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江发展”战略:从概念到规划

2016-02-13 02:05:44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枞阳江北铜陵

汪 健

“拥江发展”战略:从概念到规划

汪 健

(中共枞阳县委党校,安徽枞阳246700)

区划调整后,铜陵从“背靠长江”到“坐拥长江”成为现实。新铜陵“拥江发展”如何精准发力?首先,坚持以港兴城,推进港城一体化发展;其次,保护岸线资源,释放“黄金水道”的经济效益,重点河道、湖泊的生态修复;第三,实施南北联动,推进江南、江北互动发展;第四,推进城乡一体,实现共享发展;第五,落实交通先行,为城乡一体、市县一体化发展发挥引擎作用。

以港兴城;生态保护;南北联动;城乡一体;交通先行;“拥江发展”战略;方法论

区划调整后,铜陵从“背靠长江”到“坐拥长江”成为现实。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提出“拥江发展”战略,市“十三五”规划作出了“面向长江、南北联动,统筹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把岸线资源保护好、利用好,谋划和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合铜发展走廊和铜陵江北港新区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拥江发展”从提出概念到规划实施,蓝图清晰可见,如同新铜陵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展现在世人面前。

1.坚持以港兴城。事实表明,港口经济是沿江城市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央提出,“依托黄金水道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为铜陵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铜陵要树立“港兴铜都,通江达海”的发展理念。全面提升铜陵港综合能力,加快“铜陵港”改制与上市步伐。着力构筑皖中南地区航运中心和便捷的水运出海大通道,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影响力的临港产业园区。努力将铜陵港建成区域性综合枢纽港,铜陵市建设成为长江中下游主要水运转港节点城市。

如今,新铜陵坐拥八百里皖江1/3以上的黄金水道和岸线资源,拥江发展的条件独特,优势凸显。然而这些资源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据了解,江北港区能停靠两万吨级以上船舶的深水码头,尚待开发。新铜陵长江段还有长达25公里、水深12.5米以上(长江经济带战略可用水深标准)的岸线资源有待利用,但这些地方与公路、铁路和港口对接并不完善。因此,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适时提出“港口、产业、城市”联动发展,依托区域内公、铁、水综合交通体系,整合岸线资源,壮大临港产业,实施“港城一体化”,从而撬动新铜陵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一港四区、港园联动、港城协调、亿吨大港”的发展格局,着力推进“横港、长山、永丰、江北”等四大港区码头集群建设,坚持老港改造提升与新港建设相结合。

一是,全面完成横港港区升级改造,扩建外贸集装箱码头,加快外贸专用码头和保税区的合理配置,将横港港区建成铜陵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构建城市滨江风景线。

二是,完善长山港区,增强对铜陵有色等重点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企业专用码头装卸装备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

三是,加快永丰等港区公用码头和服务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东部深水岸线和比邻公铁交通干线的优势,高起点建设综合性现代化港区,强化与钟鸣铁路物流园的互动,打造成为皖江江海联运枢纽,为东部城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四是,启动江北港区建设,使之成为合肥经济圈通江达海的重要门户。按照市十三五规划,从庐铜铁路引铁路专用线至江北港区,完善江北港区集疏运系统,呼应引江济淮航运建设,突出铁水联运优势,重点吸引重大物流和生产型服务业项目落户。为枞阳城区和江北港新区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促进江北城市与港口融合发展。

2.保护岸线资源。港城一体化发展,必须推进港口码头有序建设,加强岸线资源生态保护,提升岸线资源利用率。新铜陵拥有长江岸线资源142.6公里(南岸59.9公里,北岸82.7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4.1公里。两岸湖泊众多,湿地资源丰富。当前,要重点突出“三项整治”,释放“黄金水道”的经济效益,重点河道、湖泊的生态修复。

