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食品安全与每一个市民息息相关,是不可触碰的红线。潍坊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市,总体来看,食品安全水平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毒姜、毒韭菜等已经基本杜绝。如今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生产源头未管理好,化肥、农药等滥用破坏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一是加强质量监管,规范农业标准化种植管理,保障产品质量。利用农业生产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对食品的病虫害防治进行通防通治,统一进货渠道,如此还可打造食品品牌,打造品牌联盟,抱团发展;二是严格产品质量追溯,要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重点环节,建立食品信息追踪制度,通过运用二维码等方式,使消费者能够方便了解食品来源、生产和销售流程,吃得放心。另外,建议政府支持鼓励运用“互联网+”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引领农业由产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由生产型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历史跨越”,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和思路更加明确了。
(全国人大代表 赵继斌)
观点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还是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经营,所以无论是所用种子、化肥、农药的品质保证,还是土壤、水源质量的检测保证以及种植过程中间的一些标准都很难保证。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第三方力量介入到农村去,在技术标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把控以及流通领域的规范层层把关,最终才能够真正实现农产品品质的改善。无论如何,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农业标准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使农产品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求,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 温思美)
观点
用新技术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比如依靠互联网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全程追溯,用的什么品种、施多少肥、打多少药,每天长了多少量、增了多少重,都看得出来。普通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等途径,了解到自己吃的东西是怎么来的。要建立这个类似大数据库的系统既需要时间,也需要各级农业从业者的积极参与,可能在“十三五”的末期建立起来,最后要靠市场的力量让农业从业者主动加进来。
(全国人大代表 任永昌)
观点
从单纯追求数量增产的温饱型过渡到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安全、健康与生态环保等要求的小康型,农产品生产不仅需要调结构,需要生产方式转变,更需要从源头到流通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整合和重塑。生产优质农产品要有全产业链的质量体系建设,包括好的品种、好的投入品、好的管理技术,整个生产流程要标准化、规模化,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体系,透明、可追溯、让消费者放心,技术和制度都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