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农村电商推进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

2016-02-12 11:37
中国合作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电商农村

农村电商这两年发展的很快,特别是从去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了农村战略之后,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跟进。除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三国演义”之外,目前介入农村电商领域的还有邮政系统,也在急速前进,它在部分的试点省目前已经布局超过一万个村,供销合作社的电商也在蓄势待发。地方性的平台目前已经出现了几十个,而且几乎每天都在增加新的平台,大家在农村电商领域可以说是不遗余力。阿里巴巴和商务部门曾经搞过一个测算,2014年全国农村电商市场大概是1800亿元的规模,到2016年估计会达到4600亿元。

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行动推动异化。农村电商基础差、人才匮乏,商业模式还不成熟,注定需要政府及时上手,创造条件、积极扶持,尤其需要一把手工程的大力推进。但在实际中,由于对电商的概念、内涵、目的等不甚明了,而又急于出成绩,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大跃进”“形象工程”的迹象,有的山区县不切实际地提出村级电商服务点全覆盖;一些村无人运营无人交易,成了空架子;有的风风火火刷墙,大兴土木建设,硬件建设十分卖力,但缺乏实质运营。

第二,实践误区不少。最常见的就是三大冲动:有盲目建平台的冲动,一投入就上千万,结果不会运营,没有流量,往往成为网上的空壳商城;有盲目建园区的冲动,依然模仿传统的工业园区套路,结果配套服务缺乏,往往门可罗雀;有招大商引大资的冲动,想尽快找到一两个大电商装点门面,而真正的主力军——青年电商创业者很难得到扶持,没有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长久的发展基础不稳。

第三,认识两极分化。一方面,有的地方还在担心,电商影响了实体经济,也收不上税,根本没有想明白,装着样子干;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妄图短期内就将电商发展到什么规模,有没有条件都要上,违背了经济规律,很有可能形成一批烂尾工程。

第四,盈利模式待寻。农村电商是一项民生工程,有助于农民享受信息化的红利与便利,有利于缓解卖难问题,但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参与其中的电商而言,短期内取得回报是困难的。而且,由于农村电商基础确实太差,只好走上了一般电商企业最不愿意干的重资产模式。

第五,需求契合不高。虽然各大农村电商都大体提出了农村电商服务的四大领域——代收费、代买、代卖、创业与金融服务等,但实际上,代收费不温不火,因为渠道太多;而代卖又遭遇农产品电商的诸多现实困难,一时难以突破;创业与金融服务则是有了站点,变成平台用户之后的事情。于是,当下唯一见效的只能是代买服务。所以,电商整体表现为向农村卖得多,而当地政府与农民更想卖出去,中间的意愿差距不小。

第六:整体缺乏统筹。“各自为政”较多,而“协同”不足。如果在县级政府还不能通过一把手强力整合的话,到了基层往往政策散乱。同时,由于农村电商被视为最后的蓝海,各大电商不免加速“跑马圈地”,有的地方已经出现各个电商“水火不容”的迹象,让人忧心。

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七条建议

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建议解决好几个关键性问题:

第一,廓清认识迷雾。到底农村电商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农村电商?这是一个前置性的问题,如果认识不清楚,就可能导致行动比较盲目。农村电商应是县以下涉农电商的总和,大体包括下行的工业品下乡、上行的农产品进城、电商要素乡村聚集的淘宝村现象和电商生态全面发育所形成的县域电商。

而为什么要做农村电商,至少要从5个方面去认识:民生的新福祉,解决农村群众缴费困难、想买买不到、买不好的问题;创业新载体,通过电商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搭建低成本的返乡创业平台;消费新热点,县以下的农村电商市场明显具有新生性,可以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增收新渠道,主要是通过信息网上对接,有利于化解“卖难”,还有产销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的增效作用;转型新动力,电商带动了电商服务业、包装快递物流业的发达,对原有产业有明显的提升改造作用,甚至可能催生一个新产业。可以说,电商兴、百业旺、收入增。

第二,提升战略定位。电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行业,也不能过于纠结在电商与传统商业的竞争问题上,而是要看到电商作为新的基础设施、新的发展动力、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经济形态,其内涵与形式相当多样,其重大作用还有待深度开掘。由此,农村电商也就不能仅仅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的大事情;也不能仅仅作为一般的工作去推动,而是必须有一把手工程的气度与力度,才有可能顺利实施。特别是初期的“破冰”,最终达到“把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产生叠加效应,有利于促消费、扩内需,有利于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第三,鼓励模式创新。阿里巴巴农村战略的四大板块业务结构公布之后,各电商平台推出的农村电商业务基本也都是四大块,即代缴费服务、代买服务、代卖服务、人才培养与扶持等,还没有其他的创新或者突破。大家都在重复着一个模式,共同体现为前期投入很大,单点的产出比较少,前期的盈利非常不乐观,需要用资本去扛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后效。那么在这些基础之上,还有什么新的业务板块,特别是还有哪些好的商业模式,需要不断探索。比如,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要进一步升级到3.0版本,京东要在农产品进城方面大举进攻,值得期待。

第四,突出群众参与。检验农村电商是否有效的标志是群众是否得到实惠,而证明农村电商成功的重要标志也必须是群众广泛参与。从目前的进展看,总体还处于电商平台主导的阶段,群众路线走得还不够,农村的精英调动了一些,但普通农民还没有广泛动起来。电商进村,帮农民“买”是一方面,帮助农民“卖”更为重要,虽然很难,却须迎难而上。此外,还需动员起更多的农民成为电商一族,能熟练地买,更能在网上卖。

第五,加强产业升级。农村电商天然存在着城乡差距导致的基础弱势,交通、通讯、物流都是软肋,而当地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更有巨大的现实差距。当我们批评电商光让农民买,不帮农民卖时,他们也有苦衷,那就是农业的现状很难与电商匹配。要推进农产品电商,就必须以农业的互联网化为前提。

第六,深化人才培养。目前的人才培养,简单化到培训的初级阶段。而从实践看,培训只是一个切入点,更复杂的事情在后续服务与产业配套上。不过,从培训转向培养,不是一个字的改变,是一个系统的改变,必须有一个电商生态来支撑。

第七,注重理论研究。当前的农村电商发展,既要鼓励大胆地摸着石头过河,更要同步加强理论总结与顶层设计。从2009年农产品电商起步,到2012年农村电商风生水起,再到2015年县域电商快马加鞭,几年的实践已经出现了可喜的探索和典型的案例,出现了如以浙江遂昌、吉林通榆、甘肃成县、陕西武功等为代表的县域电商案例等。如何从当前的实践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个更为靠谱的农村电商路线图,是电商理论界当前的重要任务。

总而言之,当回望农村电商走过的路程时,我们其实已经走出了很远。但当展望前方的漫漫长途时,我们还需要更加的努力。

猜你喜欢
电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商“链”起小镇青年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农药外企为啥不搞电商?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