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地方高校学报稿件外流的应对策略
杨晨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分析目前地方高校稿件流失情况和原因,提出地方高校学报稿件外流的应对策略。指出稿件流失的原因包括:受科技评价体系的导向影响;国外期刊出版时滞短的竞争作用,论文的传播速度较快;国内期刊的竞争加速稿件的外流。提出的处理措施包括:争取高校优惠政策,吸引校内优质稿源;编辑从自身出发,主动寻找优秀稿源;从各种渠道提高学报质量;加快审稿,缩短期刊出版周期;免费发表与以质论酬方式结合的试点。
高校学报 稿件外流 处理措施 原因分析
当前,科技期刊竞争日益激烈,其实质是优质稿源的竞争,[1]而我国优秀科技论文外流情况也日益严峻。高校学报存在地域性差别,学科实力有限,本身具有一定的发展局限性。目前,大量学术论文投向SCI或 EI杂志,[2]另外,由于网络的发达,作者能通过网络查到各种学术期刊,学报已不再是投稿的唯一目标,也成为稿件外流的原因之一。本文拟对学报稿件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遏制稿件外流的策略,从而使学报摆脱稿件外流的困境。
1.1 受科技评价体系的导向影响
目前高校在评定职称、业绩考核时,往往侧重SCI、EI、核心期刊论文的地位,对本校学报发表的论文不予以重视。[3-4]有些高校为了扩大和提高该校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影响,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在国外SCI、EI发表文章,或在核心期刊投稿,按照影响因子或刊物级别发放奖金。此类评价体系和政策导向,造成国内优质论文稿件纷纷投向了校外期刊。我国SCI论文发表数量从 2001年的全球第 15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 2位,仅次于美国。[5]另外,核心期刊也已成为高校学报的有力竞争对手,有的作者不愿意写英文论文,但他们又认为所在高校学报档次不够高,不愿意投稿,因而把稿件投向核心期刊,造成本校稿件的外流。
1.2 国外期刊出版时滞短的竞争作用,论文的传播速度较快,导致稿件外流
期刊的发稿速度代表科技期刊的时效性,发稿速度越快,期刊的时效性越强。我国期刊印张数偏少,刊出的文章数量少,并且审稿环节多依赖于专家的审稿速度,造成出版时滞较长。而国外科技期刊种类多,且出版时滞较短,因此,国外期刊具有较强的竞争稿源的能力。[6-7]作者对论文的发表周期很关注,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快发表,自然会选择出版时滞短的期刊投稿,如此加速了稿件外流。
1.3 国内期刊的竞争,加速稿件的外流
国内期刊的竞争作用主要来自于国内普通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的竞争。[8-9]目前国内期刊尚未制定合适的监督机制,期刊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可能导致审稿不严,甚至不修稿,只要缴纳版面费就能发表文章,严重扰乱了科技期刊的市场秩序,导致无用稿件满天飞。在当今网络发达时期,网络上存在着很多期刊投稿网址,点击链接就能轻松投稿。个别期刊只关注数量,不重质量,一期杂志文章可达五、六十篇,期刊越印越厚,依赖收版面费发表论文来“创收”,导致期刊质量明显降低。国内核心期刊反映了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很多作者对核心期刊有较高的关注积极性,他们愿意把好的稿件投向核心期刊,这也是影响高校学报稿源质量的因素之一。
2.1 争取学校优惠政策,吸引校内优质稿源
地方高校学报反映了本校的科研和教学成果,稿源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学校附属单位的相关科研人员,要想阻止优秀稿件的外流,应争取学校的有利政策,对在本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给予适当的奖励,在职称评定的相关政策制定上,可以规定在本校学报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作为评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9]也可把在本校学报发表论文作为科研项目结题或予以资金配套支持的条件。同时,鼓励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发表毕业论文时,优先考虑在本校学报发表。在年终评比考核中,也可增加本校学报发表论文的权重,对学报评比的优秀稿件,可以给予与 SCI、EI等检索数据库论文同等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截留部分校内优质稿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学校相关政策的扶持,本校学报可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学报的质量和知名度。
2.2 主动寻找优秀稿源
高校学报在自身稿源不足的前提下,更不能采用坐等来稿的工作方式,而应走出编辑部,进行稿源的深度挖掘。[10-11]编辑可以通过与各学院、各教研室的座谈,向他们介绍学报的发展情况、栏目设置情况,同时积极向各学院、各教研室约稿。另外,可与相关科学研究人员保持有效、深入的联系。编辑要深入课题组,与科研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跟进课题组的科研成果;针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积极与课题组负责人或成员约稿;建立快速处理通道,缩短发表周期;通过发表论文或刊登研究简报方式快速发表,争取科研成果的首报权等方式留住优秀的稿源。[12]