一是“航道整治”,提高水运承载力。要抢抓国家大力整治长江航道机遇,围绕“江海联运”、“干支直达”的目标,开展航道综合疏浚整治,对不利河势发展的岸线,长江中的沙洲岸线,要进行整治,使潜在的资源能力变成现实的资源优势;二是“岸线整治”,要合理利用长江岸线, 提升岸线利用等级。坚决制止“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的乱象。对长江岸线上私建的“布局乱,环境差、污染重”的小码头,要集中开展拆除行动,把宝贵的深水岸线资源“让”出来;三是“环境整治”,提高环境美化率。通过森林城市建设、湿地修复项目、污水管网建设,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重点是天井湖、西湖湿地、翠湖水体、顺安河周边和白荡湖、菜子湖、枫沙湖水系,提升浮山、金榔、东湖等生态脆弱区域绿化工程,把新铜陵长江岸线、内河湖泊打造成“亲江邻水”的生态外滩。

3.实施南北联动。从“临江”到“拥江”,一字之变,给铜陵带来的不仅是人口、面积的变化,更引发了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改变。这里,既涉及新铜陵江北区域的开发建设,又关乎江南区域的升级改造,以及江南、江北的互动发展。

本文以江北区域开发建设为例,新常态下江北区域如何找准突破口,抓住机遇,借力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当前最为迫切的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江北港区、江北新城及合铜发展走廊建设,使之成为合肥经济圈港口转运基地。

一是江北港区建设。从宏观政策面上看,国务院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把安徽整体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合肥更是作为我国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之一。实际上,这是提升了合肥在国家区域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众所周知,在皖江五个城市中,除安庆主城外,其余四个城市均在江南。加快铜陵江北港区建设,无缝对接合肥经济圈,使合肥近距离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这既是合肥经济圈发展的要求,也是立足于全省经济发展的大战略来考量的。我们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与大合肥共建江北港区,使之成为合肥经济圈“出口加工区”和“综合保税区”,带动物流配送、保税仓储、国际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发展。

建设江北港区起点要高,着力建设“智慧港口”。围绕区域通关、物流运输、货物代理、口岸查验等重点环节,建立相关协作合作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要参与“电子口岸”建设,加速口岸管理现代化进程,全方位参与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合作协作,形成联网申报、联网核查和联网作业的通关协作机制。

江北港区建设宜优先考虑在老洲镇长江两桥区域,老洲镇是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是铜陵跨江发展的“桥头堡”,镇区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这里不仅是G3替代桥选址处,也是京台高速、合铜公路和铜安公路交汇点,有利于建设集货运配载、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中心。江北港区建设在此起步,能够带动老洲城镇化建设,带动老洲园区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发展老洲工业仓储岸线,整合物流要素,还能够促进港区、园区互动发展。

另外,要提升发展枞阳港区,以推进耦山水泥行业技术创新,并充分发挥江北区域农业资源和生态优势,形成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临港经济。要依托池州长江大桥,加快建设桥港工业园,打开皖南旅游的北门户,使枞阳尽早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把枞阳菜子湖流域航道打造成合肥经济圈入江达海的新通道,带动枞阳内河航运、枞阳经济开发区和县城的发展。

各港口建设要坚持“前期政府主导、后期市场运作”的原则,重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现有的经营主体,量化股份,使它们从非专业经营者转变成股东,打造一支精通港口物流业务的经营团队。从而整合岸线资源,发挥比较优势。

二是江北新城建设。大量事实表明,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集聚和集群。区划调整后,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江北新城建设。这既是江北港区建设的需要,更是新铜陵拓展空间布局,加快发展的需要。

市委、市政府提出江北新城建设是经过深思熟虑,有实践经验的。2012年4月,铜陵市和蚌埠市在淮河北岸(固镇县),共建“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飞地经济模式)。从目前的运作情况看,同样面临的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但园区各项经济指标年增幅却保持在20%以上。这说明产业集聚能迸发更大的发展潜力。

加快江北新城建设,重点是布局铜基新材料、电子元器件、矿山装备等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承接和吸引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整体转移,鼓励由车间转移化为总部转移,推进产业与江北人口同步聚集,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建议成立江北新城管理委员会。管委会要吸取江南产业集中区的教训,采取市、县共管,以县为主。便于协调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事宜。

