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坚持问题导向 重点创新突破全面提升为农服务综合能力
河北省供销合作社按照深化综合改革的要求,针对基层基础弱、经营领域窄、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立足河北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构建新型组织体系、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照合作制基本原则,在县级以上构建“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供销集团”三位一体新型组织架构,在乡镇建设与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融合发展的新型基层社,在村级发展农民合作社,推动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再造。
一是推进体制创新,构建新型联合社组织体系。以基层社和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为成员,逐级联合组建跨产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在县以上供销合作社建立“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供销集团”三位一体新型组织架构,打造职责清晰、上下贯通、运转协调的新型联合社组织体系。供销合作社通过资本联结、经营合作、业务指导、组织服务等方式,引领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履行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强化社有资产监督管理,承担涉农公益性职能和政府向社会购买的公共服务,发挥服务“三农”综合平台作用。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帮助成员社制定发展规划、开拓市场、维护合法权益,做好指导、服务、协调工作。供销集团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新农村建设开展经营服务,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各层级社有企业产权业务对接,扩大规模,提升效益。目前,4个市社和50多个县级社已构建起“三位一体”组织架构。省社将理事会与集团董事会合二为一,对内设机构、职能及人员优化配置,60多名机关干部自愿到企业兼职,提升了发展活力。
二是坚持合作制原则,多种途径改造基层社。推动各级社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担保、合作保险、电子商务企业向基层延伸经营网络,在乡镇建设集合作金融、电子商务、代理代办、农民培训等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基层社。广泛吸引农村经营大户、大学生村官、村“两委”干部等加入基层社,完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遵化市的2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社,入社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160家、农户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60%。对实力较弱基层社和基层社空白乡镇,由县级社领办农民合作社或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推动与基层社融合发展。承德市以“两社融合”模式改造基层社120个,带动5.5万农民就业,年助农增收近6亿元。目前,全省已组建新型基层社1898家,乡镇覆盖率达95%,农民社员占比达到70%,1472个基层社牵头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三是立足地方特色产业,积极领办农民合作社。依托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社,组织涉农企业、村“两委”干部、工商业者、经营大户,立足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在村级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基层社或社有企业通过入股等方式,扩大与农民合作社的产权对接和业务合作,带动农民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市场和加工、销售、冷链物流设施,让农民分享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收益。积极探索建立“村党支部+村委会+农民合作社”三位一体农村基层经营服务组织架构,使合作社的经营服务优势和村组织的政治优势同频共振。目前,全系统领办农民合作社1.7万家,其中与村支部、村委会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社5000多家。
以新型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为依托,积极推进由单纯流通服务向农民生产生活综合服务拓展、向农业生产全链条服务延伸。
一是创新农业生产服务。全省系统面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土地托管服务,培育形成了浅山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葫芦峪模式”、基层社农机规模化服务的“南高模式”、物联网技术助农的“涿鹿模式”、农业生产全程化托管的“玉田模式”、农民土地入股合作的“饶阳模式”等一批服务模式,着力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
二是提升农产品服务水平。省社环绕京津投资建设了8个大型农产品市场,通过资源整合带动9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以京津冀为核心,北连东北、西通晋蒙、南接中原、东联胶东半岛的农产品市场网络集群。省社整合省内优质农产品资源,与北京金泰集团、首农集团等合作,实施“冀菜净菜进京入津工程”,打通河北农产品进京入津通道。邯郸、秦皇岛、承德等8个市级社联合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城市社区直销、配送等服务。
