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芭蕾训练体系在体育舞蹈训练体系中的运用

2016-02-12 06:57赵妤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芭蕾形体舞者

赵妤

论芭蕾训练体系在体育舞蹈训练体系中的运用

赵妤

本文主对近十年来的有关于芭蕾训练体系在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的运用的文章进行研究分析,从体育舞蹈和芭蕾的起源与发展出发,简述了芭蕾训练体系在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各方面的应用,并通过思考分析给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和建议。

芭蕾舞;体育舞蹈;训练体系;艺术表现力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1.043

1. 芭蕾与体育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1.1 芭蕾的起源与发展

芭蕾起源与15世纪的意大利,最早是皇宫贵族在节日庆典和舞会上自娱自乐的“席间芭蕾”,后繁盛于法国,以芭蕾史上公认的第一部芭蕾舞剧《皇后喜剧芭蕾》为标志,经历了“哑剧芭蕾”的发展时期,“浪漫芭蕾”的辉煌时期,以芭蕾舞剧《天鹅湖》出现为标志的程式化古典芭蕾的终结时代,以及20世纪现代芭蕾的新兴时代。1661年历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芭蕾研究的学术机构——皇家舞蹈研究所在法国成立。他们不仅负责舞蹈教师的考核和认证,给合格者予以证书,批准执教,而且目前使用的古典芭蕾中大部分的专业术语也都是由他们规范并命名的,这为芭蕾训练体系的发展与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体育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舞蹈又名国际标准交谊舞,是一种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蹈的体育竞技项目。一般认为起源于欧洲民间,后被欧洲皇室贵族喜爱,经过改良和规范,形成了最初的交谊舞。1904年英国成立了交谊舞方面的“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将当时欧美流行的舞步,舞姿,行进方向进行统一的分类和整理,将其整理成10个舞种,即“恰恰”、“伦巴”、“桑巴”、“牛仔”、“斗牛”,五支归为拉丁舞,“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快步”、“狐步”五支归为摩登舞。之后又增加了集体舞。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标舞的规则越来越严格,标准越来越统一,其竞技性不断增强,人们便赋予了它一个新的名字:体育舞蹈。至1997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体育舞蹈项目正式成为一项体育竞技项目。

1.3 芭蕾与体育舞蹈的内在联系

芭蕾与交谊舞都是西方舞蹈,他们的起源受着同样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掌握人群有着同样的身体素质和审美眼光。因此,在芭蕾和体育舞蹈之间,我们能找到很多内在的联系以及共性。欧洲文明中的“绅士风度”是芭蕾的内在气质之所在;而国标舞作为皇家舞会的宠儿,也是受到了“绅士风度”最直接的影响。从美学原理的角度,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芭蕾和体育舞蹈都是以追求人的形体美为目的,芭蕾是最早将黄金人体分割比例纳入美学范畴的舞种。[2]而不仅芭蕾舞对人体的形体姿态有着高度要求,体育舞蹈对选手的身体技术,形体姿态的要求和规格也基本上与芭蕾的相同,如:拉丁舞中的移动、控腿等都是要求最大限度的绷直;摩登舞中要求肩颈、背部以及臀部下方的肌肉始终保持最大限度的相对舒张状态,也与芭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对肌肉的控制方面,芭蕾作为皇家舞蹈对人体极限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芭蕾要求舞者无论是演绎难度多大的动作时都能做到瞬间停住,达到对肌肉控制的极限。在这一方面,体育舞蹈也有着同样的对肌肉的控制极限的追求,如:拉丁舞里的技巧旋转、伦巴滑门步等;摩登舞里的探戈,快步中快速移动下的定点造型等,都对肌肉的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芭蕾训练体系在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2.1 芭蕾基础训练对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的影响

芭蕾基础训练是芭蕾教学体系中的一门主课,一般在专业院校或训练团队中被称为芭蕾基础训练课。它与普通的舞蹈素质练习不同的是,其在以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技术技巧能力,对训练者腿部、膝部、脚的力度、幅度、柔韧性、灵活性和稳定性等做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训练者能拥有更好的表现力。这对体育舞蹈在技术和表现力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芭蕾和体育舞蹈在腿部力量方面都有着相同的要求,如:摩登舞在动态下肢技术动作的练习中就十分强调膝盖的缓冲能力,而通过采用芭蕾基训中的“蹲”和“跳” 可以引导学生膝踝的正确发力和提高其的缓冲能力;而在拉丁舞的下肢动态技术动作训练中强调脚背的最大限度绷紧,腿部肌肉的拉长延伸,这便可以用芭蕾基训中的擦地练习和控腿,踢腿练习来校正舞者的腿形,脚背,舞步动态形态和下肢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舞者的下肢表现力。体育舞蹈的基本姿态和芭蕾舞姿的要求如出一辙,都要求舞者“开”:挺胸、抬头、沉肩;“绷”:保持颈部,腹部,腰臀部,大腿内侧,脚背,踝,趾的相对紧张状态;“直”、“立”:上身保持直立,后背尽量的伸展,从视觉上将人拔高。在体育舞蹈的技术动作中,大多都是在身体直立的状态,以脊柱为中心进行胯部的运动而完成的,而体育舞蹈的基本舞姿也是在芭蕾七位手的基础上更换了体育舞蹈手型。体育舞蹈的技术动作主要在下肢,上肢动作的目的在于保持上身平稳,因而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加入芭蕾基训的基本站姿训练,有助于提高动态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和技术的动作表现力。

