企业的责任是“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商业性战略投资来培育世界级公司,从而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4]。依靠完善的企业机制和高效管理,淡马锡成立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截止到2014年3月31日,公司以控股方式管理着23家国联企业(子公司),下属各类大小企业约2 000多家,总资产超过42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8%左右,成为新加坡最大的企业,规模与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公司相当[4]。自2004年以来,每年都获得世界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所授予的AAA整体企业最高信用评级。淡马锡不凡的运行效率和极高的利益回报,打破了世界各国公有企业经济效益低和反市场化垄断的两大通病,因此为各国企业界密切关注,也成为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淡马锡以客户为导向进行投资运作,在管理过程中,财政部代表国家进行资本管控,淡马锡以企业法人资格独立经营,对股东(财政部)负责,通过政府(股东)—淡马锡(国资平台)—企业的三级监管体制,达到淡马锡对国家资产负责、企业微观运营由职业经理人负责、所有权与经营权清晰分离的目的。淡马锡的这种运作模式被称为“淡马锡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公司董事会制度,新加坡财政部虽拥有对淡马锡100%的所有权,但对公司治理的直接干预非常有限和形式化,在公司运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公司董事会构成机制、分层递进的控制方式和有效的约束机制。董事会作为淡马锡的最高权力机构管控公司运营,同时按照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法律实现自身构建。

政府(财政部)拥有的所有权与企业董事会拥有的决策权的分离,是淡马锡模式的精髓所在,这一模式所体现的政企分开、决策层同经理层分离、经理层权-责关联、董事会自身建设等管理要素虽然在西方普通股份制公司中都有体现,然而淡马锡的政府背景和“儒家文化圈”的社会环境,却使它对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具有更强的示范作用。

2.2 治理方略

对应于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原则的实践层面,淡马锡模式具有如下主要治理方略:①价值明确:政府(投资者)以投资回报和国家利益确立对企业的价值引导,淡马锡对其直属子公司和分公司也是通过商业化运作和价值化管理两大标准进行控制[5];②董事会建设:董事会是决策机构,在企业的早期,董事会有较多数量的政府官员,以体现投资人对企业的人事控制。但随着企业的发展,政府官员的数量越来越少,民营企业家身份的独立董事越来越多,利于决策过程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③政企分离:董事会独立进行决策和管理,政府作为投资人对董事会进行全面监管,但仅在一些需要由政府认可的事项上发挥一些形式上的作用;④层级管理:淡马锡对直属子公司直接拥有股权,子公司又分别通过产权控股分公司,形成一个“政府(投资者)—母公司(淡马锡)—直属子公司—分公司”的多层级、宝塔式、逐层控制的企业集团,政府获得投资收益,母公司控制整个企业集团的正常运营,子公司依照市场规则独立经营;⑤市场化:作为企业法人,淡马锡与其他私有企业享有同样的市场地位,不因国资背景拥有任何优先权;⑥约束机制:企业建设有完善的所有权约束、内部监督约束、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完善的约束机制保证了公司依法经营,公司可通过规范的市场活动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⑦决策层同经理层分离:董事会决策企业重大事宜,企业的日常管理经营由经理人负责实施,经理人选聘自全球经理人市场,拥有专业企业管理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在管理过程中执行董事会决策,处理具体企业事务,最大程度实现企业目标,按聘任合同考核管理业绩从而获得报酬。

淡马锡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成功典范,其管理经营模式中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已为我国企业界和管理界广泛关注,我国当前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本身就是对现代企业制度中董事会制度的学习借鉴,将淡马锡模式作为一个示例,其治理原则具有较大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3 启 示