三是合铜发展走廊建设。这是新铜陵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心。市委、市政府从当初提出“合铜工业走廊建设”到市“十三五”规划修改为“合铜发展走廊建设”,说明发展的理念在不断完善。它释放一个信号:“合铜发展走廊建设”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

枞阳县合铜公路沿线乡镇,作为承接省城合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当务之急要抓好合铜公路沿线的控违拆违,为合铜发展走廊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

——积极争取横埠工业园升格。借力合肥和铜陵的产业集群、人才和管理优势,落实枞阳“1412产业”空间行动,在汽车制造、铜基新材料和装备零部件加工等方面,市县要共同努力,提升横埠工业园区基础工艺、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

要加强与周边汽车特色园区协作,立足江淮、奇瑞汽车配套,依托园区枞阳展鹏(年产25万套汽车油缸油泵,32000套汽车液力缓速器)、枞阳龙盛(年产15万台汽车座椅)等骨干企业,实现汽车零部件向总成部件生产转型。

——抢占制高点,主动对接走廊。结合江北区域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要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灰石、玄武岩、铜、铁、明矾、泥炭等,储量大、品质优,发展建材、采矿等产业原料充足。

要大力承接和发展金属粉体新材料、纤维高分子材料、玄武岩纤维、铜基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汽车电机制造、高精密度互连电路板、电子铜箔等,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使枞阳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4.推进城乡一体。枞阳划归铜陵后,最直观的变化是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加速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标准的明显提高、部分人员福利待遇等收入水平的相对增长上,但更为重要的是,枞阳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财力和项目等方面的全力支持。

要充分发挥铜陵市辐射带动作用,积聚更多的城市资源和工业资源,与枞阳县丰富的土地资源、长江岸线资源、农副产品资源、旅游休闲资源及人力资源进行融合互动,加速推进新铜陵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营造要素市场优势。铜陵是工业城市,枞阳是农业大县,粮食、水产、畜禽业资源丰富,区划调整让两地优势互补。枞阳要通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用创新理念抓农业,充分运用互联网+电商平台,重点培育绿色粮油、健康水产、优质畜禽、有机白茶、休闲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推动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结合枞阳文旅资源的特点,要着力开发枞阳历史名人和历史文化体验旅游带,同时开展以魅力山水为主的生态游。“十三五”期间,枞阳共谋划项目160个,其中文化类项目37个,包括年初宋国权书记来枞阳调研提出的两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是,沿铜陵市大通镇经陈瑶湖流域至浮山景区区域生态旅游带项目。具体规划路线:从和悦洲到大通镇再到陈瑶湖流域的生态湿地,落脚到浮山的深厚人文。让沿途两地的一个个“小盆景”变成了“大风景”。

二是,引江济淮工程枞阳段沿线生态保护示范工程。项目基本思路是:传承水文化、认识菜子湖。自然人文景观设计有“枞川夜雨”、上码头、古义津渡遗迹修复工程,菜子湖流域人文古迹保护修复工程,民间故事碑廊建设,沿线生态修复及湿地保护区,白头鹤等国家保护动物栖息基地及观鸟平台建设,枞阳闸休闲广场及过鱼科普示范基地等。这个项目枞阳县发改委在牵头推进。

除此以外,枞阳还有大量的荒山、荒坡可供开发利用,为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枞阳人民勤劳智慧,敢于争先。枞阳人杰地灵,历史上孕育了大量在世界和全国都极具影响力的杰出人物,现在更是人才济济,有许多精英工作在全国各地,是家乡发展的人脉资源。枞阳人力资本雄厚,百万人口在皖江城市带首屈一指,有25.8万人长年在外务工,具有各行各业的熟练工人,这些都是提升枞阳工业化、加快崛起的宝贵资源。

