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理论演变

2016-02-12 22:13课题组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指标体系理论

课题组

(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100)



【统计理论与方法】

经济社会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理论演变

课题组

(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100)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水平的定量测度工具。在对几个典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的组织宗旨、理论依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指标体系的主要框架和内容,厘清了各指标体系设计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各个典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设计契合了设计机构的宗旨,指标体系测度内容趋于全面、一致的特征明显,各指标体系具有鲜明的组织特点和时代特征。

发展理论;指标体系;设计宗旨;指标框架;测量内容

一、引 言

随着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一些国际组织及国家各自设计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测量与评价的工具,形成了几个具有较大影响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些典型性的经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内涵,同时各指标体系也反映了这些组织与国家所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目标,因此各个指标体系的设计有一定的共性,也分别体现了显著的特点。对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有利于全面理解各个指标体系所反映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内涵,有利于认识应用这些指标体系中应注意的问题,也可以为设计经济社会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国内对于典型性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比较研究的综述文献数量不多,周长城等对国际上主要的经济社会综合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挖掘了隐含在不同指标体系中的共同发展理念和趋势[1]; 贺春临等研究了社会福利理论演进以及社会发展的目标, 并对欧洲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和结构作了详尽的分析[2];陈迎对国际上主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内容进行了研究[3]。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明晰了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而对国际上几个典型性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和内容进行梳理,有利于结合社会发展理论和评价目标,设计出科学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本文选择进行综述的典型指标体系的依据是:1.指标设计机构具有很强的影响力;2.指标体系应用范围比较广;3.指标体系的设计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因此,依据以上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选择出以下几个典型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世纪70年代经合组织(OECD)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HDI指数、欧盟综合社会指标 (EU Social Indicators: The Atkinson Report)、2000年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指标体系、美国海外开发署的生活质量指数(PQLI指标)、英国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UK Indicators of Social Development)、中国统计学会的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CDI)(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从选择的典型经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来看,有国际组织设计的指标体系,如联合国设计的HDI指数、经合组织(OECD)设计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千年发展目标”指标体系、欧盟设计的综合社会指标;有世界主要国家设计的指标体系,如美国的生活质量指数(PQLI指标)、英国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UK SDI)、中国的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CDI)。这些经济社会指标体系都具有较大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其指标体系理论代表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测度指标的经典成果,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与设计机构宗旨

19世纪初期,A.孔德、H.斯宾塞分别论述了社会发展是从军事时代到法律时代再到工业时代的理论论述,把社会发展理论与经济发展理论融合为一体,强调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目标。20世纪40—50年代,以凯恩斯(1883—1946)、R.哈罗德(1900—1978)和E.多马(1914—1997)、库兹涅茨(1901—1985)等为代表人物,研究了发展经济学理论,这时期的经济发展理论主要关注经济的数量增长问题和其影响因素;以T.帕森斯(1902—1979)等人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体现以经济效率、政治公平和社会进步为发展内涵的社会发展理论也被广泛接纳。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经济发展》中提出经济发展的一般定义包括:物质福利的改善;根除民众的贫困;改变投入与产出的结构;增大生产性就业;增进公众福利等方面,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把经济数量增长、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的效率和公平问题作为核心内容[4]438。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得到发展,均衡发展理论在发展理论中占了主导地位。

1961年,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0个国家在巴黎成立了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该组织依据均衡发展理论,设置的宗旨是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帮助成员国政府制定和协调有关政策,保持财政的相对稳定,以提高各成员国的生活水准;鼓励和协调成员国为援助发展中国家作出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经济状况,促进非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基于组织宗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OECD于20世纪70年代发布了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内容不断丰富完善,该报告包括经济、教育、金融等方面的系列报告,并每年发布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评价的分类系列报告,OECD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也体现了经合组织推动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国民福利水平等宗旨[5]。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战胜国为主导成立的联合国(1945)宗旨主要是维持世界和平、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帮助各国改善人民的生活、鼓励尊重彼此的权利和自由。该组织设计的宗旨是提高各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各成员国和平相处及改善人权、人民生活等,把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评价包括人类发展、贫穷及妇女权利等五大指数体系,人类发展指数(HDI)在社会发展理论支撑下,主要体现了各个国家社会发展公平问题的评价[1]。另一个主要社会发展指数是美国海外开发署D·莫里斯设计的生活质量指数(PQLI指标),用于评价国民基本素质,该指数对于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国家国民素质的评价具有明显的区分度[6]。随着生活质量指数被广泛接纳,生活质量指数(PQLI指标)与HDI指数构成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的《人文发展报告》的世界通用的指标体系。

