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祎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影响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张 祎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在新时期背景下,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优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但在目前随着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不断增多,他们作为特殊的教育群体,在进行大学英语学习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与普通的汉族学生相比,在语法、发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是目前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本文基于上述问题,对影响民族高校大学生英语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结合目前民族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改进措施,以期能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因素分析;对策
21世纪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广阔、专业知识过硬、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因此,教育部在2014年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纲要》中对英语教学进行了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让其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利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沟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综合人文素养,适应我国面向国际交流的需求。”在这一综合性要求的前提下,对于民族高校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由于学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范畴,且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育研究较为缺乏,其所处的学习环境与培养模式与汉族学生相比差异较大,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甚至未进行过相关的口语学习,这种情况导致了民族高校大学生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降低了教学质量。以下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因素探讨,从而得出改进措施。
本问卷调查对象为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少数民族本科生,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8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问题等方面的意见反馈。
1.1 英语基础
在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有3%的学生表示在大学前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英语学习,有10%的学生从小学时期就开始学习英语,56%的学生初中开始学习英语,而有21%的学生直到高中才有英语学习课程。其中使用全国统编英语教材的比例为57%,高中阶段接受听说读写系统性训练的学生仅仅有23%。在进入大学后,有将近73%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34%的学生词汇量不足1000,离国家要求的标准尚有很大一段差距。
1.2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语言的动力以及付出努力的愿望值,同时也是社会语言学调查的主要内容,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显示,70%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评价较高,认为英语优雅、应用范围广,对英语学习也比较感兴趣。20%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是一把双刃剑,既让人喜欢又让人讨厌,对这20%的学生进行再次调查后,14%的学生认为英语语法是阻碍其学习的难关,另外6%的学生认为词汇难以掌握是主要问题。10%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与世界对话,且具有职业前途。在对英语的职业调查中显示,68%的学生认为学好英语是为了适应现代化需求或找份好工作,20%的学生是为了出国留学,12%的学生希望通过四级等级考试,顺利毕业。
1.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任何一个专业培养的生命线,尤其是针对英语专业而言更是如此,在调查报告中显示,湖北民族学院主要采用“英语+方面”的教学模式,但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出,该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无法突出自身的英语特色,且专业课程不够深入,给学生的选择方向仅仅当作招牌而已,例如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等课程的开设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无法学习到精髓。此外,民资高校对英语教学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例如英语图书资料缺乏,多媒体语音设备陈旧,教学手段不够先进等等。
1.4 学习问题
少数民族学生除了将本族语言作为母语之外,还需学习汉语,而英语学习则成为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三种语言,在接受调查的学生群体中60%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母语—汉语—英语”三者之间的相互比较和转换,但这三种语言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影响了其学习质量。从文化角度而言,少数民族由于宗教信仰、本族语言、民族性格各异,与中原文化存在明显冲突,这种冲突无法避免地会导致英语学习的“文化负迁移”现象,从而习惯借助于母语规则文化以及思维方法对英语进行对比,导致学习出现障碍。有将近80%的学生表示难以理解西方文化从而导致英语学习存在较大的压力。
以上调查表明,英语基础、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问题是影响民族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尽管少数民族学生对教师和教材有特殊要求,但他们还是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因此制定个性化教学模式对提升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意义重大,针对教学实践,可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改善:
2.1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个性化
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自学能力较差,教师需要从基本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基于针对性的引导咨询,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需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起到引导、促进、提高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课后督促并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可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让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训练口语、写作等能力。此外,教师的角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在课下也可通过微信、QQ、邮件等方式,对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结合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习惯,因材施教,给予正确指导。
2.2 教学方式个性化
2.2.1 传统课堂教学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主讲,学生反复训基础知识,该模式虽然能训练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技能,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应突出研究型学习方式,结合民族院校少数学生社会、生活以及文化背景,对学生提出一些研究性的学习目标和课题,让学生自主发挥才能,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交际问题。
2.2.2 可根据民族院校学生的课堂活动,设计出更多运用英语交流的教学情景,例如演唱英文歌曲、莎士比亚戏剧扮演、英文诗歌朗诵等等,或是给学生一个主体,要求制作出PPT并用英语进行陈述,例如“The Value of Life”或者“What shatter me of the Life?”等。这些个性化教学活动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且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融合,在共同探讨中提高英语水平,并保持英语学习兴趣。
2.2.3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发音不标准的问题,可布置个性化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求完整音标,并根据网络教学视频自学音标发音,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讲授发音规则和技巧,教师则需要做好引导和督察,针对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可引导其查找国外大学中合适的研究课程,并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较为实用的个性化作业。
综上,民族院校由于生源较为复杂,因此英语教学是一项复杂且特殊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对教学进行不断深化改革,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困境,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1]岳元玉,冯云菊.影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的因素及对策[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5,(9):81-83.
[2]牟佳.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下旬),2015,(8):35-36.
[3]郭航.试论多媒体在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新西部(下旬刊),2015,(9):124,97.
[4]景婧,王维波.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动机及焦虑感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5,(6):617-620,624.
项目名称: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族高校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批准号:2011B176)
张祎(1980-),女,汉族,湖北来风,本科,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