——营造城镇化发展优势。习近平同志指出:把“推动新型城镇化作为重要抓手,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中央也明确要求,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促进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推进新铜陵“拥江发展”,城镇化建设是重要抓手。加速城镇化,必须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城镇人口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应上升1.4个百分点,可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推进城镇化,可以改善县域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枞阳县有22个乡镇、258个行政村(居委会),目前全县城镇化率仅44.8%,与全省(50.5%)相差5.7个百分点,与原铜陵市(78.7%)相差33.9个百分点,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重,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推进城镇化的路径:一要抓“龙头”,做大做强中心县城,使之成为当地的经济增长极;二要抓“重点”,强化中心集镇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汤沟镇的商埠经济、横埠镇的工业经济、浮山镇的旅游经济,枞阳镇的服务经济,进而幅射带动周边乡镇;三要抓“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小镇。利用枞阳特色农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如“白荡湖”牌大闸蟹、枞阳媒鸭、项铺生付、七里头大萝卜、汤沟茶干、老洲山药、义津米面、杨湾挂面等农副产品,在深加工上做文章,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拉升产业链,建成以产业支撑规模的特色小镇。

要重点扶持发展缘酒集团、大地食品、官埠桥禽业、大方脱水蔬菜、陈瑶湖粮贸加工、其林新安花卉等一批省级龙头企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精心打造“农”字品牌,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总之,城乡一体化不只是经济一体化,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一体化。区划调整后,市委、市政府着力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医共体建设、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文旅资源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方面,“全力撑枞阳”。共享理念已成为美丽新铜陵的价值取向。

5.落实交通先行。“要想富,先修路”。拥江发展必须交通先行。枞阳由于历史原因,路网覆盖不足,至今没有一条一级公路,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和密度分别只有市区的50.7%和43.3%,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区划调整后,枞阳作为新铜陵的唯一县份,市委、市政府统筹“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把交通建设的主战场放在枞阳。

必须抓住发展的机遇,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按照市、县“十三五”规划要求,一要开发开放沿江大通道。加快池州长江大桥、祁济高速枞阳段、引江济淮工程、G347枞阳段建设,着力铜陵长江三桥、梅龙过江通道、北沿江高速公路及北沿江铁路规划建设,着手枞阳港口作业区、铁铜洲渡改桥工程等前期工作,构建沿江开发开放大通道。

二要完善区域成网航道体系。通过整治白荡湖连接长江航道,提升罗昌河等支线航道等级,推进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航道建设,形成干支直达、区域成网的航道体系。

三要构筑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包括安庆至枞阳一级公路枞阳段,G 237枞阳至桐城、G 330枞阳段、安庆经枞阳庐江至合肥等一级公路项目,使枞阳县城与周边城市无缝对接。

此外,还要开工建设一批枞阳县内路网工程,尽早开通乡镇公交,加快建设城乡、乡村通畅的交通网络。值得欣喜的是,市交运局已着手制定“市区至江北”的公交方案。公交跨江不但助推新铜陵拥江发展,也必将促进城乡一体、市县一体化,对新铜陵城乡均衡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将进一步发挥引擎作用。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铜陵市人民政府.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Z].铜政[2016]22号.

[3]枞阳县人民政府.枞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Z].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4]39号.

[5]宋国权.新铜陵将全面推动拥江发展,全力撑枞阳[EB/OL]. http://t l.gov.cn/ar t/2016/1/5/ar t_1167_178192.ht ml,2016-01-05.

(责任编辑:王跃飞)

F127

A

1671-752X(2016)03-0034-04

2016-05-09

汪健(1965-),男,安徽枞阳人,中共枞阳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建理论,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枞阳江北铜陵
江北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石油沥青(2022年3期)2022-08-26 09:13:12
浅谈枞阳黑猪生存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猪业科学(2021年9期)2021-11-23 01:03:42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中兴OTN单向倒换处理
数码世界(2018年7期)2018-08-11 03:34:24
Struggle between id and superego in The Black Cat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旅游世界(2017年11期)2017-11-29 09:57:33
枞阳嬗变
决策(2017年4期)2017-04-22 05: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