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圣叹文法中所体现的林冲性格

2016-02-13 06:08崔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施耐庵文法金圣叹

崔静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论金圣叹文法中所体现的林冲性格

崔静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明末清初的金圣叹有感于当时施耐庵所著《水浒传》版本的杂乱纷繁,遂创造性地“腰斩”了原著后五十回,使得金批本成为有清三百年间最流行的本子。他不仅重铸了施耐庵的“千岩万壑赴荆门”的气势,而且在文字后附上了精辟的评语,这也使得他的人物性格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评价水浒一百单八将时,把他们分为“上上”“上中”“中上”“中下”“下下”五等人物,而林冲则位于“上上人物”中的第四。

水浒传;金圣叹;林冲;文法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曾提到十五种文法,下面笔者主要分析其中的四种文法,从而深化对金圣叹笔下林冲形象的理解。

一、大落墨法

在第六回中,写林冲和鲁智深在阅武坊中一事,就是用此法。先写两人走到阅武坊口,遇到一个大汉在卖宝刀,林冲和鲁智深却只顾着边走、边说话,并没有理会。圣叹在此处夹批中评为“笔墨淋漓之极”,大汉又说好刀不遇识者,林冲二人仍是不理会;当大汉又抱怨说东京没有人识得军器时,林冲听说这马上回过头来看宝刀,并与大汉讨价还价一番之后买下宝刀。圣叹在此处夹批中评为“叙极忙事,偏用极婉笔”,在此处体现了林冲小事上也是一贯谨慎细致的品格;当林冲买下刀后心情很好,看了一晚上的宝刀,第二天早晨又看了半天,连衣服都顾不得往上穿,以及要去太尉府中比试刀时的心理活动,圣叹在此处夹批中评为“写林冲婆娑爱惜,剧于十五女矣”,从中也可看出林冲“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品质。在第八回中,写林冲与洪教头比武一事,也是用的此文法。先写两人相见,林冲谦恭,洪教头骄横,当洪教头说只有林冲比武胜过他,他才会认林冲为教头时,林冲却谦虚地说“不敢”,圣叹在此处夹批中评为“作一摇曳”,而在比武过程中,也是极力渲染。第一次是柴进说先吃酒,等月亮出来后,再进行比武;第二次是林冲叫暂停来开枷锁;第三次又是柴进叫暂停,增加赏银以鼓励林冲使出真本事,圣叹在此处夹批中评为“真所谓极忙极热之文,偏要一断一续而写”。从中不仅可以看出林冲的谦恭有礼与武艺高超,而且也使行文有波折,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弄引獭尾法

“弄引”的意思是突然之间不好提起一大段文字,所以在前面先写一段小文字来导入;“獭尾”的意思就是写了一大段文字后,不便立即打住,于是在后边写一段小文字用以收尾。这种文法在第九回中运用得很经典。如写李小二夫妻,是为了生出让他在酒阁子背后听陆虞候等三人陷害林冲一事,而为了使李小二竭忠尽力地去听这个阴谋,只得先想出林冲前日曾在东京救过他一事。正如圣叹在此回总批中所说“不得不先作此一个地步,所谓先事而起波也”,由此也可看出“因文生事”这种虚构性体裁的“削高补低”,都取决于作者行文过程的需要,从中也体现出林冲的仗义疏财、救人于危难中的品质;写李小二夫妻给他缝补浆洗冬衣,他给二人银两做本钱,都是为了突显酒阁子背后打听一事的艺术真实,并为火烧草料场这一段大文字作铺垫。“獭尾”法在本回中也运用得很精彩,如林冲左手拿解腕尖刀,右手拿花枪杀了陆谦等三人后逃至老庄客家里,老庄客不肯给他喝酒时,他偏用花枪挑了一块火柴往炉子里一搅,然后抽出来烧了老庄客的髭须。这一描写主要是为突出林冲杀人后无意识的狠毒,也是由于行文的需要,施耐庵写林冲杀三人后不好突然收手,故再作一个小的渲染。正如圣叹所评“故又于此处再一点两点,以杀其余怒”;当林冲醉倒后庄家寻着雪的痕迹来抓他时,文中又特别写花枪丢在一边,这种方法使得读者看了文章后不会觉得突兀之极,而会觉得一波三折、余味无穷。

