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求引导下的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创新路径

2016-02-13 06:08赵宏旭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产学研校企中职

赵宏旭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企业需求引导下的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创新路径

赵宏旭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进行创新路径探索是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结合当前企业发展需求以及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现状,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创新路径进行探索分析,以供参考。

企业需求;高职一体化;教育管理;创新路径

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路径的探索,顺应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最新趋势,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新活力、新元素的注入,并且有助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围绕“企业需求引导下的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创新路径”进行分析与阐述,希望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的目的在于能够大程度地确保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顺利连接与运行,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满足市场发展要求。

一、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基于企业需求视角而言,当前我国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在专业设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依然存在缺失。仅从管理层面来看,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主体、教育及评价等方面。

1.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与政策制定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高职院校中,占据相当大比例的学校经过“三校统筹”以及“三改一补”而来,这样的经历导致了高校院校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问题的出现,制约了高职一体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要想改变这一状态,还需打破院校管理体制上的壁垒。当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在相关制度设置上更多地倾向于学历的衔接,而忽视了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上的推进衔接。例如,在课程体系的衔接上,学校并没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各自的标准。高职院校在政策与制度上,缺乏导向性与制度性,造成了专业设置依据的不科学性与不合理性,从而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2.管理主体不全面

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主体的不全面,直接造成了高职院校、中职院校以及企业之间的矛盾。针对当前“3+2”教育体制来说,部分企业与高职院校表现出极大不满。一方面,在指定的时间内,院校输出的人才没能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学制时间的减短让高职院校倍感压力。他们认为,应该将一些课程分摊到中职学习阶段,然而实际情况是,中职并没有按照这个想法设置课程。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校企之间矛盾的造成主要源于学制与教学之间的衔接不利,另外就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归根到底,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没有参与高职一体化教育,而企业之所以没能参与教育管理,主要受制于其本身不是法定的办学主体,没有这项参与权。当前,政府在我国高职一体化教育当中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学校则占据主体地位,这使得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黯然失色。而政府与学校在进行一系列决策时,更是缺少对企业需求的考虑,这无疑使得企业丧失了话语权,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以至于许多利益纠纷出现。

3.教学管理不配套

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不配套将极大降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教学管理出现明显的不衔接,双方教学模式没有依据办学系统变化而及时调整,例如中职院校的“3+2”班管理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将“3+2”班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在考试中甚至出现放水现象,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也相应降低了学习要求。此外,学校对“3+2”班学生留级、退学等现实问题管理懈怠,使得班级风气严重恶化,从而影响了中职院校教学质量。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本身缺乏对中职教学质量的考察,难以发现中职阶段教学质量问题,然而,中职教学质量问题,却对“3+2”班学生在高职阶段的学习造成实质性影响;此外,中高职院校之间存在沟通阻塞问题,使得双方无法在课程设置与资格认证上达成统一,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习得。

二、企业对高校一体化教育管理的需求分析

以企业需求引导教育管理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岗位要求。企业需求与高职院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想要在院校教育管理与办学中获得一定的决策权与主动权,从根源上保证人才切实符合企业用人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又苦于自身没有办学权,这个矛盾的存在制约了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加强企业在校企合作当中的地位,以企业需求引导高职一体化教育管理改革,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1.满足企业职能需求的主导型技能人才培养

站在企业角度来看,他们往往希望高职一体化教育管理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之时,就能对市场进行全面、充分的调研与取证,从根源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通常会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人才招聘与培养,并且以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要求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因此,高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时,最好让企业参与到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是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这样有利于企业实现人才的“自产自销”。此外,学校应该弄清企业重视点,从而实现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创新的针对性,打造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队伍。

2.促进技能技术转化的特色科研机制

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应加强企业的参与力度,满足企业在参与、投入等方面的地位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应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当前科研成果转化力度。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应结合当地紧缺及主导行业需求的动态信息,系统布局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等体制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具体而言包括三方面:第一,学校应结合企业需求,根据企业标准设计双方合作的具体方案,在教学研发方面要引入适用于大部分企业要求的行业核心技术与能力;第二,要密切关注当地产业结构变化,从而对师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针进行及时调整;第三,制定合作质量管理制度,从而确保从教学、科研到转化、产出的教育成果。总而言之,要想实现科研机制的完备建立,还需加快高职一体化的专业科研对技能技术的转化,加大职业院校在技术与科技上的贡献,尤其是高职衔接类专业。

3.融入地方产业集群的产学研合作联盟

所谓产学研结合,就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集成与协同。以企业需求及办学效益为基础,对高职一体化教育管理的运行模式进行研究与设计。产学研合作不仅方便了企业对人才与技术的引进,而且促进了产业集群效应共享,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分工的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降低了企业制度成本,促使企业效益得到极大提高。校企合作能够使企业获得相应的优惠政策,有利于高职一体化专门的产学研合作联盟成立。需要注意的是,高职一体化在进行产学研合作时,为了避免盲目增加衔接专业情况的出现,建议采用以企业为本模式,也就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配套设施的建立,这样更有利于学校优势专业的发展。

三、企业需求引导下的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创新路径探索

1.加强高职一体化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高职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应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相关法规政策为标尺进行调控。《职业教育法》作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参考文件,其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缺少对企业参与学校管理以及办学内容的相关规定等,并且许多地区在使用《职业教育法》时都流于形式。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配套、相协调的法律法规。具体来说,第一,要明确职业院校法人地位,提高学校办学主动性的法律保障,促进学校产权与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第二,完善《职业教育法》,明确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具体关系,保证三方合作密切对接;第三,通过相关法规的修订,落实与巩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与职能,加强校企合作规范化。

2.对高职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进行管理体制创新,还应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着手,将职业院校从政府繁琐的管理中解放出来,这就需要政府对高校进行简政放权,从而推动职业院校的市场化。那么,究竟如何进行创新体制改革?不妨从这四个方面下手:

(1)教育部门应统一设立高职衔接管理机构,从而加强中高职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衔接,保证校企双方合作及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有序运行。

(2)建立学校、企业、行业等共同参与的集团契约制,不断完善中高职一体化管理体系与决策机制。

(3)中高职院校实行有效、合理的分工合作,避免课程设置重叠、沟通阻塞等问题出现,建立、践行教学管理体制统一运行体系。

3.以企业为主导,制定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的校企合作战略

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长效发展,必须对校企合作的管理模式进行战略规划。首先,校企双方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职一体化专业与行业联合为基础的合作模式,不断增强企业在高职院校办学与决策中的参与力度,从而真正实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一体化职业管理路径的创新,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应的专业人才;其次,校企合作模式应向多元化发展,这样有助于打破校企之间的界限,强化以校企为单位的校内、外之间的团队合作,最大程度地实现双方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最后,应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双方利益与职责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加强科研转化,推动高职一体化产学研结合的教育管理发展

本文中之所以反复强调产学研结合,是因为“产学研结合”与“人才供应”相比,前者对于企业效益的教育产出推动效果更为明显。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科研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在不断完善科研管理的基础上激发科研潜力,从而切实提高高职一体化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职一体化产学研结合的教育管理发展。

[1]姜宇国.面向中高职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基于企业需求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5(5):80-84.

[2]张弛.基于企业视角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天津大学,2014.

[3]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

[4]李媛媛.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13.

[5]陈林河.从企业需求的视角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7.

G718.5

A

1673-0046(2016)6-0009-02

猜你喜欢
产学研校企中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