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艳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4)
习近平党的形象观论析
吴春艳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形象建设,在维护和提升党的形象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体现了总书记对党的形象的深刻认知。为塑造清正廉洁、以人为本、勇于追梦和开拓创新的政党形象,总书记采取了肯定党的历史形象、实施群众路线教育、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等重要举措,表现出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赢得民心、巩固执政地位的坚定信念。
习近平;党的形象观;认知基础;政党形象
政党形象是指人们对政党本身、政党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给予的总体性评价,属于无形资源,其在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巩固执政基础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现着政党魅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凭借着务实创新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向国内外展现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党形象。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违法乱纪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导致人民群众对党的形象认知大不如从前。有鉴于此,维护和提升党的形象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是我党赢得民心、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之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真抓实干、勇于创新、铁腕反腐,使党的形象再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总书记之所以如此重视党的形象,与其对党的形象的深刻认知密不可分。
(一)情感基础:习近平同志良好的家风和丰富的从政经历
习近平同志出身于革命家庭,在良好家风的熏陶和党的教育培养之下,在党爱党、在党为党的思想逐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这种优秀的政治品质,不是突发的、偶然的,而是在长期的耳濡目染和亲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总书记的个人履历显示,从1982年任职正定县委副书记开始直到2007年调入中央,这25年间他先后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州、浙江、上海等不同地域、不同级别的党组织中工作过。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使他有机会接触不同层次的党组织和党员,这为其真实全面地掌握国情、党情、民情创造了条件,使其爱党为民的情感日益深厚。“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同志始终牢记着自己的身份和工作职责,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任何有损党的形象、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行为都不被其允许。在宁德,他向人民许下“为官一场,造福一方”的誓言,严厉打击领导干部建私房问题;在浙江,他要求党员干部放下“架子”、做好“样子”,坚决同党内不良风气作斗争;在上海,他下大力气解决党内陈规陋习,提出自重、自省、自励的约束机制。这种早年培养起来的党性修养经过日积月累的锤炼,最终成为习近平同志最牢固的政治品质。
(二)理论基础:习近平同志对马列经典著作的认真研读和对中共历届领导人在党的形象观认识问题上的精准把握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同盟盟员必须“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列宁认为党的力量取决于党员的质量,要随时清除“混进党里来的人”。正是由于习近平同志领悟到了马列经典著作关于党员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党的形象重要理论的精髓,因此,在其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期间,曾就如何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学习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权威性教材,领导干部要认真精读其中的代表性篇目。在当选总书记后,习近平同志又反复强调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此外,党的形象建设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中共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保持党员质量以维护党的形象,从毛泽东提出党员要真正从思想上入党的原则,到邓小平提出“正确评价毛泽东有利于党的形象”、“在改革开放中塑造党的优良形象”,再到江泽民“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都着力于维护党的形象。正是基于对中共历届领导人在党的形象观认识问题上的精准把握,习近平同志在8 800多万党员中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旨在通过增强党员党性意识的基础上,达到维护和提升党的形象的目的。
(三)现实基础:习近平同志对当前党的形象问题的深刻认知
党的良好形象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强化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帮助我党赢得人心、凝聚力量,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但是,由于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党良好的形象受到挑战,这是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党的形象问题的现实基础。首先,历史虚无主义的猖獗严重损害了我党形象。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1〕67。党的历史形象规定并影响着党的现在与未来的形象。当今社会,包括部分知名公众人物在内的某些别有用心之徒,罔顾历史、臆造素材,质疑革命先辈、矮化国家制度,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部分民众开始盲从并质疑英雄的真假、怀疑党的功绩,严重弱化了党对群众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党的形象严重受损。其次,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危机进一步矮化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从根本上说,党的形象是由一个个鲜明的党员形象有机组合而成,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是人们评判党的整体形象的主要依据。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3-2014》的数据显示,人民对党员干部最厌恶的负面形象分别是贪和渎。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手握权力、恣意妄为,严重扰乱了人民群众对党的视听,使党的形象严重受损。
党的形象不单是政党表层要素的外显,而且也是政党核心品质的反映。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党的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一)清正廉洁的政党形象
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政治修养的内在规定,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党员为官从政过程中的外在体现。防止腐化变质、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党的“天职”,是党的旗帜能够屹立不倒的基本前提。通过对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实践活动的分析可知,他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认为腐败问题是瓦解执政基础的“蚁穴”,是玷污党的形象的污秽,必须坚决治理。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以“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良好形象面对人民群众。政府要“清廉”,干部首先要“廉洁”;政治要“清明”,干部首先要“清正”。基于这一逻辑,习近平同志逐步梳理出一条以干部清正来带动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进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以上率下,通过反“四风”、转作风、树新风,勾勒出一幅“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政治画卷。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这一切都同我党反腐倡廉、积极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密切相关,清正廉洁的政党形象也因我党执政能力的提高而日益深入人心。
(二)以人为本的政党形象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表明,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党赢得胜利取得发展的关键。忠诚的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重要标志,是党的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的集中展现。与群众密切交往的实践和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情谊让习近平同志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上任伊始,他就语气坚定地表示了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决心,并庄严承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要求全党把倾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期待、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向人民群众生动地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新形象。根据2015年中新网公布的习近平讲话大数据显示,“人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总计1 200多次,真实地反映出总书记“以人为本”的真挚情感。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同志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应切实贯彻到实际中。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党逐渐完善了以“让人民真正得到实惠”为核心的为民服务体系,及以“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标准的干部考核体系,使党的形象更具亲和力。