三、草蛇灰线法

“草蛇灰线”法是指在行文中巧妙地处理人物与情节之间微妙关系的一种文法,即多次交待某一不易被人发现习以为常的事物或反复使用同一词语来作一些暗示、伏笔与照应。就像蛇穿过草丛虽轻,但草肯定会歪倒一些,细线在烧煤后的炉灰里拖过虽轻,仍有灰线弹出的印记一样似断似续,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所以又叫“伏脉千里”。这种文法在林冲传中也有多次运用,不仅使情节的发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林冲的性格发展自然而又合乎逻辑。多次交待某一习以为常的事物,如花枪这一伏线的运用。“花枪挑葫芦”这一细节在林冲去草料场以东的酒店沽酒、买酒而回以及第二次去山神庙过程中都曾点到。正如圣叹所评“非但写老军絮叨,伏线于此”“虽极英灵者,只谓手冷故用枪挑耳,岂知顷间之用之”。写花枪,却不能于用它之时才开始写,从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考虑,这就要从老军指给林冲草料场以东那家酒店,直到林冲在山神庙听到三人说话准备开门之时,这个过程中将花枪出色点出,并以葫芦作为陪衬,使之构成一幅林冲在雪夜花枪挑葫芦前行的凄凉情景,而花枪却并没有引起读者的注意,这是由于事件进行中的描写重点各有不同,在草料场一节的各段情节中,有关花枪的描写也不便过多着墨。因此,每段情节只是用简练的文字忽隐忽现地反复加以暗示,使之既不喧宾夺主,又不至于不露痕迹。这样,等到花枪这条伏线变为明线(杀三人)时,再把花枪的用处充分显示出来,才使得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清晰可见,情节的转换天衣无缝,同时,也写出了林冲的武艺高超与花枪的防身之用。至于写花枪的余影(烧老庄客髭须),有关花枪的描写仍在继续,则是起到情节的前后照应作用。反复使用同一词语,如火字的使用。“火”字可以说是第九回火烧草料场的关键所在,而本回通篇也在或真或假、或明或暗地在说“火”字。在大火之前,就先写了许多火字,在大火之后,又写了许多火字。写大火却从星星之火写起,如林冲刚到草料场时,看见老军在屋里烤火,临到与老军告别时,老军又说火盆、碗等都借给他,圣叹在此处夹批中评为“意在点逗火盆二字,却用锅、碗陪出”;当林冲坐下来生些焰火取暖时,“火”再次出现,但却是假火。正如圣叹在此处夹批中评为“作者却是故意于前边布此疑影”;当写林冲准备明日让泥水匠来修理草屋时,向了一会火,觉出身上仍然寒冷,于是出去买酒时,圣叹在此处夹批中评为“火字奕奕“;当写林冲出去买酒时顺便把火炭灭了后,圣叹在此处夹批中评为“此一句抹到,后重放出真正火字来”;当林冲回到草场后发现草屋被压倒后,仍怕会失火而探半身去摸火盆内时,发现火种都被雪水浸湿了,圣叹在此处夹批中评为“凡有四个火字,却无一星火在内”;当林冲踌躇天色已晚,去哪里寻个打火处时,圣叹评为“又算出一火字”;当林冲在山神庙里两门缝中看到草料场起火时,圣叹在此处夹批中评为“方是真正本题火字”;当林冲逃跑时发现远远的数间草屋破壁缝里透出火光,就径直奔到那里,推开门看见几个庄客在烤火,圣叹在此处评为“火字余影”,而且,老庄客的地炉里也烧着柴火,等到后来林冲烧老庄客髭须,统统都与火字挂钩。由此可以看出,火字的出现使文章摇曳生辉,也在典型环境中、典型细节中塑造了林冲谨慎的品格。