3.1 确立价值的引导作用

淡马锡模式的成功,是作为投资人的新加坡政府对淡马锡在战略上实施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目标要求的结果。淡马锡具有准公共投资性质,政府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性,不干预企业业务运作,只从淡马锡的经营和发展中获得稳定的利润回报。淡马锡自身也有明确的价值定位,在2009年“淡马锡宪章”中,特别表明“淡马锡是一家根据商业原则运作的投资公司,致力于为股东创造长期稳定回报”,淡马锡的职责定位是履行“商业公司的所有者责任”,是“政企分开”[6]的。淡马锡也不参与其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商业决策或运营,而只是在既定的公司章程原则下考察其投资回报。

我国当前图书馆事业建设的理念是“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这也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政府作为图书馆的投资者,需要从理念和法规制度上规范图书馆的任务,明确图书馆的公益性。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规定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国家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7]的任务,以后的免费服务、向大众充分开放、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社会监督都体现了这种原则。只有在形成准确、稳定的“价值取向”和“回报要求”后,才能给图书馆事业发展创造宽松、稳定的政策环境。因此,党和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管理,应是价值的管理,即把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8]作为目标,保证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坚持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避免过多技术层面的管理与干涉。

3.2 探索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化

我国现有的图书馆服务系统是一种基于单位制度的苏联模式和陕甘宁模式的混合体,但这种系统本身颇似一种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官僚机构”:行政级别、干部任用、官僚层级、长官任命都类似于党政部门,资源消耗高但又低效。如果放弃这种模式,按照淡马锡模式的做法,则政府需要做的就是从公共财政资金中支付一部分预算,向包括现有图书馆在内的社会文献信息服务机构购买“文献信息公共服务”。在这个体系中,政府是出资者,通过合同方式规范采购方式,采购行为中甲乙双方的关系通过法律和合同来规范与约束。

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以公共财政投入图书馆建设是为法律所支持的,如《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第51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可以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图书馆的运营与管理。”[9]虽然购买图书馆服务与购买其他普通商品差别较大,但其实现的过程并没有超出现行商业规则和法律的范围。如前述商业性企业负责实现图书馆管理的例子:现有的图书馆馆舍、文献、馆员、装备等构成基本的政府静态投入,政府可以通过合同招标方式将图书馆的经营管理交给企业,明确在每年度一定数量的动态投入下,以约定的考核机制,实现图书馆某种标准的服务时间、服务质量、文献增长,并保证静态投入折旧的控制。在图书馆经营的过程中,政府只按照法律和合同做相应的监督,不干涉图书馆的日常运营。这样的服务效果最终由读者说了算,具有清晰易行的可评估特征,便于进行质量控制。

3.3 完善图书馆理事会制度

淡马锡控股在公司治理层面以“积极股东”身份与其控股或持股公司之间联系,这种身份作用的发挥主要是在影响企业价值观的建立、企业重点业务的实施、员工教育的开展以及战略发展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等宏观工作上。淡马锡通过市场化股权操作体现其经营方向,作为股东积极参与其全资、控股企业的治理,派高管人员参与关联公司的董事会战略决策,但尽量避免参与各个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具体商业决策,保证旗下企业的经营自主性,从而形成对上确保股东利益的实现和扩大、对下实现关联公司按市场规则自主经营的局面。

图书馆理事会在特征上对应于企业的董事会,图书馆通过建立理事会,形成一个对社会和政府负责、同时又对读者和自身发展负责的组织,成为联结图书馆各利益相关方,实现对图书馆整体化系统管理的稳定机构。这样一个相当于“代理人”机构的组成必须具有广泛代表性,并且要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如2015年制定并实施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第8条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公共图书馆建立和运行法人治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理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理事会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公共图书馆、专业人士、市民等有关方面代表组成。”[9]按照这种方式形成的理事会应依法开展活动,对图书馆的业务及服务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管控,并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3.4 完善总分馆体系建设

