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产业平台整合提升的方向和路径

2016-02-12 20:26王振戴育群严秀群
浙江经济 2016年20期
关键词:浙南科技发展

王振 戴育群 严秀群

龙湾区产业平台整合提升的方向和路径

王振 戴育群 严秀群

为加快构建全市现代产业集群,进一步推进产业平台提质转型和创新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温州市出台了产业平台整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平台经济转型,为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标杆城市提供有力支撑。龙湾区作为市区之一,自身就是因打造国家级开发区平台而诞生,经历30多年的发展,在原有块状经济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高新区(浙南科技城)、温州空港新区、城市中心区和状蒲片等产业平台的雏形。在新常态背景下,积极策应和落实温州市战略决策,加快整合提升现有产业平台,是龙湾区加快转型创新发展,实现“五个龙湾”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平台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龙湾区各产业平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温州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设立了温州空港新区,2015年开始创建文昌创客小镇,2016年初浙南科技城挂牌。从总体情况看,龙湾区在平台整合提升上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平台具有较为明确的定位,平台管理机制较为完善,产业发展具有较好基础,产业疏导方向已经明确,但与先发地区的产业平台相比,龙湾区在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平台综合发展能级有待提升。各大平台尚未形成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和区域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以及与之高度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不高,对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仍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工业经济急需提质增效升级。

平台创新体系有待完善。平台整合提升的目标之一就是创新型,从当前看,龙湾区平台企业创新要素支撑不足,科技研发投入偏低,科技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的数量、规模远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信息共享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创业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也较为缺乏。

平台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目前在发展形态、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环境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与群众期盼和高端要素集聚要求仍有差距,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产城融合的程度不高,面临着平台环境再造的艰巨任务。

平台生态链有待完善融合。目前平台的打造仍然以完善和延长产业链为主,但对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新链、资金链发展、集聚程度相对不高,三链融合程度有待完善。

整合提升方向

龙湾区在推进平台整合提升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打造成为“创新型、高产型、生态型、融合性、服务型”产业集聚平台为目标,推动产业区块、工业企业、产业项目向平台集聚,集聚创新要素,为建设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标杆城区、打造温州东部发展主引擎,加快“五个龙湾”建设提供主要支撑。具体形成以高新区(浙南科技城)、温州空港新区、特色小镇“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1+1+N”格局。

“1”即高新区(浙南科技城)。围绕“立足温州、辐射浙南、影响全省”目标定位,将浙南科技城打造成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成为引领温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科技要素和高端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推动城市向东发展的主载体,加快迈向辐射浙南闽北、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高新园区。

“1”即温州空港新区。以打造“临空经济板块、国际航空城”为目标,加快城市向东拓展。发挥龙湾国际机场和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强化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洞头区的功能联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通用航空、会展经济等临空经济,着力推进通用航空基地、新国际会展中心、空港新区物流园建设,打造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国际性航空城。

“N”即特色小镇平台。加快文昌创客小镇建设,积极谋划科技梦想小镇、时尚设计小镇等,主要通过城市有机更新、产业疏导等,加快工业功能退出,促进科研孵化、文化创意、时尚消费等特色平台。

整合提升路径

(一)明晰产业定位

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高端系统流程装备、(通用)航空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激光与光电产业,重点发展激光器件与应用设备、半导体照明、光储存系统及设备等领域;加快激光应用成套设备、激光器、激光系统、激光加工服务站等激光产业链培育及大面积超薄晶体切片技术研发,大力发展高效晶硅电池组件、薄膜电池组件、逆变器并网设备等光伏发电及关键零部件技术。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光电材料及其他新材料领域。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发展食品制药机械、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与健康装备、健康服务业等领域。“互联网+”产业,鼓励“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兴业态创新发展,重点培育“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便捷交通、绿色生态”等11大领域。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以集聚化促进企业规模升级,大力实施传统行业疏导,基本确保“十三五”期末将“L”型内的低端传统产业疏导至“L”型以外,通过产业空间再集聚促进产业升级。以信息化促进技术管理升级,围绕“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产业链协同、产业园区服务管理等的普及应用,加快“龙湾制造”向“龙湾智造”转型。以时尚化促进价值链升级,将时尚设计、时尚智造、时尚消费融入传统产业发展全过程,全面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打造时尚化促进产业升级的示范区。

(二)构建创新体系

强化“双创”。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为创业创新提供资源和空间。积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围绕优势产业,瞄准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突出发展激光光电、高端装备制造业、生命健康产业等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等建设,积极扶持建设效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培育新时代下的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

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以“人才引领创新”。全面强化人才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形成“扶持人才-带动项目-培育产业”的链式效应。鼓励通过企业吸引人才,对企业“订制”的人才给予优先政策支持,降低企业引进人才的成本。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智力要素和技术要素以各种形式参与创新收益分配的机制。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突出对工程师队伍和职业技能人才的引进培育。

发展“众创空间”,创建“特色小镇”。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人、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众创空间”建设。鼓励企业盘活存量资源,改造建设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众创空间”。围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加快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培育以特色产业、创业创新为主要功能的“特色小镇”,提升文化内涵、植入旅游功能、完善社区配套。

创新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优化科技投融资服务中心各项职能,加速整合科技、金融、企业和社会资源,为科技型企业项目融资提供创新性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本土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成长型企业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强化对中小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大力发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科技贷款和担保服务业,发挥新三板专项基金引导作用。

(三)推进产城融合

浙南科技城。围绕“立足温州、辐射浙南、影响全省”目标定位,打造成为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按照“五年基本成型”要求,以“一心七片”的单元式科创城区布局分步骤推进改造建设。加快引进培育激光与光电、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龙头项目,加快科创要素集聚,促进传统产业全面优化提升。

临空经济集聚区。围绕空港新区建设,向天城围垦北片、永兴北围垦、海滨围垦、龙湾二期围垦拓展空间,加快城市向东拓展。争取杭温高铁站点、综合保税区等战略性设施选址并尽快落地在空港新区;着力推进通用航空基地、温州新国际会展中心、空港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通用航空、会展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临空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全面提升高新区国际化发展水平,迈向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国际性航空城。

时尚创意发展区。把握温州城市框架拉开、时尚商业向东拓展的重大机遇,促进蒲州状元片区与温州滨江商务区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现有科研孵化、文化创意、时尚消费等时尚载体的极化效应,不断集聚时尚设计人才、时尚消费人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城市快递物流,形成O2O(线上线下互动消费)新型业态集聚区。

作者单位:温州市龙湾区发展和改革局

猜你喜欢
浙南科技发展
口号嘹亮 精神永存
——浙江省档案馆馆藏解放战争时期浙南革命斗争档案介绍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浙南采风,余偶微恙,未克成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浙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KIR基因多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