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2016-02-12 18:22马利超窦元朴苏万春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人力资源培训

马利超 窦元朴 苏万春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马利超 窦元朴 苏万春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是体育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许多方面存在着共性关系。因而,以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为研究载体,通过对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研究,可以近似的得出相对完整的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的发展水平。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问题将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为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体育社会学、教育学、体育管理学等有关理论,对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人才的获取、人才的培养、人才的使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解决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9.07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强力推动,人力资源作为非常重要的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有效的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已成为学校体育的关键。目前,我国对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育人和用人上,还缺乏识人、选人、和留人的相关研究。因而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体系还不完整。构建完整的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及其开发与管理的含义及构成

1.1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含义及构成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是指学校体育系统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由于人是劳动能力的载体,因此,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又可泛指在学校体育系统内具有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的全部人口的总和。其主要有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教辅人员三部分组成。学校体育人力资源是学校体育人口的一部分,是学校体育人口与学校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相联系时的人口状态。学校体育人口是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自然基础,其数量和质量影响着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构成。正在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的学校体育人口,退出法定劳动阶段但继续进行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学校体育人口,暂时失业的学校体育人口都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必需的学校体育人力资源。退休安度晚年的学校体育人口,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学校体育人口,不是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中较优秀、杰出的那部分学校体育人口称为学校体育人才资源。

1.2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

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而对学校体育人力资源进行的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诸环节的管理过程。

2.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获取

2.1学校体育人力资源获取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获取的内、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环境和外部社会环境。其中,学校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政策”环境、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外部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学校体育人力资源获取工作处在内外环境之中。即受环境的制约,又对环境有反作用。

2.1.1学校内部环境

政策环境;学校在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因引进上是否提供了优惠“政策”或倾斜“政策”,如提供适宜的安家费,舒适的住房、较高的岗位津贴、给家属安置工作、安排子女入学等。这对吸引人才前来应聘,扩大候选人的范围,获取高素质的学校体育人力资源意义重大。

经济环境;一个学校的经济基础如何,该校体育教师的经济收入如何,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影响较大。在一定意义上讲,经济环境因素起了很大作用。

人文环境;体育科学在全校中的地位如何,该校体育学科发展前景和潜力如何,体育教师是否受重视,体育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如何,体育教师群体凝聚力如何,体育教师的精神面貌如何,这些是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应聘时考虑的问题。

2.1.2外部社会环境

主要是指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主要是在教育体制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等,这些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对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获取提出了要求;经济环境主要是指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学校体育人力资源获取方式—行政分配,向市场取得转变。文化环境主要是指思想观念和道德体系。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洗礼,一些遗毒在一些人头脑中还没有完全除掉,“论资排辈”“近亲繁殖”等不正之风还在盛行。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获取步履维艰。

3.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3.1提高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的基础

辩证的看,人们对体育教师职业的看法确实存在一些偏见、一些误解,但同时也应承认体育教师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着其社会地位的高低。教师方面: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教育专业水平和教育成就。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体育专业的学术研究起步较晚,学术水平较低,体育学科建设还不成熟,大部分体育教师的学术素养较低。这些都影响着体育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3.2促进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体育经纪人。通过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特别是对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培养培训,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很大的改善。这样可以培养和造就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社会体育人才,体育产业人才,从而推动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体育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4.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培育

4.1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培育的理论内涵

在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方法、考核评估等环节上要通盘考虑和周密计划,使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在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聘后培训这三个阶段的工作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而以整体优势、整合的教育模式、最佳效益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4.2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培训要实现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的一体化

校本培训是以中小学为基础,以教学岗位为主课堂,由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培训。院校培训是以大学、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为基础,以学科为中心,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组织和管理的培训,如学历教育等。开展校本培训的中小学校要经常与高校、教育学院保持联系,根据本校实际和教师培训需求登门求教或聘请高校、教育学院的专家来校指导培训;高校教育学院也要经常深入中小学教育第一线,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培训方案。切实提高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益。

4.3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与其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培育要实现一体化

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与其他非师范高等学校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培养、培训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是共同为培养、培训符合社会需求的学校体育人才服务的。三者是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培养、培训“大师范”格局形成的三个渠道。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培养培训一体化并不否定培养培训渠道的多元化,允许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与其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在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培养、培训中的有序竞争,鼓励和提倡三者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反对三者自我封闭,相互拆台。

5.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使用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用人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激励。因此,研究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使用激励具有重要意义。

5.1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使用激励的涵义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激励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需要、动机、欲望,强化和引导与组织目标相契合的个人行为,形成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极状态,发挥潜力,最大限度的开发和运用其人力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

5.2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使用激励的过程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激励过程应该包括:目标;追求目标的积极性和能力投入;激励手段。这三者是密切联系的统一过程。目标的形需求成有赖于一定的刺激,人的能力的发挥也有赖于外界的刺激。而激励正是起这种刺激的作用。激励是通过满足人的某种需求期望而实现的。人存在或者可能存在某种需求期望是激励的心理基础。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设计一定的中介机制,以使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个人与组织目标最大限度地一致起来,调动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精神动力,让他们有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利用其人力资源。在体育劳动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激励表现为外界所施加的推动力或吸引力,转化为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自身动力,使得组织目标成为与个人目标紧密联系的目标,使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个体由消极的“要我做”转化成为积极的“我要做”。

6.结论

在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通过管理者的努力和个人修养的不断提高,沟通和合作意识增强,管理者和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群体之间的关系会得到改善,人的社会关系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合理需要得到全面满足。目前,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校,都在进行深刻的人事制度改革,“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聘任制进一步深化、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的实行,末位淘汰制度的实施等。这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措施对学校人力资源能力的开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1]蔡文利.关于我国体育人力资源的特征及其社会需求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5).

[2]肖焕禹,方立.体育人口的概念、分类及其统计标准[J].体育科研2006,26(1).

[3]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韩春利.学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5):88-93.

[5]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1):15-20.

[6]孙健,纪建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马利超(1989.8-)男,汉族,甘肃张掖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窦元朴(1991.1-),男,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运动训练,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苏万春(1994.2-),男,汉族,甘肃张掖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人力资源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