四、背面铺粉法

“背面铺粉”法其实就是我们现代人常说的对比映衬法。在林冲传中,这种手法也有多处体现。如在第十回中,写林冲去纳投名状时,王伦对他冷淡之极,以至于他的早饭也是和小喽啰一起吃的,圣叹在此处夹批中评为四个字“哭杀英雄”。在第十一回中,写王伦为了要让杨志留下来,以牵制林冲而为他置办酒宴,并给他送行时,让小喽啰把他的行李挑下山,这与王伦对待林冲的态度大相径庭,圣叹在此处评为“与林冲讨饭句掩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冲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忍让性。这种对比在写林冲的后半生中表现更为突出。如在第五十一回写攻打高唐州一节中,本是林冲、花荣、秦明三个人共同出战迎敌,施耐庵为了突出林冲,便让他先出头,正如圣叹所说“为五岳楼下,白虎堂前,山神庙里无数大书,一齐吐气也”,当林冲在阵前大骂高廉、高俅时,圣叹又评为“又确是林武师,宋江不尔,鲁达不尔”,可见此处体现的是林冲的“声口”,这实际上也是施耐庵借林冲口来“浇自己心中之块垒”。又如在第五十三回中,写林冲生擒高廉多数人马时,圣叹在此处夹批中评为“大书林冲,以志快活”。又如在第五十九回中,当两僧奸细引诱晁盖攻打曾头市时,只有林冲劝谏,作者这样写,正如圣叹所评“以恶宋江之居然不来”。每次晁盖要领兵下山时,宋江都要以各种理由劝住,只有这次没有劝,而且也没有让吴用、公孙胜去协助晁盖,当晁盖下山后,只是暗中让神行太保打听情况,却没有提供给实质性的帮助;当晁盖中毒箭后,也是林冲忙前忙后,给他贴膏药,扶他上车回梁山,圣叹在此处夹批中有评为“极写林冲生死交情,以深恶宋江”,这种对比映衬在突出林冲的义气深重的同时,也批判了宋江的阴险狡诈。

当然,在林冲传中也体现了金圣叹的其他文法,这也是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是如何成功塑造林冲性格的原因。如犯中求避法,写林冲起解后,又写卢俊义起解,这是为了突出奸臣当道、英雄末路的悲哀,同时也使水浒这一大文章有起有合;又如极不省法,在沧州牢城中差拨先骂林冲,后又夸林冲,林冲免吃一百杀威棒两节中,作者偏要详写,以凸显银子可以通神的功用,同时也凸显了林冲“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品格。

在分析叙事性作品《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中的林冲形象后,我们明白了金圣叹小说理论的系统性和创见性,明白了经过“因文生事”的想象后塑造出来的林冲性格的鲜明性,明白了林冲的语言动作是区别于其他人“声口”的关键性,明白了情节安排服从于人物塑造的必然性,明白了理解金圣叹文法对于理解林冲性格的必要性。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明]施耐庵.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6:110,604.

[4][清]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M].北京:线装书局,2007.

[5]纪德君.正说水浒传:义与忠的变奏[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

[6]吴越.吴越品水浒、品人篇[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7]鱼丽.情蒸水浒[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8]张伟.《水浒传》的人生智慧[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9]古耜.《中国作家别解古典小说——悟读水浒[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

I06

A

1673-0046(2016)6-0182-02

猜你喜欢
施耐庵文法金圣叹
奇才金圣叹
金圣叹刑场别子
施耐庵巧用对联治病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西夏文铜镜的真言文法与四臂观音像研究
25年呵护患病妻子不离不弃
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点评中“犯”概念的探讨
罗贯中与施耐庵(上)
无巧不成书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ntitheses in Outla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