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文 陈显忠
体育学院学生排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以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
王培文 陈显忠
本文从人体解剖学与运动训练学角度出发,对引起排球运动损伤机制进行分析,得出排球运动损伤的规律,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便在今后排球教学和训练中为促进排球运动技术的提高可预防排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等提供理论参考,以减少和预防排球运动损伤的发生。
排球运动;运动损伤;预防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9.094
排球运动运动项目中的纵跳、倒地、低重心快速移动及触击重力球较多,在训练或比赛中也会有运动损伤的出现,且易造成劳损性伤病。出现运动损伤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影响到运动员技战术的提高及比赛成绩,甚至缩短或提前结束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高校学生参与排球运动同样面临着运动损伤问题,如何找出排球运动损伤的一般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大学生排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是排球工作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个年级的不同专业13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09体教32人,09运训16人,10体教21人,10运训19人,11体教19人,11运训11人,12体教18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收集排球运动损伤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资料,了解排球运动中常见损伤的成因、预防措施和损伤后处理方法。为研究排球运动损伤的成因以及如何预防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对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个年级150名学生进行关于排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2份,回收率94.67%,其中有效问卷135份,有效率95.07%。
2.2.3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 2003对访谈数据和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3.1排球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3.1.1发病率调查
对不同年级和专业135名学生就是否在排球运动过程中出现过损伤进行调查,详见下表。
调查结果显示:在135名被调查者中,有80人出现过排球运动损伤,占59.26%。其中男生被调查的93人中,有57人出现过排球运动损伤,损伤率61.29%;女生被调查的42人中,有23人出现过排球运动损伤,损伤率为54.76%。说明排球运动损伤率较高,且男生损伤率高于女生。表中我们还可以发现,57名男生损伤人员中,损伤次数有72次,23名女生损伤中,损伤次数为25次。男女生人均损伤次数为1.21次,其中男生1.26次,女生1.08次。进一步走访中得知,更多的女生在受伤一次后就产生心理的负担,出现不敢参加排球活动,担心再次受伤。而男生排球损伤一般不会影响其继续锻炼的积极性,他们多少人是总结受伤教训,加强保护措施。
表1被调查学生排球运动损伤率调查统计表(N=135)
3.1.2受伤时间调查
把参与排球运动时间分成课堂时间、课外排球活动时间和排球比赛时间三个阶段,对出现过排球运动损伤80名学生进行关于受伤时间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排球运动受伤时间最多是在课外排球活动中,共有49人,占61.25%,其次为课堂教学中有21人,占26.25%,排球比赛中受伤人数最少有10人,占12.5%。进一步分析,课外排球运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且缺乏专业指导。课堂排球练习中,有教师的指导,准备活动又比较充分所以受伤相对较少。排球比赛中,人数总体较小,且运动水平相对较高,准备活动又很充分,所以受伤概率小。
3.1.3损伤种类调查
本研究按照运动能力丧失程度进行分类,对损伤学生进行调查,详见下表。
表2排球运动损伤种类调查统计表(N=97)
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损伤人数最多有72人次,占74. 23%。轻伤为受伤后能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因为排球运动为隔网对抗项目,排球损伤一般都为轻微韧带、肌肉拉伤等,不影响正常的训练。中度损伤为受伤后不能按计划进行训练,需要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调查中中度损伤有21人次,占21.65%。重度损伤为受伤后完全不能参加训练,调查中发现重度损伤人数最少,仅有4人次,占4.12%。
3.1.4致伤动作调查
技术动作不正确容易产生运动损伤,对引起排球运动致伤动作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造成损伤的动作中由于扣球而造成的损伤有38人次,占总人次的39.18%,占比最高;其次为拦网动作,有33人次,占34.02%;另外还有21人次是由防守而造成的,占21.65%;由于身体训练造成的运动损伤仅有5人次,占5.15%,比例最小。说明排球运动损伤致伤部位主要为扣球、拦网和防守造成的。
3.1.5损伤部位调查