(三)勇于追梦的政党形象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经百年沧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中国梦”首次出现在2012年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讲话中。之后,他对这一理念进行了系统阐释,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书记代表全党向人民许下了“我们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的铿锵誓言。他告诫全党切忌自满、切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是光荣而艰巨的,我党自觉地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铿锵前行,以科学的顶层设计积聚能量,先后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追逐梦想的步伐走得坚实而有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梦与世界梦在本质上的同一性。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3〕。中国共产党不但自觉地承担着追逐中国梦想的责任,也勇敢地担当起了实现世界梦想的任务。
(四)开拓创新的政党形象
开拓创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精神品质,是党先进性的时代特征。面对中国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式,穿旧鞋、走老路是行不通的,开拓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根本路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一词居于首位,突出体现了创新在发展中的地位。当然,创新不是盲目的蛮干,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创新战略的贯彻执行者应当具有充足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在工作中锐意创新、不断进步。习近平同志认为,在实践中要着重解决“胆子”与“步子”的关系,一方面胆子要大,在创新、突破上下工夫,在解决问题之中寻出路;另一方面步子要稳,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防止出现超越阶段的不当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凭借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布局创新之路,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经济的活力日渐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也向全世界闪耀出夺目光芒。正如加蓬《晨报》记者弗雷迪所言,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充满创新性、开放性、建设性的政党。开拓创新的形象作为我党的重要标识,已被国际国内社会广泛认可和称赞。
如何维护和提升党的形象,在新时期给党的光辉形象注入新内涵,是习近平同志深入思考和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总书记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前提:肯定党的历史及领袖的功绩
党当前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历史形象。在2014年7月至12月的半年时间内,习近平同志依次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任务、角色和作用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解释和说明。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抗战精神的缔造者,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最重要的政治基础〔4〕。如此高频率的肯定党对抗战的贡献,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那些诋毁中国共产党抗战史的不实言论不攻自破;二是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以维护和提升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此外,对领袖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党维护历史形象的另一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没有私利的党,对党自身及其领袖所犯的错误与失误,素来秉持敢于承认、正确分析和坚决纠正的态度。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实事求是地审视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晚年错误,认为“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并坚定地表示中国共产党人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以史为鉴,纠正错误,继续前行。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是党史上的“杰出改革者”,其个人形象直接影响着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形象,习近平同志用信念坚定、热爱人民、实事求是等24个字对邓小平的崇高品质进行了高度概括,认为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5〕,现阶段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正是总书记的这些论断,有力地捍卫了党的光辉形象。
(二)现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改革成就与发展问题相伴而生,经济繁荣与社会矛盾交织并存。尤其是近年来,改革终结言论不绝于耳,人们对改革开放形成的共识正在呈现出明显的边际递减效应。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未来改革之路怎么走、如何走,是中国共产党人亟需解决的问题。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果敢抉择、勇于担当,矢志不渝地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立场和原则,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之后,中国社会再次出现了改革创新的热潮,“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深深镌刻在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中。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1〕71。2013年年底,总书记亲自出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主要策略:广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
面对党内问题的频发,习近平同志提出三个“不能”,要求共产党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此,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分两批展开。习近平同志要求领导干部秉承“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活动,党内的“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二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作为首创精神的载体,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是智慧和力量的集聚者。习近平同志在党内外的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成果,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习近平同志提出新时期考验政策有效性的标准在于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他要求党员干部“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努力实现人民幸福,真正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
(四)根本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的继续推进
全面从严治党是总书记对党的肌体所患病症进行详细诊断之后,开出的一剂良方。党对待腐败的态度和决心是这剂药方能否产生药效的关键所在。因此,习近平同志将全面从严治党视为治国理政的方略之一,并进行了系统布局:一是在内因上着力,要求领导干部要严以律己,慎用权力。习近平同志曾在多次讲话中反复要求领导干部对权力要心存敬畏。2015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颁布,规定了“用权”、“修身”、“齐家”的规范,为全体党员树立了一条道德高线,成为全党自律的标准。二是在外因上改变,用完善的制度推动清廉形象的形成。习近平同志吸取了贪污腐败屡禁屡发的教训,提出了规范权力运行的三机制,即惩戒机制、防范机制和保障机制,全面系统地对权力实施制约和监督。从2012年年底到2016年年初,党颁布的廉政新规已达47项之多,有效预防了腐败问题的发生与蔓延。三是在措施上发力,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原则,在“打虎拍蝇”的重拳反腐之下,周永康、徐才厚等一批身居高位的腐败分子被严肃处理,群众身边的“小苍蝇”也被严厉打击,党风政风已日渐清新。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2).
〔4〕胡德坤.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N〕.人民日报,2015-07-23(7).
〔5〕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4-08-21(1).
责任编辑白慧玲
D26
A
1009-1203(2016)04-0029-04
2016-06-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DJ031)。
吴春艳(1983-),女,河北沧州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