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术训练对学生品格塑造的分析

2016-02-12 18:22叶丹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武德品格武术

叶丹

浅谈武术训练对学生品格塑造的分析

叶丹

武术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能够强健学生体魄,让学生的心智趋于成熟,其是我国武术进步的实际需求,亦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体育杂糅的创新性的教学尝试。当前,学校武术教育太过看重结果以及竞赛成绩,忽略了在练习阶段对学生武术道德的培育,对学生的品格塑造是不利的。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学生在武术练习中的品格塑造方法进行了解析,旨在让学生在武术练习中完成品格的塑造,推动武术教学的进步,光大中华武术。

武术练习;学生品格;塑造;解析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9.026

我国武术历史悠久、博采众长,有着极大的号召力;在如今竞争渐趋白热化的社会,中国武术的品格塑造功能正在形成。武术在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其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德,培养学生的竞争观念,并且能够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此外,其对学生的情绪也能起到调整的作用,学习武术能够继承以及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受到老师和学生的热烈追捧。深入探寻武术练习在塑造学生品格方面的优势,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助益良多。武术科目技术含量高,技术技巧的学习需要下苦功,并且其兼备知识性、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其既能够强身健体、正当防卫,又能够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为丰满。目前,全球都在挖掘武术的潜力,希望通过修习武术,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武术宝库的大门。

1.研究对象与研究模式

1.1研究对象

武术练习对学生品格塑造方面的影响。

1.2研究模式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翻阅大批材料,解读武术对品格塑造的影响。

1.2.2逻辑分析法

通过全方位的解析,了解武术练习怎样塑造学生品格。

2.研究成果与解析

2.1武术的涵义与特征

2.1.1武术的涵义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博采众长、技巧繁复、派别林立。其在大众中极受欢迎,是我国民族在长时间的生活和战争中出现并进步的传统文化珍宝。武术诞生于我国文化领域,武术从我国文化领域中汲取养分并发展壮大。在传统的称呼中,武术被叫做“技击”、“武艺”、“国术”等等。我国学校的教科书中对武术的涵义是这样阐释的:“武术是以技击为核心,以套路以及搏击的运动模式,重视体魄心智的完善的我国传统体育科目。”其不但能够强健体魄,更能熏陶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提升自身的修养,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2.2.1武术的特征

①既包含搏击,又包含异彩纷呈的套路

我国武术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既包含搏斗,又包含与舞蹈练习类似的套路。在武术套路的动作与训练方法中通常包含攻击和防守动作,例如:踢、打、摔、拿、劈、刺等动作,同时又包含繁复的套路,其运用特征以及技击模式各不相同。各个派别的特色以及个体、区域特征也各不相同。

②对打类的攻防技术

武术与它类体育项目的主要差别在于其攻防技击的特色。修习武术,不但可以强身健体,并且能够学到攻击与防守技巧。

③有着内外兼修、形神兼炼的练习特色以及传统

这里谈到的内,是说心、神、意、气等心理状态以及气息流转;此处提到的外,是说手、眼、身、步等外部机体运动。武术中,不管是哪一类拳击或器材,都需要内外协调。全部拳术都必须手眼俱到、上下调和、意到身动,以气来引领动作。意识、呼吸、动作必须一致,形神兼炼。而这类练习模式,在外部,能够加强关节的活动能力、强健骨骼;在内里,则可以顺脏器、疏通经脉、调理情绪,让身体与心智两方面得到加强,有着独树一帜的练习特色以及传统风采。

④刚柔并济、演练生动、变化繁复的艺术特征

因为武术的健体功能日趋完善,武术套路的创编就显得刚柔并济、变化繁复,这是搏击技术练习中应重视的;而生动地演练、律动感强烈的个体练习、多人练习、团体练习等多类武术练习模式被大众所欣然接受。其体现出的形态美、动作美、造型美、律动美等让观者心旷神怡。