三是拓展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省级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制定交易规则和运行制度,组织大宗和跨区域产权交易。市、县级建交易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交易撮合、交易鉴证等服务,开展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农村生物资产等12类产权交易活动;乡镇依托基层社建服务站,组织农村经纪人、农民合作社收集、上传各类产权交易信息,协调交易双方洽谈。目前,省中心和4家市级、67家县级平台已经建立,累计完成产权流转1956宗,撮合流转土地经营权8万多亩、林权经营权1万多亩,交易额6亿多元。
四是开展农村电商服务。以“互联网+流通”为抓手,组建“农交汇”“八方联采”“云供销”3家省级电商平台,推动传统网络改造升级。“农交汇”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仓储物流、交收结算、现货即期交易、商品团购、农产品展示等多种服务,展示交易农产品10大类200多种,去年实现交易额836亿元,主要指标稳居全国同行业前两名;“八方联采”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市县运营中心120多家、村级服务站3000多家,提供商品联采联销、品牌展示展销和互联网教育、农业技术等服务,成为省内乡村覆盖面最广、增值服务功能最完善的农村电商平台;“云供销”电商平台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累计改造终端网点上万家。
五是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省社出资12亿元成立投资担保、保险代理、互联网金融、金融租赁等省级金融龙头企业,开展11类金融业务,带动市、县社建立合作金融服务中心,在基层社开办合作金融超市,实现金融业务的上下贯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全程金融服务,累计为合作社及涉农企业提供融资担保38亿元、为722亿元标的提供风险保障、为中小微和涉农企业融资1.47亿元。承德市积极探索“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解决农民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融资难、发展难和政府扶持资金不够用的问题,正向石家庄、衡水等地推广。
一是实施“旗帜供销”工程,凝聚发展合力。省社与省委组织部联合组织实施“旗帜供销”工程,筑牢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终端、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三块党组织阵地,建立党组织承诺制度、党员承诺制度和群众监督制度“三个制度”,做到改革工作与党的建设工作统一部署、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统一要求、经济效益与党的建设统一考核“三个统一”,以党建引领改革。已在30个试点县实现供销合作社基层单位、流通终端和服务组织中的党组织全覆盖,全系统新建基层党组织120多个,增建活动场所60多个,1800个基层党组织、2.5万名党员参与承诺践诺活动。南皮县社在9个乡镇领办“农村党员供销服务社”,恢复基层社服务功能,探索出一条无资产、无人员、无资金的县社以党建促改革、重建供销合作社服务网络的新路子。
二是做大供销集团,提升发展实力。优化社有企业布局,加快集团发展步伐,掌控一批政策性较强的,主导一批服务功能较好的,放开一批竞争性较强的,省新合作集团初步形成农业、流通、金融、地产、电商五大运营板块,资产较改革前增加了3.15倍,实力、活力、竞争力明显提升,进入中国服务业500强300位以内。省社以新合作集团为依托,组建本级投融资平台,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效益最大化思路,通过短融、私募债、直融工具、股权基金等多种形式,直接融资近50亿元,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重要支撑。新合作集团积极与金融机构协调,获国开行、河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授信1000亿元,有力支持了系统综合改革工作。
三是抓好政策落实,激发发展动力。积极协调落实改革配套政策,推动全省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迅速建立,20多个由政府控股的农产品市场交由供销合作社运营。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按照总社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自觉地将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融入到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发展、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涉农部门职能转变等大局中,积极主动地承担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重要任务,既有力促进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发展,也有效增强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功能和能力。
第一,推动落实综合改革配套政策。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去年出台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5〕17号),并先后对推进7个县改革试点和20个县首批改革作出部署。今年又把“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纳入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列为201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作为2016年省委、省政府对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明确了9个方面19项支持改革的配套政策。从2014年8月启动义乌等7个县市试点,到2015年10月启动20个县市首批改革,有关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政策、整合资源,“三位一体”改革进展顺利,预计今年上半年27个县市都能全面完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组建任务。
