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市场变化趋势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

2016-02-12 20:14成金华杨雅心袁一仁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油价油气天然气

■ 尤 喆/成金华/杨雅心/袁一仁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30074)

国际能源市场变化趋势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

■ 尤 喆1,2/成金华1,2/杨雅心1/袁一仁1,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30074)

近年来,国际能源市场出现了新的动态与趋势:国际油气贸易形成了亚洲—中东、欧洲—前苏联地区,美洲三大区域贸易圈;世界经济低迷、能源供大于求、美元指数走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促使能源价格低位运行;能源供应国增产抢占市场份额,能源需求国市场地位提升;能源使用结构发生改变。短时期内,中国能源供应压力有所缓解;长期来看,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面临更为严峻的能源保障压力。我国应对策略:(1)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外交,促进多边资源合作;(2)加强投资战略管理,提升中国能源企业投资效率;(3)多种能源开发并举,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4)加大能源矿产勘查力度,提高国内能源资源储量供给能力。

国际能源市场;能源供需;能源价格;应对措施

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石油的金融属性与政治属性不断增强,价格波动剧烈,天然气与煤炭价格均受油价走势影响,其中天然气市场形成了北美、欧洲、亚太三大区域市场,国际市场对煤炭需求增速放缓。油价下跌背景下,美国能源独立政策加剧国际能源出口国竞争,中东国家和俄罗斯能源市场地位受到冲击。乌克兰危机背后的俄欧博弈以及美伊和解、南海摩擦背后的大国博弈,深刻地影响着国际能源市场。目前,国际能源市场出现了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贸易东移等趋势,中国应积极应对。

1 数据来源及说明

文中相关数据来源于《B 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IEA世界能源展望2015》《EIA世界能源展望2014》,并参考国际货币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美国洲际交易所和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公布的数据。

2 国际能源市场新趋势

2.1 国际能源供需格局发生变化

国际油气贸易经历了由OPEC主导到三大贸易圈分离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亚洲—中东、欧洲—前苏联、美洲三大区域油气贸易圈[1]。亚太地区始终保持对中东油气贸易的高度依赖,欧洲油气进口以前苏联地区为主,美国主要从墨西哥、加拿大进口油气。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油气资源对外依赖性大,美洲地区维持自给自足。2014年亚太油气缺口19.9亿吨,欧洲油气缺口6.3亿吨,亚洲和欧洲区域内油气自给能力十分有限,严重依赖中东和前苏联地区的油气供应。美洲基本实现供需平衡,盈余4.2亿吨。

国际煤炭贸易已形成了太平洋贸易圈(印尼和澳大利亚煤炭出口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和大西洋贸易圈(俄罗斯和美国煤炭出口欧洲各国),其中亚太地区煤炭进口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成为能源资源贸易的主要参与者,消费中心东移,供应中心多极化[2]。未来世界能源需求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OECD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东南亚以及中东地区。出口方面,美洲藉由非常规油气大规模开发,成为全球能源新供应地,并对世界能源和地缘格局产生影响[3]。俄罗斯受欧美制裁,增加了向亚太地区的能源出口。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将加快谋求与中南美洲国家的能源合作。中东仍将是最主要的原油出口地,但中东、北美市场的影响力减弱,还将与美洲、俄罗斯争夺亚太市场,石油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2.2 国际石油价格维持低位运行

2014年6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从110美元/桶的高位持续快速下跌,至2015年年中,WTI、Brent和OPEC一揽子油价均跌破50美元/桶。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此次油价下跌。一是宏观经济低迷推动油价持续下跌,欧洲、日本经济继续低迷,中国经济增速回调,能源市场需求不旺。二是油价下跌之后,各主要产油国为争夺市场份额持续增产,生产调整的滞后性也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推动油价持续下跌。三是美国页岩油的规模生产,增长幅度远超市场预期。四是美元走强对油价下跌推波助澜。五是地缘政治因素持续压制油价,乌克兰危机导致俄罗斯与美国、欧洲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运用产能和金融手段打压油价,达到制约俄罗斯与中东产油国经济增长的目的。

