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持续提速

2016-02-12 11:46
浙江经济 2016年15期
关键词: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持续提速

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良好态势,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有序推进,推动全省逐步驶入“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轨道

上半年,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良好态势,各项主要指标增长快于规上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场运行相对稳定,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有序推进,推动全省逐步驶入“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轨道。

产业发展持续提速态势

上半年,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为8.7%,迈上新台阶,高于规上工业的平均增幅,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加值和销售产值增幅分别比规上工业高2个和2.5个百分点,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于规上工业,对整个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在前六个月中,有三个月的单月增幅超过9%,上升势头强劲,与去年不断放缓的走势形成对比,经济下行压力逐步缓解。

结构调整成效逐步显现。数据显示,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逐年提高,今年依然保持了这一增势。6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3.2%,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当月累计占比0.2个百分点,说明产业份额仍在逐月提升。上半年,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在产业结构内部,生产要素不断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集聚,逐步形成若干个浙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有力。

产业提质增效快速推进。1-5月,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保持在5%左右,较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422亿元,同比增长14.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提升至7.8%,比规上工业高1.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均保持高位增长,高于增加值8.4%的增幅,也高于销售产值6.1%的增幅,这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产生的利润仍在提高,增长后劲足,发展质量将继续改善。同时,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得到有效落实,战新产成品存货1-5月同比增长0.8%,较一季度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三项费用增幅7.4%,较一季度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降幅明显,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1%。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等既具有战略意义又符合转型升级需求的产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4.7%、32.9%、20.3%和15.6%,重点产业领域的效率效益均有所提升。

内销市场表现积极稳健。目前,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市场表现稳定,近几个月来销售产值平缓回升,其中内销拉动成为主要动力和保障。上半年,内销产值达到5759亿元,占销售产值份额超过八成。1-3月、1-4月、1-5月、1-6月内销产值增幅分别为6.2%、6.5%、6.6%、7.3%,均高于相应的销售产值增幅,更高于出口交货值2个百分点以上。上半年内销产值对销售产值增长贡献率为90.8%,6月内销产值贡献率更是高达95.3%,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市场的稳增长意义重大。

分地区、行业运行特点

分地区看,上半年浙江11个设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差异较大。占比最高的是舟山市,达到40.3%,其次是嘉兴市,占比38.2%;丽水、温州两市增加值占比较小,均不足10%。二是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普遍较好,增长协调。从生产情况看,11个地市增加值均有所提升,其中有7个地市增加值增幅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除金华和台州外,其余9个地市增加值增幅高于5%;从销售情况看,舟山、湖州和丽水三市增幅达到两位数,衢州增幅为9.9%。三是各市产业结构正在积极转变。上半年,有7个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与其规上工业持平。其中,衢州和绍兴两市增速差较大,分别为7.4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各地经济发展贡献显著。

分产业看,上半年浙江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变化:一是产业分化现象明显。有5个产业发展较快,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产业、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10%,其余4个产业则差距明显,增幅不足6%;增加值增长最快的产业和最慢的产业差距达到14.5个百分点,销售产值情况相似,增幅差超过20个百分点。二是九大产业发展与科技活动经费增长关系密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产业、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前列,同时这三大产业科技活动经费也表现出高速增长态势,1-5月增幅分别为76.4%、23.1%和19.9%,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幅9个百分点以上,科技投入增长与产业增长成正比,创新驱动效果较好。三是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三大产业领域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上半年,三大产业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8.2%、15.9%、13.3%,对全省发展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成本继续增长,效益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上半年,主营业务成本增长呈上升趋势,1-5月增幅为3.9%,较一季度高0.3个百分点;同时,三项费用增长虽有回落,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开拓市场方面的压力要大于其他产业。

基础核心领域研发能力有待提升。浙江民营企业居多,企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自主研发能力弱等现象依旧存在,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重点领域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企业独自研发面临诸多困难,这在新药和高技术车研发等领域显得尤为突出。

出口增长动力仍然不足。与其他指标的快速增长相比,出口交货值增速略显乏力,今年以来,出口交货值增长一直在3%到5%的区间徘徊,当前浙江仍缺少国际型领军企业,产品综合性能与国外品牌仍有较大差距,同质化、低层次产品居多。

产业链发展薄弱环节较多。浙江新能源汽车、医药行业都缺少了强有力的产业链体系,上游配套设施的研发和制造都相对滞后,重点特色产业的打造困难重重。

对策建议

从供给侧改革着力,探路浙江发展新经济。进入“十三五”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已经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原有模式下,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遇到了同样的瓶颈,这都传递着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要从供给侧结构调整发力,以创新驱动为抓手,打造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方面积极建设好配套的核心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对于产能过剩针对性地采取“关、停、并、转”等模式,加速产业领域的结构改革,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具有浙江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最终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浙江新经济的排头尖兵。

加强产品研发平台和共性团队建设。由于浙江企业低小散的现象明显存在,而重点研发项目对资金和人才需求都很大,仅靠几家企业的力量无法实现自主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创建若干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共同合作的产学研大平台,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发展前景好但企业很难独立完成的项目,把平台做大做强,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对于研发难度大的核心基础项目,招揽和组建一些国家级的技术团队来做共性技术的研究,让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共享研发技术,同时摊薄研发成本,力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鼓励先进实干,采取先行补优模式。激励企业的研发积极性和争先意识,例如在制定产品相应标准的同时,实行阶梯性奖励,对于先达标的企业给予实质性的反馈奖励,随后达标的企业产品奖励相应减少,到规定时间才达标的企业不奖励,超过时间的需要处罚。倡导先行补优的政策出台,既可以调动企业在产品研发和改革上的争先创优性,又增加了其他企业的抄袭成本,降低同质化竞争,更促进了这些优秀企业的再创新。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链。对于新能源汽车、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等目前省内发展较热的产业领域,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强化产业链建设,提高本地配套率。例如当前浙江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起步较快,但电池基本靠省外进口,省内企业未能及时跟进。在加快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通过优势产业引领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形成浙江特色的产业体系。通过产业链的强化和延伸,将在促进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自主创新上发挥强有力的引领、集聚和辐射作用。

*本报告由省促新办委托省统计局和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编制。

猜你喜欢
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
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发展情况、问题及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贵州规上白酒企业上半年增加值达569亿元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