体育舞蹈是一门力与美相结合的体育艺术项目,与其他项目不同的是其技术技巧多应用了各种旋转和肌肉的瞬间控制。芭蕾在身体控制技巧方面有着自己科学而独到的训练方法,如;在动态技术方面,体育舞蹈运用最多的芭蕾动态技巧就是平转,借助芭蕾中的转体技术训练,特别是芭蕾的转体蹬摆技术和身体直立技术来进行体育舞蹈的旋转技巧练习是十分有效的。在静态动作方面,芭蕾基训中有许多的单腿控制造型,如:“阿拉贝斯”、前后的“鹤立”等。而在体育舞蹈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双人或单人的静态动作造型,在学习的过程中,可借助芭蕾基训,把杆练习中的单手或双手扶把练习,借助芭蕾把杆训练方法找到正确的力点和感觉,再脱把,循序渐进的学习或和舞伴进行配合。

2.2 芭蕾形体训练对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的影响

芭蕾形体训练与芭蕾基础训练有所不同,它是由芭蕾基础训练延伸出来的一种以健身为目,旨在帮助受训者塑造一个完美的形体的一种训练体系。芭蕾形体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芭蕾,它对训练者的年龄,身体条件等没有特别苛刻的要求,只要学习者能够承受舞蹈带来的运动量,都可以接受这项训练,这与体育舞蹈的选材极其相似。[3]芭蕾形体训练的教学重点是在美体,注重的是人的形体和气质的培养。在体育舞蹈中运动员的气质和身体表现力,是比赛中提高分数的重要加分点,芭蕾形体训练通过训练加强肌肉的力量,身体的柔软度,塑造肌肉的线条感等来达到完美的塑形效果,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出组合套路,使练习者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身体能力的同时又修塑了美的体形和高雅的气质。体育舞蹈训练体系中如能借助芭蕾形体训练,可更快更好的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表现力和气质,通过形体套路的练习,提高运动员对舞蹈的感知能力和诠释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水平。

2.3 芭蕾乐感训练对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的影响

音乐是有声无形的,而舞蹈是有形无声的,将声音和舞蹈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形声并茂的表现形式,诚然是所有舞蹈项目,亦是体育舞蹈项目的最高追求。因此,乐感的培养是舞蹈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乐感是指对音乐的细腻感知和理解,而芭蕾乐感训练是通过把每个动作,每个眼神的理解都要求建立在深刻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来完成,从而提高舞者的音乐修养,培养舞者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在前几年的比赛中我们可以普遍发现大部分的体育舞蹈选手在舞蹈动作的表现上和音乐完全脱节,把舞蹈跳成了“武蹈”,尤其在青少年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这与体育舞蹈教师艺术素质不全面,尤其是音乐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中有很多教师都对音乐的基本常识不够了解,又太过看重舞蹈基本步伐的教学,完全把音乐节奏当作没有感情色彩的机械式口令,甚至将音乐作为缓解课堂气氛的调味剂。将芭蕾乐感训练方法引入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首先是有利于使学生处理好动作和节奏的关系,芭蕾乐感训练注重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的协调能力培养,好的舞者要善于处理好每一个舞步的音乐节拍时值以及音乐的表现意图。[4]其次,乐感训练还培养舞者将技术动作准确表达音乐基调的能力,音乐是抒情,欢快,悲愤还是哀婉,都通过训练舞者的乐感使其能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这需要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把音乐看做舞蹈的源泉,而非教学过程中调节气氛,减轻疲劳的调剂品。再次,芭蕾乐感训练应用在体育舞蹈中,通过有意识的让学生多听不同旋律的音乐,对选择的音乐主题做一个大致的分析,培养学习者的音乐画面再现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在我国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中,通常学习动作都是采用重复练习的方法来强行记忆动作,而如果将套路、动作、音乐以及老师的口令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表象记忆,有助于运动员在紧张快节奏的比赛中更好的发挥。这也是乐感训练的一大优势。

培养乐感并不需要独立建立一套教学体系,只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营造出一种乐感氛围,养成舞者善于解读音乐主题和创造性理解音乐内涵的能力。有了乐感,不同舞者同一个动作在同一音乐时值中会完成会有音乐处理的不同,会形成自己的音乐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技术特色。

3. 结论与建议

3.1 借鉴芭蕾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对完善我国的体育舞蹈运动训练手段,缩小我国体育舞蹈运动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建立我国体育舞蹈学科教学训练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3.2 我国的体育舞蹈教学训练必须改变以往纯技术教学的方法,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多增加艺术教学的比重。同时要提高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的水平,应提高专项教练的自身能力和艺术修养。

3.3 芭蕾舞训练内容有其自身的风格特点,我们应该结合专项特点去借鉴芭蕾舞教学体系,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照套,这样才能把体育舞蹈的训练体系变得更加科学和完善。

[1] 尼古拉· 塔拉索夫,古典芭蕾表演教程[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1981.4.

[2] 王芃,曹卫东,芭蕾基础训练在高校体育舞蹈专项课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教育,2015.3.

[3] 张续、赵金科,芭蕾基础训练与芭蕾形体训练的区别[J] 文化艺术研究,2011.3.

[4] 习寿华、 韩春英,论芭蕾乐感训练方法在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 教育论坛,2008.1.

赵妤(1993.8- ),女,汉族,江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舞蹈方向),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芭蕾形体舞者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舞者
春天的芭蕾
风中的舞者——蜡梅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我爱芭蕾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刀尖上的『舞者』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