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宾
探索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
刘锡宾
2013年年底,浙江就已经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两大省区之一。为更加有效地应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笔者建议“十三五”期间,浙江应率先探索实施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开辟养老新途径,构筑应对老龄化新格局。
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即凡是在浙江省境内,年满18周年以上的常住居民和非常住居民,具有劳动能力,只要本人志愿,经注册登记,均可开设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并将其参加志愿互助养老服务的劳动时间以服务小时数存入其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内,由其在未来养老时支配和使用。该账户为实名注册制,一人终生只能拥有一个专门账户和账号,账户内积分,由其拥有者所有、支配和使用,可换取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志愿互助养老服务时间,用于其晚年养老时消费使用。
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为供给侧方面的养老战略举措。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能够与现有的养老保障办法、全面二孩政策等应对人口老龄化举措相辅相成,耦合联动,构筑一个综合性的应对老龄化新格局,开辟养老新路径,减轻政府、社会和个人用于养老的资金压力,从供给侧方面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新动能。
实行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增长点。实行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后,将促进养老服务业自身产业链的延伸和养老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同时人们在相当大程度上减少了个人和家庭应对养老的货币性支出,相应地增加了个人或家庭可用于消费的资金,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
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实行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下岗、失业人员只要参加了该活动,便能在未来获得相应的养老回报,同时也减少了社会劳动力资源的闲置浪费,为下岗、失业人员融入社会提供了新路径,将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良好作用。
实行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可为解决老龄化特殊问题和复杂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手段和新路径。一是有助于解决城乡养老倒置和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大的问题。通过参加志愿互助养老服务活动,获得的积分,可大大减少其养老的经济负担,缓解城乡养老倒置问题。对于浙江人口老龄化较严重的东北部地区,当地居民凭其积分可用于养老,从而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轻这些地区的地方政府、企业和家庭用于应对老龄化的财务支出。二是有助于降低纯老家庭、空巢独居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老年人群养老负担。三是有助于极大地增强社会养老的能力,化解养老新难题。人们可以通过平时参加志愿互助养老服务的积分,或者通过其子女或亲朋好友的转让的志愿互助养老服务积分,增强应对养老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于养老服务业,为养老服务业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撑。
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口资源优势。据省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数字,截止到2015年11月1日零时,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5539万人,其中15-64岁的人口为4181.4万人,占总人口的75.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19.3万人,占总人口的11.2%。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大,应对养老的紧迫性越强,其参与志愿互助养老服务的积极性越高。只要能够调动浙江具有劳动能力人口的50%至60%,参加到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中,就能将浙江人口众多的特点,尤其是老年人口数量大的劣势转化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
实行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能够推进养老服务业转型发展。目前浙江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主要受困于养老专业人员严重短缺和养老服务内容单薄、水平不高的严重制约,实行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这一供给侧改革制度创新,将能够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优势,发挥各行各业人力资源各有所长的优势,为养老服务业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要素和技术要素供给,解决养老服务业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的问题,促进养老服务业转型发展。
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办法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一是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是建立等量劳动(服务)相交换基础上的,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内在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国内已有相类似的做法。譬如,河北邯郸肥乡县首创了著名的“肥乡模式”。三是对中老年人群体强身健体的积极性,加以引导,就可以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参加到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中。四是强大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提供了可行性。
政府推动,政策保障。建议成立省级层面的实施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探索建立规范完善的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抓好规范服务标准和技术等级标准建设。制定规划,有序推进。突出规划统筹作用,科学布置和推进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工程建设。对关键性专业人才和特殊人群实行重点倾斜政策,以鼓励其投身到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活动中。
选择适应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发展的科学组织管理模式。志愿互助养老服务的组织架构宜采取省基金会总会、市基金会分会、县(市、区)支会、街道(乡镇)基金所、社区(村庄)基金站等五级形式,其中省、市、县(市、区)三级为基金会监管机构,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基金所、站为基金会基层运作组织,其有接受境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捐赠,进行资金运作,自行组织志愿互助养老服务活动的资格和能力,以利于志愿互助养老服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者协会,实现志愿互助养老服务者的自我管理。在成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基金会的同时,要探索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者协会,协会接受基金会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协会负责协助基金会开展志愿互助养老服务者招募、注册、登记工作,协助基金会和政府统筹开发、整合优化及有效配置志愿互助养老服务资源,完善社会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志愿互助养老服务者相关培训和专业督导,加强志愿互助养老服务组织和志愿互助养老者能力建设;宣传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事业,提高社会公众的认识度和参与度等事宜。
志愿互助养老服务要为解决老年人养老提供各类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服务。志愿互助养老服务要与浙江现有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模式相融合,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服务。活动的初期,要解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用工荒和医务、护理等专业人才匮乏问题,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养老的基本需求。活动的中高级阶段,志愿互助养老服务要向“健康养老、快乐养老”迈进,拓宽养老服务内容,提供品质化、个性化的服务,推动浙江养老产业转型升级。
建立线下教育培训与线上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一是探索在高校成立有关志愿互助养老服务者的教育培训课程和专业,对其进行各类系统性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二是成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者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各种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短期实用培训;三是探索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者网上培训平台,方便其培训学习。通过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不断提高志愿互助养老服务者的专业素质。此外,建议设立对志愿互助养老服务者培训的财政专项经费,以确保志愿互助养老服务培训的顺利进行。
加强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建设与信息化的融合,把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应用互联网思维,加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建设中的融合应用,推动浙江养老服务向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发展,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此,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探索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互联网综合服务和监管平台;探索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活动和养老服务业大数据处理平台;抓好志愿互助养老服务活动所需的项目库建设工作;建立全省智慧养老互联网服务平台,探索线上线下互动养老服务模式;抓好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数据库建设。
加强宣传引导和相关制度建设,为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的实施打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对每个人养老的重大意义,营造推进志愿互助养老服务个人储蓄账户制度的良好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建立志愿互助养老服务活动者的先进表彰奖励和荣誉证书制度,对先进者进行表彰,发放奖金,以典型示范引导人们参加到志愿互助养老服务活动中。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