图书馆事业管理中的总分馆制对应于企业的“多层级”机构体系,“总分馆制体现了城乡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中图书馆服务的引导功能、协调功能和配置功能,体现了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服务原则和服务目标”[10]。以东莞图书馆的26所分馆为例,比较公共图书馆在各自为政和按总分馆管理两种服务体系状态下的成本差异,后者所需成本不足前者的1/3[11]。2007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肯定了总分馆制的改革方向,在2008年5月22—24日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城市中心图书馆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来自全国25个城市的80家图书馆共同签署了《把公共图书馆建成城市教室和市民客厅——中国城市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愿景》,提出了城市图书馆应当建立覆盖全城市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总分馆体系的理念[12]。

“总分馆体系”可以有多种模式。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制建设较为成功的苏州市,苏州图书馆作为总馆,苏州市属区、街道、社区、镇、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及市政府机关所属图书馆(室)作为分馆,“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总分馆之间“统一规划业务活动,统一制定规章制度,统一人财物管理,统一开展图书馆评估;使用统一的管理系统和读者证,实施通借通还”[13],显现出了较好的管理与服务效益。苏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属于典型的“科层制”直管模式,对应淡马锡以“商业化运作和价值化管理”控股下属企业的模式和理念,在保证图书馆服务体系“管理运行效率”和“社会服务效益”的前提下,以“价值”和“服务”引导与协调总分馆体系各服务主体,可以创新“总分馆体系”形式,丰富“总分馆体系”管理内容,推动不同地区不同馆情环境下的总分馆体系建设。

3.5 完善图书馆馆长负责制和选任制度

在淡马锡模式中,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的基本架构形成了“上级对下级经营战略负责、下级对上级目标完成负责”的体制,健全的经理人市场可以实现优秀的经理人以公开竞聘、招募、猎头制度的方式与企业合作,保证和激励企业经理人努力在活跃的市场上捕捉可能出现的财富机会,为股东创造价值。仿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体系由股东(政府)—董事会(图书馆理事会)—经理人(馆长)—监督者(读者、第三方社会机构)构成,其中馆长负责实施图书馆的日常业务管理。现代信息环境中的图书馆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要求馆长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馆长是管理班子的首脑,“馆长负责制”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如《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第24条规定的“公共图书馆实行馆长负责制”[9],就是以法规的形式对这种管理要求的确认。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馆长是由政府通过组织程序选拔和任命的,属于政府系统的行政官员,对于多数官员来说,职位升黜才是头等大事,一些公共图书馆馆长的优秀表现并不能掩盖馆长群体的沉闷。这样的馆长任用制明显地与文化体制改革“政事分开”的要求不一致,也与图书馆管理的专业化要求相背离。我国近年来有较多高校图书馆公开招聘和选拔馆长,也有一些公共图书馆的馆长采用了这种公开选拔方式,如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1990年就公开招聘馆长,国内第一家兼具高校和公共双重功能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也在2008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副馆长。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人才市场的逐渐成熟,参照企业经理人选任的公开竞聘、招募、猎头制度,以公开化、社会化、聘任化、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式实现公共图书馆馆长的选任,会更有利于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推进和事业的发展。

3.6 建立有效的内外约束机制

企业的内部约束来自于股东和董事会,外部约束来自于法规和市场,淡马锡模式约束的有效性来自于约束主体的权威性,新加坡完善的法制建设和市场机制提供了这种保障。

我国图书馆建设法人治理结构体制的内部约束来自于政府和理事会,外部约束来自于法规制度和读者。来自读者的外部约束对图书馆发展和服务质量提升的重大意义在理论上不存在认可难度,困难的是在多大程度上认可读者的监督、允许读者以什么方式监督。

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制度化建设中,对读者监督作用的认识有一个提升的过程,如2002年制定的《北京市图书馆条例》规定了市、区、县文化行政部门对所属区域的公共图书馆的统一管理,指导、协调责任,但仅仅明确了读者有“向图书馆或者其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14]的权利;在配套的《实施办法》中,对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图书馆管理、检查、监督职责进行了细化,但对读者的监督作用没有更多的明确[15]。随着对读者监督重要性认识的上升,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论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明确要求要同时“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8]。在《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第44条第3则中,明确读者的权利为“向公共图书馆或者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及时获得回复”;第52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在馆舍显著位置设立用户意见箱(簿),公开监督电话,开设网上投诉通道,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定期召开用户座谈会。公共图书馆应当自收到意见或者投诉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答复意见或者处理情况向提出意见的人员或者投诉人反馈”[9]。