而且,各类拳术的多变以及观赏性让其受到大众的追捧,一些拳术刚猛无俦、一些灵动飘逸、一些柔软灵活;拳术既能刚猛、又能小巧,节奏忽快忽慢、动静相宜(例如太极拳、太极剑)。其能够从体态以及情绪两方面感染观者,让武术的艺术特征得到充分彰显。

⑤老少皆宜

武术的修习模式异彩纷呈,相异拳术、相异器材,其动作构造、技术要求、运动特色以及运动强度各不相同。这就让相异年纪、性别、体能状况、职业的人群能够挑选到自己喜欢的武术加以锻炼。而且,武术运动没有时空或气候的约束,武术器材也能够就地取材,这奠定了武术的群众基础。

2.2.2品格的涵义

品格在古代希腊伦理学中被叫做“德行”,是说个体在生活实际中由于特定的生活习惯或形式而形成的稳定的性格品德。苏格拉底曾经指出:德行是人在追寻善的过程中所形成以及呈现的品德。优良的品格,折射了高洁的人心,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示个体的价值。基础品格能够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有所体现,而身处的环境能够对个体的品格进行陶冶以及塑造;然而品格是一类内化的品德,其包括对道德的自觉性以及个体的自律性。尽管其以平日行为练习以及环境的熏陶为核心,但是包含了对道德实质的认知以及自觉追寻。

3.武术修习对学生的品格塑造

武术修习能够健全心智,修习到一定程度还能够形成武德。而武术修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需要有过人的意志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方可完成。

3.1武术修习能够培养人的忠勇品格

“忠诚”是拉近老师与学生间距离的“良方”,并且维系着师生感情,同样也是武术修习的基本品格。在以往的武术修习中,师父挑选徒弟的标准极为苛刻,而通常以人的品格作为关键性的参考依据。而在对徒弟的考评中,忠诚与勇气是重点考察内容。

3.2武术修习培育学生从容淡定、宽容谦让的品格以及为人境界

武术的修习,带来的更多是双人的对抗以及演习,有着一定的危险性以及对抗性。在武术修习中,学生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假如不能宽容以待,遇到受伤的状况就耿耿于怀、埋怨不断,那么双人间的武术技艺只会不进反退,而缺乏进步会让双方都感到厌倦。

所以,在武术修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形成宽容谦让的心态,做到气定神闲,而长期积累的武术修养会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反哺。

3.3武术修习锻炼学生勇敢的品格

武术其实就是搏击技术,修习武术,必须有一个假想敌。所以,武术对学生的抗压能力以及控制焦躁情绪的能力要求极为严苛,在持续忍耐焦躁与宣泄焦躁情绪的过程中,学生的耐力会得到锻炼,并逐渐变强。“艺高胆更大”,伴随武术技艺的进步,学生能够养成勇猛、百折不屈的品格。所以,通过武术的修习以及武德的感化,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不会屈服于暴力、金钱等等,让学生能够坦然面对生活压力,摆正心态,找准人生的定位。例如:津门大侠霍元甲,就从不为武力、金钱所动,在最后一场擂台比武中被下毒,从生到死都活得坦荡而且问心无愧。霍元甲的精神已经成为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不是武德,而是武魂的象征了。当然,学生要想跟霍元甲一样,还要经历种种磨难方能实现。

3.4武术修习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

“自我”是武术家穷尽一生都在追求的武术至高境界。美籍文学家孙隆基曾经说过:中国人格的构成,大多数均是要求别人自律,而自我方面的东西很少。首先,就导致自我压缩,自身不去争夺权力;其次,缺少纪律性,自己做过的事能够被撇的干干净净,也极少去尊重他人的权利。

武术则是对我国这类“不争的和文化”反叛,其可以形成人格独立、互相尊敬的氛围。有鉴于此,学生通过与同伴对抗,能够在武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同伴的品行,从而重新对自身进行定位。所以武术的对抗性可以让学生的人格更为独立,这是当今时代所倡导的;而且,能够让学生尊敬同伴。

通过武术修习,学生可以体会到“认知自我,发掘自我;关注自我、打破常规;健全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等以自我人格塑立为核心的哲理思想。