根据2015年瑞士国家银行发布的《SNB Annual Report 2014》分析,从生产成本来看,常规石油明显低于非常规石油。中东地区的生产成本具有较大优势,仅15美元/桶,油价长期低位波动有利于OPEC巩固市场份额。世界新增油气产量超过90%集中在美洲,但美洲的新增产能中60%~70%为页岩油、油砂、盐下原油等非常规油气,生产成本平均40美元/桶,最高可达70美元/桶,市场竞争能力较差。前苏联地区的原油生产成本为30美元/桶,油价持续低迷不仅影响石油产业的资金链,还将扰乱其俄罗斯远东地区、北极圈内的开发计划,迫使其缩小市场份额。页岩油气要实现量产需要60美元/桶以上价位支撑,深海油气的开发成本可达75~85美元/桶。长期来看,油价持续高于80美元/桶价位,才能促使能源企业对非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和商业投入,实现对石油资源的替代。基于生产成本、产能利用率和替代能源开发成本等因素,预测油价的最低价位在40美元/桶,2015年油价将维持在60美元/桶左右,未来3年,油价将回升至60~80美元/桶,但很难回升至高位。

2.3 油价下跌加剧国际石油市场变革

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以OPEC成员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主要石油出口国经济遭受打击,产油国之间矛盾激化,市场份额和潜在产能均面临挑战。油价下跌对主要进口国产生重大利好,有效地刺激了美国经济复苏,有利于新兴经济体优化石油供应渠道,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能源保障体系。

油价下跌导致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严重缩水,2014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额同比减少217亿美元。俄罗斯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能源出口收益,粗放单一的经济结构严重削弱了其经济应对油价下跌的调节能力。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2014年油价大跌直接导致俄罗斯GDP增速降至0.6%,财政收入缩水约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缩水约880亿美元。2014年,卢布兑美元汇率年内跌幅达57.28%,反映出俄罗斯经济全面陷入危机。

油价下跌过程中,OPEC成员国的石油收益均受到影响,影响程度因各国经济实力和低油价承受能力的差异而不同。沙特、科威特和尼日利亚石油收益减少对GDP总量影响程度较低。除伊朗经济因外部环境转好获益外,伊拉克、委内瑞拉GDP总量因石油收益减少而严重缩水。2014年下半年,在石油收益缩减的冲击下,OPEC成员国开始频繁调整产量,其中沙特力主稳产争夺市场份额,委内瑞拉、利比亚、尼日利亚等受油价冲击严重的国家选择大幅减产,2014年下半年委内瑞拉减产幅度高达983千桶/日。油价下跌加剧了OPEC内部分歧和发展不平衡,削弱了沙特平衡OPEC内部产量、主导政策方向的能力,弱化了OPEC整体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能力。

石油进口国在油价下跌过程中获得了多方面战略利益,市场地位提升。2014年下半年,美国因油价下跌减少了970亿美元支出,促使美国在2014年的石油进口量增长至3.7亿吨。美国现已成为继沙特之后的机动产油国,其石油产量调节和政策走向直接影响国际石油市场和油价走势,“石油美元”地位得以强化。油价下跌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经济增速,打击了主要竞争者,保障其战略东移的顺利实施,战略的灵活性提升;另一方面,美国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受到低油价的冲击。北美页岩油开发进入调整转型期,开发力度放缓。

2.4 国际天然气价差缩小,煤炭价格低迷

美国“页岩气革命”、中俄天然气合作以及液化天然气(LNG)贸易高速增长,天然气贸易将由相互分割向更加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北美、欧洲和亚洲三大天然气市场价差有望缩小。为了维持页岩气开采的规模经济性,美国将加大天然气输出力度,北美地区的天然气价格有望小幅上涨。北美向欧洲供给天然气,将缓解乌克兰危机导致的欧洲天然气供给矛盾,欧洲天然气价格不会有较大波动。亚太天然气价格稳中有降,未来亚太市场的天然气进口将更多地受到其他油气贸易圈的冲击,市场流动性和竞争性加强。美国拟向日本出口的LNG将以Henry Hub结算价为基准定价,亚太市场的计价方式更趋多元化。