此外,读者也有权以法律工具来监督、约束图书馆,如巢湖市民杨俊认为巢湖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名不副实,于是向文化部申请公开该馆获评的依据和评分细节。因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回复,2015年6月他将文化部告上法庭,9月法院做出判决,杨俊胜诉[16]。杨俊诉巢湖市图书馆案表明公民自觉的监督意识的增强,无疑将对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开展和建设起到更有效的鞭策、激励作用。

由于有较为相近的文化背景和政府管理理念,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都引进和学习了新加坡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那么在我国经济领域广泛关注淡马锡模式的同时,在文化事业领域学习借鉴淡马锡的经验,同样能有所裨益。我国和新加坡有不同的国情,但特殊情况并不能排斥共同价值观的存在,在以公共财政支持的公共文化服务上,不同国家的公民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实现“读者第一、服务第一”的目标,在处理政府、图书馆、图书馆行业协会、读者之间的关系上,可充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为在保证图书馆公共性、公益性、开放性、服务性、社会性、群众性等方面,在保障公民的权利上,它们之间具有理论上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蒋永福.坚决依靠政府——关于公共图书馆与政府关系的随想[J].图书馆, 2005(2):13-15.

[2]肖容梅.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 4-11.

[3]肖容梅.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状与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4(3):22-28.

[4]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EB/OL].[2015-11-02].http://www.temasek.com.sg/.

[5]刘淄川.如何理解淡马锡模式[EB/OL].[2015-09-10].http://www.eeo.com.cn/2015/0815/278909.shtml.

[6]什么是淡马锡模式?[EB/OL].[2015-10-15].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810/13898741_0.shtml.

[7]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5-11-15]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7/content_632285.htm.

[8]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EB/OL].[2015-11-15].http://www.gkstk.com/article/60790629.html.

[9]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EB/OL].[2015-11-15].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494828.

[10]王世伟.新中国图书馆服务理念与实践60年[J].图书馆杂志, 2009(10):2-11.

[11]李东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图书馆:东莞城市图书馆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山东图书馆学刊, 2009(1):40-44.

[12]e线图情.把公共图书馆建成城市教室和市民客厅——中国城市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愿景[EB/OL].[2015-11-15].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107800.

[13]张 静.从苏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和发展[J].贵图学刊, 2012(1):1-2.

[14]北京市图书馆条例[EB/OL].[2015-11-15].http://m.newsmth.net/article/Library/1789.

[15]北京市图书馆条例实施办法.[2015-11-15].http://www.bplisn.net.cn/ProclaimDetail.aspx?id=7.

[16]刘忠玉.安徽读者告赢文化部 质疑巢湖市图书馆名不副实[EB/OL].[2015-11-15].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5/10/10/006979391.shtml.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政策特征及未来发展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YJA870005。

[作者简介]

范兴坤 男,1967年生,博士,广东药科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理论、中国图书馆事业,已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40余篇。

[收稿日期:2015-12-23]

Study on the Tamasek Mode Reference to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Public Library in China

[Abstract]Singapore's national governance experienc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ies fomulation in China since 1990, the effici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Singapore Temasek also has a strong inspiration to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public library system in Chian which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such as establishing government's guiding role in public library value, continuing to explore purchasing public services to achieve social demands of the library, improving the board of trustees system and the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specifying the director responsibility system, establishing effectiv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straint mechanism, so as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library.

[Key words]Tamasek mode; Public library;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猜你喜欢
法人治理结构公共图书馆
20世纪30年代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难点透析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28:20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引领社会阅读举措探析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3:29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34:33
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的探讨
商(2016年7期)2016-04-20 18: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