对80名发生过排球运动损伤的97处损伤部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排球运动损伤部位前三位的依次为脚踝部25人次占25.77%、肩部19人次占19.59%、手指17人次占17. 53%;后三位依次为腰部7人次占7.22%、腕部8人次占8. 25%、膝部16人次占16.49%。究其原因分析如下:第一,排球运动中踝关节最易受伤。踝关节是排球运动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从损伤程度分析,多数是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很多,由于排球活动中的扣球、拦网等都需要跳起落下动作,再根据踝关节自身的结构特点,也是最容易受伤部位之一。第二,肩部损伤。排球运动中多出现鞭打动作,这就要求肩部的灵活性要强,长期的发球、扣球、拦网等技术,会导致肩部受伤的。第三,手指部位。排球发球、传球、扣球、拦网等都需要手指用力,尤其是二传队员手指受伤最多。第四,膝关节部位。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股四头肌力量不够,不能分担膝关节的压力,致使膝关节不够稳定,这时若膝关节做外翻或者内扣动作时,内外侧的副韧带会遭受到突然的牵拉,而造成韧带的断裂或者是半月板的损伤。还有就是膝关节处于半屈位的时候,再做左右旋转,此时膝关节是最不稳定的,最容易出现损伤的(防守时如低位接球)。所以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加强膝关节周围韧带的锻炼和牵拉膝关节活动的肌肉力量的锻炼(如股四头肌等)。
3.2排球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找出真正导致损伤的原因,以备制定预防措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详见下表。
表3排球运动损伤的原因调查表(N=9 7)可多选
调查结果显示:受伤原因中最多的是“技术应用不当”有42人次,占43.3%;其次为身体疲劳有33人次占34.02%;其余原因依次为身体素质差有30人次占30.93%、准备活动不充分22人次占22.658%、注意力不几种有14人次占14. 43%、带上训练比赛有13人次占13.40%、局部负担过重有12人次占12.37%、自我保护意识差有2人占2.06%。说明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致伤因素依次为技术应用不当、身体疲劳、身体素质差、准备活动不充分和注意力不集中。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和女生相比,技术应用不当在男生运动员中引起的运动损伤更多,带伤训练现象更为明显。和男子相比,注意力不集中在女子运动员中诱发运动损伤的机率更大。
3.3对不同损伤性质的处理方式分析
对排球运动损伤后处理方式进行调查,详见下表。
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排球运动中的受伤后的处理中自行处理的人数最多,有62人次占63.92%,其次为没有处理的有26人次占26.8%,最少的是去医院治疗的有9人占9. 28%。因为排球运动中多数属于轻伤和中度损伤,而体育学院学生对运动损伤处理都有自己的方法,大学期间,可以从多门课程中学到有关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并且大多数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简单处理常见损伤的方法。所以导致自行处理和没有处理的人数占绝大多数。主动去医院治疗的主要为重度损伤,他们对自己的伤病能够理智面对,并且相信通过专业医生的治疗后,伤病会痊愈的更快,同时为今后早日重返运动场提供有力的保证。
表4对排球运动损伤后的处理方式调查(N=97)
4.1规范排球技术动作
排球老师要对正确排球动作作分析和讲解,使学生们了解排球技术动作的细节构成,实时指导错误动作,并给予正确的纠正方法;自我监督、教练监督、队员监督相结合,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
4.2合理的准备活动
根据排球运动特点和本次课主要内容而进行合理安排热身活动,特别是对易伤部位的活动至关重要,准备活动要充分把握活动时间和活动量。有针对性地选择排球练习方法,遵守区别对待原则,要因人而异,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状况以及训练水平,也要根据课时内容的不同、次数的不同、项目的不同等来选择训练方法。这是因为合理的训练方法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兴趣,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减少损伤。
4.3加强易伤部位、关节的练习
排球运动是具有激烈对抗的剧烈运动之一,所以要加强对易伤部位及关节力量的练习,尤其腰部肌肉群、下肢肌肉群、手臂肌肉群、手指手腕肌肉的力量。另外还要对重要关节部位力量进行练习如踝关节、膝关节、指关节、腕关节等关节部位。
4.4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做好医务监督
排球教学和训练中做到安全第一。在安全条件下进行训练和学习,做好思想教育,认清运动损伤给自己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必要的,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务监督,做好受伤后的处理与恢复工作。
[1]王建伟,黄善球.广东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10):95-108.
[2]韩立国,魏光.排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25(2):80-81.
[3]陈秀平,李琼,廖建媚.排球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2):189-190
[4]余丙炎.排球运动中易伤部位的损伤原因与预防措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8):72-74.
[5]陈雷.浅析排球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对策[J]科技视界,2011,29:49-50.
[6]刘国涛,姜浩.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排球运动损伤与预防[J]福建体育科技,2003,22(3):49-52.
[7]石展望.学校排球运动损伤发病规律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2):148-150.
王培文(1991-),男,汉族,海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湖南师范大学;陈显忠(1988-),男,汉族,海南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海南省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