3.5武术修习能够培育学生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品格

武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粒明珠,其呈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新能力、向心力的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的完整体现。”修习武术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在民族精神以及传统文化的陶冶下,能够奋发图强、生生不息。

4.当代武术教学对武德培育的忽略

武德是构建在儒家学派的伦理道德基础上的,其汲取了道儒两派的思想精髓,而伴随年代的更迭,其偏重点会形成转移。其包含:忠诚、仁爱、守信、道义、尊敬、礼让、智慧、勇猛等等。而当代武术教学过于看重其运动功能,忽略了在修习武术的过程中对学生武德(武术品格)的锻炼,进而让一部分学生技巧高招、情商低下,武德的培育更是无从谈起;未能呈现出武术所要体现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民族风貌。

5.结论与意见

5.1结论

5.1.1武术修习可以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

武术,是有着我国民族文化特征的传统体育科目,对学生的品格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武术修习,从初始阶段最为基础的动作、技术训练,到未来的内外合一、形神兼炼的修习,每个时段以及每个层级对人的意志品德都是一种磨练。学生长时间修习武术,能够培养其忠诚、诚实、重道义的精神,并且让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从容面对生活的压力,形成迎难而上、成熟稳重的优秀品格,最终百炼成钢。

5.1.2注重武德教育

在修习武术的过程中,老师应关注学生武德的培育,假如忽略武德的关键性,就极易养成学生逞血气之勇、欺瞒、不尊敬人、无视正义的恶劣品格。假如要培育出有着合格武德的武术栋梁之才,就需要在武术修习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武德的培育。

笔者认为:可以将武德教育融入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中,让传统的武德教育与现代化的思政教育相结合,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幻灯片、网络视频等形式,将我国历代武术名人的武德宣传作为重点,对学生形成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让本来顽劣的学生能够受到熏陶和感化。比如播放我国武术界泰斗蔡龙云老先生的生平事迹,蔡老师不光拳术了得,被人们称为“拳魔”;而且武德武技兼备(参考四十年代年幼的蔡老师与外国拳手的对战),成为武术界武德典范等等。

5.2意见

个体的品格素质是个体生活行为的一类映射。尽管个体的品格成型会受到多种元素的制约,然而最为关键的是身心特质以及生长的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在长期的武术修习中该点极为关键,个体品格的塑造,通常是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健全的过程,大致能够划分成自我认知、自我制约、自我鼓励、自我提升等四个版块。

而主观层面的武术修习中品格的塑造必须通过自我认知、自我制约、自我鼓励、自我提升四个版块来实现;客观层面,学生应在武术修习的过程中重视武德、武道的养成,老师在教学阶段,应培育学生的职责感,更应关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如此,方能让学生在武术修习中完善自身的品格。

6.结束语

综上,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学生生性纯洁,禀赋差别不大,然而通过后天教育以及环境等元素的影响,学生的行为、认识能力都能够被扭曲。时至今日,我国学生的三观的形成总会遇到阻滞,在差别明显的三观形成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越来越困惑。而武术修习能够把学生拉回正轨,让学生明白武德与品格的重要性。通过武术学识的教授、武术修习环境的陶冶,让其内化成学生的优秀品格,是老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1]赵光圣,戴国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写在“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之际[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1):84-88.

[2]张峰,赵光圣,吉洪林等.回归武术之本真——从技术取向再论我国中小学武术课程设计[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3):41-45.

[3]刘海超,吴永存,张振东等.从回族武术门禁的开放看回汉文化的流动与融合——以"武术之乡"安徽亳州回族晰扬掌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6):90-94.

[4]张胜利,郭志禹.武术拳种地域交流的方式、动因及阻隔机制——基于甘肃武术拳种的实地考察[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5):76-81.

[5]郭玉成.武术标准化研究的概念、方法和体系——基于标准化学科视域的基础理论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1):56-61.

叶丹(1981.11-),女,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讲师,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猜你喜欢
武德品格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