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茹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广东 东莞 523808)
社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趋势及策略研究*
吴惠茹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广东 东莞 523808)
社交网络环境下,借力社交网络开展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大趋势,并且具有以微见著、注重互动、两线融合的特点。高校图书馆借力社交网络开展阅读推广的具体措施为:因馆制宜,科学构建服务平台;多举措营销,聚合社交网络用户;立足需求,拓展平台的阅读服务功能;注重实效,采用多元化阅读推广模式。其保障机制包括阅读推广团队、效果评估机制、员工激励制度。
社交网络 大学生 高校图书馆 阅读推广
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外以Facebook、Twitter为典型代表,国内以微信、微博为典型代表的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信息交流、互动分享的重要工具,并且用户数量和使用频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在此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转变,阅读方式呈现移动化,阅读内容变得微型化,阅读时间更为碎片化,阅读的心理需求也呈现出明显的求趣、求精、求分享的特点,即寻找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或具有趣味性的表现方式,寻求精品内容和精品资源,分享的意愿和需求比以往更为强烈。推广阅读是图书馆的天然职责和重要使命,近年来国内高校图书馆对阅读推广极其重视,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然而,在当下社交网络环境下,如何围绕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创新性地推广阅读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2006年起,国外高校图书馆就开始关注社交网络并将Facebook、MySpace、YouTube等社交网络平台应用于图书馆服务和阅读推广中。李金波等人于2011年5月的调查显示,国外共有608个图书馆在Facebook上设置了主页[1]。姚飞等人于2013年调研的17所国外和港澳台高校图书馆都应用了两种以上社交网络[2]。这些数据表明,社交网络目前在国外高校图书馆已得到了大量、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内高校图书馆也普遍认识到应借助社交网络本身的优势来应对由其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并逐渐运用豆瓣、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吸引用户参与到图书馆服务和阅读活动中。笔者调研了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大赛前15名的图书馆利用微信、微博、人人网等开展服务的情况,发现这15所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利用其开设的社交网络平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涉及5个方面:一是发布各类阅读活动信息和报道,二是推荐阅读,三是发布各类书评,四是提供云阅读资源链接,五是嵌入“我的图书馆”功能,包括馆藏查询、借阅查询、续借等。被调研的15所图书馆都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佼佼者,他们利用社交网络进行阅读推广的做法,是对整个高校图书馆界阅读推广的引领,也反映了借力社交网络开展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一种大趋势。与传统阅读推广相比,基于社交网络开展的阅读推广总体呈现出以下鲜明的特点。
1.1 以微见著
大学生是主要的微阅读群体,以文本、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展现的短小、精炼的微型内容已经成为他们日常阅读的重要部分。面对读者的这种微型化阅读需求,许多高校图书馆都高度重视,积极创新阅读资源的组织和获取方式,运用“以微见著”的推广理念,通过微型化推广、精品微型内容导读,让更多的优质微型内容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其从快餐式阅读转向精品阅读、从微型阅读转向原著阅读,从浅阅读转向深阅读。微型化推广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以微型书评推荐好书,提炼作品集、杂志中的精品文章,节选好书中的精彩章节等。例如,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开展的“小天与你一起读”①活动,不定期在微信上推荐一本校园共读的好书,并在推文中附上“精彩节选抢先读”,让读者先行阅读书中精华,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阅读全书。又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一篇微信推文“15部世界名著的开场白,你还记得多少”②,通过展现《双城记》等名著短小的精彩开头,引发读者阅读完整原著的欲望。
1.2 注重互动
注重分享、交流和互动是社交网络时代的突出特点。许多高校图书馆摒弃了以往单向、“自说自话”式的传播和推广模式,充分利用BBS、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交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通过发起讨论主题、设置有奖话题、在线咨询、在线评论、举办线上比赛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图书馆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分享,激发阅读推广的活力。例如,2013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其微博上发起“微·月读”的活动,每个月公布一个主题,号召网友就这个主题谈谈自己所能想到的一本书/一个电影/一首歌,让喜爱图书、电影、音乐的网友都参与进来,相互交流[3]。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也都设置了留言功能,粉丝可以直接对推文的内容进行评论、反馈,达到交流和互动的效果。
