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李岩益
提质增效,再创服务业发展新优势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李岩益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服务业领域供给侧改革为动力,围绕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这一中心工作,力争实现“三个超过”目标,重点推进“四大培育工程”,持续深化“五大改革试点”,着力强化“六大保障措施”,再创服务业发展新优势
2015年,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全省GDP增幅3.3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投资1.75万亿元,增长14.1%,高于第二产业投资增速3.1个百分点。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8%,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中,服务业作为浙江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浙江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后继续深入推进服务业大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作正式启动之年。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服务业领域供给侧改革为动力,围绕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这一中心工作,力争实现“三个超过”目标,重点推进“四大培育工程”,持续深化“五大改革试点”,着力强化“六大保障措施”,再创服务业发展新优势,确保全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3万亿元,同比增长9.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50%以上,确保服务业继续成为推动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为“十三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GDP增速。继续发挥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主引擎作用,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9.5%左右,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巩固“三二一”产业结构。
服务业投资增速超过全社会投资增速。充分激发服务业投资活力,继续发挥服务业在扩大有效投资中的主动力作用,力争实现服务业投资增速达到12%,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
服务业税收增速超过全部税收和地税收入增速。充分发挥服务业税收在税收增长中的主源泉作用,力争服务业税收增速超过全部税收增速,努力提高服务业税收收入在全部税收中的比例。
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程。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是浙江发展服务业的创新之举,也是“十三五”时期浙江服务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各县(市、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和产业优势,按不同方向分类培育。对各县(市、区)开展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综合评价,通过竞争性评选方式确定首批试点县(市、区)名单,加强对培育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服务业重点产业培育工程。推进服务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着重发展信息服务、金融、现代物流、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六大支柱行业,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健康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四大新兴行业,构筑“6+4”服务业重点行业体系。顺应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大力推动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突出项目带动,做好“十三五”期间服务业重大项目储备,推进实施一批带动力强、创新作用突出、影响面大的服务业重大项目。
服务业“三名”培育工程。加大服务业名企、名牌、名家的培育力度。打造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强化百家服务业重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服务业重点企业立足主业、做大做强,为其开展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创造有利环境,鼓励和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强化服务品牌建设,加强服务业名牌认定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品牌核心竞争力、影响力。加强对服务业企业家的培养,积极为企业家创造学习、培训、交流、考察的机会,不断提高企业家素质。
服务业发展平台提升工程。推动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提升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集聚示范区有重点地选择提升方向,引导各类服务业集聚区按照“专业化、高端化、特色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强化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服务业特色小镇创建和培育工作,引导各地挖掘产业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发展手段,全力谋划、创建和培育一批质量高、亮点多、带动效应强的服务业特色小镇。进一步推动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各类服务业产业园等其他服务业发展平台建设。
温州市、台州市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进一步健全温州金融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着力推进地方金融创新发展。全面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
杭州市、宁波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国家新一轮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明确“十三五”期间综合改革方案,确定改革目标和措施。
金华市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完善《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深化既有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对“腾笼换鸟式”电商、“智能式”物流、“B2B2C”型“跨境通”等模式进行整合创新。
杭州市、温州市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杭州实施新一轮“智慧养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制定出台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方案,创新开展公办养老机构公开轮候和准入评估等工作。推进温州加强养老机构建设,重点推进“医养融合”模式,进一步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设施供给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义乌市、海宁市国家级贸易方式和流通体制改革试点。进一步总结义乌市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经验,加快推进海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扩围和特色优势集聚。深入推进义乌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内外贸融合以及扩大内需发展机制,建立高效便捷的现代流通支撑体系,健全统一高效的商贸流通治理体系。
在此基础上,积极向国家争取更多改革试点,为产业发展创造先行先试的机会。继续推进各省级现代服务业相关改革试点工作。
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完善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在领导小组框架下对服务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和统筹谋划,加强对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重点企业、服务业重大项目的协调指导。
突出规划引领。根据浙江“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科学编制浙江服务业系列发展规划。构建“1+10+X”服务业规划体系,即编制完成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6+ 4”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及各地、各类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努力提升规划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强化政策落实。加快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精神,紧紧围绕消费升级需求,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高服务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信息经济、快递业、融资租赁业、旅游业、地理信息产业、健康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研究出台其他服务业发展政策。
创新制度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营改增”试点,深化关检合作“三个一”改革、快递许可制度改革、环评审批改革等涉及市场准入制度、商事登记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财税制度和金融体制改革,为服务业创新发展松绑。
加强要素支持。积极组织服务业重大项目申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项目。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择服务业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由省发展与改革专项资金给予切块支持。发挥好政府产业基金的政策导向作用,指导参股子基金加大对服务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支持服务业发展用地政策落实力度,指导各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筹中,优先保障服务业用地。
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统计分析,进一步完善服务业行业统计门类和标准,加强对新兴服务业的统计监测,做好对服务业整体运行状况的分析。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探索开展服务业重点行业服务质量监测和评估。健全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加快服务质量标准制(修)订和实施推广。加大考核奖励,开展各市、县(市、区)服务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考评,考评结果与市县营业税返还奖励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