20世纪60年代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均衡发展理论为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从财富、劳务和产值的增加评价转向了注重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的改善,消除贫困,解决收入分配公正等方面内涵评价。1993年成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由28个会员国组成,主要集中在欧洲。欧盟主要宗旨是建成成员国统一的市场、标准化的法律制度,保持成员国共同的贸易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加强成员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欧盟最先设计了社会发展指数,该指数包括欧盟国的就业、教育、性别平等和代际关系等领域评价,此后欧盟先后设计了教育发展指数、创新指数等多个分项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全面反映欧盟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情况,欧盟设计了一个相对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了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icators)作为GDP等传统经济指标的补充,以更好地衡量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7]。欧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着重体现了经济效益为主导的均衡发展思想。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对经济社会发展理论进一步发展,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8]。在此发展理论的基础上, 1991年联合国人文发展指数中增加了环境破坏和居民自由程度两个因素,1999年该指数增加了经济指标[1]。200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根据组织宗旨提出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世界各国领导人就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对妇女的歧视,商定了包含八项目标的千年发展目标,涉及人口发展、生活质量、环境保护、贸易和债务等多个领域的考核内容,该目标体现了联合国促进人类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各国公平发展的组织宗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9]。同样,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英国设计了一套社会发展指标体系(UK Indicators of Social Development),该指标体系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分别为经济增长(产出、投资和就业)、推动社会进步(贫困和社会排斥现象、教育、健康、住房和犯罪问题)及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空气质量、道路交通、河流的水质、野生动物保护、土地利用和废物处理)三个方面内容[10]。2015年,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千年发展目标的执行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联合国第69届会议提出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测量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体现持久、包容和可持续增长的经济、环境发展理念,目标涉及国家发展的人类、地球、繁荣、和平和伙伴关系五个方面,指标体系包含权利尊严、法制公平、平等和多样化等人文方面内容[11],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进一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内涵。目前,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正在征询各个方面意见,还未正式形成。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英国于1996年发布了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UK Indicators of Social Development),该指标体系选择了15个头条指标(headline),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及环境保护等三大方面,测量指标多达140多个[10]。英国社会发展指数从框架上看既考虑了社会发展的效率,又考虑发展的公平与协调等理念。为了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五年规划纲要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2011年中国统计学会课题组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要求构建了一套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简称CDI)进行测算。中国统计学会构建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CDI)框架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公众评价等六个方面[12],可以看出,中国综合发展指数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梳理以上主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机构宗旨,可以看出,由于组织机构宗旨不同,所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其设计的指标体系测量的因素也不完全相同。比如联合国设计的HDI和千年发展目标等指标体系更加关注国家社会发展,主要对社会发展的公平性进行评价;OECD和欧盟作为区域性经济和政治组织,则侧重于经济发展的效率评价,同时也兼顾了社会发展的公平性评价;英国社会发展指数(UK ISD)作为非国际组织设计的指标体系,在关注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同时,对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给予了更多关注,体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重的思想;中国统计学会研制的社会发展指数(CDI)具有鲜明的特点,体现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注重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各个典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评价的内容演变体现了从注重经济增长水平测量到注重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测量,再到体现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量,各个指标体系的测度内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演变,在不断完善和丰富中,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相适应。

三、经济社会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框架与内容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评价体系设计了人类发展指数、按性别开列发展指数、贫穷指数Ⅰ及妇女权利指数等五大指数体系,其中人类发展指数(HDI)包括了“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HDI指数由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成绩指数和实际人均GDP指数三大指标复合而成。HDI指数重点关注人文发展方面的评价,关注人口生活质量、教育两个方面发展的同时兼顾了经济发展的内涵,对社会发展的公平性评价予以重点测量;尽管1999年人类发展指数增加了测量经济指标,并考虑了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的融合和平衡关系,但是HDI指数对国家经济、环境与社会进步发展的评价考虑不足,HDI指数主要集中在经济总量评价,没有反映经济发展的结构与质量方面内容,对于人文发展的测量内容也不够全面。就HDI指数的内容来看,该指数的数据较易获得、计算容易和方法简单、适用性强,容易比较不同社会结构的差异;但是,HDI指数主要反映了人文发展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缺点,采用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实际人均GDP三个指标来评价一国的发展水平,无法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的人文发展水平;该指数计算方法存在着缺陷,高经济发展国家的人均GDP的量化处理结果会明显低估,同时HDI指数也缺乏稳定性,HDI值的大小易受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影响[1]。