1.3 两线融合
两线融合是指线上线下相结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推广活动综合利用社交网络和传统媒介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以增加活动的知晓度和可见度。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等传统的宣传方式不可缺少,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社交网络低成本、广辐射的优势,在微信、微博、人人网、校内BBS等平台上发布活动预告,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并及时回应读者在线咨询和评论。二是阅读推广活动的举办,图书馆既在线下开展各类活动,同时也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举办线上活动,通过大学生喜欢的传播途径和参与方式,吸引大量读者参与,扩大活动辐射面和参与度。高校图书馆借助社交网络,使实体与虚拟空间的阅读推广活动相互促进,形成线上线下交互融合,立体推动阅读推广的发展。
2.1 因馆制宜,科学构建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应综合考虑人力、用户量、服务效果、技术条件等因素,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和用户喜好,科学合理地构建阅读推广的社交网络平台。构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选择已有的社交网络平台直接进驻。此方式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选用目前最流行、用户量最多的社交网络平台进驻。根据国内目前的流行情况,高校图书馆可首选微信,其次是微博。一些高校的校内BBS相当活跃,这些高校图书馆可考虑同时在校内BBS上开设专栏。另外,对于QQ群、优酷网等用户相对活跃的社交网络平台,图书馆可根据阅读推广中的具体内容适当予以运用,如成立读书会QQ群,运用优酷网宣传推广入馆教育微电影、阅读活动微视频等。笔者调研发现,前几年有部分图书馆注册了人人网、豆瓣小组,但目前上面的图书馆主页或小组已经基本荒废,绝大部分已许久没有更新,如今人人网、豆瓣小组的用户已流转到微信、微博中。所以,如果图书馆人力不足,不必在人人网、豆瓣平台上专门开设服务页面。
(2)与其他社交网络平台合作,嵌入图书馆相关功能。微信、豆瓣等社交网络平台都拥有开放接口,图书馆可基于双赢的目的,与拥有大量本校用户的其他平台合作,通过开发第三方应用程序或结合相关技术将自身的图书检索、借阅查询等服务功能嵌入到合作方平台上。此做法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图书馆开发了可以连接豆瓣API的OPAC馆藏信息查询的应用程序,用户在浏览豆瓣网时该应用程序会将图书详细的馆藏信息直接呈现在网页中,方便用户查找和借阅[4]。上海图书馆近年来联手腾讯麾下的大申公司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分别在微信和支付宝的“城市服务”中开通了“图书查询”服务、“微阅读”频道,在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开放平台开通了“信用办图书外借证”等多种服务,方便并吸引了用户使用,取得了良好成效[5]。
(3)自行开发社交网络平台。这需要图书馆本身具有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目前国内采用这种高级构建方式的图书馆并不多。重庆大学图书馆开发了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图书馆2.0知识服务社区——“我的书斋”,其为读者提供“我的图书馆”“书评中心”“藏书架”“文档库”“文献互助”等多种阅读服务模块,同时还设置了积分功能,读者可以通过借书、发表书评、荐书等任务累计积分、兑换礼品;以积分为依据,图书馆每月还会评选和奖励“阅读达人”“每月书生”[6]。该平台将阅读服务、阅读激励、阅读活动整合于一体,取得了显著的阅读推广效果。这是高校图书馆自主开发社交网络平台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
2.2 多举措营销,聚合社交网络用户。
阅读推广必须要有广大的受众和关注者,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因此,采取多种举措对社交网络平台进行营销,聚合广大社交网络用户至关重要。
(1)多渠道推广,吸引读者关注。首先,高校图书馆要抓住新生入学这个最佳时机进行“圈粉”。一可在图书馆门口、电梯口、阅览室门口等入口处张贴社交网络平台的宣传海报,让新生随时随地扫码关注。二可策划新生入馆体验有奖活动,把关注图书馆微信、微博作为其中一项任务列入其中。三可在新生入馆教育现场介绍社交网络平台的功用,动员新生现场关注,这种做法可以带来关注人数的飙升。其次,图书馆可通过举办有趣的在线有奖互动活动进行“吸粉”。例如,南京大学图书馆2013年策划了介绍3位朋友关注图书馆官方微信即可参与抽奖的活动,活动1周时间内共增长用户1 019人[7]。第三,增加社交网络平台的可见度。图书馆将社交网络平台的二维码、网址在网站主页的醒目位置展示,并印制到馆刊、活动海报等各类印刷品上,同时,还可制作成小桌牌放置在阅览桌上,通过多种渠道让社交网络平台的关注方式进入读者的视线。
(2)注重内涵营销,持续吸引读者眼球。读者关注只是图书馆社交网络平台营销的第一步,如何留住用户、吸引用户的持续注意力才是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注重社交网络平台的内涵营销,其内涵包括服务功能和内容品质。一方面,图书馆可通过嵌入馆藏查询、微阅读等常用服务功能,增加社交网络平台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在社交网络平台发布、推广的内容应经过挖掘、整合和精心编制,保证内容优质化和精品化。高校图书馆只有做到切合需要、内容优质、使用方便,才能吸引读者的持续关注。