第二,大力推进农合联组织体系建设。各县组建的农合联都建立了会员大会及理事会、监事会,组建了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的农合联执行委员会,选举政府分管领导为农合联理事长,聘任供销合作社主任为执委会主任。县乡两级农合联广泛吸纳区域内的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为农服务组织、涉农企事业单位等为会员,初步搭建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发展的框架。在改革中,供销合作社的职能、牌子、人员性质和资产属性保持不变,已完成组建任务的16个县增加了105个编制。诸暨市供销合作社原先改制后仅剩“一块牌子”,通过组建农合联,新增18个事业编制。绍兴市上虞区基层社承担乡镇农合联服务职能,政府同意其聘用20个人员并支付一半的人员开支。
第三,努力充实农合联为农服务功能。各县按照健全生产、供销、信用三大基本服务功能的要求,积极推进相关改革。推进涉农部门职能转变,将涉农部门的经营性服务事项率先转移出来。义乌市把构建农合联与改革涉农行政管理体制有机结合起来,将农、林、水部门经营性服务职能和相应经费、人员编制整体转移到农合联。淳安县将农信担保、农产品收储加工、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等经营性服务事项和农产品促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事项转移或委托给农合联承担。发挥供销合作社自身优势,创新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形式,构建以庄稼医院为基础、农资企业为后盾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以消费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为基础、配送公司为龙头的日用品和农产品购销服务体系。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一手抓普惠金融服务扩面,推动农信机构对农合联会员授信服务全覆盖,建立“农信机构—担保公司—农合联会员”的信贷服务链;一手抓合作金融发展,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组建资金互助会,构建“账款分离”的运行机制,建立互助会自我管控、农合联内部监管、金融办外部监管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目前,系统内农信担保公司、资金互助会等主体有120家,今年以来提供涉农融资服务13.5亿元。
第四,积极创新农合联运行机制。按照构建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的要求,重点推动联合社内设机构调整和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利用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组建农合联执委会的机会,优化供销合作社内设机构设置,改变供销合作社管人财物的公共性内设机构多、管事的职能性内设机构少的状况。义乌、淳安、安吉等地还设立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中心(事业单位)。由供销合作社资产经营公司牵头,组建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发挥资产经营公司的投资众筹引领作用,引导农合联会员参与投资、共建共享,形成大合作格局。绍兴市上虞区农合联按照建设“镇镇有商贸综合体、村村有便利服务店”体系的要求,已建成乡镇商贸综合体12家、农村便利店557家。嘉兴市秀洲区将涉农部门的国有公司和供销合作社改制后的剩余资产进行重组整合,组建新的投资公司,开展涉农经营服务。按照“会员入会费筹集、社有资产年度收益上缴20%、政府财政补助”的来源,建立农民合作基金,为农合联开展为农服务提供物质保障;县级政府补助农合联农民合作基金一般在1000万元以上。
第五,不断深化农合联合作机制。在生产、供销、信用等领域,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等农合联会员合股投资发展服务业。嘉兴绿农农资公司在创办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植保合作社、农产品公司中,吸纳当地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入股,形成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利益共同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7.2万亩。缙云县吸纳农产品行业协会加入农合联,并以此为依托,组建茭白、黄茶、土爽面、水蜜桃专业农合联,开展行业性技术、培训、品牌、信息、标准等服务。在消费、投资、产业等领域,积极引入合作制,引导相关各方共同投资,形成共建共享格局。玉环县九山农产品合作社联合社由67家合作社联合而成,构建“五位一体”服务机制。在生产合作上,推行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吸纳社员1350户;在供销合作上,与永辉超市共同投资成立果品公司,发展连锁超市5家;在信用合作上,组建九山资金互助会,累计贷款1.2亿元;在消费合作上,依托连锁超市组建消费合作社5家,今年还将组建40家;在投资合作上,联合会员投资450万元,共同参与农业经济总部大楼建设。
总的来看,通过农合联建设,供销合作社有力推动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和发展,拓宽了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密切了与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
浙江省社将深入贯彻中发〔2015〕11号文件和浙委发〔2015〕17号文件精神,继续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一是加快打造大平台。到今年年底全省构建起省、市、县、乡四级农合联,进一步促进农合联执委会和供销合作社机关有机融合,健全生产、供销、信用三大基本服务功能,建立完善农民合作基金运行管理机制和农合联投资众筹引领机制。二是全面发展大合作。努力用合作制来组建和改造服务链和产业链的众多经营主体,联结服务链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使农合联成为农民合作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共建共享的有效载体。三是积极推进大服务。健全现代农业服务、城乡商贸服务、信用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产业体系建设,培训各类服务主体,完善服务机制。四是着力建设大产业。打造产业链,推动社有经济的产业结构从“以贸为主”向“贸工农服一体”转变;打造产业群,推进社有经济的产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实行品牌化经营,不断扩影响、树形象、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