美国海外开发署D·莫里斯(Morris)博士提出的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反映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测度工具,该指数主要测量反映国民身体素质方面,PQLI指数由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三项指标构成。从应用性来看,人口素质指数PQLI要优于其他人口素质的指标体系,首先,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能够较好地反映人口素质状况,适合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人口发展实际情况的评价;其次,PQLI指数选取的指标比较简单,易于操作,比较利于进行数据分析。同时,PQLI指数也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指标只反映了身体和智力两个方面,涉及人口素质的各内容涉及不够全面;其次,选择成人识字率作为文化素质的测量指标,对于反映人口文化教育水平不够科学;再次,PQLI指数适应性不足,对于发展中国家居民的生活质量的评定较好,但是对于发达国家评价区分度不高,因此PQLI在实践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6]。

OECD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反映领域比较广泛,不仅包含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还包括人口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内容,OECD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量的指标内容也比较丰富,不仅包含了经济发展的总量、结构、就业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社会发展的人口发展、福利改善及科技进步方面的内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合组织(OECD)定期公布经济、金融、教育和卫生等各项指标,分项以专题形式公布世界各个国家的各个方面发展情况。目前,经合组织已经成为世界上各国比较统计数据、经济和社会资讯的来源地之一,经合组织收集的数据包括农业、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金融、健康和科技等方面。总体来看,OECD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测量了国民对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活质量需求等方面效率、公平的总体水平,OECD分项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但是OECD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涉及的指标数量庞大,需求的数据指标比较多,数据仅能依靠OECD丰富的数据资源支撑[5]。

欧盟社会发展指数是最早提出衡量成员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测度工具,该指标体系包括就业、教育、性别平等和代际关系等领域,测量了以上领域的35个指标。欧盟教育发展单项指数的16个核心指标较为完整、系统和动态性测量了教育公平和能力水平,该指标体系采用了基准指标的设计方式,该指标的缺点是16个核心指标的口径并不完全一致,其测量的科学性受到质疑。欧盟创新单项指数最初包括18个指标,其后扩展为25个指标,测量创新驱动力、知识创造力、企业创新力、创新绩效和知识产权等六个方面的内容[13]。欧盟创新指数特点是注重企业创新力的评价,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基于均衡发展理论,欧盟优化了传统经济指标,提出了生活质量分项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icators)以衡量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指数涵盖9项指标,包括物质生活条件、就业、健康、教育、社会互动、经济和生活安全、政府治理、基本权利和生活感受等领域内容,生活质量指数不仅包括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客观水平测量,而且增加了政府管理与公民感受等方面主观水平的测量,使得该指数测量更加科学和全面[7]。

20世纪80—9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逐步被关注,追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增长成为发展的主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2000年联合国提出了千年发展目标(MDGs),该目标测度的领域包括18项具体目标和48项指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准,内容涉及社会公平(反贫困、教育平等、性别平等)、生命健康、环境保护及全球合作等方面,该指标体系中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小学教育;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全球合作促进发展等。MDGs的评价指标大部分属于限制性指标,少数属于预期性指标,如:到2010年每日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口比例减半,挨饿的人口比例减半,男女童都能完成全部初等教育课程,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等指标;预期性指标有:扭转环境资源的流失,到2010年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消除债务、提高就业和提供技术支持等指标。可以看出,MDGs测量内容主要考虑欠发达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设计的目标以国家发展的基本指标为评价对象,对于发达国家的评价区分度并不高;同时,该体系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评价涉及面也比较窄,并没有包括国家全面评价的内容[8]。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的发展,联合国提出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测量指标体系体现持久、包容和可持续增长的经济、环境发展理念,包括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11]。由于该指标体系涉及的指标众多,数据收集面临困难,尤其欠发达国家数据收集实现比较困难。