2.3 立足需求,拓展社交网络平台的阅读服务功能。
发布各类能够促进阅读的资讯和资源是社交网络平台最基本的阅读推广功能,高校图书馆对社交网络平台的应用不应仅限于此。图书馆应立足读者需求,充分利用不同社交网络平台的强大功能、开放接口、新应用、用户数据信息等,不断拓展平台的阅读服务功能。
(1)拓展社交网络平台功能,服务读者“痛点”。即找到读者需要而在实体图书馆中又没有或不方便获得的服务内容,并以读者喜欢的途径和方式在新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加以实现[5]。在现实利用中,读者的“痛点”需求主要包括馆藏查询、借阅查询、移动阅读资源获取、活动报名或预订、续借与超期罚款等。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实现了以下这些功能,值得其他图书馆借鉴:①OPAC检索,将OPAC检索功能嵌入到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中,极大地方便了手机用户查询和预约馆藏图书。②“借阅信息”查询,让读者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个人借阅信息查询和续借,查看热门借阅榜单等信息。③移动阅读资源链接,将图书馆具有访问权限的电子图书、电子杂志、公开课资源等在图书馆微信上提供访问链接。④活动预订,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预订图书馆讲座入场券、报名参加读者活动等,既方便读者参与,又便于图书馆对活动参与程度的预测和管理。
(2)开发新应用,迎合读者“兴趣点”。阅读推广与读者兴趣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参与和利用。对大学生而言,奖励、排名、有趣、互动都是他们的兴趣点,围绕这些兴趣点,高校图书馆的社交网络平台有很多可作为的空间,如可在社交网络平台中设置阅读积分制功能,将读者的登录、阅读、留言、分享、发书评、在线荐书等线上行为转化为积分或等级,通过积分换奖或等级升级的方式激励读者的阅读积极性。这一应用在重庆大学图书馆自行开发的“我的书斋”系统中已得以实现。针对大学生热衷于游戏的特点,图书馆还可以在游戏上做阅读推广尝试,如开发“新手闯关”新生在线游戏,并将其接入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等社交网络平台中,让新生通过在线参与有趣的有奖闯关游戏完成基本的入馆教育,达到寓教于乐、寓推广于游戏中的效果。各种切合读者需求和兴趣的新应用,需要图书馆不断地去挖掘、借鉴和尝试。
2.4 注重实效,采用多元化阅读推广模式。
2.4.1 导读式推广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信息发布和获取的便利性,深度做好大学生导读工作,减少社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浅阅读、无营养性阅读的倾向。导读的方式应灵活多样,推陈出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习惯和方法导读。导读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学生“我要读”的意识。导读馆员可从各种渠道挖掘阅读的名言警句、阅读的好处、名人读书故事等倡导阅读的文章,并将其转发到平台上,用以刺激读者的阅读意识,引导读者阅读习惯的养成。导读馆员对“怎么读”的问题也不可忽视,通过介绍名人、阅读达人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2)主题导读。高校图书馆可在线上按不同主题定期地为读者推荐好书,推文的语言应避免刻板和老套,尽量采用活泼、亲和的语言,图文并茂、醒目美观的排版来展现,最好能附上来自网友、读者、馆员的精短书评,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例如,四川大学图书馆微信上的一期电影主题图书推荐“把阅读的生命过成电影”③,重庆大学图书馆微信上的一期爱情主题图书推荐“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④,不光题目吸引人,内容也贴近大学生的兴趣。又如,中山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微服务—图书导读”专栏,每期荐读15本主题图书,采用全新的上下翻页的阅览模式和形式多变的彩色版面,并添加不同的背景音乐,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导读体验,让读者受到深刻的阅读感染。
(3)事件导读。高校图书馆可配合最近社会、校园发生的一些重大或有趣的事件,挖掘与事件相关的内容,推荐好书。例如,四川大学图书馆于2016年4月李克强总理考察四川大学之后,及时推出了一篇导读微文“总理看啥书”⑤,为读者做了一次很好的事件导读,获得很多读者的点赞。
(4)热点导读。高校图书馆一可配合社会、校园中最新的热门话题推荐相关的馆藏图书,迎合读者的阅读兴趣;二可定期整理本馆热门借阅图书榜单、各大读书网站的好书榜单等,并将其发布于图书馆的社交网络平台,以帮助读者选择自己喜爱的读物。例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在大家热追电视剧《琅琊榜》期间,及时作了一次微信导读“《琅琊榜》里你不得不看的那些书”,吸引了3 800多次的点击量⑥。
(5)精品导读。针对读者求精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大力做好精品导读,精品包括精美文章、精彩章节、精品图书等。图书馆可以通过人工整合的方式提炼出著作里的精彩“看点”,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向读者推荐,引起读者阅读原著的兴趣。导读馆员平时应经常关注图书评论网站、各类好书榜单、各类文学或图书奖等,精心为读者挑选出高品质的图书进行线上推荐和导读,以提高优质读物的利用率。
2.4.2 活动式推广