太平洋贸易圈煤炭需求增速放缓,国际油价下跌和页岩气开发将进一步促使煤炭价格走低。由于国际煤价和油价的联动效应,油价的下跌将直接带动煤价的下跌,加之页岩气等资源的开发,天然气将逐渐挤占煤炭市场,这些因素都将打压国际煤炭价格。

2.5 能源使用结构发生变化

未来十年内,化石类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仍然稳固,到2020年,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小幅缩减,其中煤炭、石油的比重将下降,天然气比重则会提高。环境气候的恶化与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能源结构持续向更高效、更清洁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报告《中国能源需求展望报告》指出,天然气的利用将进入黄金时代,未来30年国际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2%,明显快于石油(0.9%)和煤炭(0.6%),2020年天然气产量有望达4.1万亿m3。深海石油、页岩油气、致密油和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将成为油气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来源。未来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将面临新的趋势:海域油气资源接替陆上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资源接替常规油气资源;天然气在油气资源使用量的比重将提升。目前非常规油气开采成本高于常规油气,但其储量基础和开发潜力却明显优于常规油气。EIA在2014年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中指出:到2030年,世界深海石油产量预计将达到18.3亿桶,致密油、油砂产量41.4亿桶,页岩气产量约5900亿m3。世界海域油气产量占油气总产量的比重将增至26.7%,非常规油气占比增至14.1%,天然气占比增至41.2%。

3 中国应对国际能源市场新趋势策略思考

2030-2035年中国能源需求将接近峰值,届时中国石油、煤炭、天然气需求将分别达到6.5亿吨、40.1亿吨和7000亿m3,能源消费总量45亿吨油当量,中国能源需求占世界能源总需求的比重由2001年10.8%稳步提升至25%,中国将保持世界第一大能源进口国地位[4]。短期来看,油价下跌过程中,产油国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谋求与中国加强油气合作,中国与中亚、俄罗斯、中东以及中南美洲的能源合作具有广阔前景。长期来看,中国为保证能源供给安全,将与日本、印度、东南亚等国展开直接竞争。美国重返亚太政策将加大对中国的资源钳制,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压力会进一步加大。中国若遵循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能源安全性将面临着严峻挑战,体现为矿产资源需求庞大、矿产资源供给压力增大、环境压力增大[5]。为应对将来国际能源市场的复杂局面,我国应提前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境外资源,保证我国能源供给安全。

首先,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外交,促进多边资源合作。我国矿产资源对南海通道、太平洋航线和陆上通道的依存度分别为68.1%、19.2%和12.6%,保证通道安全尤为重要[6]。

“一带一路”覆盖了亚欧非主要产油区,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命线。加强与中东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合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地区,要重点扶持投资建设,设计一种有关各方均可接受的项目资产所有权结构及利益分析模式,并按照油气过境与通行方式、合作伙伴的层次划分及选择,采取相应的项目筹融资渠道,降低投资风险。

其次,加强投资战略管理,提升中国能源企业投资效率。能源价格下行走势给我国海外在建的投资项目造成一定的经营压力,也为我国加快对外矿业投资、寻找新的海外投资机会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能源企业应主动转变投资策略和战术,通过期货及现货贸易等方式,以及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进行合作,建立稳定的海外石油生产和供给基地。不要过分追求对油气田的控股,要注重获取能源开发所带来的实际权益,将投资重点转向入股条件成熟、运转良好的境外矿商,或与具有资源优势和探矿经验的当地矿商合作,以便取得较为稳定的投资回报。

