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国土资源局 宋鸿良
“审批改革+N”行动方案提升国土保障“软实力”
海盐县国土资源局 宋鸿良
2015年初以来,海盐县国土资源局行政审批科(国土窗口)根据“转作风、强服务、严管理、促规范”工作落实年活动的布暑,制定了“审批改革+N”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按照“深化改革”(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的要求,国土部门围绕“简政放权、管办分离、集中审批、快捷高效”的总体目标,积极做好审批层级一体化的对接、入驻、下放和监管等工作,进一步简化了行政审批流转环节,提升了行政能力,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事项现场办结率,提升了国土服务保障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从2015年初开始,海盐县国土资源局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扎实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机构改革,积极推进内部科室职能整合优化,把原来行政许可科挂靠在执法监察科模式改为做实行政审批科,土地利用管理科、地籍管理科、规划耕保科等相关人员进驻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并就行政审批科职能配置、运行模式、机构架设及定岗、定责、定员等内容做了规定,配足配强行政审批科的组织领导与人员力量。将分散在利用科的供地审批、划拔改出让审批、改变用途审批,分散在耕保科的农转用征收报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分散在规划科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规划局调等审批职能全部划入审批科,对所有审批事项全部采用“直接办理”方式由审批科(国土窗口)直接办理,真正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的改革目标,县局全面完成了“两集中两到位”两个100%的目标任务,确保了进驻事项“接得住、管得好、用得活”。
1.整合职能,确保“两集中”
行政审批科的机构架设为:首席代表1名、行政审批科科长1名,共有工作人员13名。首席代表由局分管审批工作的领导兼任,主要负责集中审批事项的审批(核),土地出让合同的签订,主持集中审批事项的集体会审;审批科科长由国土窗口办主任兼任,主持行政审批科日常工作,对集中办理事项进行审核,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真正实现了审批“一个领导分管、一个窗口对外、一枚公章办结”的全新格局。
2.授权充分,确保“两到位”
审批科承办县局集中审批的行政许可事项、保留的非行政许可事及具有审批性质的其他事项的具体审批工作,包括材料受理、实地踏勘、方案编制、审查报批、核发批文(证书)及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征收工作;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总体要求,对审批科工作人员充分授权,启用审批专用章,供窗口审批办件使用,从而确保了窗口审批、盖章、文书制作一条龙,使窗口办事人员能够独立完成审批工作。
2015年,国土窗口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和抓手,进一步优化土地结构和布局,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助推就地城镇化政策的实施,结合“三改一拆”专项行动,“空心村”旧村整治改造及重大工程实施,探索多途径的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方式。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土地计划分配管理机制,完善差别化管理模式,新增计划主要用于重大工程和重大民生项目,一般性工业项目主要通过存量土地解决,用差别化的用地政策倒逼存量挖潜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建设用地服务和保障能力。据统计,2015年省、市下达奖励海盐县新增建设用地2466亩,切实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除此之外,为了落实急需建设的学校、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等民生项目和重大工业项目用地空间,积极指导9个镇(街道)科学合理调整规划方案,缓解用地报批中的规划矛盾。2015年共批准规划局调方案
38个,涉及调整面积5747亩,进一步优化了用地空间,确保了民生等项目的用地。
“深化审批改革”促进新增用地建设项目实现了用地指标统筹安排落实、农转用和土地征收“一书三方案”编制报批、征地“两公告一批复”、供地方案报批到挂牌供地出让无缝对接,流转审批至供地挂牌全程提速至21个工作日内完成,45个工作日内可摘牌成交,比原流程提速55%以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项机制确保和细化项目用地“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科技高度、环保程度、链条长度、时间限度”六度标准,严格部门审查、集体会审、县长审定的程序。二是建立用地计划精细化管理机制。严格计划管理、认真执行年度供地计划;严格用地规模控制,重大项目推行政府集体研究指标安排,按需组织分期供地;取消零星项目单独供地,全部集中并入中小企业园区。三是建立土地利用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全面开展闲置低效用地清理调查工作,分各镇(街道)进行登记疏理,对闲置低效用地情况实行预警通报,限期处置,将新增闲置低效用地数据与用地计划指标配置相挂钩。四是建立项目用地评估准入机制,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集中审查用地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规划要求和准入标准,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据统计2015年国土窗口共办理供地手续217宗,面积6444.306亩,其中实施分段管理出让73宗,面积2732.7亩;地价差别化供地一宗,面积100亩,出让合同多方履约监管54宗,面积2043.423亩;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5宗,面积801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427亩,腾退低效建设用地完成1206亩,在2015年下半年实施的新萌制衣地块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改造后新增投资5500万元,整体容积率提升83.25%,整体投资强度增加到1500万元/亩以上。
2015年5月份开始,在国土窗口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以土地登记为基础和载体的“四证联办”服务新模式在国土窗口等窗口开始实施,通过8个多月的摸索和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统计,5-12月份“房地产四证”联办总1692件,办理时间较以前平均提速76.83%,土地证提前办结率达99.47%,受到了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一是建立统一受理窗口。以土地登记为核心,将涉及房地产交易的土地证、房产证、契证、门牌证等“四证”实行窗口集中联合办理,由国土、住建、地税等部门组成统一受理窗口。二是统一办理范围和时限。四证联办暂时确地为土地房产(个人)变更和转移登记二类,办理时限在原各部门叠加承诺25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压缩至6个工作日,其中土地证为2个工作日,比法定提速93.33%。三是统一受理资料。根据不同的登记类型,整合土地证、房产证、契证所需收件资料,申请人只需提交一套完整资料即可完成“四证”颁发。四是统一发证窗口。办理各环节人员按要求做好资料的接收和传递,由发证窗口凭收件单统一发证。
1.实行土地证1小时即办服务
“审批改革+N”行动方案的深入实施,结合土地动态管理系统“一张图”工程,将征地、登记、测绘、规划等全部业务整合入库,融入城市规划和经济数据,将年度变更调查功能纳入系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依托“一张图”数据,在嘉兴市率先推出土地使用证1小时即时办结服务制度,使个人土地证办理从原来的8至18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小时内,变承诺件为即办件,做到群众即到即办即走,最大限度缩短办事等候时间,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
2.推出中午加班值班制度
为解决一些办事群众在上班工作时间无法来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的困难,审批科(窗口)在审批中心中率先推出了中午加班值班服务,制定了加班值班制度,明确了值班人员的责任和要求,将“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错时服务”三服务方式规范化,每天安排1-2位工作人员在午休时间也为群众提供不间断服务。
3.制定了便民特需服务制度
对老弱病残等重大疾患、残疾及住院、卧病在床、70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送证上门服务,突出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真正意义;对县政府的重大建设项目提前介入,采取点对点预约服务,确保了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建设。
4.推出周日轮值服务
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整治窗口“办事难”行动,审批科(窗口)按照审批中心的统一部署,顺应群众需求,根据工作量的实际情况,在每周日安排3-4名工作人员开展轮值服务,为办事群众提供与正常工作日同样的服务。
按照“审批改革+N”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16年国土窗口重点是“深化和创新”确保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在“深化改革”工作目标分解落实的基础上,深化“一站式”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国土“政务超市”功能,创新审批机制,推进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向纵深发展,同时着眼于创新服务方式,着力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打造“三优”海盐,提升服务保障“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