活动式推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线上开展阅读活动,二是利用线上平台宣传助力线下活动的开展。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强大的活动组织功能,开展微书评、书目荐购、馆藏好书推荐、美文分享、诗文朗诵竞赛、在线展览等读者乐于参与、易于参与的线上活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从2012年起,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开展了“我要推荐”“东职书海拾贝”“学长推荐”“为你读诗”等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由于活动贴近读者喜好、便于参与,每次微平台阅读活动的参与度和活跃度都高于同时间推出的其他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推广效果。对于线下活动的开展,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社交网络平台的宣传阵地作用,依靠社交网络平台来征集意见,及时发布信息和跟踪报道线下活动的进展,为活动进行宣传造势,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到活动当中。
2.4.3 互动式推广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的群聊和交互功能,邀请读者参与推广、分享心得、交流互动。互动式推广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一是设置阅读推广类话题,引发读者热议和阅读分享。例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微信上设立了“本周话题”互动活动,每周设置一个与阅读相关的互动话题,如“让人相信爱情的书”“你最想偶遇的小说角色”等,每期话题的征集推文中会展示上一期话题的精选留言,引来了不少读者的参与和点赞,这种互动同时也对读者喜欢或是印象深刻的作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推广。又如,郑州大学图书馆微博——@大学生阅读分享平台专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讨论空间,设置了5个阅读推广微话题,用以发布读者推荐的书目、书评、阅读感悟,分享精彩语段,进行话题讨论等,形成了浓厚的阅读分享氛围,起到“以书会友”的作用[8]。二是线下活动设置网络投票环节或微话题互动。例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开展的“书妹儿”微信虚拟形象征集比赛,其中一个评选环节就是让读者在微信平台、民主湖论坛投票,引来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投票,来自微信的投票达6 010人,来自论坛的投票达54人⑦,既推广了活动,又提高了读者参与度,也是对图书馆社交网络平台的一次有效宣传,可谓一举多得。三是开展在线咨询和留言,及时回复读者的提问和帮助请求,挑选读者精辟的留言发布到平台上供读者参阅。
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能否持续、有效地开展,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保障机制。
3.1 建立阅读推广团队
社交网络平台应用功能的开发、自身的宣传与管理、内容的创作与编辑发布、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读者咨询与互动应答等都需要有专门人员负责,没有强大的团队,高校图书馆基于社交网络的阅读推广将无法常态化进行。因此,适时组建一支社交网络平台阅读推广团队非常必要。根据阅读推广中所涉及的工作内容,笔者提出如下团队建设构想:团队由团队负责人、编辑人员、运营人员、技术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可由来自不同部门有相应专长能力的馆员兼任。团队负责人主要负责社交网络平台阅读推广的总体规划、实施、人员协调管理和考核。编辑人员包括主编、栏目编辑、网络美工人员,主要负责内容的创作、编辑、美工、排版等编辑工作,各栏目的内容由栏目编辑提供给主编进行筛选、整合和再编辑,网络美工提供网页美化、排版支持。运营人员主要负责内容的审核与发布、平台的管理与推广、用户数据分析、线上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等运营工作。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平台的技术开发与支持、平台功能拓展等技术工作。整个团队实行团队负责人统筹、各组人员分工合作的管理模式。
3.2 效果评估机制
基于社交网络平台所做的阅读推广是否有效,对读者的阅读带来了哪些影响,哪些推荐和活动才是读者喜欢的,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常态化的考量,是保证阅读推广取得实效的必要环节。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建立一套阅读推广效果评估机制。笔者认为,该评估机制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对于可以量化的评估要素,设立量化考核指标。可量化的要素包括:社交网络平台的用户数,栏目的发文数,推文的阅读量、点赞数、分享转发数、评论数,用户的咨询量、发贴量,线上活动的举办次数,参与活动的人次,活动期间入馆人次,活动期间用户增长量,推荐图书的借阅次数等。若图书馆同时开设了多个社交网络平台,每个平台的量化指标都应细化并分项记录。②注重读者感受和效果反馈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读者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读者对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观评价、意见和反馈。③评估考核应做到常态化。高校图书馆应及时记录各种量化指标、数据等信息,在每次举办活动后及时进行小结,定期评估阅读推广整体效果,并形成评估报告。通过常态化的评估考核,高校图书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改进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参考和真实依据,在考评和改善中不断提升阅读推广的效果。
3.3 员工激励制度
充满活力、积极主动、富于创新的工作团队是促进阅读推广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高校图书馆领导应在馆员工作评估考核的基础上设立多样化的激励措施。这些措施应兼顾物质和精神激励,主要可从这些方面入手:①奖金激励,如将阅读推广工作绩效作为员工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并与业绩奖金挂钩。②荣誉激励,如在馆内评选阅读推广优秀个人;在全馆会议上对表现优秀的阅读推广馆员进行公开表扬。③活动激励,如举办阅读推广“金点子”征集比赛活动,激发馆员创新思维等。④个人发展激励,如提供专业培训和外出学习交流机会等。