英国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UK Indicators of Social Development)选择了147个指标来评估国家社会的发展。英国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SDI) 涉及的范围更广泛一些,包括了经济增长(产出、投资和就业)、推动社会进步(贫困和社会排斥现象、教育、健康、住房和犯罪问题)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147个指标。但是,其指标体系中对于资源尤其水资源方面的指标涉及过多,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对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来说,其评价并不完全合理,同时该指标体系以客观定量评价为主,并且指标数量过多,大大降低了该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8]。中国统计学会构建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CDI)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公众评价等六个方面[12],CDI指数的特点是体现了均衡发展的思想,注重了民生方面的评价,该指数是针对一个国家的区域发展评价的综合指数,从国家层面来看,某些指标过于微观或其评价内容并不适合国家层面的评价。

从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和内容来看,不同组织宗旨不同,设计的指标体系的框架有差异,但是随着各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其框架趋于一致。联合国HDI指数、美国PLDI指数主要关注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关注人口发展质量、消除贫困和发展和平关系等方面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发展,补充完善了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指标,逐步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测量融为一体,但是仍然以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宗旨为指标体系核心测量内容;OECD和欧盟作为世界主要的区域性经济和政治组织,设计的社会发展指数重点反映了经济发展效率的测量,同时也考察了社会发展的部分内容;英国及中国设计的社会发展指数依据各自发展理念,采用对经济和环境发展效率的评价,关注对社会发展的评价,其测量内容更加详细。可以看出,无论国际组织还是国家设计的指标体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都在不断地完善中,指标体系逐步相互借鉴,各个指标体系反映的框架和内容更加全面和丰富。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典型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机构宗旨的梳理,分析了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框架和内容,发现:其一,各指标体系设计与设计机构的组织宗旨密切相关,指标框架反映了该组织宗旨所关注的目标内涵,指标体系测量内容的重点明显不同;其二,各指标体系的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相一致,体现了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三,各个指标体系在补充完善中相互借鉴,其框架和测度内容也逐步趋于一致和全面,但是各指标体系仍然体现了明显的组织机构理念。显然,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必然带有组织宗旨的特色,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理论的时代特点。

当前,社会发展理论仍在不断的发展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理论也赋予了新的内涵,持久、包容和可持续增长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理念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关注的重点内容。可以预见,对于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持久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测度将更加受到关注,这必将推动各指标体系的框架、内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因此,一套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要体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核心内容,还应关注指标体系测度设计的目的和目标,这样设计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才具有实践意义。

[1]周长城,谢颖.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2008(1).

[2]贺春临,周长城.福利概念与生活质量指标———欧洲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和结构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2(1).

[3]陈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国际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1997(6).

[4]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经济发展[M].张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5]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Factbook 2005-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Statistics[R]. English, 15 Mar, 2005.

[6]梁鸿.人口质量指数(PQLI)适用性评估[J].中国社会医学,1994(6).

[7]崔维军.欧盟创新指数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9(11).

[8]曹斌,林剑艺,崔胜辉.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3).

[9]铁兵.人文发展指数及其国际比较[J].中国统计,2007(2).

[10]李天星.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3,22(6).

[11]联合国统计局.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R].世界统计:可持续数据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中国(西安),2015.

[12]中国统计学会课题组.《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报告[R].北京,2011.

[13]李建忠,曾天山.中国和欧盟未来十年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实践,2011(9).

(责任编辑:崔国平)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Research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ject Group

(Institute of Silk Road, Xi’an 710100, China)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dex system is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tool which reflects our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overall 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have sorted out the organization aim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ndex system design of several typ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alyzed the main framework and content of each index system and sorted out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design of each index system. Through literature study, we have found that the index system design of each typ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its the aim of the design organization. And the measurement contents of the indicator system hav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comprehensive and consistent. The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of each index system are apparent.

development theory; index system; the aim of design; indicator framework; measurement contents

2016-06-12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丝绸之路国家经济社会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2015LD04);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一带一路”大数据和丝路经济社会评价系统研究》(2016SD01)

课题主持人:胡健;课题组成员:王命宇,张维群,焦兵,张爱婷等;执笔:张维群,焦兵。

C812∶F205

A

1007-3116(2016)09-0003-06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指标体系理论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