第三,多种能源开发并举,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中国特色的能源利用道路必须坚持以煤炭开采利用为基础,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适度增加油气替代、实现高效清洁利用。应借鉴美国页岩油气革命、欧洲可再生能源革命的成功经验,严格产业准入要求、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强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大科技投入和支持力度,促进煤制油、煤制气及煤化工产业的循环发展。有计划地放开铀矿地质勘查市场,分散化石能源的成本压力和市场风险,提高我国能源结构多元化程度。允许社会资本投入铀矿勘查、开发领域,享受勘查、开采权益,逐步形成开放有序的铀矿开发新格局,提前部署铀矿资源的战略储备和海外投资,规划核能发电站要采取严密的环境评价和安全保障措施。中西部地区要结合自身的自然气候特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改变区域垄断局面,促进新能源地区间流转和协调配置。

第四,加大能源矿产勘查力度,提高国内能源供给能力。在新一轮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中,全面核查我国目前能源矿产的地质条件和储量基础,对国内现有产区的生产进度、绩效和后续开采潜力进行综合评价,把握我国能源供应保障的基本潜力。将现阶段非常规油气按照埋藏特点和技术要求划分开采片区,根据国内外能源市场形势安排投资开采进度,增强矿产开发的规划性,通过政策引导民间资本介入非常规能源开采的技术研发和市场运作,同时实行严格的制度规范,杜绝对非常规能源的破坏性开采,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我国能源矿产的开发。

[1]王安建.未来20年全球资源供需格局分析[EB/OL]. (2014-04-30)[2015-09-07].http://www.rmlt.com. cn/2014/0430/263886_2.shtml.

[2]张玉梅,欧阳平.国际矿业形势变化及我国矿业管理改革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7):41-43.

[3]于汶加,陈其慎,张艳飞,等.世界新格局与中国新矿产资源战略观[J].资源科学,2015,37(5):860-870.

[4]陈其慎,王安建,王高尚,等.矿产资源需求驱动因素及全球矿业走势分析[J].中国矿业,2011(1):18-22.

[5]李颖,陈其慎,柳群义,等.中国海外矿产资源供应安全评价与形势分析[J].资源科学,2015,37(5):900-907.

[6]成金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矿产资源消耗现状与反思[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5-48.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Adopted by China for Dealing with International Energy Market Trends

YOU Zhe1,2, CHENG Jinhua1,2, YANG Yaxin1, YUAN Yiren1,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 Wuhan Hubei 430074; 2.Research Center on the Econom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In recent years, a new dynamic and trend has emerged in international energy markets. This mean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f oil and gas has formed three major regional trade circles: namely, Asia-- the Middle East, Europe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America. A sluggish global economy, excess supply, strong dollar index, and geopolitics have been the constituents of promoting energy prices to remain low. At the same time, the supplier of energy resources has gained market share through increasing production; and the status of energy demanders has enhanced in the market; as a result, the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energy utilization structure. On the other han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pressure on energy supply of China has eased somewhat. But in the long term, China's energy external dependency is increasing, so we will be faced with more serious energy service pressure. In light of the abovementioned issues, this paper offers some countermeasures required for improving China’s energy development. These countermeasures lay emphasis on the following: pushing our initiatives forward in an active fashion with regard to “One Belt And One Road” energy diplomacy, so as to promote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resources; stepping up our efforts with regard to investment strategy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effciency promotion; simultaneously developing multiple energy resources with a view to diversifying the energy structure; and stepping up efforts to energy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improving the supply ability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reserves.

international energy markets;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energy prices; countermeasures

F407.1;F062.1

A

1672-6995(2016)02-0019-04

2015-09-17;

2015-11-02

中国地调局项目“中国矿产品市场制度与矿业资本市场研究”(12120115057701)

尤喆(1989-),男,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矿产经济学。

猜你喜欢
油价油气天然气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下半年国际油价仍旧承压前行?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石油和天然气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