社交网络使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发生了转变,也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机遇。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变化,改变和创新阅读推广的思路和手段,充分利用社交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开拓阅读推广的网络阵地,不断推出新功能、新应用,挖掘阅读推广的新途径和新形式,使得大学生能够便捷地获得所需的阅读资源、有用的阅读信息、有效的阅读指导,从而引导大学生爱阅读、多阅读、深阅读,提升阅读的品质。
注 释:
①资料来自微信公众号“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的2016年9月18日推文“小天与你一起读《平凡的世界》|读书天”。
②资料来自微信公众号“东职院图书馆”的2016年5月4日推文“15部世界名著的开场白,你还记得多少”。
③资料来自微信公众号“四川大学图书馆”的2016年4月18日推文“把阅读的生命过成电影”。
④资料来自微信公众号“重庆大学图书馆”的2015年11月8日推文“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
⑤资料来自微信公众号“四川大学图书馆”的2016年4月28日推文“总理看啥书”。
⑥资料来自微信公众号“重庆大学图书馆”的2015年10月22日推文“《琅琊榜》里你不得不看的那些书”。
⑦资料来自微信公众号“重庆大学图书馆”的2016年4月25日推文“书妹儿来啦”。
[1]李金波, 李书宁. 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交网络应用调查与分析:以Facebook 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2(3):75-79.
[2]姚 飞, 窦天芳, 武丽娜,等. 基于社会网络理念打造泛在图书馆服务: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3(5):68-74.
[3]周 婷. 基于数字阅读背景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趋势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12):60-62.
[4]李 影. 社交网络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2014:13.
[5]周德明, 林 琳, 唐良铁. 图书馆服务:新载体 新平台[J]. 图书馆杂志, 2016(8):4-9,14.
[6]重庆大学图书馆“.我的书斋”任务系统正式发布[EB/OL]. [2016-05-10]. http://lib.cqu.edu.cn/newversion/contentInfo.htm?order=newsList&topOncoId=3.
[7]史 梅, 翟晓娟. 高校图书馆官方微信经营策略研究: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5):79-85,116.
[8]郭文玲.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专题微博之建设:以@大学生阅读分享平台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20):23-28,33.
Research on the Trend and Strategy of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under Social Network Environment
It is a general trend in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to carry out reading promotion leveraging social network, and features in micro content, interaction and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servic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are as follows:building a service platform scientifically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marketing with a variety of measures and aggregating social network users, expanding reading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platform based on demand, and focusing on practical results and adopting diversified reading promotion modes. Its security mechanism includes a reading promotion team, effect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taff incentive system.
Social network; University students;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G252
A
吴惠茹 女,1984年生,硕士,现工作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已发表论文10余篇。
2016-08-08]
* 本文系2015年广东省图书馆科研课题“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与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DTK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