2.3 利用各种渠道提高学报质量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期刊的质量间接影响到作者的投稿决心,只有高质量的期刊,才能吸引高质量的稿件。提高学报质量,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有一支事业心强,业务精炼的编辑队伍,能做到密切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紧跟学科热点。其次,要高度重视审稿质量,重视稿件初审,根据刊物的稿件数量,合理把握通过初审的文章。再次,高校学报应在组稿、审稿过程严把质量关,坚持将学术质量低的稿件拒之门外,坚决对人情稿说“不”,绝不因一篇劣质的稿件降低稿件刊出标准。
2.4 加快审稿,缩短期刊刊出周期
文章刊发周期的长短,是影响作者投稿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有基金项目支持、学术水平高、论点新颖的论文,更应提倡优先发表,在时间上取胜。[13-14]论文发表周期过长,制约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交流与影响,因此学报要努力缩短出版周期,扩大信息量,保证稿件的时效性;对于需要延长发表周期的稿件要通知作者,让作者认为稿件还有着落,不会给作者石沉大海的感觉。此举有利于稳定作者群,可促进作者的下一次投稿。
2.5 免费发表与以质论酬方式结合
目前,大多数科技期刊在发表论文时,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即论文发表费,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没有基金项目支撑,又不能报销版面费的论文,支付高额版面费,作者自然无法接受。因此学报可以实施对高水平稿件优先免费发表的政策,间接提升作者投稿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改变稿酬的分配方式,根据作者的职称、学历以及稿件的质量、先进性等,支付不同金额的稿酬,打破以往稿酬平均分配的模式,从而吸引更多高质量稿件。
[1] 刘伟侠. 地方高校学报编辑优质稿源策划[J]. 科技通报,2012,28(3):182-185.
[2] 侯风华,黄莉,颜峻,等. 高校学报防止优秀稿件外流的优势和策略[J]. 编辑学报,2010(增1):24-25.
[3] 李春红. 科技期刊优质稿件外流的原因及影响[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811-813.
[4] 梁丽,张洋. 科技期刊稿件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5):156,168.
[5] 刘岗,魏海明,王婉,等. 编委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39-243.
[6] 吴伟根,章晓光,周莉花.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4):443-447.
[7] 杨兆弘. 关于科技期刊学术声誉的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1):16-18.
[8] 王青. 科技期刊稿源的优化控制[J]. 编辑学报,2004,16(1):20-21.
[9] 宫福满,邓秀林. 科技期刊稿源的可持续性经营[J].编辑学报,2008,20(2):103-105.
[10] 唐虹. 科技期刊拓宽稿源的途径[J]. 价值工程,2014,(36):317-317,318.
[11] 张众. 现代科技期刊的稿流[J]. 编辑学报,2006,18(3):167-169.
[12] 陈小华. 试析如何避免丧失已收优质稿件的首发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1):142-144.
[13] 尹廉,赵剑云,张冬.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几点体会[J]. 中国科技信息,2006(11):228-229.
[14] 杨继涛,宋继学,鲍亚宁,等. 农业科技期刊的稿源问题及对策[J]. 编辑学报,2002,14(4):288-289.
Coping Strategies on the Outflow of Manuscripts from Local University Journals
YANG Chenche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oss of manuscripts from local university journals were analyzed and coping strategies to avoid the outflow of manuscripts were put forward.It points out that the reasons of manuscript loss include the impa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praisal system,the competition from foreign journals which have shorter period of publication and faster propagation speed,and the competition from other domestic journals.In this regard,it presents solutions,include:striving for the incentives from universities to attract high quality in-school draft sources;taking the initiative to look for outstanding manuscript sources by editors;prompting the quality of the journal by various means;acceleratingthe reviewing process and shortening the periodical publishing cycle;combing free publication with a quality-based payment.
university journals;outflow of manuscript;coping measures;cause analysis
G232
A
1006-8945(2016)01-0088-02
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