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深化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016-02-12 11:37
中国合作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城镇户籍宅基地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实现进城农民的市民化转移,在这项艰巨的任务中,我们还面临哪些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的问题?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基本特征是“农民进城”,核心是要实现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这是中国城镇化最具特色的一点。现在整个有2.6亿农民工为主体的转移人口,面临着难以获得平等的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保障性住房,还包括城市的这种行政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下一步要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改革户籍制度。第一步是要推进居住证,与居住年限相挂钩来提供相关的公共服务,同时要解决居住证怎么向户籍来转换。推进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使户口逐步跟各项公共服务脱钩,户口只起一个登记居住地的作用,也就是建立一个户口登记与实际居住地相一致的人口信息登记制度。

由于中国城市有等级的现实情况,我们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上,在政策上还得分类。比如说,在特大城市可能要先推进户籍和居住证并存的制度,同时逐步提高居住证内涵的公共服务水平,然后条件具备以后再打通居住证和户籍,在特大城市过渡期可能会很长。

第二,改革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现在正在推进,首当其冲是征地制度。改革征地制度,完善被征用地农民的保障机制,同时要建立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然后要有严格的用途管制,农用地交易以后也只能用于农业用途。现在做的最重要的是三块地:第一块是承包地,现在流转规模已经很大了;第二块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怎样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怎样出让租赁入股,包括涉及到小产权房,现在也在试验;第三块是宅基地,宅基地如何有效的再配置、再流转。宅基地上面的住房能不能抵押、担保、转让,这些现在也在试验。这个盘活以后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资源,而且能够给进城的农民创造一笔相当规模的财富,使他们进入城市以后有一笔启动资金,这项改革如果能够有效推进,意义非常重大。

第三,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首先要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很多农民工样本的调查,他们最期待、最关心的是他们的孩子能不能跟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同等的教育,能不能把农民工的子女逐步纳入到公立学校体系里面去,这是很关键的。其他还包括怎么纳入到社保体系、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能不能纳入到保障房体系,这些都是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我们说的要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

第四,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我们现在的住房存量是7亿平方米,在建的还有好几十亿平方米。怎么来消化这个存量?现在强调的是要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我们城镇的居民户均2013年已经达到一套房,下一步的重心是逐步转向新市民,但是对于大多数打工的群体可能买不起。因此,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考虑是否可以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的转移人口。再有,如何发展租房的租赁市场,现在一些房地产企业能不能从销售商品房转化为批量化的租赁住房的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型,牵涉到改革现有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第五,财政体制改革。现在提得最多的是“三挂钩”,像广东东莞、江苏昆山等地,外来人口比本地户籍人口多得多,怎么激励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使其愿意去解决转移人口的落户。在这种情况下,一定需要建立一个激励机制,使吸纳外来人口和财政转移支付以及用地指标和预算内的投资方面与吸纳转移人口挂钩。以前是“两挂钩”,现在最好实现“三挂钩”。同时,怎么样建立一个分担机制,能不能建立一个中央与地方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居民这种共同分担的分担机制共同来分担成本。

另外,城镇化建设现在还要建立新的融资渠道。以前城镇建设是靠平台公司,2015年43号文下发以后,切断了平台公司向商业银行融资的渠道,那接下来怎么办?通过发债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但是发债也不能无限发。第二种方式是通过特许经营PPP,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来搞城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现在也在讨论能不能建立面向新市民的、农业转移人口的政策性住宅银行,包括大规模的公共基金能不能盘活、利用起来,来建立城镇住宅银行,而新市民又没有抵押物和信用积累,那么要考虑怎么设计一个制度来推进新市民能够购买得起房子。

第六,改革金融体制。如何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这个体系是多元化的,包括政策性银行,也包括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还包括资金的互助社、小额贷款组织,还包括农村的保险、担保、征信、期货。这里有一部分是属于普遍服务,同时还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能够让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包括宅基地上面的住房、房屋产权,还有农村基础设施使用权能够作为抵押物,来发展这种农村的金融服务。

第七,改革城镇管理体制。现在很突出的就是我们很多镇规模很大,尤其是沿海的一些镇,像广东的虎门镇有90来万人,但它仅仅是一个镇。它能不能变为市呢?我们设市的标准能不能根据我们现实的发展情况有所调整?包括机构设置,怎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包括一些管理权限的下放。这个问题现在很突出。

我们最缺的恰恰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我们以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也应该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但是我们很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缺乏产业,没有吸纳能力。所以,怎么样去发展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这是我们从制度上要考虑解决的问题。这涉及到很大的制度性的调整。

猜你喜欢
小城镇户籍宅基地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征婚信息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
户籍改革倒逼医保改革
像户籍管理员那样熟悉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